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刺明-第5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长随,都是杀人的好手。只要上了战场,就能获得战利品。要是拉哈不上战场,整天去玩女人,他们就无法分得战利品。光靠岳托的那么点赏赐,能够有多少啊?

鞑子内部,最看重的就是军功。有军功才有收获。换言之,就是只有自己亲自上阵,才能获得最多的收获。你要是指望别人的赏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样的,拉哈想要提升自己的地位,也要亲自上阵,才能获得军功。可惜,岳托显然不准备给拉哈这个机会。

马轶却是暗暗的舒了一口气。马轶的内心,当然不希望拉哈出征。要是拉哈跟着出征,他肯定也要跟着出征。一旦离开了沈阳,他就无法向外面送出去情报了。再说,万一在战场上,遇到汉人被屠戮的事情,他应该怎么办?

不用上战场,对于拉哈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因此,他的心情还是不错的。随后,他宣布还有一件好事,就是被皇太极赐名为喀尔楚浑。在满洲人的习俗里面,被大汗赐名,是一件很荣耀的事。马轶不知道喀尔楚浑在满语里面的意思是什么,不过想必是不错的。

喀尔楚浑的心情好了,对身边的人,也就温和了很多。马轶终于找到了机会溜出来。他按照暗号,来到往日的接头地点。结果,他看到的,乃是一个陌生人。这个陌生人很年轻,好像是一个乞丐,浑身脏兮兮的,还带着浓郁的臭味,好像是从粪堆里面钻出来的一样。他头发有点发黄,皮肤有点发白,看起来不像是纯粹的汉人。偏偏相互间的暗号,却是准确无误。

“你是……”马轶皱眉说道。

“我叫夏菲斯。”混血儿的年轻人说道。

“你……不是虎贲军的人。”马轶谨慎的说道。

“我以前是闻香教的。”夏菲斯简短的回答。

“闻香教?”张准愣了愣,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闻香教已经消失了。白莲圣母有令,闻香教从此以后并入虎贲军。我们这些人,都成为了虎贲军的一员。”夏菲斯面无表情的说道。

马轶点点头,表示明白。

在鞑子即将发起第三次入寇之前,张准肯定会想办法解决闻香教的,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虎贲军要腾出兵力来对付鞑子的南叩,当然不可能由闻香教在背后扯后腿。现在看来,张准已经成功的臣服了闻香教,并且将闻香教的情报网,有效的纳入虎贲军的情报系统了。从长远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对于情报系统的建立,马轶是深知其中的艰苦的。猫眼司就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可谓是尝尽了其中的艰辛。由于是从一片白纸开始,猫眼司目前的情报网络,还非常的脆弱,伸出去的触角很少,能刺探到的有价值情报不错。现在张准将闻香教的情报网络加入进来,将极大的增加猫眼司的情报网络强度,增加情报网络的触角,可以刺探到更多的情报。

夏菲斯好像对马轶同样不感兴趣。闻香教和虎贲军的合并,是比较突然的。两者人员的完美融合,需要时间。他冷冷的说道:“我给你带来这个东西。”

说罢,从后面的屋子里,提出一个笼子来。

马轶的眉心,突然一跳。

信鸽

白色的信鸽

夏菲斯居然送来了信鸽

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啊在没有信鸽之间,从沈阳将情报送回去浮山城,差不多要半个月的时间。要先走陆路,然后走水路,最后又走陆路。但是,有了信鸽以后,最多一天一夜的时间,情报就能够准确的传递出去了。更重要的是,他也能及时的收到来自张准的指示,不用担心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夏菲斯将笼子打开,将信鸽拿出来。在信鸽的腿上,绑着一个小小的竹筒。写好的情报,就是放在竹筒里面,然后封口,最后放飞信鸽即可。他谨慎的说道:“你写好情报以后,我来发出。十个时辰以后,信鸽就能顺利的回到山东。”

马轶点点头,兴奋的说道:“好”

夏菲斯又说道:“根据上头的安排,最多每半个月发出一份情报。”

马轶点点头,表示完全明白。

他们两个,在沈阳都是提着脑袋的干活,一切都必须小心谨慎。这里周围全部都是鞑子,只要露出一丝丝的蛛丝马迹,马上就要完蛋。要是他们落在鞑子的手上,能痛痛快快的死去,绝对是求之不得的。说起鞑子折磨人的手段,即使是马轶,都不寒而栗。

不要以为信鸽在天上飞,鞑子就不会发现。其实,鞑子的眼神还是很厉害的。要是信鸽频繁的出现,不引起鞑子的警惕就怪了。而且,鞑子还从蒙古人那里弄到一些鹰。这些鹰经过训练以后,是会抓捕鸽子的。如果鞑子发现了信鸽,将鹰放出来,他们和山东的空中联系,很有可能被即刻切断。

马轶当即坐下来,开始细心的写情报。

他要写下的情报,还真是不少。

首先,是鞑子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

根据拉哈——嗯,现在要叫喀尔楚浑了——透露的信息,鞑子的先头部队,在豪格的带领下,已经在十一月初三那天就出发了。豪格率领的鞑子先头部队,总兵力是五千人左右。他们将首先到达蒙古的科尔沁草原。在那里,豪格将会和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头人,商量进攻的路线。

蒙古的科尔沁(又有翻译叫做“哈喇慎”的)部落,是蒙古的几个大部落之一。科尔沁草原有着丰富的水草,养育了大量的蒙古人和马牛羊。有数据显示,科尔沁草原出产的战马,占蒙古草原战马产量的三成以上。同时,科尔沁部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特殊,刚好隔断了山海关内和辽东的关系。

