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小民-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事态的发展出乎了敌人的意料,撤到治安区据点的敌人刚刚准备从其他地方抽调人员,去解救十里村,几具日本鬼子的尸体已经被扔到了据点的壕沟前。立时,原来预想的后续行动便没有实施的必要,鬼子军官只得硬着头皮把实际情况报告了上去。

送还尸体,这并不是什么人道主义,敌人当然也知道对手这么做要表达的意思。那就是告诉他们,不用再费心思了,也不用再来了,十里村已经完蛋了。这既是一种隐晦的通知,也是一种心理的威慑。

第二百七十章 内奸

虽然十里村的守军人数有限,但能在一夜之间攻下坚固的据点,仍然使敌人为之心惊。结合之前一些据点的陷落,土八路有重型大炮的情报似乎并不是谣传。而这个消息在有意的传播下正不胫而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感到振奋的是日寇统治区的广大民众,觉得惶恐害怕的自然是那些日伪军了。

尽管不相信,但事实上的惨败却让鬼子不得不谨慎对待。况且,在短时间内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再展开攻势。

“归根到底,还是皇协军不可靠。”新上任的前线指挥官是之前被排挤走的山木,接过这副烂摊子后,他经过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自认为正确的结论,“所谓的‘重炮’,很可能是土造的什么东西,比如炸药包之类的。”

“阁下的结论非常正确。”藤泽也不知是真的赞同,还是顺势的恭维,在旁说道:“攻打固定的堡垒或许有用,但在野战中绝无价值。不过,是不是侦察刺探清楚后再行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山木赞赏地点了点头,“之前我要把敌人放出来,使他们放松警惕,但影响不好。现在大岛替我达到了这个目的,咱们布置的暗棋应该能够发挥作用了。”

“稍微放松一下盘查,使咱们的人能够进去,建立起联络。”藤泽补充道:“情报一送出来,所有的疑问就不存在了,敌人故弄玄虚的手段也将全部落空。”

“与敌占区毗邻的据点可以放松盘查。但治安区内的搜剿却不能放松。”山木的眼中射出凶光,“内部不安定,也就无法对外采取行动。”

“哈依!”藤泽立正敬礼,转身而去。

山木慢慢踱到桌前,凝视着地图久久不动,好半晌才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

自家知道自家事,大形势的转变,不是山木所能扭转的。太平洋战场的大量抽调,使得本来就不是战略要地的山区半山区地带的日军兵力越来越困窘。现在已经邻近五月份了,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县的日军数量已经减少了百分之四十。皇协军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在本县一百多处点碉中,由皇协军单独守备的已经占到了四分之三,日伪军混合守备的占四分之一,日军单独守备的很少。配置更加分散。

这个数字还在变化。山木知道军力正在衰落。且不可改变。如果真的势不可为,大本营即便做出放弃这里的决定,他也不觉得意外。冀中、冀南的平原富庶地带。才是要重点确保的地区,而不是这山贫民穷的鸡肋。

皇协军不可靠,但却必须倚仗他们,这是一个无奈而又痛苦的决定。山木只能寄希望于内奸的作用,希望“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能应验到自己身上。

……

根据地似乎一下子便恢复了,小娄庄、康家寨、官村、良岗庄、十里村、土门村,六个村庄被收复,山里的大批群众返回家园,一边修房盖屋挖地道,一边开始了紧张的补耕补种。

可该死的老天却一滴雨也没下,打跑敌人、回到家园的喜悦立刻又被这可恶的天时所冲淡。十里村、土门村还好些,有些水利设施可以利用,其他村庄就只能现忙活,挖渠凿井,寻找一切可资利用的水源。

