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量的官员需要任命,大量的百姓需要赈济,大量的土地需要恢复生产,节度府判官署手头上的事务堆积如山!

军事上,目前编制下的野战军连同参谋总署共计4万人,各州、县预备旅、营2万人,加起来只有6万,约占总人口基数的五十分之一,这个数字是可以轻松承受的。

按照军事参谋总署的常备军军制,常备军的征募比例当为三十取一,也就是说,卢龙军还可扩充四万军队。但要想达到这个数字,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几乎不太可能,除非李诚中放弃一贯的养军和练兵机制。

卢龙军的募兵机制是以作训司为主进行的,募集的青壮首先需要在新兵训练营中训练三个月,教会他们简单认字,让他们学习和背诵各种条令规章,训练他们的队列,补充他们的营养,增强他们的体魄,培养他们严守军纪的习惯,并且教会他们初步的战阵武艺。直到这些训练都完成,他们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新兵,然后配属各军。

目前卢龙军共有柳城训练营、怀远训练营和幽州训练营这三大新兵训练基地,三大基地的新兵正常训练容纳能力总计为六千人,柳城三千,怀远一千,幽州两千。也就是说,以三个月为一期的话,要想训练四万人,至少也要七期——将近两年的工夫。

新兵加入各军后依然需要训练,这一时期称为合成演练时期,主要是进一步学习条令和规章,熟悉军营生活,完成各种战阵演练配合,完成各种野外行军拉练,进一步增强对本职专业的训练——如弓箭手重点训练射箭、刀盾手重点训练近身战技、枪兵重点训练排队枪刺、后勤兵重点训练后勤事宜、骑兵重点训练骑战术运用等等。同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实战演习,可以是友军,也可以是剿匪,甚至可以是低烈度下的敌我正规战斗。

合成演练需要的时间不定,主要看各军情况,比如老兵多的部队,如沧州军、莫州军和怀约联军,合成演练的时间就比较短,三到五个月便可投入实际作战,事实上效果也不错;如果是老兵少的部队,比如营州军、幽州军,合成演练的时间就比较长,就算到了现在,李诚中也多少有点不敢将这两支军队投入战场。

除了新兵外,卢龙军尤其重视军官的培养,卢龙军的战术体系对基层军官、军士和参谋虞侯的要求非常高,没有接受过军校的系统培训,想要到部队里带兵,哪怕只带一个伙十个人,也是力所不及的。

第十七章 大河之东(二)

天复二年是卢龙军的大扩军年,常备军由不到两万人猛然扩充了三倍,达到五万五千人,其中的军官培训便是重点。白狼山军校连续办了三期培训,被称为新一期、新二期和新三期,接受培训的高级军官五百余人,基层军官近五千人!这种大规模的军官培训勉强满足了卢龙军的大扩军需求,将五军和参谋总署的架子好歹搭建了起来。

但是,这种大规模培训的恶果也在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王庄——将军庙一战中,很多基层军官在指挥战斗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混乱,不仅在正面战场上出了各种问题,导致士兵死伤超过预期,就连在追击和围堵魏博败兵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大量不足,致使皇甫峻及大量魏博残兵逃回了魏州。

更为尴尬的是,皇甫峻还将被围在南皮的程公信、李公牷营救了出来,让沧州军军部、乃至节度府军事参谋总署大为震怒。

因此,在战后总结会上,许多军官都提出了对白狼山军校大扩军培训的反思。在这三期军校培训中,尤其是初级军官培训班上,平均每一个教官要应付五十至数百名军校生的教学任务。

比如以被紧急抽调至军校的士官罗源安和秦老根为例,两人已经分别因功升为三级士官和四级士官。他们两人负责讲授的《小规模步卒战术》课上,教授对象是即将提拔为伙长的基层军官,两人需要分别带授五个班的学员,每班定额五十人,共计五百人。五百人不可能同时开课,只能轮流讲授,平均每个班要三天时间才能轮上一次课时。在这样的培训中,这些人数最多的基层军官自然不可能有太过出色的表现。

因此,作训司的计划是从天复三年正月起,压缩白狼山军校的培训人数,让军官培训走向正规化。营级以上高级班每期招收五十人,营级以下初级班每期招收五百人。作训司还提出延长培训时期的方案,高级版和初级班都延长至六个月,通过这样的调整,以满足正规化军队建设的需求。

但这一方案被李诚中给否决了。李诚中认为,天复二年的白狼山军校平均每三个月培训一千八百余名军官,这个数字确实高了一些,也超过了军校训练的容纳能力。但他认为,作训司的军官培训方案不能满足河北的军事需要,如果依照作训司的计划,卢龙军相当于每年才能扩充一个常备军,要想扩军至十万,必须要等到六年以后。

李诚中提出的方案是,可以减少培训人数,但不减少培训时长。培训人数为,高级班一百人,初级班八百五十人,共计九百五十人。人数少了,培训的强度自然也就大了,虽说比不上六个月的培训时长,但至少也能顶四到五个月了。

这套方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三大新兵训练营相配合,以平均三个月的速度扩充一支常备军。李诚中的设想是,天复三年预计新立四军,到天复四年初的时候,使卢龙军常备军达到90000人的规模。其中九支野战军共计约62000余人,二十二支预备旅、七十七个预备营共计约20000人,十支后勤营约5000余人,军事参谋总署四司两局(含警备营、调查统计局外驻人员)共计2000余人。

在这次统一河北的战争中,幽燕保安总公司和辽东保安总公司发挥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应脏活、累活,以及不能以卢龙军名义出动的军事行动里,两大保安总公司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此,李诚中及军事参谋总署相当满意。

在李诚中的心里,这两大保安总公司的地位已经无形中提升了许多,他已经把这五千人算入了自己的军事体系之内,韩延徽也提请对两大公司的军费支持,希望两大公司能够扩充至万人。

如果加上他们,李诚中到天复四年初,掌握在手上的常备兵力将达到十万人。

另外,在军事参谋总署的预案中,《卢龙节度府兵役条令》将从今年正式施行,如果一切顺利,到天复四年底,卢龙军将拥有超过一百万经过两年四十八天军事训练的优质兵源,其中至少一半是可以直接经过简单训练后便能入役的青壮,卢龙的战争潜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兵力不足的情况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故此,大规模和宣武军全面硬撼是相对不明智的举动,说到底,卢龙的根基不深!

