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春晚-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中:“祖母见识不凡,孙儿受教!六郎,此话可转与七郎听。”

守礼忙答应。

此时,徐府两位管事并仆妇们已伺立在外间,等候夫人安排差事。守中带头告辞离去,却对守礼道:“今日放学早早归来,明日跟教授告个假,随我去庄子上一趟。”守礼应了,两人离去。张氏自与徐夫人去学理事,容娘心中石头终于落地,带了玉娘轻松一身去寻沈夫人。

沈夫人讲习之所便设在夫人的偏房。容娘进的院来,婢女告诉夫人尚未到,容娘便不进屋去,只与玉娘在院中游荡。

待到沈夫人逶迤来到,在院门口抬眼就见两个小娘子蹲在黄瓜架下,拿了棍子戳弄甚玩意儿。

此时天色大亮,初夏的阳光懒懒的照在院中的黄瓜架上,已有寸把长的嫩黄瓜顶着花儿从藤蔓中露出头来,青翠欲滴。

小娘子们用粉色的丝带扎了双螺,容娘穿了杏色绣花半袖,玉娘的却是银红色的。两人正专心手中捣鼓,阳光洒在两张俏生生的侧脸,衬出那脸上细细的一层绒毛,越发显得娇嫩如水。

饶是沈夫人这样修养极佳俗语道古井无波的人,也不由得心中喝彩一番,好一对娇人儿!

沈夫人轻起莲步,那边小环果儿忙扶起两位小娘子。玉娘尚抓着小棍,冲沈夫人咯咯笑,憨态可掬。容娘却早顺手将棍子往身旁黄瓜蔓下一塞,起来屈膝行礼。沈夫人微微一笑,道声小娘子请起,进屋去了。

容娘吐了吐舌头,冲小环偏了偏头,小环明白,脚下踏了踏,将那团已是稀浆的菜虫踢到一边。容娘早已整了容装,那边果儿也将玉娘整理妥当,方才进得屋去。

沈夫人端坐于黑漆铺猩猩红坐垫的玫瑰椅上,垂首品茗。明明极是普通的着装,与张氏端庄无二的举止,沈夫人偏偏多出两分清雅如玉的气质来,令人见之忘俗。

迁都新都后,世人皆以学新都说话为美。清平县距新都不过一日路程,话语相通。沈夫人的话语中拖着北地的尾音,然夫人循循道来,神态自若,声音中似有音律之韵:

……

凡为女子,当知礼数。女客相过,安排坐具。

整顿衣裳,轻行缓步。敛手低声,请过庭户。

问候通时,从头称叙。答问殷勤,轻言细语。

……

宽大的圈椅十分适合玉娘挪移,她相中了靠背上的缝隙,用胖乎乎的手指穿插不停,开怀之处“呵呵呵”的发出声音。果儿十分尴尬,不时纠正玉娘的姿态,玉娘只当与她闹着玩儿呢,捉住果儿的手不放。

容娘却坐在一旁的缠枝蓝花纹瓷墩上,垂首聆听,安谧静好。

沈夫人心中赞赏,继续讲道:

……

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问安康。

寒则烘火,热则扇凉。饥则进食,渴则进汤。

父母检责,不得慌忙。近前听取,早夜思量。……

玉娘从圈椅上爬下来,扑到容娘的怀里直呼姐姐。

沈夫人细细观察,见容娘抬起头,却神色恍惚,眼神中似露哀色,不由一叹。子欲孝而亲不在,纵容娘年少,孺慕亲情却是人之天性。推己及人,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然素日只见容娘或淘气或率性或娇或柔,想来必是藏了那一番思亲之情。髫年少女,若父母安在,尚依偎在母亲的怀抱撒娇吧!