“出水了,出水了。”随着几声欢叫,地下水汩汩地向上冒,又一口井挖出了水。

“人多力量大,咱们不仅要战胜敌人,还要战胜老天爷。”胡嘉英摘下毛巾,擦着额头的汗珠,继续鼓舞着众人。

“胡主任,您回去歇歇吧,这收尾的工作由俺们干就行了。”康家寨的村长客气地伸手作了个请的手势。

群众是淳朴的,特别是对胡嘉英这样有文化又年轻的干部,既尊重,又有些许的敬畏。

“我不累。”胡嘉英摆了摆手,又在旁指点了一会儿,这才转身回村。

伤早已治愈,胡嘉英却还在山里赖了好一阵子,直到敌人退去,根据地恢复了好几个村子,他才主动要求分配工作,并且表现得很积极。在内心里,他自然是担惊受怕,担心自己的事情败露,也担心日本人派特务来找他,暗中祈祷敌人已经把他遗忘。

基于复杂的心理,胡嘉英除了工作之外,便很少愿意露面,回了村便进了自己的屋子,拿着本书心不在焉地翻看着。

“针头线脑儿,碎花布;颜料洋火儿,老膏药喽!”一阵叫卖声从外面传来,胡嘉英略微抬了抬眼皮,也没当回事,接下来便是越来越多的男男女女声音。

在山林里东躲西藏了好几个月,一见来卖货的,村民们都闻声围拢过来,有的人希罕地叫着:“怎么今天来了卖货的啦?”

货郎旁边站着蔡三,赶快表功似的告诉大家:“这卖货的是我以前的个朋友,在集镇摆小摊,听说乡亲们缺之缺那,冒着危险特意跑来的。”

老百姓听了,都感激货郎的好意,叽叽喳喳地让货郎把货包打开,好挑拣家用。

货郎头戴瓜壳,一副小商人打扮,年纪有二十七八,个子长的很结实,脸色黑里透红,堆满笑容,显得忠厚老实的样子。他笑眯眯地把货包子打开来,里面有布匹、针线、颜料、洋火、袜子……庄户人用的东西,样样都有,货色齐全。

看着这些东西,各人有各人的想头,妇女们翻拣着针、线,男人们提起布翻一翻,摸一摸,想想自己和家人身上穿的衣裳。

“小货郎,外面过得咋样儿啊?”一个看似很精明能干的妇女随口问道。

小货郎立刻苦起了脸,说道:“在鬼子汉奸的看管下,还能过得咋样儿?维持村实行配给制,货物都集中到合作社里,价钱老贵不说,老百姓买东西还受限制哩!一家一月只配给一盒洋火、半斤油、三尺布。一人一月二两盐。家家饿着肚皮,还要交数不完的捐税:地亩捐、预借款、人头税、合作费、割头税、通行证费、居住证费……”

第二百七十一章 无题

货郎愁眉苦脸,诉说着鬼子占领区的种种罪恶,引得旁边的人们一阵唏嘘。

“日子过得苦一点,也总比天天让鬼子汉奸欺负强啊!”有人感慨地说道:“那日子咱也受过,成天提心吊胆的,让人没法儿活啊!”

“是啊!”有人赞同道:“那时候甭说是大姑娘小媳妇,就是老太婆,也得把脸涂得黑不溜秋的。哪象现在,都抛头露面,成天叽叽喳喳没个完。”

“嘿,你敢歧视妇女,不怕给你那口子听见?”有妇女不爱听了,讥笑道:“拿着那花布看个没完,怕是想买回去讨好老婆吧?”

一阵欢笑打趣,显出出人们的心态。正象他们说的,东躲西藏、挨饿受冻都没什么,毕竟生命有保障,活得有尊严,活得自由。可不象占领区的百姓,死亡时刻悬在头顶,天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那你置办这么多货,还能来到俺们村,怕是有些门路吧?”这个妇女插了几句话,好象依旧有些不放心,抿了抿嘴,接着问道。

“啥门路啊,多给狗日的交些钱呗!”蔡三抢着答道:“鬼子和伪军被咱们打怕了,治安区又有武工队,忙着在治安区搜剿,这关卡的盘查就松了。以后啊,咱村少不了还有买卖人来呢!”

