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起波斯湾-第8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那指的是战士,至于其他的妇女、儿童之类的,除过能够挑出来的人之外,其他人都被阿拉伯人买去,直接卖到欧洲去了。最少200年之后,他们回不到这里来了。而且这还不算,在整个铁路沿线上,有一些平原上开始建立新的城市。暂时来说是以农业、矿业、运输业为基础的城市。“华夏虎贲军”的幽灵军在清除异己,同时又以相当不错的福利、供给,把那些山中的人,整个移进城市之中。作为应用“华夏律”的城市,自然对于高加索人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另外本身这里经过蒙古人的清扫之后,人口大为减少。甚至修铁路的人手都不怎么充足。来到城市里的人,多数都是安顿好家属,然后就参加修铁路以取得收入。值得说明的是,因为这里的战略重要性,这儿将会是未来“华夏帝国”的领土。上面的城市自然也是华夏帝国的城市,甚至赵伏波已经预计需要多少汉族的人口来彻底改变这里的人口构成。将来也不会允许他们独立或者说还给任何国家。

对于民族自决之后,要求脱离“华夏族”的种族。“华夏帝国”的政策是,人可以走,东西及土地那是属于“华夏帝国”的,任何人也没有资格带走。另外他们脱离了“华夏族”就不是“华夏族”,因此及时驱除出国境,并在国境之外以对“华夏族”不友好的种族那样,设法让这个种族在200年之内完全灭种。至于文化,去华夏帝国的博物馆里找吧。赵伏波使用的是什么手段,这件事会在将来说到,大家要记得那种办法极具先进性。

说完了正事,赵伏波打量了一下自己眼前这个年轻的军官,不禁又要摇摇头。

“李彦简,我说你小子是不是当兵当傻了,见了爷爷也不知道叫一声!”

对于赵伏波的话,李彦简只好嘿嘿笑起来。有什么办法,“华夏帝国”的军校里就是这么教的,任务第一其他在后。连续几年的书读下来,李彦简的眼界是开了,对于过去的文化已经完全被他扔到了一边。这是“华夏帝国”里最普遍的作法,一是新文化更加平等自由,其次新文化也是与世界文化融合过之后所生产的文化。

说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与整个世界的文化相比,又要略差一畴。对于文化,“华夏帝国”一向用的是拿来主义,用得着的就拿来,影响科学发展的文化,又被迅速的丢进臭水沟。听到长官命令,李彦简笔罢之后,才向王文统一抱拳算是行了礼。此刻在“华夏帝国”的俗礼主是抱拳一恭,军官依然有些像罗马帝国的军礼那样右拳击左胸。

“爷爷!”

王文统只是微笑着点点头,他身上宋儒的影子还有,但随着视野的开阔,随着看到的种族越多,看过的文化越多,他想到的也就越多,改变的也就越多。

恰是因此,王文统认为,抱残守缺而不放眼世界的人,那就如同井底之蛙那么可笑了!

第十季 纷争的终结 第91章 开挖苏伊士

巴库,从公元8世纪时,就已探明这一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石油,9~10世纪时开始开采石油,12~15世纪这里的石油运往东方各国。据史料,阿塞拜疆于公元10世纪就有挖井汲油的记载,这里的石油具有埋藏浅的特点,只要挖到地下10~12米即可出油。

不用问,在这里是要建立一个庞大的采油区,以供应华夏岛所需的消耗。自从赵伏波到达这里之后,主要在建立三条道路和两个港口为主要任务。一条是由巴库通向波季的铁路,另外一条就是从这里通向华夏岛的海上商路,它将经过黑海、地中海和未来的苏伊士运河到达华夏岛。

此刻在木刺夷之战中俘虏的奴隶们已经开赴运河区,虽然这样的施工要慢些,但现在已经开始了。虽然施工的人有着良好的工具,但并没有什么动力的挖掘设备,但施工手段却是这时最快的一种手段。那就是高压水,虽然华夏帝国提供不了蒸汽的挖掘机,但有火药和风力、水力混合动力。

在阿拉伯大地上,主要为沙石结构的土地上施工,倘若用铲子一铲铲去挖,那实在是一种相当笨的办法。马丁记起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埃及的工兵就是用高压水龙的以色列人控制的运河段的河岸上,冲开了对方的河岸以及沙堤,从而使自己的军队得以迅速渡河。

因此,开掘苏伊士运河使用的工具,是足够的已经量产的火药与高压水龙。虽然比起挖掘机械来,这依然是相当原始的设备,但不要紧相信“华夏军”会在将来的战争里取得足够的俘虏。当然,开掘运河马丁也吸取了他所知道的运河开掘过程之中的教训,那就是瘟疫横行,埃及人劳工死亡达12万人。

所以这一次使用的相对好的那种帆布活动房,另外也要求每个营地构筑都要先建立相对卫生的生活区。甚至为此“华夏帝国皇家科学院”,拿出了水过滤系统以及那种海船上用的离心式淡水生产设备。这当有效降低霍乱以及痢疾以及其他流行性疫病的发生。另外一种东西就是大蒜,这玩意可以说是防止多种肠道疫病的好食品。

苏伊士运河的工作起自苏伊士城,虽然单头施工的速度不会快,但此刻“华夏帝国”手中的劳工也不多。除过不付工资的战俘之外,还有来自亚丁行省、其他阿拉伯地区以及埃及的劳工。在保证提供足够食物的情况下,这些劳工基本上要不了多少钱,因为诸地的国王们更喜欢军火。

