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上马车夫-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响土耳其帝国的政令实施和军事调动。

加上俄土战争中,中华帝国一直向俄罗斯出口先进武器,并给予贷款支持,使得原本并不怎么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竟然成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头号劲敌,严重威胁土耳其国土安全。

种种原因叠加道一起,导致土耳其政府越来越对中华帝国感到愤怒,虽然土耳其帝国高层一直选择沉默,但是下面的很多官员和将领们难免搞一些小动作,他们不断的在苏伊士运河附近制造一些麻烦和摩擦,期望中华帝国同土耳其帝国开战。

此前,大多数摩擦都会被两国政府高层刻意压制。土耳其政府因为其宫廷权利倾轧,后宫摄政同顽固派大臣之间争斗,使得他们无心无力去招惹中华帝国这个强敌。反过来,中华帝国在全球的战略部署要求其保持克制。爆发战争将影响苏伊士运河的巨大利润,这不符合中华帝国的既得利益。

双方保持克制,但土耳其内部一些官僚出于政治目的,将摩擦扩大,并招惹其他外国势力介入,意图将苏伊士问题国际化。

苏伊士运河的巨大经济利润和军事价值一直都是被附近国家所垂涎三尺的。在附近的亚非欧国家都不甘心被中华帝国独吞。欧洲列强很早就希望打开苏伊士运河,以便他们可以从地中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印度洋甚至远东。

中华帝国过于相信其强大的威慑力了,以为在苏伊士驻扎大军就可以震慑住周围的窥视者。但商人可以为暴利铤而走险,什么都干得出来。同样,东西方贸易的巨额利润,可以让任何一个国家陷入疯狂。

荷兰在苏伊士运河上的利益损害最大,虽然国内已经开始大规模扩充海军,但数年内还是无法抵消来自中华帝国的强大军事威慑力。因此荷兰商人们一边鼓动荷兰议会,增加中荷之间的矛盾,积累怨气。一边暗地里搞鬼,秘密支持土耳其帝国北非领地内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北部,以及埃及南部、苏丹东部等地的反抗军,扶植势力同土耳其政府对抗。

由于土耳其帝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同俄罗斯帝国消耗太大,加上中华帝国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导致君士坦丁堡同北非的领地联系不畅通,北非地方政府武装在应对反抗军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

中华帝国恼火荷兰在北非耍手段,影响帝国将来殖民非洲的计划。但出于整体战略考虑,中华帝国希望英国和荷兰能够先打起来,这样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

但荷兰似乎看穿了中华帝国的目的,抓紧了在北非的行动。荷兰在北非扶植了几个反抗军势力,四处攻击土耳其政府军,甚至荷兰出动军舰直接帮助反抗军运输兵力和军需物资。这种几乎公开化的行动,顿时激怒了土耳其政府。

神武十三年七月,土耳其从爱琴海调来一支巡航舰队,部署到突尼斯附近的地中海海域,封锁荷兰海军对突尼斯反抗军的援助。

此时,荷兰扶植的罗哈反抗军正在猛攻突尼斯,土耳其军队抵抗十分辛苦,战事正处于关键时刻。

土耳其巡航舰队的抵达,封锁了附近海域,导致荷兰无法将物资及时运送到,罗哈反抗军攻势放缓,土耳其守军得以喘息,战事陷入胶着状态。

荷兰的目的很明确,先扶植反抗军占领突尼斯,成立突尼斯政府脱离土耳其,然后荷兰便可以堂而皇之的入侵突尼斯占领突尼斯。

这不过是荷兰人的第一步战略,随后他们会继续扶植反抗军,依葫芦画瓢占领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苏丹等土耳其帝国的领地。

但荷兰人最终的目标却是放在了苏伊士运河上,那里才是荷兰人最想要得到的地方。只是荷兰人不敢跟中华帝国正面冲突,因此荷兰议会认为如果能够占领埃及作为殖民地的话,便可以有借口跟中华帝国谈判了,即便得不到苏伊士运河,至少也能够迫使中华帝国分出一部分股份给荷兰,甚至实现联合控制苏伊士运河的目标。

