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一会,萧统才回过神来,对着陆秀夫说道:“君实,快,把那副字借朕一观。”

陆秀夫不敢怠慢,自然一路小跑着去拿字,路上差不点没摔死。

等到陆秀夫满脸大汗的跑回来时,萧统已经快不耐烦了,他从来都没有这样焦躁,这样急切过,可是,等到看见陆秀夫手中之物时,心竟然瞬间平静了下来。

由于条件问题,这副字根本没有裱糊,不过看起来倒是上好的宣纸,毕竟在这个问题上,读书人是不会马虎的。

虽然没有裱糊,不过还是被卷成轴状,萧统接过卷轴的那一刻,方才才静下来的心,却又不争气的开始加速。

。。。。。。。。。。。。。。。。。。。。。。。。。。。。。。。。。。。。。。。。。。。。。。。。。。。。。。。。。

今日第一更,晚上7点左右第二更,11点左右第三更,大家多多支持。

第七章 选官(3)

 展开宣纸,笔力遒劲,字迹雄浑,有怀素之风,当中的两行字,力透纸背,豪迈无匹。

安丰大才!

这是萧统的直觉,能写出这样的好字之人,除了蔡京之外,萧统还真没发现有谁是大奸大恶之人,毕竟文以载道,字以喻人,心术不正则六根不清,自然写不出这样看起来就浩然正气的字。

陆秀夫见小皇帝如获至宝一般,捧着这副字,简直爱不释手,不由长舒一口气。

好一会,萧统才回过神来,此时脸上已经尽是欣喜之色,看来这一次,又找到了安丰这样一个人才,回头一想,难怪当年李世民能发出“天下英雄入我縠中”的欢呼了。

陆秀夫见小皇帝神色转暖,不由试探地问道:“陛下,安丰这副字,陛下若是喜欢,就去设法裱糊一下,然后……”

萧统挥挥手,道:“不必了,既是安丰送与你的,朕岂能夺人之爱,你和慕白这次倒是一唱一和,做的很漂亮嘛。”原来,萧统稍微一分析,也就知道以道德完人自居的陆秀夫根本不可能去做受贿这等事情,此事无非是陆秀夫帮助好友安丰复出唱的一曲双簧罢了。

陆秀夫听罢简直是大吃一惊,忙跪地请罪道:“陛下……微臣也是……”

“好了,朕不需要你的解释,陆相,此事,下不为例!”萧统当然知道他要说什么,只是危急时刻,不必也不便计较太多,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臣子之间的行为,终究不是君王所喜欢的,如今的萧统,已经越来越进入赵昺这个角色了。

皇帝都说了不追究,却又警告下不为例,陆秀夫自然诚惶诚恐,只是他发现,这个自己从小看大的小皇帝,竟是让自己越发的看不懂了。

可是等到皇帝说出“朕真的希望陆相能像稼轩先生词中说的那样,如何”时,他忍不住又有流泪的冲动。

接下来,自然是关于剩下的16个县令的问题了,既然皇帝已经说,必须在明天就上任,眼下已经快要午时了,皇帝当然要拿出主意来。

当陆秀夫战战兢兢的问出来时,萧统给出的回答同样简洁。

就两个字,考试!

等到数十位有志于担任地方县令的官员们云集一座简陋的大木房中的大厅时,萧统已经端坐在上,一副主考官的样子了。

众臣自然跪地行礼,山呼万岁,这次不同于海上风急浪高,在陆地上,微微坐的高一点,面朝南方,看着一群中年人跪在地上,听着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声,作为男人,这样的成就感当真无与伦比。

难怪,就是共和了那么多年,在后世想帝制自为者依然是不计其数,不身临其境,而在那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指谪人家没有格局没有气度,却也是很可笑的。

萧统轻声让大家起身,然后由李福宣布谕旨,

原来,鉴于如今台湾人烟稀少,土地尚多,亟待大力开发,因此萧统在谕旨中大力强调了县令这项职务的光荣与重要,并且表示,这次在县令任职干的好的,他日光复河山后,必然得到重用。

毫无疑问,萧统已经将对官员们热衷于县令的态度改为大力引导,毕竟想当官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把能力差和心术不正的人剔除掉就好,而这次考试,就是这样一个剔除的机制。

虽然在后世,无数人对各类考试尤其是高考痛骂不已,可是,至少凭借那时人的智慧,找不出比那更公平的办法,虽然也有着地域问题这样的不公,可是毕竟还是有大量的寒门学子借此走向成功,考试,永远是人类文明史上和选举可以相提并论的创举,也不愧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既然是凭考试,众官僚们有的虽然微微有些失望,却也不乏高兴的人,虽然彼时的科举没有后来明清那么死板无趣,毕竟大多数文官还是这么上来的,考试自然也不怕。

没想到,众臣子依照皇帝的口谕坐下,拿到考卷时,却全都傻了眼。

对于这些立志做官的人,大都是考进士科出身,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因此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

两百年前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当然,对于皓首穷经的读书人们来说,为了保险起见,自然都得兼修,免得朝中风向一变,自己就白白浪费三年,没想到这次自己拿到的据说是皇帝亲草的试题,却大有无力下手之感。

。。。。。。。。。。。。。。。。。。。。。。。。。。。。。。。。。。。。。。。。。。。。。。。。。。。。。。。。

今日第二更,下一更新在晚上11点前后。大家多多支持。

第八章 选官(4)