运河区,则已经在巴格达哈里发木斯塔辛、埃及王国的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国王、叙利亚的阿扎姆·突兰沙苏丹的支持下,这里成为华夏帝国的固有领土,除过运河本身之外,运河两侧5公里范围内,全都是华夏帝国的领土。同时这些阿拉伯帝国的元首们,也用“伊玛目荣耀”来号召阿拉伯百姓,为了“幸福之路”而参加苏伊士运河的挖掘工作。随着运河的施工的进度,同时运河两侧还会有各一条铁路以及公路通行的道路。这些道路一是因为施工时运送物资所需要的运输能力,另外就是在将来华夏帝国在面对入侵的时候,可以用这些快速道路让自己的军队迅速调动。

当然,此刻的工作仅仅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而且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在完成了对拜占庭帝国以及对钦察汗国的作战之后,才有可能大规模开始的。这种看法包括了埃及王国的国王拜伯尔斯·奔杜格达里以及叙利亚阿扎姆·突兰沙苏丹两人。他们并不愿意派出过多自己国家的劳工,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并不想让自己国家农业发展停滞。

因为他们对于“华夏帝国”的忠诚,他们获得了来自“渗灌”以及自然肥料的生产方法。并以此两个国家在干旱地带开辟了大量的属于国家的新农田,方法是只租不售,向国家交纳不多的税收,只要不弃耕租种者就可以永远使用这些土地。作为这时的游牧业比较发达的埃及以及叙利亚,这种依附城市存在的农民,比之游牧的部族显然更容易管理。也恰是因为这样的大片具有灌溉能力的农田出现,导致他们同样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完成这些工程。

也是因此,诸国都在考虑用东罗马帝国也即拜占庭帝国的俘虏,来填补“华夏帝国”的劳工缺乏的态势。不过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前,能够寄予希望的依然是来自于东方的人口。毕竟这时的大宋有着全世界最多的人口,与让他们在战争之中一无所有,不如把他们从火坑之中接出来。

同样运河区两岸要建立一些城市,不过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城市。同样未来的“华夏帝国”将会实施农业土地国有的手段。也同样是只租不售,国家始终监督着预防土地兼并的事情出现。不过相信未来的“华夏帝国”不会缺乏耕种用地,同样也不会出现土地被聚集于少数个人的手中。最重要的是,未来的华夏帝国完成了工业化改造的时候,对于土地诉渴求将成资本的需求之中消失。

至于运河区,这是为了未来的安全所考虑的措施。两侧的土地将会完全由来自大宋的普通人来经营,由此把这里与均衡遥远的“华夏帝国”联系起来。虽然说是“华夏帝国”遥远,但事实上中东这里作为亚洲与欧洲的交界之地,始终会保持着足够的军力来维护这里的秩序。

下面,众望所归的事情,就是关于对拜占庭帝国的攻占以及对于钦察汗国的战争。而这时由倚丽尔公主以及朱莉安娜、索菲娅率领的已经完成了整编的“华夏羽林军”离开了华夏岛,她们将护送着大批的物资前往赵伏波所在的地区,以完成那里攻击钦察汗国的准备工作。

战争即将开始!

第十季 纷争的终结 第92章 已经不是他

赵伏波在巴库盼星星盼月亮,盼的就是“汉武”级战舰所配备的“阎罗追魂炮”以及“龙熄臼炮”,没有火炮之前他们对于黑海以及里海附近的压制,根本无从提起。只有具备了战舰之后,才能够谈及开始向钦察汗国开战的事情。在夺取了巴库以及波季两地之后,船坞以及港口都在当地人的建设之中。

这里的船坞里,已经开始制造“汉武”级战舰,有马丁在自然一切都好办。而且“汉武”级战舰的生产并不是十分困难,最少因为模块化加工,比起普通船只造起来速度还要快些。只是工具以及可以领导着劳工工作的人员还是太少,这些都得来自华夏岛。

这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甚至在完成了夺取波季以及巴库两地之后的几个月里,从华夏岛才派出了携带大量材料、人员并由华夏羽林军保护的建设者们才上路。而在这之前,倒是钦察汗国的人先到了,他们派来了求和的特使。而且这一次他派的使节是由自己的大儿子——孛儿只斤,班秃与孛儿只斤·阿速台为首领,可见他的求和之心。

带着使团的兄弟俩在越过高加索山脉之前,就派人给赵伏波送过信去。然而还没有等他们的集合越过高加索山脉,就已经被“华夏军”的人拦截住了。这只说明一点,想从他们眼皮子底下过去,那是绝对不容易的事情。

如同所有驻防的华夏军一样,方圆百里都会被幽灵军的士兵侦察到。虽然华夏军并不怕敌军的偷袭,但他们绝对不喜欢被人偷袭。所以5000名幽灵军的士兵,在这时就带着“战场侦察照明系统Ⅱ”系统远远的被放出去巡逻,在这种情况下想偷袭“华夏军”,那么面临的问题就是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步兵与掷弹兵,还要承受随时可能出现的骑兵的攻击。

一直停留在山地另外一侧的蒙古使团,自从派出请求接见的信使之后,兄弟俩人就一直率领着使团停留在他们的营地里。平时除过偶尔出去打打猎散心之外,就一直在营地里等候。他们的营地建立在一小片草原上,如同所有蒙古人一样,对于草原他们情有独钟。但这样悠闲的日子没有过多久,华夏军派来的人就到了。

那是一队200人的枪骑兵,如果按照现在的编制大约算是个连队,而且率领的大约就是都尉一级的军官。此刻随着军队的规模扩大,“华夏军”已经实行的五等三军衔制度,如同大家知道的那样,军衔依然是军士、都尉、校尉、骠骑、羽林郎五等,只不过军衔同时又分为上中下三级。例如军士分为上士、中士、下士,都尉自然同样。

率领这一队华夏军的士兵是个下级都尉,自然也就是刚刚从军士升上来的军官。这种情况在每次大战之后的“华夏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