沈夫人正了正颜色,轻轻道:“战祸之年,世人多有离散之痛。容娘有幸得遇故人,长辈疼惜,虽非血脉亲人,然情深意厚,自可当亲人孝敬。”

容娘拨了拨玉娘湿漉漉的手指,声音稍沉:“多谢夫人教导。”

片刻容娘眼神已是清澈,哀色渐褪,见玉娘又将手指塞进口中,忙取了帕子将玉娘手指抹干净。

沈夫人微微点头。

……

父母年老,朝夕忧惶,补联鞋袜,做造衣裳。

四时八节,孝养相当。父母有疾,身莫离床。

……

守礼自县学归来,见过祖母,即往夫人院中来。庭院门口处即听到里面传来的琅琅诵读声。前面的是容娘澄清干净的声音,玉娘口齿含糊跟在后,想来未知其意,只是跟着瞎读。守礼不由的笑了笑,抬脚走进。

容娘正蹲在黄瓜架下边拔草边诵《女戒》,眼前玉娘的白绫裙晃来晃去。忽见玉娘垫脚,心知不妙,伸手去拉玉娘,却有人将玉娘抱起,放在一边。抬头一看,是六哥。容娘呼了口气,唤了声六哥,偏头嗔怪玉娘:“又要摘瓜了吧?早说过,且让它长大了,自会摘与你!如今不过小鲫瓜儿大呢。”随即摸了摸幸免于难的那条可怜小黄瓜。

玉娘嚷嚷道:“玉娘摸摸,玉娘摸摸!”

守礼抱起玉娘,举高。玉娘心满意足的摸了摸,那小胖手儿尚舍不得收回,守礼却已放她下地。

玉娘犹自仰望,道:“姐姐,第一条黄瓜要给我哦!”

容娘仍了手中的杂草,笑道:“那可不能。先孝敬了婆婆娘亲,还有兄长们呢!”

玉娘十分失望:“那玉娘岂不是最后一个得瓜?”

容娘咯咯笑了:“放心,我先让你!”

守礼也笑了:“我和你七哥自然也先让你!”

玉娘听了大是开怀,欢呼着进屋寻徐夫人去了。

守礼瞧了瞧容娘的双手,沾满泥土,连裙裾上都染上了绿色的草汁,摇了摇头:“你叫婢女来做这些就可,何必亲自动手。”

容娘不以为然:“那又有甚乐趣,若是如此,我何必栽了这秧苗,且去买了来吃就是。自己种出来的才有意思。六兄且等我摘瓜与你吃吧。”

六郎叹道:“若是这院够大,我看你定会学那老农伺候农桑了。”

容娘点头,甚是憧憬:“若是如此,定当快意!”

六郎无奈,这个小娘子的脑子又跑出老远去了:“莫说我家不需如此,即使家贫需操劳农事,自也不要你一个小娘子来动手。”

容娘只不理,自顾数那架上的黄瓜。半响方道:“哥哥,谁知道往后的事呢,左右会种菜也不是什么坏事。”

说罢,容娘就了小环手中的盆,洗了洗手。欲进屋之际,却见大哥不知何时到了院门口。忙屈膝行礼,唤了声大哥。

守中点了点头,径直进了屋去。

守礼将容娘的话咀嚼一时,竟无端的品出些哀伤味道来,心中不由一沉。

第九章 伤口

徐夫人正与守中守礼说话,却见容娘进来,手里托了红漆描金海棠花的托盘,上面放了几碗绿豆汤。

徐夫人满意的叹了一声:“还是容娘子懂事。如今每日下厨煎熬汤水打理糕点小食,你婆婆胃口都调理出来了。婆婆处可送去了?”

容娘正端了最后一碗递与玉娘,微笑道:“昨日婆婆许有些微受寒,今儿早起,觉得有些头疼,便没有送绿豆汤,另做了紫苏汤送去。”

徐夫人甚是满意。舀了那绿豆汤来喝时,只觉十分甘甜,口舌生津。遂问守中守礼道:“可好?”

守中却早已端起碗引尽,道:“甚好。”

容娘看那架势,心道:恐怕大哥觉得,只不过是茶水一般的物事罢了,还不如酒水来得畅快!

守礼只细细品尝,并不说话。玉娘倒是吃得很欢,抽了空对徐夫人道:“阿姐做的比宋大娘做的要好吃。”

徐夫人亦觉如此,便问容娘如何做来?容娘因此答道:“与宋大娘做法无异,只是做好后,将煮烂的绿豆搅碎,用粗麻布滤了一遍,故而绿豆成沙,吃来要细腻些。”

徐夫人听了赞道:“我儿甚聪慧。”

守中忽道:“你种的黄瓜甚好,虽女子自有其专,然知农事亦无甚不好。”言下之意是,女人虽自有女人该干的活,但懂点农活也没什么不好。

众人皆怔了怔。大户人家妇人养于深闺,相夫教子,贫苦人家的妇人才亲事农桑,守中这话实是出乎意料。容娘没想到大哥会赞同自己种菜蔬而不是养花种草,十分欣喜,抬头笑对大郎道:“多谢大哥。明日容娘是否可与大哥六哥一起去农庄?”

