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死亡-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猛冲击。
上官峰,也是作者精心刻画时另一代表人物。他是一个天资过人的学生官,他对生与死有着自己的定律,他认为“我不是为了打仗才生到世界上来的”,“我到世界上来另有原因和使命”,“没有完成那些使命之前就让我死亡是不公正的、没有道理的……”即使如此,在严酷的战争面前,在血腥的战火里,他最终也穿越了死亡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和基层指挥员。他率领5名战士在进行最后一次冲击时,生与死的概念已不再纠缠,想到的仅仅是履行军人的职责,完成军人的使命,他们抛弃了生的希望,不顾一切地向敌人冲去。正是他们这最后的行功,导致了守敌精神堤坝的彻底崩溃,为我军赢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与以往诸多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穿越死亡》的成功与贡献,在于作者冲破了以往的英雄模式,向人们展砚了一种全新的当代英雄意识。
作者在创作中,大胆地以全新的视角,对原有的“英雄意识”给予了一个符合人性真实的深刻改造,驱散了人为地设置在英雄头上的雾障,使之恢复了普通人的本来面目。在这里,无论是江涛,还是刘宗魁、上官峰,他们都不是拔地而起的英雄,他们的成长都有着自己的根基,他们是在穿越了死亡之后,才纯净了自己的灵魂。相对于以往的同类题材作品,《穿越死亡》中的英雄形象,更多具有了人和军人的多种本质,即英雄与世俗交织在一起的精神特质。作者在这部诈品中,以过去同类题材作品少见的犀利笔锋,大胆地直逼“死亡”这一战争文学重大主题,并以它为镜子洞彻人的灵魂,烛照人性的深层,真实而准确地为每个人物找出了“穿越死亡”、成为英雄的各不相同而又雄辩有力的动机,从而大大深化了当代战争文学的思维空间与表现层面。
《穿越死亡》的成功,还在于作者订破了概念化的制约,摆脱了以往某些创作只注重人之社会属性、政治属性的单一性,着力于将人之本性与社会性融于一体加以表现,自觉地蕴含道德的审视和判断,让作品中的人物去充分表现展示自己,而不是依据人物之社会属性,确定他们的任务,安排他们的行动。《穿越死亡》尽可能地把一个个整体存在的人表现出来,尽可能地写出平常与平凡中的实实在在的人。就军人而言,他们是担负着特殊使命的人,但也是日常的平凡人。他们的特殊性与共性是统一的。《穿越死亡》把当代军人既放在了持殊的战场上,又放在了社会大环境之中,从而多侧面、多角度完整地考虑了当代军人,完整她表现了他们对世界、对人生、对生活、对爱情、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比较准确她展现了当代军人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作者在作品中对战地男女爱情生活的深入刻画,对参战军人精神成长过程的真实记述,对几位主人公及其他人(包括被战争淘汰了的人)的战争心理的精细而又准确的描写,在以往同类题材作品中都是少见的。
《穿越死亡》,堪谓是当代军事文学的重大收获。它像一轮冲出云层的月亮,使我们看到了军事文学未来的希望。
(宇卓原载于《中国科协报》1996年1月28日)
◆“南线战争的总结”之作:《穿越死亡》
——访军旅作家朱秀海
朱秀海是从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的。多年来,他总是不急不躁,以一副平常心看待创作。这种放松的状态,保证了他文思的自然流淌,反而使他的创作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上均获丰收。他已出版了长篇小说《痴情》、《穿越死亡》、《波涛汹涌》、《音乐会》;长篇纪实文学《黑的土红的雪》、《赤土狂飙》、《东北抗联征战纪实》、《红四方面军征战纪实》;中篇小说集《空山》、《深夜十一点钟的火车》、《维也纳的故事》;短篇小说集《在密密的森林中》。并创作了长篇电视连续剧《百姓》第一部(18集)、第二部(20集),《波涛汹涌》(15集)等。曾获第二届全国报告文学奖,一、五、九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全军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去年又刚获得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朱秀海是真正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作家。24岁时,他便经历了那场边境战争。当时他刚刚从部队调到军区机关,突然就接到了和部队一起参战的命令。那以后的五个月他的经历和任何一个参战者的经历没有不同,恐惧死亡,留恋生命,内心情感的冲撞异常激烈,用一双将死的眼回望世界和自己短暂的一生,趟过雷区、挨过炮击,在最前沿的阵地上钻过猫耳洞,在弹雨横飞的夜晚和一车炸药睡在一起,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活着回来却活着回来了,而他的一些同龄人却没有回来。虽然回来了内心中却积存了许多问题,解决的途径就是写作。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还要解决。他始终没能真正在人的生命和死亡之间找到令自己信服的一条和解之途。他在自己的书里写了那么多死亡,但真正一直在写的其实是人如何才能不死。他为那些死去的人设计了许多死的理由,内心却无法承认任何一个人的死是合理的。不,那是不合理,他今天仍然没有找出说服自己的理由。
朱秀海1995年出版的43万字的长篇小说《穿越死亡》,是我国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重要收获,被称为“南线战争的总结之作”。从此,朱秀海在我国文坛上成为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名字。