但是,李诚中同样不会坐视宣武军迅速平定缁青王师范,不能全军南下,至少也要给宣武军添点麻烦。军事参谋总署的预案是尽量支持王师范,争取让平卢军的抵抗能够拖延至年底。

卢龙军控制下的河北与宣武军控制下的河南有着漫长的交界,东西绵延超过八百里。这条交界线看上去很长,也很平坦,几乎没有什么战略上的形胜之势,但实际上却隔着一条大河,由西向东绵延至入海口,这条大河便是双方的天然屏障。

在这个时代,这样一条大河在军事上的意义是巨大的,只需要很少的兵力便几乎可以将河水两岸分成两个不同的世界。要想跨河进攻,其组织难度之大,是任何上位者都不敢轻易尝试的,说白了,这就是一道天堑!哪怕采取偷袭的方式以小船强行载度军队过河,也许初期可以成功,但随后的辎重和后援压力都很容易让军队迅速崩溃。一旦敌军反应过来,派兵反攻,渡河的军队就成了真正的孤军。

过去的十年里,宣武军之所以疯狂争夺河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希望由河中地区进攻河北。但是这样的进兵路线很吃力,所以宣武军一直没能从根本上影响到河北的格局。直到魏博倒向宣武后,宣武军才跨过黄河,进入河北;也正是因为魏博的帮助,宣武军才能在河北战场上集结起数万重兵集团,一举将刘仁恭打垮。

到现在为止,源于卢龙军统一河北的战争,黄河重新成为了两军之间的天堑。不过两军并非完全隔绝,河北与河南仍有两处地点接壤。河北西南角太行山麓下的卫州大部分地区在袁象先的控制之下,东南角濒临渤海的棣州还盘踞着刘重霸,卫州和棣州都在黄河以北,这也是宣武军向河北投送兵力的两条唯二途径。

袁象先控制的卫州姑且不去考虑,卢龙军军事参谋总署认为,保留这一宣武飞地利大于弊。就算不考虑利弊问题,卫州这个地方是河北距离宣武老巢汴州最近的地方,一旦对卫州动手,势必会引发宣武的强烈反弹,这不是卢龙军目前想要的结果。

至于刘重霸的棣州,则成为军事参谋总署的眼中钉肉中刺。棣州横跨黄河南北,而且横亘在河北与缁青之间,拔出这根钉刺,是卢龙军南下的首要考虑。一旦拿下棣州,不仅可以在黄河南岸建立前进基地,也能够更直接的支援缁青,同时也是改变河北战略姿态的一个重要举措。

横竖不能只有你打我的份,没有我还手的机会吧?宣武可以从卫州跨河攻击河北,卢龙当然就必须有能力从棣州跨河威胁河南!

卢龙军的军事部署也是依照这一战略来安排的。

卫州方向,莫州军攻略成德之后已经向南进军,屯于内黄;完成易州、定州、恒州“和平行军”的营州军也施施然南下,抵达相州。两军互为犄角,对袁象先占据的卫州飞地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同时,后勤司调动五营后勤兵,在魏州城外修建粮台基地,以解决转运之忧。另外,作训司也抽调了部分人员,准备在魏州城建立魏州新兵训练营,设计练兵容纳能力为两千。

沧州军沿黄河东进,抵达德州平昌,怀约联军进驻沧州南部的乐陵和无棣,两军联手,准备展开棣州战役。

由于河北腹地太过空虚,幽州军在沧州驻军不到一个月,又再次北上,调到范阳大营驻扎。这样的军令让都指挥使孟徐兴和都教化使王义簿叫苦不迭,他们不是嫌累,而是嫌没有仗打。眼看着沧州军和怀约联军击败了魏博牙兵,莫州军拿下了成德军,就连公认最弱的营州军都去义武逛了一圈,只有自家什么都没捞着。两人是真不甘心啊。

但卢龙军目前就这么一个现状,统共只有五军,不可能全部到外线作战,而且各州县的预备旅、营还没有补齐,无论如何是要留一支军马拱卫幽州的,有卢龙牙兵之称的幽州军自然跑不了。而且李大帅也说得很明白,连续拿下义武、成德、魏博三镇,河北大地上到处都是败兵游勇,没有军马镇守和清剿,这些败兵游勇三天两头的闹事,谁也受不了。

好在军事参谋总署也做了相应安排,命令幽州军以一厢兵力出动,收摄这些溃卒,镇压不肖,也算是给孟徐兴和王义簿好歹留了些汤羹尝尝,聊胜于无。

撤离沧州的那天,幽州军全军将士望着身后逐渐远去的棣州方向,人人为之叹息,整支军队如同打了败仗一般垂头丧气。

第十八章 大河之东(三)

这段时间里,孟徐兴和王义簿几乎天天前往作训司报到,软磨硬泡的督促着作训司抓紧新兵训练和军官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