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小民-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决困难;只叫嚷不妥协,不投降,却没有实质的行动来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当然会让老百姓失望,再而躲避,进而反对。

这不是无端的臆想,历史上,在日寇的残酷统治下,沦陷区的百姓避抗日队伍如蛇蝎,害怕甚至埋怨抗日队伍在家门口与侵略者作战,都曾经很普遍的发生过。这并不是后世的宣传,以及电影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军民鱼水情呀,老百姓都拼了自己的命,拼了全家的命,为抗日队伍无私服务啦!

而小全率领的游击队在接连的行动中,尽管犯了某些人所说的妥协错误,但却使相当多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粮食被抢了回来,暗中发还给群众,多多少少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罪大恶极的汉奸被铁腕处决,为非作歹的皇协军和鬼子不敢轻易出炮楼,也使老百姓的苦难得到了缓解。

真正从实际出发,为老百姓着想的军队当然会得到帮助和拥护。别怪老百姓太现实,太麻木,希望所有中国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想法,或许符合大义,但却忽略了人性,忽略了那些老百姓也是在军队无力保护,最终无奈和无助的情况下被侵略者统治的事实。

……

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舍生取义,在日本鬼子用老百姓当人质,做挡箭牌的时候,孟有田便有了这样的感悟。

或许后世的导演会安排那些人质高喊着慷慨激昂的口号,勇敢地反身与敌人搏斗。尽管力量悬殊,结局悲惨,但却显示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让左右为难的抗日队伍可以甩开道义的负担,更勇猛地毫无顾忌地冲杀,为死去的百姓报仇雪恨。

可现实就是现实,日本鬼子杀的中国人有多少,数也数不清。但只要不发生在你的眼皮子底下,只要不是因为你而死,你便大可以不去考虑。而要与你扯上关系,让你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老弱妇孺因你而死,沉重的心理负担和道义上的责任,便会让你犹豫迟疑。毕竟,孟有田是人,不能跟畜生似的日本鬼子比狠毒,比变态。

小娄庄的敌人暂且放在一边,当然只是表面上的,对付他们的招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孟有田暂时把狙击的重点放到了康家寨这伙敌人的身上,而且,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孟有田仔细给随行的民兵讲解着射击的要领,这种在实战中锻炼提高的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更容易被人们所领悟。

“不是你瞄得准,端得稳,便能打中敌人。”孟有田指着远处的一棵树做着讲解,“那有三百多米吧,风向向南,你要想击中它,就不能直接瞄准它,而是要瞄准它的中部偏上,再偏北。子弹在飞行中是逐渐下落的,再有风的影响,你瞄得偏,但经过这些因素的影响,子弹就会正好击中目标。”

看了看周围的这几个尖子民兵,孟有田知道他们可能一下子理解不了这么深,便弯腰拾起一块石头,用力抛了出去。

“看到了吧,子弹其实跟这石头是一样的,总要落地。”孟有田用更形象的事例来说明子弹飞行的特性,“只不过子弹飞行的速度快,要飞很远很远才会落下来。而我们正是要在很远的距离射杀敌人,也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因素。”

“另一个容易犯的缺点便是心急,紧张。”孟有田指着远处的道路,继续说道:“看着敌人冲上来,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紧张,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射击频率。而越快越不稳定,越快越打不中敌人。所以,咱们才要预先选好阵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并找好的撤退的路线。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才不会慌张,才会稳定地发挥,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

第八十九章 狙击战术

狙击是一个非常好的战术,是给侵略者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战术之一。特别是对于训练有素而装备精良,只能采用零敲碎打的方式进行攻击,或者说得更明确些,袭扰。敌人的狙击手,对于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来说,只是一只小蚊子。但是这只小蚊子却能给军队的士气带来很坏的影响。

狙击手杀伤准确,藏身又好,敌军挨了打还不知道狙击手在哪里,以及谁是他的下一个目标。能压制狙击手的最有效的武器是本方的狙击手,但只要狙击手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话,敌人基本上是拿狙击手毫无办法的。这是狙击手的可怕之处——隐蔽性和精确性。

在一些自然环境不怎么好,生活不怎么舒适,必须总和有害野生动物打交道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游击战争时,多使用狙击手是非常现实的选择。因为那种地方出猎人。实践证明,最好的狙击手还是出自那些打猎世家,而不是在军营里训练半路出家的新兵。而使用狙击手时切记自保第一,歼敌第二。打一枪之后,无论有没有击中目标都要赶紧转移或撤离,毕竟训练一个狙击手不容易。

狙击手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便是贪多。其实,完全没必要那么着急。想想吧,只要有十个狙击手,每个狙击手每天打死一个敌人,一年就消灭了相当于一个旅的敌人,这已经足够让敌人睡不着觉了。

孟有田的要求并不高,自己所在的这个区,游击队再加上民兵,总共也有两千多人,百中选一还不行嘛?或者两百选一。培养训练出十几个狙击手,也别一人一天杀一个,咱这十几个狙击手一天总共杀一个还不行嘛?一年咱也别干掉一个旅,干掉他一个小营总可以吧?再加上地雷,再加上游击队的行动,一年怎么也消灭他五六百人吧?