 题目不多,也就两道。

第一道,还稍微简单点,是让所有的参与者写一份策论,《论时局疏》,要求他们以臣子的视野,对于当今天下大势做出分析,此外,要求他们不能局限于中原一地,安南,琉球,东瀛,高丽,塞外这些地方都必须涉及。

第二道,要求参与的大臣们,每人写一封安民告示暨施政宣言书,不准骈四骊六,不准通篇赋比兴,这份宣言书的针对者是普通百姓,务必让勉强识字的能看得懂,不是傻子的人能听的懂,在宣言书里,必须清楚的向百姓提出自己的具体做法,譬如修桥铺路,必须说出怎么修动员多少人手调配多少钱粮,而不是大而化之的喊口号。毕竟在这个时刻,最最重要的,是真正把事情做出来而不是喊那些振奋人心的口号,眼下的工作千头万绪,就更需要做实事的人了。

萧统只给了他们两个时辰,当沙漏朝群臣面前一摆,原本愁眉苦脸的臣子们即使有再大的意见,也不得不抓起笔开始奋笔疾书了。

萧统这主考却不愿意在哪正襟危坐呢,在前世要是读书也还好,平素可不想端坐那四五个小时不动弹的,好在这些臣子们坐的倒不算拥挤,因此萧统干脆开始巡视考场。

可是当萧统一走下去,群臣“哗”的一下,就要纷纷离席行礼,萧统干脆马上喊道:“离席者取消资格,尔等务必专心答题,不得有误。”群臣始安。

当萧统走到门下省签押吕聪面前时,这胡子都已经白了的老头儿额头汗涔涔的,差不点没把墨都化开了。

而萧统看了看他的卷子,老吕开始还能说着些“蒙古马矮小却善奔袭,秋高马肥之际骑兵难当”这样还有点意思的话,可是写着写着,就习惯性的开始把皇帝和尧舜相比,把兴宋灭元说成天命所归人心所向,并且引经据典证明蒙古人拿下大半个华夏只是偶然的意外的事件,一旦上天恢复清明,必然能传檄天下,一战成功。

萧统微微皱眉,这老头子看来是没戏了,要是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真的就那么回事的话,从东到西万里之地,几百个民族也不会被他们奴役那么久了。伟人说得好嘛,该从战略上藐视他们,可是战术上肯定要重视啊,像吕聪这样一味蔑视对手,根本于事无补。

接着,萧统顺便看了几个年岁大点的臣子,虽然没有像吕聪那样,可是立论也基本上靠着“华夏居中,四夷来朝”的路子,然后说起“修德怀远,教化人心”那一套,虽然从字面上说,每一个字都无懈可击,可是说不好听点,这些都是废话。

老一辈的过于迂腐,那么年轻的呢?可惜萧统看见的年轻人,虽然没有像老一辈那样大谈王道教化之功,百姓忠君之义,却也大都鼓吹尽起军兵,反攻大陆,传檄天下,天下必然会云集而相应,各地百姓马上就起兵杀元朝官吏,各地士绅呢一定会怀着国家民族大义担负起责任,自动来维持地方的秩序。少数热血的竟然还写道愿意自己投笔从戎,率师潜回大陆,为皇帝前锋。

看见这样的话,萧统自然有些哭笑不得,历代官僚们务虚而不务实,这一次简单的考试,也就把这一弊病暴露的淋漓尽至。

不过,等到萧统走到一个三十余岁,面色颇为坚毅的臣子桌前时,却不由眼睛一亮。

此人乃是刑部侍郎司马玄,年少有为,也是临安失陷前的最后一批进士,如今掌管刑名。

之所以能让小皇帝上心,是因为看了这么多人,只有这司马玄,已经答到了第二题!

他第一题的答案很是简单:“天下大势,敌强我弱,保据台海,静观其变,数年之内,后王必乱,当此之际,秣马厉兵,海上商路,务必争之,吕宋流求,咽喉之地,如非我有,后代必忧,火器为主,水军为辅,天下有变,径取江南,进则一统,退则偏安,吾皇圣贤,群臣效死,恢复有望,大宋可安。“

短短九十六个字,却把天下大势说的清清楚楚,首先是理智的看清了敌我双方的对比,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硬撑,然后明确提出了宋军此时的战略,必须收缩,必须休养生息,还成功预测了察合台后王即将发动的让忽必烈疲于奔命的叛乱,这份洞察力,果然不凡。

更为难得的是,这司马玄居然能敏锐的看出,火器对于战争的划时代意义和革命性改变,还能看出吕宋琉球等地的重大战略价值,这是一个有新思维的人才啊!

在这个基础上,司马玄还是有思路的人,他明确提出,宋军如要反攻,必须以江南为首选,这份战略也和萧统的思路不谋而合,毕竟想要一统天下,只有江南,河北和关中三个根据地的选择,而宋军唯一有可能攻取的,就只有江南了。且江南本是南宋故土,民心所向,富饶不已,更是不二选择。

萧统越看越是喜欢,此时在他心中,这司马玄已经是此次毫无疑问最大的收获。

可是,就像灾难往往是接踵而至一样,惊喜往往也是让人应接不暇,那司马玄的第二道题,答得更是出色。

。。。。。。。。。。。。。。。。。。。。。。。。。。。。。。。。。。。。。。。。。。。。。。。。。。。。。。。。。。。。。。。。。。

今日第三更,大家多多支持,多谢。

第九章 选官(5)

 “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