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贵公子-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新式犁试用的时候,周围的农人都看得啧啧称奇。试用成功后,紧急赶制了几个应付春耕。接着开始研制播种机,插秧机,施肥机以及收割机。为了赶时间,现在都只是研制简单结构的单功能器械,等全部完成了再对一些器械进行综合化,进一步提高效率。

赵永泰本来以为插秧机会比较难,但工匠们用事实告诉了他人民智慧有多么强大。原来,早在宋代中国就已经有了原始的插秧机——秧马。他们按照其原理进行集成化就得到了能配合多头犁工作的新式插秧机。不得不说,中国悠久的文化传承到这时已经积累了很深厚的底蕴,但其刚开始爆发就被野蛮地打断了一次,而在不久的将来,这股文明的火焰又将会被更野蛮地掐灭。

新式农具的使用解放了许多的人力进入工坊,同时又让留在农场中的人收入得到增加。老爷子和父亲对现在少了很多人却能更快地完成田地的农活儿已经很满意了,但他们没想到大农场化生产还大幅提高了田地的产量。在得到秋收的产量数据后,他们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大农场化生产不单只是对新式农具的应用,还包括田地间的精细化系统管理。由于本身并不会农活儿,赵永泰专门将几十年的老农和乡间比较出名的种田好手都召集起来,对他们的农作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制订出农场的相关管理条例。对田地进行整体规划,修整灌溉及排涝系统。

农场里再实行小组分片负责制。整体耕种完后,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片区农作物的日常管理。他们平时只有基本工资,收获时的产量直接与他们的奖金挂钩。这使得农场的工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农田的产量,最明显的就是施肥的次数的增加。而这时,人们又发现新式茅房的蓄粪池为大量农肥的收集提供了方便,这为赵永泰身上的光环又增加了一圈。

大农场化生产的出现为以后社会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不但保证了田地的出产,还为工坊的扩张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其完善的灌溉排涝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连年灾害对中国南方地区农业的影响。

农具的综合化赵永泰就没有参与了。他发现,在这个时代,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更多时候应该是作为引导者,很多东西并不是现在技术达不到,而是工匠们想不到。也许他们已经站在了窗户前,甚至只隔了一张纸。而且自己所会的东西并不见得比他们厉害多少,只是自己拥有更广阔的眼界。

这么看来,作为一个引导者,自己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学堂里的授课。当然,还要为家族和自己获取更高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作为一个引导者的任务。

学堂的学生们已经完成了加减乘除算法的学习。现在赵永泰开始教他们多元一次方程以及简单的几何运算。他现在已经开始认真地观察每一个小孩儿,以判断他们是否有学习的天赋。因为他已经决定在一年的学习期满后将其中没有学习天赋的人分派到商行或工坊去。会识字读书和简单算术的人对于现在来说已经是不错的记账人才了。而有学习天赋的人则教他们更深的东西,把他们培养成专研性人才。社会的进步需要各行各业的总体发展,而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也许这些没有学习天赋的孩子进了工坊后成为了一代技术高手也说不定。

由于增加了体育课和月底军训课,小孩子们现在看起来很健壮,纪律性也高了很多。让新来的历史老师杨世正小小地惊讶了一下。不过因为已经有了半年的接触,他的免疫力也增加了不少。只是在知道这些小孩儿都是下人和工匠的孩子,赵永泰向他们提供免费的教学和午餐后,其看向赵永泰的眼神亲和了许多,对训练营和学堂的教学工作也热情了不少。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十六章 十七世纪的人才也重要

七月开始,是金秋的收获季节,赵家大农场农作物的高产量极大震动了周边的其他大户人家。纷纷派人来学习经验或者合作事宜。连一直与赵家不太对眼的周家都急切地向赵家表达自家的善意,周老爷子还亲自拜访,希望能够购买那些新式的农具,学习农场的经营管理,甚至表示可以加入赵家的大农场共同经营。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所谓的面子毫无意义。

江浙地区的大户豪族都或多或少听说了,入股合兴泰商行的几大家族都获利丰厚。只是现在有资格再提出加入的家族已经没有多少了。虽然入不了商行,但眼前这个农场的吸引力同样巨大。赵家的大农场不但人员需求少了很多,亩产也比别家的良田高不少,这一进一出所产生的利润是惊人的。

特别在是近几年天灾不断,各省田地产量不断降低,粮价逐年增高的情况下,大农场化的生产方式无疑给所有人展现了一条光明大道。但让赵永泰意想不到的是,大农场化使得田地加速向大户豪族转移,从而加快了明庭的财政恶化速度。

在合兴泰五大家族的倡议下,其实是五大家族强拉着赵家。他们已经发现了,不把赵家绑到一起,指不定什么时候又被赵家挖去一块肉。经过近一个月的商议,五大家族联合与其关系较好的二十几个家族成立了永和农业联盟,联盟家族的所有田地由联盟农场统一进行经营管理,出产由联盟粮行进行收购。这些家族都入股了粮行,五大家族拥有粮行过半的股份。而以后入股需经董事会批准,也就是说合兴泰实际控制了永和这家现在江南地区最大的粮行。

同时,合兴泰其他五大家族也提出了工坊、商行的全面合并提案。没办法,几个家族不想再被赵家的小家伙再研制出个什么东西又挖走半成股份了,全面的融合才能保证他们的利益不会再次被赵家抢占。上次换马车的半成股份在商行年底结算后让五个家族痛心疾首了好久,这半成股份所代表的收入远远超过了他们当初的预计。不过,由于这次合并所涉及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太大,现在的进程还处在漫长的谈判中。

