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满刺加海峡,已经成了真正的黄金水道,每日数百艘船从此通过,运回了东方地丝绸和香料,运来的欧宫廷的各种珍宝,而巨大的利润,让整个南洋的经济水平迅速提高。由于实实在在的金银,彻底堵住了大臣们的嘴,也让多年来的重农抑商政策真正受到了挑战,没办法,随便一个跑海的人,挣的钱是种地的人几辈子都挣不了的,黄澄澄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子,那肯定比说教好使,现在萧统要担心的,却会是百姓不愿意种地了。

有了充足的银钱,早在三年前,萧统就下令在全台建立学堂,所有孩子的教育一律免费,而且学堂分科,进士,明经,算学,医术,园艺等等,当然,开始时有所轻视,都去读进士科是有的,不过由于萧统

部给予读其他学科的高额补助,每月三两银子,还是人才被迅速培养出来,而这些速成的人才,更是在萧统亲自部署,并且号召实施的“立足大台湾,建立新中原”的大规模建设计划的旗帜下,马上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建设中,如今的台南,台北,高雄等地,再也不是昔日如渔村一般荒凉,而是达到了中国后世几百年都没有达到的水准。

比较麻烦的是,台湾的科技,每每离工业革命只有一步之遥,却终归还是差了那么点,如今磨镜,栽培,绘画等等技术都已经很是先进,而民间文风甚侬,民气相当开放,从萧统看来也有点子文艺复兴的意思,而军械司的一干人等目前造枪造炮已经轻车熟路,宋军已经有了一支前所未有的火器部队,只是,那蒸汽机,却是到了现在,还是做不出来。无奈,萧统也只得按奈下心中的情结,暂且押后,反正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已经不是对岸能比的了。

台湾依然在高速前进,而江南之地还是打得一塌糊涂。

七月二十五,混江龙突然放弃小茅山、九华山、烟墩山、黄泥洲各营垒,经高资、下蜀、东阳、石埠桥退至金陵东北燕子矶、观音门一带待命。

当混江龙军东援镇江之际,襄阳主将宋朝阳,突然率劲旅两万人回师。于二十六抵秣陵关一带。而此时的范文虎却是分兵四出,江南大营存兵不满八千人。

还嫌有些谨慎的邱寻为调动清军,指示宋朝阳务必隐匿行迹,采取声东击西战法,于八月初一分兵攻取东进苏、常的要道溧水。

大吃一惊的范文虎闻讯,唯恐苏杭有失,急派儿子范彪率军四千往救,江南大营兵力更加空虚,就在这时,邱寻即令混江龙会宋朝阳进攻。八月初三,混江龙部由燕子矾移营仙鹤门,于此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万事俱备,已经算之再算,确定了不会出岔子的邱寻,打出了最后一张牌,八月初四,白莲教教主亲率大军万余人,自金陵而出,越过龙脖子,另一队七八千人自神策门、太平门出城,占据大小水关及冯家边一带,与混江龙部对元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白莲教部众声势大振,混江龙带头高呼“万岁”,而一向谨慎的李千山这一次没有阻止,很快,白莲教全军高呼万岁,气势如虹。

得知自己中计的范文虎如五雷轰顶,急派副将王浚率两千人前往仙鹤门防堵。可是就在这一日,宋朝阳部亦赶到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筑垒数十处,前锋抵达紫金山东黄马群,切断江南大营与仙鹤门之间的联系。范文虎见大营危在旦夕,急令范彪由溧水星夜赶回,并从丹阳、秣陵关等处调兵回援。八月初六天未明时,宋朝阳、混江龙派四五千人攻仙鹤门范彪营盘,稍后出兵数千包抄,激战至晚,大败元军,斩首三千余。是日萨哈出并桑布率三千人赶回大营,连夜在青马群筑营,欲堵白莲教西攻之路。

无奈,此时的白莲教早已杀红了眼,到了不惜一切的地步,八月初七晨,白莲军十数路猛攻青马群。与此同时,本该还在九江的高升,却突然率部出现在此,他一到战场,顾不得旅途劳顿,马上派兵数千出通济等门,直扑七桥瓮,对鞑子形成了合围之势。