当然,荷兰人喜欢大胆假设,之后的路还需要小心求证。

突尼斯陷入了僵局,荷兰人最心急,因此荷兰海军多次试图突破土耳其海军的封锁给罗哈送物资,但最后都失败了,为此荷兰海军差一点和土耳其海军打起来。

荷兰人的算盘很快被其他国家所洞察,地中海附近的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公国都向分一杯羹。尤其是西班牙帝国,一战当中被中华帝国修理的太惨,仇视心理极强。

西班牙作为天主教国家,一来跟土耳其不对付,二来本着扩大殖民地的想法,三来也想通过北非陆上战争为西班牙陆军赢回些面子。

因此,在这些因素影响下,西班牙国王下令西班牙陆军从北非殖民地摩洛哥出发,向东进军,意图占领土耳其属阿尔及利亚地区。

然而,就在西班牙帝国准备插手北非事物,意图重新崛起之时,欧洲的法国再次给西班牙找来麻烦,粉碎了西班牙帝国重新崛起的美梦。

一战结束后,虽然法国和西班牙停止了战争,但是两个欧洲陆上强国,又是邻居,并没有握手言和,而是不断爆发小规模的边境军事冲突。

双方都不想扩大冲突引发两国全面战争,因此冲突都控制在小规模战术战斗之内,并没有引起两国国民的关注。

然而,随着西班牙出兵北非,法国人终于忍不住要拖西班牙的后腿,不能让西班牙帝国再次崛起。毕竟西班牙帝国太靠近北非,一旦陆军全面出动,北非很快会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法国于是在边境制造一下中等规模军事冲突,吸引西班牙陆军注意力,牵制西班牙的北非战争行动。同时,法国又煽动加泰罗尼亚人、那不勒斯人和葡萄牙人造反,起来反抗西班牙的统治。

神武十三年夏,布拉甘萨的若昂宣称拥有葡萄牙王位继承权,主导叛乱,得到葡萄牙人的广泛支持。西班牙既要平息其他叛乱,又与法国战斗,还出兵北非,未能及时作出反应。于是若昂登基为布拉甘萨王朝第一任君主,称为若昂四世,结果引起葡萄牙从西班牙帝国中独立出来。

西班牙国王似乎并不在乎葡萄牙独立,结果造成此后的十年间,西葡两个国家实际上和平共存,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法国的目的只达到了一半,因为葡萄牙独立后,并没有预期向西班牙全面开战。法国人被葡萄牙摆了一道,不得不增兵法西边境,结果爆发路西瓦大战,西班牙陆军吃了亏,不得不停止进入北非的计划,掉头回来对付法国,立时十一年的法西战争爆发。

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大国打了起来,顿时刺激了欧洲各国的神经。各国一度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爆发,因为法国属于强大的同盟国集团,而西班牙已经日薄西山,神圣罗马帝国无力帮助西班牙。

八月五日,同盟国四个成员国在巴黎开会,讨论法西战争问题。同盟国之间没有核心利益冲突,因此对外可以抱成团,联合向西班牙帝国开战的可能性极大。

西班牙帝国害怕了,他无法同整个同盟国对抗,因此急忙游说中华帝国、英国和俄罗斯帝国,希望这三国不要插手。

然而,西班牙的特使似乎没有取得什么成果。欧洲各国都认为这次西班牙帝国完了,西班牙国民更是提心吊胆。

不得已,西班牙帝国迅速向土耳其帝国求助,要求和土耳其帝国结成联盟,共同应对同盟国。

这两个差点打起来的国家,宗教信仰、领土全面冲突的国家,没有人会相信他们会组成联盟。

然而,偏偏不可能的事情就发生了,土耳其帝国同意了西班牙的请求,同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以及其他公国全面停止战争,并组成环地中海条约组织,抵御同盟国的欺凌。

