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圣道-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如常山所说的那般,萧玉刚刚将平江郡的局势大概控制住,唐山岳就带着明王提萧玉为大将军的诏令来到了平江郡最南端的府城潭门城。

不借助将旗官印,修炼圣道就可以说是无法可依;而借助将旗官印,修炼圣道也极为艰难。

萧玉麾下对他忠心的将士不少,他在明王所有军队中的威望现在也输与常山等九位大将军,然而,由于他为将时间太短,现在他的圣道修为也只是刚刚将修德养魂这一境界修炼到圆满而已。

然而,明王提萧玉为大将军的消息刚刚传到萧玉麾下那些精锐耳中,萧玉的圣道修为就由修德养魂这一境界提升到了圣魂定势这一境界。

感觉到圣道修为的变化,萧玉对以将旗修炼圣道的这种修炼形势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为臣者修炼圣道的速度与他本身的威望有关,有他本身的地位也有很大的关系。威望主要靠修炼者自己,而地位则是由君王赐予的。

萧玉自身的威望已经不输与常山等九位大将军,现在有了与常山一样的地位,他圣道修为提升的速度就不会弱于常山。

到了圣魂定势这一境界,若是萧玉不刻意掩饰的话,他的身上就自带一种让人敬畏的威势。

这种威势对心智刚毅的人没什么影响,可是对那些心性软弱的人却有很大的震慑力,这种震慑力可以算是圣道修炼者在筑基阶段唯一的攻击技法。

这一次提升为大将军,萧玉需要到明王跟前去接受封赏,而与萧玉一起到名都接受封赏的人还有司徒明。

萧玉受命到名都是真的接受封赏,而司徒明受命去名都,在表面上是去接受封赏,实际上是将自己的三子司徒云川以及一些与他血脉比较近的族人带到名都作为人质。

实际上,在明王麾下,除了萧玉之外,不管是大将军,还是主将,只要他们的势力达到了让明王顾忌的地步,他们都会将一些亲人留在名都以安明王之心。

司徒明原先为尚王麾下的大将军,他在尚王所在的云中城留下了他的大子司徒云山与一些亲人作为人质。

现在司徒明投靠了明王,他留在云中城的那些亲人自然无法保住性命了。

即使一个人再无情,这个人对自己的亲生骨肉总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感情,司徒明由怎会不在意他留在云中城的那些亲人的性命?

不过,为了保全司徒家的大部分势力,在他的势力极有可能被萧玉与常山合力灭掉的时候,他也只能舍弃他留在云中城的那些亲人。

这一次回名都接受封赏,萧玉身边带的是明王指名要他带在身边的樊小金与血虎卫,而司徒明所带的则大部分都是他的亲人。

在路上,尽管唐山岳并没有冷落司徒明,司徒明的脸色依旧有些阴郁。

就算这一次司徒明去名都不是为了送人质,降将到新主面前接受封赏也是一件极为不光彩的事情。

尽管司徒明一路上的脸色都有些阴郁,可是他却并没有做出任何延误行程的事情。

疾行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萧玉一行人来到了距离名都有十几里的迎君山。

这座迎君山原来没什么名气,在稍微大一点的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存在,以前附近的人都叫虎牙坡,它的名字之所以由虎牙坡改成了迎君山,是因为它上面有一座闻名天下的应君亭,而这座应君亭则是当初明王为了迎接白文轩到名都而弄出来的。

还没行到应君亭前,萧玉等人就远远看到了那些前来迎接他们的人。

隔着将近五里,萧玉首先注意到了是一辆由八匹紫色神驹拉着的紫色辇车。

这八匹紫色神驹名叫紫云鬃,是一种实力一般却极为罕见的灵兽,而这八匹紫云鬃拉着的紫色辇车则是明王的王辇。

“据唐某所知,陛下以龙辇只接过两位上将军。这次陛下派王辇相迎,足可见陛下对两位将军的看重。”

“承蒙陛下如此看重,我们一定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虽然司徒明与萧玉一起回话,却也知道这王辇不是来迎接他的。

明王即使为了拉拢司徒明,也绝不会派王辇来迎接一个降将,不然,那些没有受过这种荣耀的大将军必然会有一点不满。

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君王,明王不会轻易让麾下的大将军对他生出不满之心。

随着萧玉一行人慢慢行至应君亭前,司徒明渐渐的调整心绪,收起了脸上一路上都没有收起来的阴郁。

时间过去了将近两年,应君亭却一如当初那般纤尘不染。

行至应君亭前,萧玉眼睛看着坐在王辇上的李林香,脑中却不禁想起了当初他奉命来迎接白文轩的事情以及当初明王对他下第一道军令时所给的承诺。

“陛下倒真是派人来到应君亭前来迎我了,不过,这一次陪我回名都的不是常山大将军,而是司徒明这个降将。”

胡思乱想了片刻,萧玉在李林香走下王辇的时候,连忙从马上跃了下来,与唐山岳、司徒明一起到李林香面前行了一个大礼。

“见过公主殿下!”

“两位将军与唐管家多礼了!”

李林香还了一礼,对着萧玉与司徒明笑道:“请两位将军随林香一起上王辇!”

“末将习惯了骑马,就不与公主与萧将军一起上车了。公主、萧将军,你们请!”