这是一部对军人战场心理和命运进行大胆描绘的探索之作。场面恢宏,气势磅礴,情节曲折,高潮迭起。小说讲述了一个南线现代战争的故事,步兵团团长江涛和他的部队走上战场,在惨烈的战斗中,许多人死去了,活下来的人在穿越死亡的艰难历程中,完成了自己灵魂的洗礼。小说既让我们看到了战壕、雷区、指挥所、阵地、弹坑这些战场景观,看到了穿插、炮击、冲锋、固守、抗击的战争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黑暗部分如何袒露、变形,并缓缓钻进美好部分的背后藏身的情景,看到了人的灵魂在炮火中被冶炼并一点点去掉杂质的过程。这种对具象的东西的超越,提升了我们对人的认识,也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
《穿越死亡》在全国读者中引起广泛影响的同时,也被各个奖项的专家们看好,入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以及“五个一工程”奖等,但是终因现在我国与越南处于最好的历史时期而未能获奖。20多家电视台争相要拍电视剧也未能实现。不过它还是跻身“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之列,并摘取了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大奖”。
《穿越死亡》最引发读者和专家们看好的就是,其真实而深刻地写出了面对战争人们产生的恐惧感。朱秀海说:“恐惧感是人性的表现。它并不限于临战时那样一种薄刃在喉的冰凉感觉,它常常还应包含着一些更为深层的东西:对自己和世界、自己和战争关系的突然和全新的发现;直接面对死亡时对生命的担忧与留恋。没有对生命的留恋,人们就不会恐惧,谁能说人在生死未卜之际留恋生命不是一种真正的人性的表现呢?在战场上,恐惧感固然有其消极的意义,但一般说来它也总会有其更为积极的意义,比如让你似乎是本能地生出强烈的求生愿望并且采取行动,再比如它会和你的正常人格——那个一向骄傲和自豪的你——发生激烈碰撞,让你由恐惧而羞怯,从而变恐惧为英勇。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上了战场没有恐惧感会发生什么情况,他会是一个不顾一切的人,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被打死的人。如果每个人对战争都没有恐惧感,世界将变得多么可怕!有了恐惧感,战争或者仍然会成为我们的命运,而没有恐怖感,战争就一定会成为人类不可避免的命运。有人会说英雄们就没有恐惧,那其实是他们恐惧过了,对自己置身其中的死亡环境惊讶过了,并且得出了只有做英雄才能摆脱或者战胜这种环境或者命运的结论。长期以来,我甚至有一种比较极端的看法:没有在战争或者自己的生活中品尝过恐惧感的人,很难说他能真正成长为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奚同发原载于《河南工人日报》2002年2月4日)

·76·

附:相关评论及访谈
◆《穿越死亡》讨论会发言纪要
(1995年11月28日)
长篇战争小说攻坚战的重大收获
高洪波(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兼创联部主任):
这本书写得非常精彩,我一口气看完。我不是研究长篇小说的,完全是出于一种前军人的浓厚兴趣,觉得它对和平时期的局部边境战争提出了非常尖锐非常深刻的看法,是对对和平时期军人这种职业的深切关注和理解,也是对整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做了整体观照。我看这部作品老想起朱苏进,后者善于写军队高层人物,还有一批军队作家善于写连队,一个战壕里的真实,一个司令部的真实,《穿越死亡》既写了团指挥所,也有连队真实,用大量的战争的实际的考查来焕发艺术的感觉,两种真实都写得非常好。
这部书中既有军事题材小说的冷峻,也有哲理性的反思,它在情感的热和哲理的冷之间,处理得非常好。这部书还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种族、国家高于一切。”这里可能有些永恒的东西,它给人一种超越意识形态的启示。
这部书和军事文学的其它一些优秀作品,对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军事文学怎么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雷达(著名评论家):
这部书让我觉得,战争文学里面那种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要从旧的茧壳里挣脱出来的欲望非常强烈。这样一部厚重的书,对今后写战争有很大的借鉴价值。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但战争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事情。战争既给民族带来悲剧,也是民族的净化剂。这种书是给民族提气的东西,应该向出版社和作者表示祝贺。
朱向前(军艺文学系副主任):
我对这部书是比较喜欢的,可以说是非常喜欢。我也是读得非常及时的。秀海把书寄来,我顺手一翻就放不下来了,以后两天等于什么事也没干,一口气把它看完。以后就向很多朋友推荐,给一些刊物的主编推荐。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部书是目前为止写南线战争的一部总结之作,甚至可以说是当代写战争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长篇小说,一部严谨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充沛的理想主义激情相结合的厚重之作。它具有俄罗斯油画一样的质感,写得细腻绵密但不乏大气,写得舒展从容又有力度。
曾镇南(著名评论家):
我很认真地把这部书看了三天。一是感觉到它有点思想。现在很多长篇小说没有思想,有的是有灰色的思想,有的思想比较混乱。它有思想,比较沉重,但又不失昂扬。小说写战争,有三个没有回避,一是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二是不回避我们军事指挥上的某些失误,三是不回避我们好多指战员是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进入战争的。尽管不回避这些,整部小说的思想还是爱国主义的,昂扬的。第二我感到小说结构不错。现在很多人写长篇信马由缰,拉拉杂杂,抻面条似的,真正有点结构的不多。第三个我感觉其中有些人物写得不错,我最欣赏的是刘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