正在巴黎开会的四个同盟国成员国,得知这个情况后,不得不重新审视问题。

两大军事集团如果打起来,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再次掀起。

中华帝国倒是没什么,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三国还未从一战中缓过劲儿来,不希望再爆发二战,因此巴黎会议放弃了彻底瓜分西班牙帝国的计划,其他三国不干涉法西战争。

同盟国松口了,地中海条约组织也不想大打出手,土耳其可不会真心帮西班牙,因此土耳其、神圣罗马帝国等国也宣布不会干涉法西战争,最终只是法西两国的单挑。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401章角逐非洲(上)

第401章角逐非洲(上)

严格的说,法西两国的直接对抗从1521年的比克卡会战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的拿破仑时代结束。

可以说,两个陆上大国接壤,这种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西班牙帝国被法国拖了后腿,无法抽调兵力拓展非洲殖民地,造成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只有北非一些沿海小块殖民地,无法连成大块殖民地。其中有加那利群岛以北、西迪伊夫尼、梅利利亚、锡兹内罗斯城、马扎奎尔、戈梅拉岛、奥兰、阿尔及尔、贝贾亚、的黎波里、西属突尼斯和休达等地。这些地方大多数以城堡作为基准,属于点状殖民地。主要是因为西班牙同土耳其常年在北非交战,依靠要塞碉堡来维持统治。

西班牙被法国拖了后腿,无暇顾及非洲殖民战争。但是法国却没有停止殖民非洲的步伐。早在1624年法国就在西非的塞内加尔岸边建立第一个贸易站,一战虽然影响了法国的殖民战争进程,但总体上并没有间断,只是进展缓慢。

神武十三年夏爆发法西十一年战争后,法国海军趁着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新舰队短时间无法抗衡法国海军的机会,出动上百艘各式战舰,将西班牙海军圈在本土港口内不得出入,切断西班牙同北非以及新大陆殖民地的联系。

法国陆军在一战期间为了对抗西班牙陆军,组建了庞大的陆军集团,战后有超过三十万士兵等待复员安排工作,但法国政府显然无法安排这么多军队。继续保留他们则成为法国严重的财政负担,于是法国政府决定将这些法国军队派往非洲进行殖民战争。

西班牙海军被法国海军圈起来,无法增援海外,造成西班牙殖民军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及法军,战场态势急剧恶化,对西班牙殖民军极其不利。

神武十三年九月,法国海军少将山姆率领一支三千人的法军部队法属东摩洛哥海岸登陆。西班牙军队约一千人左右在菲斯一带阻击法军,结果西班牙军队不敌,退回丹吉尔。法军步步紧逼,海军炮击丹吉尔,半个月后,西班牙守军苦于没有援兵,被迫放弃摩洛哥向法军投降。

法军占领摩洛哥,再一次说明西班牙陆军已经不再是神话,不再是无敌的。法军并没有向东推进,不想刺激土耳其,于是向南推进,绕过撒哈拉侵占阿尔及利亚、尼日尔、马里等地。这些地方的黑人酋长部落十分不团结,内战不断,法军的强势侵入,效果事半功倍。

法军在非洲的强势,这份利益顿时刺激了欧洲各国进一步瓜分非洲的热潮。

即法国之后,葡萄牙重新夺回刚果王国的控制权。刚刚获得独立的葡萄牙,迫不及待的将西班牙人驱赶出境,独霸刚果王国。

刚果王国黄金矿藏丰富,一直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维持奢侈生活的来源之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富庶,自然惹得其他欧洲列强们垂涎三尺,整天盘算着如何分一杯羹。

西班牙在一战中衰落后,各国的胆子顿时大了起来。随着葡萄牙独立,四处夺回曾经属于葡萄牙的殖民地,这样一来,很多西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