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上马车夫-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各种各样的墓室陪葬品,不算古董因素,实际价值超过十亿银元。就算将贵金属物品全部融化了,其价值也达到两亿银元。

这半年来,李自成每天都笑的合不拢嘴。然而,就在李自成兴高采烈的时候,另一个问题却让他愁眉苦脸。

原来,如此庞大的宝藏,高达两百多万件的珍惜宝物,想要通过陆路全部运到苏伊士要塞十分麻烦。

好在帝王谷距离尼罗河只有七公里距离,每年秋汛的时候,尼罗河河水暴涨的时候,可行内河船。

不过,时间也仅仅只有不到一个礼拜。两百万件财宝必须在七天内运抵尼罗河畔并装船,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运输难题。

李自成自认为没有做不到,最后李岩不得不加派三万多士兵,并向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申请帮助。

最后,在海陆军的联合行动下,出动一万匹骆驼,五万匹重型挽马,七十艘运输船,六万八千余人,最终才将九成宝物装船从尼罗河运抵开罗。

最后一成宝物要么等到明年秋汛时再运出帝王谷,要么用陆路直接运往苏伊士要塞。最终,李岩怕夜长梦多,决定将其从陆路运抵苏伊士要塞。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410章 伊斯梅里亚会战(上)

第410章 伊斯梅里亚会战(上)

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埃及住屯军占领埃及全境的消息迅速轰动整个北非战场,整个欧洲为之震惊,他们知道中华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启动起来了。

然而,比起中华帝国占领埃及,其他国家更对埃及帝王谷的巨大宝藏所嫉妒,狂热的嫉妒。

尤其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丢了埃及已经令他们十分气愤了,偏偏中华帝国又从埃及挖掘出巨额宝藏,这种打击理令土耳其政府十分没面子,变得异常愤怒。

随后,奥斯曼帝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称中华帝国侵占土耳其领土背信弃义,盗取古埃及法老陵墓十分不道德,呼吁各国政府声讨中华帝国,并号召埃及原住民反抗中华帝国的军事占领。

不过,此时的土耳其帝国,正面临着欧洲列强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威胁。他们如此呼吁,只不过是想引开欧洲各国的注意力。只是,这显然是土耳其帝国一厢情愿而已。但,奥斯曼帝国在埃及原住民的煽动计划却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李自成率大军扫荡了帝王谷,埃及数千年来的法老墓葬被挖了五十多个,这令埃及原住民异常的愤怒,四处同中华帝国军为敌。

李岩几个月内便扫荡了整个埃及,消灭土耳其帝国军三万余人,十六万余土耳其人和两百多万埃及原住民沦为奴隶。

在这期间,法军同土耳其帝国军在利比亚东北部沙漠展开会战,双几十万大军在沙漠中遭遇,激战几个小时未分胜负。

不过,法军补给充足,不在乎再打下去。可是奥斯曼帝国军补给本来就困难,加上埃及沦陷,补给已经断了,无法跟法军长时间坚持下去。因此,奥斯曼帝国军迫切希望和法军进行主力决战。

越是这样,法军越是不想跟奥斯曼帝国决战,故意拖延战局,消耗对方气力。

然而,奥斯曼帝国军根本耗不下去,迫切期望同法军决战,于是全力进攻的黎波里,迫使法军主力决战。

终于,在奥斯曼帝国军的猛烈攻击下,的黎波里几欲失陷,法军不愿意失去的黎波里,因此不得不将主力从沙漠中调出来,在的黎波里城下摆开阵势,同奥斯曼帝国军展开决战。

双方几十万大军激战城下,法军装备了部分来自中华帝国的先进火炮,整体兵力虽然不及奥斯曼帝国军,但是战力却胜过奥斯曼帝国军。

奥斯曼帝国军迫切需要拿下的黎波里获得补给,或者打垮法军主力解除利比亚危机。同样,法军不想失去在利比亚的据点的黎波里,因此全力迎战奥斯曼帝国军。

双方大战持续了一个礼拜,奥斯曼帝国军伤亡较大,但并不能打败法军,数量优势渐渐失去。

然而,就在双方相持之时,从突尼斯突然赶来一支荷兰军队,人数虽然不多,只有不足两千人,但是却成功穿插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后方,占领了大半个叙利亚领土。