这期间,赵永泰经常看到五家的谈判代表在会议室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拍桌子骂娘;出了会议室又勾肩搭背,一起谈笑风生。用赵崇贤的话来说这叫公私分明,在谈判时那是对手,在外面那是世交好友。让赵永泰不禁感慨:从古至今的商人大概都一样。当然,因为各家的意愿是一致的,所以合并的进程还是一直在缓慢的前进中。

七月,也是明智学堂一年期学生毕业的时间。根据学生们的个人意愿,赵永泰将不愿意继续在学堂就读的人安排进了赵家的工坊和布庄实习。其他人则是放假休息,等到八月再开始新的学习。

同时公告:学堂开始招收新一批学童在八月入学。这次的报名用挤破门槛都不足以形容其盛况。学堂不但可以免费入学,有免费午餐,毕业了还可以分配工作,这样的好事还不参加那肯定是脑袋被驴踢了。要知道,这次实习的学生都是被分配到了账房或者大匠师手下。那可是前途无量的位置,只要被认可了,那就不是普通的职员或者工人了,而且以后还有很大机会升为管事。更何况实习也是有工钱的,虽然少,那也是份收入啊。

报名登记的事赵永泰直接扔给了两个老师和几个岁数大一点的学生。并且告诉他们:不能有什么狗蛋之类的名字出现在名册上。当然,谁取他就不管了,反正他也不去登记。这让两个老师伤透了脑筋,没办法,这些孩子大多都是这一类的名字,父母就没有文化,怎么能取出像样的名字。来报名的人一听还有这规矩,正好,你们不是老师吗,文化人啊!帮着给取一个吧,感谢啊!看着孩子可怜兮兮的表情,父母期望的神情,两位老师只好虐待自己的脑细胞了。最后人实在太多,连几个帮忙的大孩子都被要求提建议。以至于几人在一段时间内都谈取名而色变。

当然,这名也没有白取,各家都会在第二天或者直接带着谢礼过来。现在赵家的下人和工匠们的生活都逐渐好起来了,所以谢礼里鸡鸭鱼肉和鸡蛋是很普遍。到最后,学堂后面居然专门弄了个小院养这些谢礼。嗯,第二期学生超过300个,不管有没有取名都有送礼。尊师重道也是中国文化里的重要传统。

见到这些谢礼却让赵永泰纠结了一段时间,话说为啥我没有收到谢师礼哪?难道年龄太小不算老师?最后还是一次与张铁匠谈话时无意提起,张铁匠解释了才明白:原来大家都觉得这点儿东西送给少爷太寒酸了,只能努力地为赵家工作来报答少爷的恩情了。张盛就是他的二孙子,以前叫张小二。

参加实习的近二十个学生再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群十岁左右的小孩儿算账比干了十几年的老账房还快,能不轰动嘛。就连在工坊里的学生也能写写画画,帮助老师傅将需要的部件绘制出来,并标注出详细的尺寸数据。特别是直径、半径什么的,以前工匠们大多靠试,他们直接在纸上就可以算出来。简直是一群宝贝呀。

然后,一群没有分到实习生的匠师和账房就来骚扰赵永泰,希望他也能给他们分一个,不能厚此薄彼啊!要知道,当初赵永泰选择实习处的时候,一个个还一脸的不情愿!赵永泰一听,毛了:我现在手里也才十几个,这都是种子,你们想干嘛!杀鸡取卵啊!然后一人一脚给踢了出去。他还想着让这些学生以后给新入学的学生讲数学,自己就可以轻松一点儿了。这些家伙居然想来抢夺他的免费劳力,那绝对是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这些失望而回的人一想:在少爷那儿没揩成油,大家同级,借来用用总可以吧!这下,这些实习生悲惨的实习生活就开始了。他们经常会被几个部门或同时或轮流安排工作,基本上,如果能把他们劈开使大家更高兴。也因为这样,他们都获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以后正式走上重要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从学堂中学到的。

由于合兴泰总行就在台州,所以学堂实习生引起的轰动也传到了其他家族耳朵里。在详细了解后,几个家族都不约而同地派了一批下人和工匠的小孩儿来入学。赵永泰想着不敲白不敲,向几个家族索要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入学费。几个家族也没什么废话,很爽快地就付了账。一群奸商想得很清楚:反正已经在进行合并谈判了,一旦完成,这学堂不还是大家的,也就是左手给右手了。以后还可以以此作为其他家族人员的入学费用标准。

八月,明智学堂开学了。由于五大家族人员的加入,这批学生人数超过了四百人。赵永泰将其分成了10个班。两个老师和八个大一点的一期学生当班主任。在赵永泰接连收拾了十几个刺头后,情况才基本稳定下来。几个小班主任也勉强可以胜任这个工作了。用赵永泰的话说:你们都是我罩着的,谁要是不服就揍他,揍不过就来告诉我,我帮他们出头。

这时,赵永泰也明确了一些称呼,新生叫一年级生,头一批叫二年级生,以后一次类推。老师分为讲习、讲师和座师,基本工钱为八钱,一两六钱,二两四钱。林雅娟和杨世正都是讲师,讲课的二年级生都是讲习。可以分为语文、数学、历史、术理(物理和化学)。一年级只设语文、数学、历史。二年级增设术理。赵永泰只教二年级数学和术理,一年级的数学由二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