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能吗?

宋子清在想杨秋是不是还有一套情报系统,布柳赫尔却突然发现,被送回来的翻译看他的眼神一直很怪。但他没注意这些,回家后把整个事情都对加拉罕说了一遍。这么重大的事情加拉罕可不敢做主,连夜发电报给莫斯科,就在他发完电报后不久,那位翻译也将另一份电报捅给了契卡。

和宋子清说的一样,蔡锷和布柳赫尔的谈话引起列宁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结束内战的良机,所以立刻提交政治局要求连夜讨论。

一片混沌的莫斯科顿时更加混乱,出于拉拢反对派加米涅等人,斯大林坚决主张不承认上海公报,认为中国在西北兵力不足,等伏龙芝主力会合土耳其斯坦方面军后完全可以深入追击。但托诺茨基坚决反对,认为远东局势和欧洲不同,对莫斯科来说太遥远,所以应该先解决内战,逐步恢复国家秩序后,把国家建设好后再考虑收复国土,而不是现在冒险一搏。

面对争执列宁越加担忧自己死后内部会分裂,何况内战已经打了四年,国内经济状况更是严峻,各地都出现了大饥荒,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百姓在死去。面对五天内必须决定的局面,最终他坚决的支持托诺茨基,回电要求加拉罕立刻完成全部领土谈判。

这是紧张而忙碌的五天。

在这五天内,远东地区的版图和政治格局逐步成型,那些身处西伯利亚为梦想,信念和国家战斗的人更无法知道,他们的命运……已经被定格在笔墨渐浓的合约条款上!

第0559章 对华宣言

“呦,这不是张记者吗?知道今天是什么事吗?”

“我也正纳闷呢,昨晚电话说有重要消息,可问了一圈都没知道的。”

“洋人那边呢?”

“洋人?得了吧……看到没?戴署长都被包围了,连他都不知道今个到底是什么事。”

“戴季陶也不知道?这可邪了门了!”

清早,南京总统府小礼堂内就挤满了记者。他们都是得到总统府电话匆匆赶来的,不少人一边做准备工作还一边交头接耳,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人知道为何总统府会突然宣布开记者招待会。

1921年的传媒当然不像几十年后那样发达,但自从南京成为首都又紧挨上海这种消息便利之地,全国各地的报社纷纷派遣记者专驻首都,邮电部还为他们开设了电报专线。久而久之凡有重要消息大家都互相通气,可像今天这样一点风声都没的情况却还未出现过。

越是神秘的东西就越能引发关注,刻意封锁消息的做法吊起了所有胃口。所以当胡惟德走进来时,小礼堂被瞬间引爆,刺耳的闪光灯中尽是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好胡惟德签署《梅花合约》时就遭遇过这种场面,扬起手让记者们少安毋躁后,笑道:“拍我可值不回胶卷钱,还是让我来介绍今天的贵宾……”

胡惟德手一扬,指向从侧门走进来的加拉罕:“俄国特使……加拉罕先生。”

俄国特使?!

谁都知道,杨秋主政以来中俄双方可没少龌龊。先是欧战紧要关头俄国国内爆发革命,杨秋不得不亲自前往圣彼得堡安抚才说服他们继续战争,但随后就又再次传出背叛盟友的消息,使得中国东线远征军队差点全军覆没。为报仇国防军上下齐心协力一口气搬空了乌拉尔山以东,据说光是大炮就拉回来上千门之多,莫斯科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就算这两年太平不少,但去年白银危机前还爆出过俄国游击队屠杀移民的事情,所以大家听说西北驻军又开始行动后,还以为中俄之间又要爆发战争,报纸上也没少分析过胜负,却没想这个时候两国居然已经悄然开始接触。

记者们的胃口更高了,纷纷将镜头对这位神秘的俄国特使。

面对那么多记者,加拉罕勉强挤出了一丝微笑,连续几天的谈判耗尽了他所有精力。更沮丧的是,面对底牌丰厚咄咄逼人的对手,他在谈判桌上几乎是全面败北,能坚持到现在完全是咬牙在支持。

加拉罕深吸口气,从兜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文稿,当着记者们的面念道:“……苏维埃工农政府于1917年取得政权后,代表俄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倡议建立巩固持久的和平。这种和平的基础应当是决不侵犯他国领土,决不强行吞并其他民族,决不勒索赔款,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居住何地,不论它至今是否独立自主或被迫附属他国,在自己的内部生活中均应享有自由,任何政权都不得把他们强留在自己的领域之内。”

“所以我今日来中国,是特意代表苏维埃俄国、苏维埃工农红军、全苏维埃联邦再次重申……为解放屡遭压迫的东方各族人们,苏维埃承认《上海公报》所附一切条件,废除一切沙皇时期签署的中俄所有不平等条约,放弃沙皇靠弃侵略手段取得的所有土地,废除沙皇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中东铁路特权……废弃俄国商人在中国的一切商站,任何一个俄国官员、牧师、传教士都不得干预中国事务,如有不法行为应依法受当地法院审判……”

“除这些要点之外,苏联政府已经准备与中国政府就一切问题展开会谈,并希望中国尽早考虑并恢复双边外交关系,缔结友好和平条约,互相从边境裁撤军队,让两国人民能享受和平的美好……”

“苏维埃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

嗡……!