守礼心中一紧,拿眼瞪了容娘,容娘却不理会,一双明亮的眼睛光芒闪烁,十分期盼的看着守中。

徐夫人惊了一跳:“我的儿,你一个小娘子如何能去乡下村庄,那多是腌臜乡民破落户儿,没的吓坏了你!”

旁边玩耍的玉娘听见了,大感兴趣,直呼:“玉娘也要去,大哥,大哥,带上我!”话毕,竟扑到守中怀中扭了起来。

守中素来正经,言语少。自守中归来玉娘甚是疏远,更莫提如此亲密撒娇。守中伸手抚了抚玉娘的头发,嘴角微弯,道:“可。”

瞬间容娘只觉心中的欢喜就似那黄瓜苗,眼见得它上升旋转,蓬蓬勃勃的铺满了整个心间。

用毕午饭,夫人即命管事准备出行事宜。婢女仆妇们忙着准备行李,徐府的庄子离县城较远,赶车都需半日。此去必定要在那边过一夜方归,两位小娘子的东西未免要细致些。

待马车赶到,守中对老夫人与徐夫人道了声我去了,提脚就走。容娘忙不迭的拉了玉娘就奔。亏得此地不流行裹脚,略提起裙裾,小娘子也是可以健步如飞的。后面小环和果儿各又提了个小包裹,吭哧吭哧的跟着跑。

入夏时分,万物生长茂盛。天空湛蓝透亮,远山如黛。路旁交错纵横的稻田中禾苗已深可及膝,今年雨水好,禾苗长势喜人。有老农肩扛锄头哼着小曲儿从马车旁走过。小环忙将车帘拉好,冲容娘瞪眼。容娘也不计较,待农夫走过,仍将车帘拉开一角观望。

路旁村落更是让小娘子们好奇不已。有那富贵的,住的房子也跟城里差不离儿,青瓦砖房;有那穷苦的,只得低矮茅房。总角小子们挽了裤管在溪水中嬉戏捞鱼,稍远处,用木簪绾了一头青丝的小娘子在浣洗衣裙。也有那粗俗婆子拿了手臂粗的棒子追着汉子喊打……

马车内众人看得目不转睛,啧啧称奇。只有玉娘看了一阵之后,在马车的摇晃中睡着了。

日入时分,当容娘数度舒展腰背之后,前方有小厮高声呼”吁……。”马车渐渐停下来,容娘将玉娘唤醒,略微整理有些松散的发髻。六郎的声音在马车外面传了进来:“可下车了。”

邱庄头早等候在外,一阵见礼之后,将众人引进院中。乡下地方,用具粗鄙,两位小娘子却觉得新鲜。已是用饭时分,今日庄头陪两位郎君在外院用食,两位小娘子在内院。村妇端上来些鸡汤菜羹之类,虽不甚精致,但味浓鲜美,自有一番风味。饭后众人歇下不提。

翌日,邱庄头禀告田庄事宜,容娘等人忙退下,容娘交代果儿带了玉娘去后院玩耍,自己蛰在窗下偷听。只听庄头道:“府上的庄子统共五百余亩田地。其中上好水田…,旱田…。夫人吩咐仍按北边的规矩来,只按五五收租,欠年减租。水田旱田一年到头拢共能收到三百余石上米。去年胡人犯我,北边颗粒无收,每石足卖了三贯,收币900贯足陌。克扣一应农事费用,实得八百五十贯。此是庄上账目。”

守中略翻了翻,便递与守礼。六守礼接过细细看来。

守中屈指弹了弹几案,道:“每石三贯?粮价如此之贵,必有跌落之日。”

邱庄头附和道:“那是自然。前朝年间,只需每石200文哩。今年雨水好,可望丰收,只怕粮价也要跌上一跌。”

守中点头,转问道:“佃户生活如何?可有不能果腹者?”

邱庄头答道:“郎君仁慈。夫人也每每问起佃户,我们庄子上的佃户却是好过活的,前头刘大户庄子,足足有千来亩地,收的也是五成租。然若租用牛具,还要加租一成。遇着那贪心的,大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