法军得知荷兰抢便宜,气愤万分,隧加紧了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的攻击力度,结果适得其反,炮兵阵地被奥斯曼帝国军夜袭摧毁。失去了炮兵阵地的法军顿时陷入了被动,十几万奥斯曼帝国军发动反击,迫使法军主力后撤。

法军主力后撤,的黎波里无法坚守。没办法,法军不想让奥斯曼帝国军得到补给,不得已大开杀戒,洗劫并烧毁了整个的黎波里城,不给奥斯曼帝国军任何的补给。

奥斯曼帝国军占领了的黎波里,但是未能得到任何的补给。此时,十几万奥斯曼帝国军已经没有了补给,士兵饥饿难耐,不少士兵竟然屠杀平民来充饥。

很快,奥斯曼帝国军兵无斗志,法军从新获得火炮补充之后,卷土重来,包围了的黎波里。

奥斯曼帝国军非战斗减员严重,不到一个礼拜,兵力已经锐减到了七万余人。加上法军洗劫后,城里的平民尸体爆发疫情,令奥斯曼帝国军被瘟疫击垮。

半个月后,仅存的三万奥斯曼帝国军放弃抵抗,向法军投降。

然而,法军担心奥斯曼帝国军将瘟疫传染给法军,加上当前欧洲掀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法军隧将三万投降的奥斯曼帝国军全部处决,换取欧洲教廷的支持。

然而,法军收复的黎波里,但是利比亚已经有三分之二的领土被荷兰军队趁火打劫了。法国政府抗议荷兰军队的无耻行为,但似乎收效不大,荷兰人很难吐出占领的地盘。

为此,法荷两国在利比亚的关系恶化,矛盾升级。

不过,双方都准备先巩固好当前占领的地盘,然后在讨论争议领土,因此都没有采取极端的军事行动。

中法荷三国瓜分了北非,法国占领了土耳其属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西部地区。荷兰占领了土耳其属突尼斯和利比亚东部领土,中华帝国则占据了整个埃及。当然,还有法国将西蜀摩洛哥归还西班牙,因此西班牙也有份成为北非殖民地的一份子。

北非战事结束,但仅仅表示法国、荷兰和西班牙三国,对于中华帝国来说,还需要面对来自奥斯曼帝国军的强大报复行动。

这主要因为中华帝国占领的埃及正好挡住了土耳其帝国军收复北非领地的道路,帮法国、荷兰和西班牙挡住了土耳其帝国军。

苏伊士运河东岸,从耶路撒冷出发的十二万奥斯曼帝国军抵达伊斯梅里亚要塞外。

苏伊士运河也因为奥斯曼帝国军的抵达被迫关闭,仅供中华帝国兵舰通航。

法国和荷兰全歼了北非的奥斯曼帝国军,使得李岩可以将部署在埃及西部地区的军队抽调回来,防御塞得、伊斯梅里亚和苏伊士三个要塞城市,确保苏伊士运河的安全。

不过,奥斯曼帝国军显然有备而来,十二万军队竟然配备了五百门火炮,其中一百门是重型攻城火炮,显然是准备大战一场的。

好在李岩早有准备,强化了要塞防御,并通过皇家空军侦察到了奥斯曼帝国军的一切情况,做出正确的部署。

奥斯曼帝国军将主力摆在伊斯梅里亚要塞外,约十二万余人。在苏伊士要塞外约一万余人,在塞得方向有两万余人。李岩正是对敌人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他将皇家陆军埃及住屯军的一个步兵师用来防御苏伊士要塞,一个步兵师防御伊斯梅里亚要塞,以此拖住奥斯曼帝国主力。同时,李岩将五个主力师摆在了塞得,在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配合下,出塞得,猛攻鲁马奈地区。