短短一偏对华宣言念完后,让小礼堂如炸开了锅般沸腾起来!几乎所有人都惊诧瞪大眼睛,似乎还不敢相信听到的宣言。直到几分钟后中国记者们才率先击掌相庆,每个人都非常激动。因为这份宣言代表了世界上最后一个直接与《上海公报》有关的国家承认了公报内所划定的中国国土和领海范围,承认了放弃全部在华特权!虽然俄国早已没落,但能大圆满结束公报最后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无疑是让全国上下都开心的事情。

但在另一边的各国记者团却不那么高兴了。无论是英美还是法国,都对中俄之间突然接触感觉不可思议。要知道之前全世界都认为,中俄会因为哈萨克,西伯利亚等问题爆发冲突,这从中国突然协助高尔察克撤退就可以看出,但谁也没想到就在伏龙芝大军步步逼近中国边境时,却陡然峰回路转,俄国特使更是当全世界的面宣读承认《上海公报》的宣言。

虽然还有鄂霍次克等沿海地区,但上帝都知道那里一年要封冻多久,失去海参崴后俄国就等于彻底失去太平洋入海口!是什么能让莫斯科做出这么大牺牲,虽然加拉罕的宣言中通篇都没说中俄已经达成协议,也没说双方会恢复外交关系,但猜测和流言还是第一时间就迅速扩散。

“杨秋阁下,您为什么要向俄国妥协?这已经违背了巴黎和会上的承诺。”

伯纳德第一时间就来到杨秋府上,想弄明白中俄之间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这幅怒气冲冲来寻仇的模样,让杨秋皱皱眉:“大使阁下,加拉罕是来代表俄国宣读承认上海公报的宣言的,难道您让我阻止吗?这要是被国民知道,我们这个政府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么说,您没准备和俄国恢复外交关系?”伯纳德不信,追问道。

“没有!我可以明确地告诉您,我的部队正在帮助高尔察克阁下撤退,我已经准备了300辆火车等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而且我还出动了军队打击雅库茨克的游击队,帮助他清理该地区的残余敌人。”杨秋很严肃地说道:“这些您都可以去查!我说过,我会承认巴黎和会上达成的协定,但关于外交和边境安全等问题,我国面临着巨大压力,所以不能排除和俄国政府达成和平协定的可能。”

虽然杨秋信誓旦旦,但伯纳德总觉得不对劲。其实英国对中俄回复关系早有准备,毕竟《里加条约》后各国都已经知道不可能在阻挡莫斯科统一,所以杨秋才开始让高尔察克撤退,作为未来干涉俄国的拳头。他之所以来是因为事先没得到任何消息,有些不满罢了。

没得到答案的伯纳德很快离开了,但紧接着法国和美国大使又纷纷来访,目的都是一样,希望搞清楚加拉罕突然发表对华宣言背后的故事。

等好不容易打发走这家讨厌的家伙后,蔡锷才走进来,将提前签署好的《中苏和平条约》递给杨秋:“副总统,您这里可真热闹。”

杨秋没好气的瞪他眼,问道:“布柳赫尔回去了?”

蔡锷点点头:“两天前就回去了。情报说他已经回合部队,并率部加紧向巴尔瑙尔运动,昨天早上还会合了伏龙芝的骑兵前锋,总兵力约7万左右。”

“7万对30万……松坡,你说我是不是做了傻事,不该放他回去呢?”

蔡锷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说道:“布柳赫尔再能打也只是将才,没有铁路确保后勤换谁来都没办法。再说了,他不回去,就不会有这份和平条约。”

“是啊。”

杨秋拿起中苏和平条约随意翻了几眼后,就丢在旁边不理会。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让蔡锷很奇怪,问道:“有什么不妥吗?我们已经和加拉罕谈好,只要高尔察克的事情结束,我们两军就摆出大举对峙的架势,然后双方退一步展开和平谈判,大概9月初就会公布和平条约,这样做的话英法就算猜,只要没证据也只能嘴巴喊喊那我们没办法。”

“总归是要做唱戏给英美看看的,省的人家说我们背弃巴黎和会条约。可是……俄国人我不怎么相信。”杨秋看看提前签好的和平条约,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虽然这是他想了8年的一份重要北方和平条约,等9月公布后只要俄国一天没修复西伯利亚铁路,自己就能安稳一天。但真正达成后他却总觉得有些虚幻,以斯大林的脾气、还有斯拉夫民族深入骨髓的大沙文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份条约估计几年后就会被作废。

蔡锷也呵呵一笑:“我也不信,不过我们需要这份和平条约。”

“是啊。”杨秋深吸口气,起身拿起帽子:“走,去作战部,问问王庚怎么样了。”

第0560章 和平的背后

王庚正在海兰泡省的腾达集中营做最后准备。

海兰泡省原为俄国阿穆尔州,是上海公报后建立的外兴安岭东北6省中的一个。这里也是远东地区最大的斯拉夫人聚集区之一。但连绵的战火和动荡,使这里的原俄国人口已经下降到不足40万,相反汉族移民比例从7万增加到目前的97万,杨秋还下令在这片被誉为东西伯利亚粮仓的土地上,建设339个超大型国家农场,购买了2000台拖拉机,以加速融合这些收复的国土。

那么原来的俄国人口呢?

王庚手里有份统计,约150万远渡重洋前往世界各地,300万被通过铁路被遣送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西荒凉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剩下的则在国防军和游击队的扫荡和反扫荡中被打死或因为缺少粮食饿死,而最大的人口消灭武器就是遍布于外兴安岭的数个大型集中营。所以从东北动荡开始,处于军管中的外兴安岭地区就禁止一切记者进入报道,只有中央社和军报的记者才能进入,对待媒体一向宽容的民国政府在此事上却格外严厉,究其主要原因就因为人口集中营的存在。

腾达集中营是外兴安岭6省中最大的一个,仅目前就有19万俄国人被以“资助叛军”“分裂中国”等等罪名带到这个不足15平方公里的炼焦煤产区。

站在岗楼上可以看到,整个集中营都用铁丝网围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