一直以来,蒙古科尔沁部落,都是明国和建虏争取的对象。在以前,熊廷弼、王化贞时代,实行的都是拉拢科尔沁,共同对付建虏的策略。明军使用金钱,从科尔沁部落那里,高价收买鞑子的人头。每个人头按照三十两白银计算。因此,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是很积极和建虏发生战斗的,经常让建虏苦不堪言。

然而,这样的政策,在袁崇焕主政的时候,发生了改变。袁崇焕拒绝从蒙古人那里收取鞑子的首级。结果,失望的蒙古人,再也不跟建虏发生战斗了。建虏趁机派人拉拢科尔沁部落的蒙古王公,最终成功的将这个蒙古大部落,变成了建虏的坚实盟友。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孝端皇太后、福临的皇后都是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可见两者关系的密切。

鞑子每次入寇,都要请科尔沁草原的蒙古人担当向导和前锋。因为这里的蒙古人,对明军的防线,是了解得最清楚的。明军的大小动静,基本上都很难瞒过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因此,鞑子每次入寇,都能选择明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然后一举破之。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其次,是鞑子出征的兵力,最终确定在四万六千蒙古骑兵,二万四千鞑子骑兵,然后加上一万的土著,五千的汉军旗,五千的朝鲜仆从军,总兵力是九万人。这样的兵力,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比鞑子前两次入寇的总兵力加起来还要多。

在这雄厚的兵力里面,蒙古人显然是担当了主力前锋。蒙古骑兵的数量,几乎是鞑子骑兵数量的两倍。此外,汉军旗也出动了。率领汉军旗出动的,正是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前两次入寇,汉军旗都没有跟随。

汉军旗出动,意味着鞑子骑兵的战术,可能有所变化,可能有更多的明军将领,会被成功的诱降。现在的明军,士气非常的低落,如果被鞑子团团包围,然后又有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出面,极有可能会献城投降。

再次,是皇太极亲自率军远征。

对于第三次入寇,皇太极非常的重视,除了委任豪格为前锋之外,自己也亲自披甲上阵。正黄旗的精锐,皇太极带走了大部分。留守沈阳的,乃是代善和阿济格。在山海关前线的,依然是正红旗和镶红旗。

皇太极亲自上阵,意味着鞑子的确是要大干一场了。无论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皇太极都要努力的将多尔衮和多铎救回来。否则,对他的声誉,将是前所未有的打击。

再再次,鞑子在辽东的留守兵力,还是比较雄厚的。

得益于大量的蒙古骑兵助阵,鞑子的兵力,显得比较充足。目前,鞑子在辽东的兵力,还有三四万人,还有两万以上的蒙古骑兵。此外,还有陆续到来的土著。还有部分的朝鲜仆从军。

马轶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张准,不要在这个时候盲目的进攻辽东。还是要想办法将鞑子的有生力量,消耗掉更多一点,再大举反扑辽东比较好。鞑子在自己的老巢,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同时,马轶对于蒙古人表示了高度的担忧。蒙古人要是始终和鞑子关系如此亲密的话,将会给鞑子增添不少的战力。因此,要是能够离间蒙古人和鞑子之间的关系,从战略上来说,绝对是非常有利的。

“我写好了。”

片刻之后,马轶放下笔,缓缓的说道。

“嗯。”

夏菲斯点点头,将情报接过来,细心的卷好。

其实,白纸上没有任何的字迹,就算鞑子发现,如果没有相应的显字技巧,也发现不了上面的信息。

夏菲斯将卷好的纸条塞入竹筒,然后用火漆封好。全部都弄好以后,他将信鸽捧在手里,悄悄的走到外面,看看四周,发现没有人,便轻轻地一松手。

“扑棱扑棱”

白色的鸽子,迅速的振动翅膀,向上天飞去,很快就消失在南边的天空中,再也没有丝毫的痕迹。

看着逐渐消失的信鸽,马轶的心,渐渐的热切起来。

鞑子的战争车轮已经开始滚动,虎贲军做好准备了吗?

第561章 做男人,不能厚此薄彼!

张准当然想早点做好准备,以积蓄更多的力量,给鞑子强有力的杀伤。但是,似乎有很多人不愿意张准做好准备。各种各样的情报都在表明,更多的麻烦,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河间府笼罩过来。京师附近的明军,都有暗中调动的迹象。

南皮的马氏一族,得知马进武已经被杀死,又接到张准的威胁,不敢怠慢,急忙撤离南皮,连夜逃亡河间府。一时间,整个河间府,都在传言,说张准的大军已经到达,试图占领北直隶。更有传言,张准是要以河间府为基地,攻打京师。一时间,连京师都震动了。

“有心人啊”

张准意味深长的自言自语。

想要朝廷认认真真的对付自己,最好的理由,当然是说自己试图进攻京师了。京师乃是皇帝的所在,是明国的权力中枢,想必朝廷不敢不重视。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有大量的明军开到河间府。这些明军,肯定不再是豆腐渣,而是真正的精锐。比如说,关宁铁骑。

事实上,虎贲军的确是有军队到来河间府,那就是杨子轩率领的鼎字营官兵。他们是威海卫军港上船,绕行渤海湾到达河间府的。鼎字营总共有四个协,不算军官的话,总共是1000名士兵。鼎字营的到来,极大的增强了张准身边的武力,也难怪要引发这么多的谣言。

董家堡和曹家堡几乎是并列的,董家堡的地形稍微突出一点。如果鞑子发起攻击,董家堡将首先进入战斗。因此,鼎字营率先进驻董家村,建立防务体系。他们在董家村建立了一排排的营房,为以后的长期战斗做准备。根据张准的估计,鞑子的第三次入寇,至少要持续三个月的时间,甚至,有可能持续半年。做好持久战的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