五个精锐步兵师,并分三路。中路军兵力两万,正面攻击奥斯曼帝国军,牵制敌人。左路两个步兵师,右路一个步兵师,攻击奥斯曼帝国军两个侧翼。

结果,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只用了半天的功夫便打垮了进攻塞得的两万奥斯曼帝国军,取得鲁马奈大捷。

获得鲁马奈大捷之后,中华帝国军并分两路,四个步兵师迅速南下,向伊斯梅里亚要塞靠拢,准备突袭奥斯曼帝国军主力。另外一个步兵师则东进,突袭哈麦井。因为哈麦井是奥斯曼帝国军的后勤补给基地,打掉哈麦井的话,就等于掐断了十二万奥斯曼帝国军的寄养和退路,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伊斯梅里亚要塞外,炮声轰鸣,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奥斯曼帝国军动用了数百门火炮,对着要塞猛轰。

伊斯梅里亚要塞自建成后,还是第一次面临战争。

要塞炮楼内,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官兵们,以要塞炮进行还击。

当初构建伊斯梅里亚要塞时,就考虑其战争因素,因此要塞内的火炮火力配置强大,尤其是两百五十毫米的重型要塞炮,一炮射出后,声音震颤九霄,地动山摇一般。几十公斤重的炮弹,可以轻易炸出一米多宽的深坑。令土耳其军队望而却步,心神巨震。

不过,这种大口径要塞炮每十分钟才能发射一次,虽然杀伤力巨大,但仅仅是心理威慑居多,因为射程太短,准头较差。

真正发挥威力的是一百二十毫米到一百五十毫米的神武大炮,这些火炮经历了严格的战场检验,不但射程远,威力大,且发射速度快。

双方大军对持,首先展开的是一场激烈的炮战。中华帝国军占据地利,从伊斯梅里亚要塞居高临下,炮弹打得远,打的准。而奥斯曼帝国军因为火炮射程短,不得不靠近要塞才能开炮。但要塞附近的高地早就在建造要塞时就给挖平了,奥斯曼帝国军的炮兵阵地之好挖坑,将平射炮改为仰射炮。

第一天的炮战最为激烈,双方都想给对方一个下马威,因此一开火双方就陷入了白热化的激战当中。奥斯曼帝国军几乎动用了大半个弹药储备,不计代价的猛轰,给伊斯梅里亚要塞造成相当大程度的破坏,多处坚固要塞位置被击毁,给中华帝国守军带来不小的伤亡。

然而,中华帝国的要塞炮兵同样给了奥斯曼帝国军一个深刻的教训,由于空中有热气球侦查,要塞炮兵不但知道奥斯曼帝国军的炮兵阵地位置和部署,更是在开炮打击他们炮兵阵地时,可以得到数据校正。

皇家空军的热气球在战前主要任务是侦查敌情,在战斗打响后,却是为要塞炮兵指引炮击位置,并对每次炮击进行校准。

这样一来,要塞炮兵有了天眼的帮助,炮击时得到准确的较射参数,结果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般,准确的落到奥斯曼帝国军的炮兵阵地上,给他们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损失。

双方大战一天,结果奥斯曼帝国军的炮兵伤亡比例高达三分之一,火炮战损一百多门。而对于中华帝国这边来说,仅仅是要塞城墙被打的伤痕累累而已,人员损失微乎其微。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411章 伊斯梅里亚会战(中)

第411章 伊斯梅里亚会战(中)

此后,炮战又持续了两天。

奥斯曼帝国军加强了对其炮兵阵地的保护,他们在炮兵阵地上构筑了数道防御工事,用来抵挡来自伊斯梅里亚要塞的炮弹。

不过,坚固的伊斯梅里亚要塞虽屡遭奥斯曼帝国军的猛烈炮火袭击,伤痕累累,甚至多次出现险情,但总是被中华帝国守军顽强的修复,化险为夷。

五月七日,奥斯曼帝国军指挥官穆拉特将军决定改变战术。他命令两支各万人左右的军队,从伊斯梅里亚要塞两翼的运河通过,意图从侧翼牵制要塞火力,掩护正面进行主攻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