地方武装,你不能奢望太大的战果。这种零打碎敲的战术,正是对付敌人的有效战法。不是想使狙击手在战斗中充当大杀器,而是通过少量多次杀伤敌人,来使敌人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排泄不畅。当然,如果有机会,也可以考虑较大规模的歼灭战,所谓较大规模,不是如三大战役那样几十万地歼敌,而是比如一次干掉十几个伪军之类的活计。

孟有田培养大量狙击手的想法是好的,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困难。有关狙击技术的小册子是有,但教育水平的普遍低下,人们理解能力的不足,使得这种推广训练方式遇到了挑战。能够自己看懂小册子,自己学习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就使他要不停地讲,每换一批人都要再讲一遍,甚至两遍、三遍。

虽然有文化水平低、弹药缺乏等困难,但付出总有回报,民兵的射击水平在不断提高,也涌现出了一些枪法较好的、有狙击手潜力的人。对于这些人,孟有田利用自己对秦怜芳等人的影响力,从武器和弹药上给予倾斜,既有助于他们继续提高,对别人来说,也有激励的作用。

如果每个村都有那么几个,哪怕只有两三个神枪手,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更多的人便会成长起来。如果敌人来扫荡,那在每个村都会遭到精准子弹的袭击,给敌人的士气带来极坏的影响。

……

四周静悄悄的,天有些阴沉,即便是在大白天,也令人有一种压抑肃杀的感觉。

孟有田举着望远镜,仔细检查着。相当不错,这些他重点培养、亲自指导的准狙击手们的伪装还是让他感到满意。

十几个人,十几杆枪,悄悄地潜行,隐藏在康家寨外的小河旁。自从被污染了村里的水井,这里便是敌人取水之处。伏击过康家寨敌人的运输队,孟有田又盯上了敌人的饮水,处处掐着敌人的要害揍。

枯躁的等待对于孟有田已经习以为常,他担心的是手下的耐性。因为腿脚的关系,他离得最远,大家都在他前面,这使他能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表现。

嗯,那家伙在动,虽然幅度不大,但还是被孟有田看到了,不禁翻了翻眼睛。哦,还有一个,身上长虱子了?孟有田恨不得有印度超人的长腿,狠狠给这两个家伙一脚。

远远的传来了人声和驴叫,前来取水的敌人来了。孟有田做了个深呼吸,还好,那两个家伙显然也听到了,不再动弹了。

二、三十皇协军赶着驴车,推着板车,不紧不慢地向河边走来。车上装着水瓮、水桶、大盆等搜罗来的装水的家什,没办法,村子里又没有蓄水池,不能存够长期用水,而敌人显然也没意识到取水会冒着生命危险。

孟有田伸出了枪口,找寻着目标,一个坐在驴车上抽烟、身背短枪的家伙进入了他的视线。

敌人来到了河边,开始从河里取水,一桶一桶地运回来,倒进水瓮、水缸里,几个家伙还走到下游,洗脸洗脚,人群吵吵嚷嚷,并未意识到致命的枪口已经对准了他们。

孟有田深吸了一口气,屏住了呼吸,瞄准早已选好的目标,轻轻扣动了板机。

枪声响起,目标倒下,取水的敌人乍逢剧变,都是一愣。又是几声枪响接连传来,敌人接连倒下,这才叫喊着混乱起来。

孟有田不慌不忙地推弹上膛,瞄准慌乱的敌人,射出精准的子弹。在河滩上无遮无掩,乱跑乱叫的敌人对他来说,就是活靶子。

枪声不断,虽然并不密集,但命中率极高。孟有田在四百米的距离,其他人都在二百米以内,打空一个弹夹后,换上弹夹,众人开始向后撤退。

快了,射击频率还是快了。孟有田枪里还有一颗子弹,他瞄准了河滩上残存的敌人,掩护着手下撤退。剩下的敌人不多了,反正在这突然的打击下,死的倒在地上,活的也趴在地上,没谁还傻子似的站着。

“啪勾!”孟有田手中的枪响了,一个不知死活的皇协军支起身体要射击,一颗疾速飞来的子弹打碎了他的脑袋。

第九十章 最后一击的布置

八路军秘密潜回,是假情报;不断狙击敌人,使其行动时备加小心,是假象;游击队潜入敌占区活动,不断骚扰袭击,也是障眼法。真正要粉碎敌人扫荡的只有两个办法,一是耗,看敌人依靠外来物资的补给能坚持到何时;二是断,切断敌人的运输线,使其不战而退。

显然,“耗”要比“断”来得容易,特别是在没有主力部队的情况下,使用地方部队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敌人也知道他们的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但情况在不断的变化,在各种牵制、假象的作用下,特别是游击队的积极活动,使敌人在运输线上投入的力量在逐渐减弱。而且,不管敌人如何仇恨青纱帐,禁种高秆作物,那绿海却在一天天长高,一天天茂盛。游击战的黄金时间要来了,快到鬼子头疼的时候了。形势的有利变化是逐步的,是诸方面合力的最终结果。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敌人的扫荡已经接近尾声,虎头蛇尾的结果几乎已成定局。除了起初根据地的军民,包括孟有田都对鬼子这次不同以往的占据不走的方式有所误判,以致于一些躲得不远的百姓被敌人扑住以外,以后敌人的搜索几乎是无功而返。而没有人力资源,没有找到太多的坚壁物资,敌人长期盘踞的基础便不牢固,便无法长期坚持。

而敌人想继续深入以扩大战果,一来兵力不足,二来物资不足,这两个不足无法解决,便没有信心继续拉长战线。继续维持对这两个村庄的占领,对于敌人的代价是巨大的。物资供应是一方面,越来越高、越来越茂盛的青纱帐也象沉默的士兵,正在形成对敌人的包围。

茫茫绿海之中,到处都是藏身之处,随时都可能射来致命的子弹。潜近袭击变得更为容易,而敌人想追击搜抓,则变得非常困难。加藤和岳培坤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