“既然司徒将军不习惯坐辇车,林香也不敢多求。”

李林香笑着回了司徒明一句,就将目光转到了萧玉身上。

明王派王辇来接萧玉,一是为了拉拢萧玉,二是为了昭显王恩。

萧玉明白明王派王辇接他的意思,自然不会过多推辞。

对着司徒明拱了拱手,萧玉就与李林香一起上了辇车。

刚上了辇车,李林香就对着站在辇车右边的两个王宫侍卫使了一个眼色。

得到李林香的暗示,那两个王宫侍卫走到司徒明与樊小金马前,牵住了两人坐下之马的缰绳。

王宫侍卫一般只替王室中人牵马,故而,这王宫侍卫牵马也算是一种王恩,也算是一种荣耀。

朝着给他牵马的那个侍卫看了一眼,司徒明对着正看向他的李林香拱手行了一礼。

见到司徒明的动作,樊小金也跟着行了一礼。

李林香对两人点点头,就挥手示意队伍调头往名都行去。

王辇之上,李林香与萧玉并排而坐,中年隔了一个人的位置,既不显的生疏,也不显得亲密。

李林香问萧玉平定平江郡的过程的时候,萧玉一一回答;李林香不开口的时候,萧玉也不主动开口。

萧玉仔细考虑过他与李林香之间的关系,也确定自己对她有些情意,可是,他却无法像对待柳含烟一般去对待李林香。

即使行的不快,一行一万三千多人还是很快就行到了名都城门前。

萧玉与李林昌、李林香兄妹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一点,可是在名都南门前迎接萧玉的却是三王子李林堂。

在萧玉与李林昌对视的时候,李林香的密语声骤然在萧玉耳边响了起来。

“萧将军,父王在殿上对你封赏之时,你可别忘了当初对小妹的承诺。”

萧玉轻皱了一下眉头,缓缓的点了点头。

明王的三王子前来相迎,萧玉自然不能坐在王辇上等李林堂上前说话。

在李林堂往前走的时候,萧玉与李林香一起下了王辇。

当初在名都,萧玉与李林昌也有过喝酒笑谈的经历,不过,两人的关系却极淡,李林堂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拉拢他的意思;而这一次,两人一见面却像是许久未见面的至交好友一般。

携手而谈了好一会,在李林香开口催促的时候,三人一起上了王辇。

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李林堂竟然没有坐在萧玉与李林香的中间。

隔着李林香,两人依旧将十分无聊的东西聊的十分兴起。

萧玉回名都,没有灵猿牵马,没有凤凰昭祥,可是紧跟在王辇身后的那三千身披血虎披风的血虎卫却也让这一行队伍威势冲天。

街道上看热闹的路人极多,不过,在王城卫军的控制下,这一行队伍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就行到了王宫前。

明王并没有在王宫前迎接萧玉,不过,名都内所有权势的人却都在王宫前等候萧玉这一行人。

在王宫前等着的那些将军大臣中,能让萧玉特比注意的自然是大将军李崇、景明侯、燕无涯、白文轩等几人。

两年时间不见,李崇、景明侯没什么变化,燕无涯好似年轻了一些,白文轩身上也有了一些变化,不过,萧玉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白文轩身上的变化。

第二章  殿上求亲(上)

(也不知道咋了,这几天网总时不时的断一下。网路不给力时,更新可能会有点晚。不过,若是晚过一个小时的话,化石会以手机先发条书评通知大家的。圣道已经过百万字了,看在化石还算用心、还算勤快的份上,请多多支持。)

萧玉与沈立是生死至交,他也一直都记得当年燕无双的救命之恩,可是,他与燕无涯的关系却只能算是一般。

寒暄之时,燕无涯没有表现出任何与萧玉亲密的举动,萧玉也同样没有表现出任何与燕无涯亲密的举动。

萧玉对燕无涯都没有任何亲密的举动,对李崇、白文轩、景明侯等人当然就更不会有什么亲密的举动的。

李林昌现在正在闭关修炼,故而,在王宫门口迎接萧玉、樊小金、司徒明的这些人就以燕无涯几人的身份最高。

与燕无涯几人寒暄了一会,由于那些都比较陌生的大臣打过招呼,萧玉、樊小金、司徒明就随着这些前来迎接他们的将军大臣一起走进了王宫。

一行人中,燕无涯几人以及李林堂、李林香的身份比萧玉这个新的大将军与司徒明这个降将要高一些,可是,由于这一次他们进宫是看明王册封萧玉为大将军,因此,走到众人最中间的却是萧玉。

谈笑着,萧玉与众人一起走进了明德殿,而樊小金却在明德殿殿门口停了下来。

萧玉两年前离开名都之时,手上没有任何兵权,虽然修为在长生境,可是举行朝议的时候,他却只能站在明德殿靠近门口的位置;现在萧玉的势力堪比景明侯,又即将被封为大将军,自然不能再站在原来的位置。

不等萧玉去寻找他该站的合适位置,燕无涯就对萧玉笑道:“萧将军,你站在燕某边上吧!”

“是!”

萧玉拱手应了一声,跟着燕无涯走到明德殿右侧。

朝议之时,武将站在明德殿右侧,文臣则站在明德殿左侧。

右侧的武将以燕无涯为首,燕无涯后面是萧玉,紧跟在萧玉后面的是李崇与司徒明;左侧文臣以前以景明侯为首,而现在则以白文轩为首。

与两年前比起来,明德殿中的武将只多了一个位置,而文臣则多了七个位置。

虽然萧玉这两年没在名都,可是,名都所在的金华郡所发生的一些大的变化却传到了他的耳中。

在太学宫、演武堂出现之前,金华郡各个府城、县城的城主大都是由驻守在城中的主将所担任的,城市的一切都是由这个主将来管的;而现在,金华郡的各个府城、县城的城主却都是由太学宫派出的人来担任的。

有了这些太学宫派出来的城主之后,各个府城、县城的主将都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了练兵上面。

两年时间过去了,金华郡各个城市更加的繁荣了,各个城市的驻军也变的更有战斗力。

从事实来看,金华郡内的这种大的改变好处不少。

然而,除了金华郡之外,明王占领的其他各郡却还都没有实施这种变革。

这种军政分开的变革可以让各郡更加繁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