既然能来到村子,这一路上肯定没少受盘查,精明的妇女闭上了嘴巴,开始挑选起货物来。

物资匮乏是肯定的,根据地也欢迎那些正经的小商小贩前来,一方面解决群众的实际需要,一方面也能搞到些战略物资,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情报人员借此为掩护来往传信儿。当然,各种防奸防特的措施也必不可少,可即便如此,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混进间谍敌特也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你来我往,情报与反情报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敌我双方对此都非常重视,都想借此找到对手的弱点,以便实施有效的打击。

你挑我拣,说得热闹,看得也眼热,可就是少有人真买。眼看着时间久了,蔡三有些不耐烦地偷偷冲货郎使了个眼色。

货郎心领神会,立刻堆着笑脸说道:“乡亲们困难,这俺心里明白。大家要买啥,拿上先用,钱迟给几天不打紧,咱们都在难中嘛!”

几句话立刻打动了众人的心,纷纷夸奖货郎是个好人。当下你买几尺布,她要三根针,货快卖光了,却全都是赊下的账。

货郎却是不以为意,还热情地说道:“大家伙还要买甚么,都说来听听,俺改天来给你们捎。”

这下子又给货郎带来了好评,你要买盐,他要买药,又是一阵忙乱,人们才渐渐散去。

“走,走,这么长时间不见了,非留你吃饭不可。”蔡三热情地拉着货郎向自己的住处走去。

“话到了,就和吃了你的饭一样,今天天色不早啦,下次来再吃你的饭。”货郎推让着,被拉扯着走远了。

……

“喏,给你钱,缺啥买啥,不用省哈。”孟有田把一块大洋递给了小嫚,笑着说道。

敌人有意放松了盘查,特别是对走村串户的买卖人开了绿灯,以便鱼龙混杂,使自己的情报人员渗透进去。当然,这也给根据地的物资流通创造了方便,给老百姓提供了便利。

“倒也没啥缺的。”小嫚捏着洋钱想了想,说道:“要不扯几尺布,给你做件衣裳吧,天要热了,你还穿着破夹袄呢!”

“我就不必了,不露肉就行。”孟有田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你自己做件衣裳吧,等训练班结束,我回趟山里,家里好象还有我的衣服。”

“你的袜子也破了,买一双,要不买布俺给你做一双?”小嫚似乎对新衣裳并不感兴趣,却对孟有田十分关心。

“做袜子的零碎布就不用买了,那些皇协军的破军服铰巴铰巴也凑合了。”孟有田挠了挠头,又掏出两块大洋递过去,“你看着买好了,东算西算的多麻烦。你买布做件夏天穿的花衣裳,再给你姐她们买些东西。若是有乡亲们打不开手,你就先给垫上。苦熬了这么些日子,怕是手头都不富裕。”

小嫚把两块大洋叮当敲了敲,露出欢喜的笑容,转身一甩辫子跑出了屋子。

飞雷炮训练班就设在十里村,算得上是后方了,相当安全。对十里村的乡亲们,孟有田有着不一般的亲近感,毕竟自己是从这里出去的。而从购买力来说,土门村应该是不用他操心的,与敌人几次作战,那些打死打伤的日伪军身上的财物可是被民兵们收缴了不少。

象十里村、良岗庄、康家寨等被敌人占领时间长,群众们东躲西藏的,自然损失很大。缺东少西的,又没有钱购买。而且用什么钱,也是个问题。孟有田拿的可是硬通货,在哪都好用。

我越来越象个指望老婆过日子,吃软饭的家伙了。孟有田每每冒出这个念头,都一阵腹诽不已。阿秀自然是没有身家,可柳凤是个富姐,紫鹃也是个小富婆。老爹老娘给她在老宅子地下埋了一坛子财物,有金条,有大洋。瞎老元对此一直保密,直到紫鹃病愈恢复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