这一次,范文虎却没有像昔日在宋朝时那般窝囊,他亲率两千精锐自孝陵卫大营往援,沿路吹吹打打,鼓乐齐鸣,似乎要与白莲决战。

午后,混江龙再次分军四五千人自灵谷寺翻紫金山攻破元军马队营盘,直逼孝陵卫;洪武、朝阳门白莲教分路出击,攻破孝陵卫附近大营20余座。接着各路白莲军合攻孝陵卫,鏖战数时,攻破范文虎大营,毙元军千余人。见大势已去,却还离宋朝阳部甚远的范文虎也不迂腐,在汇聚了范彪,萨哈出等人的残兵后,得众仍有两万人,却突然挥军北上,直趋浦口,守卫扬州的鹏振却马上告急,星夜来援,却不虞在严密的包围圈里露出了一道十里长的口子,范文虎趁机率部而出,跳出了邱寻吐了半升血,白了头发所编制的天罗地网,带着残兵经句容逃往丹阳,算是逃过一劫。

第十章 定策出兵

获全胜的白莲教,终于打开了江南的新局面,已经被金陵长达数年的他们,终于看见了一举定江南的机会。书院

元廷也不是傻子,当白莲军开始大规模机动时,元廷并非没有反应,只是这一次,邱寻赌的实在太大,竟然不惜抽空襄阳,淮南一线的所有军队,来为金陵城外的战斗服务,这等胆略,奇。сom书确实出乎平叛主帅阿术的意料。

可是,如今既然已经是既成事实,阿术也没有怨天尤人,西线的阿里海牙也和他是老朋友了,虽不能说是心意相通,却也是早有默契,如今这般局势,他也自然能看清楚,白莲教虽然不惜一切的解了金陵之围,可是这样集中所有兵力于一处,也给西线造成了莫大的隐患。

八月初九,西线军先锋阔出率军三万猛攻樊城,大战三日,终因樊城内仅有守军不过三千,加上阔端切断了襄樊之间浮桥,终于,白莲守将,护法陈兵战死,元军攻克了这屹立已经三年多的名城。

士气大振的元军继续猛攻襄阳,襄阳守将宋朝阳此时还远在铜陵,城中仅有宋朝阳长子,年仅十七岁的宋中率军不到万人把守,不过好在宋朝阳临行前给他留下了三个锦囊,让他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拆开锦囊,按计行事。而襄阳城留下的,终归也是百战雄狮,加上襄阳城内百姓八万余人也都被紧急动员上城,因此一时间,襄阳暂且无虞。

同时,刚刚攻陷江陵的兀良台所部。于公安一代渡江,并且挥军北上,意图斩断武昌和襄阳间的关系,而阿里海牙也派偏师过来,自武阳关南下,兵临武昌城下。书院意图自然是要拔掉荆襄。

至于中路,这一次阿术亲自督战,率军三万围攻安庆,由于淮北淮南几乎已经全部失陷。目前安庆已经成为孤城,如果安庆失陷,金陵上游将在无险可守,因此那时邱寻虽然敢于调空安庆的军队,却不得不留了一手,昔日因为北伐军败而隐居数年地陈万水秘密前往安庆。担任城守,可是那阿术军何其精锐也。陈万水的压力那是相当的大啊。

东路军范文虎虽然溃败,却没有崩盘,颇知所进退的范文虎迅速收军南下,集中兵力保住苏杭一代,而玉昔帖木儿也马上赶来支持。虽然兵力仍显单薄,可是已经表明了和白莲教局部优势兵力决战的决心。

大陆的局面,已经到了最最有利于宋廷地情况了。机不可失,萧统马上于此时在朝会上公开提出,要趁此时机,反攻大陆!

如今朝臣的名单,和以往变化并不大,陆秀夫,张世杰,司徒不群等人依然各居其位,而马南宝依然当着他的台湾知府,不过这几年,萧统还是不知不觉的把采矿,垦荒,铸钱等等权力收归朝廷,而科举产生地进士们,有的在翰林院寻章摘句,也有的已经下放地方,去当了知县,成为所谓“百里侯”,而那司徒致远,倒算是志存高远,他还不顾司徒不群的反对,执意跑到了安南,当上了一个知县,可是不出一年,那司徒致远就发了,因为,他找到了金矿!而根据朝廷为了鼓励官民南下的政策,这意味着足足一成五的收益,归了他自己。书院

朝会上,照旧由匆匆由安南赶回来地张世杰根据情报介绍大陆的情况,而虎翼军指挥使张世英则前往安南,接替乃兄,张世杰自然是根据萧统给他地情报了,不过,大陆的局势不得不说,太令人振奋了,这么多年来白莲教势如破竹,一举拿下了江南半壁,当时不少人就已经按耐不住了,可是萧统却强令他们暂且忍耐,如今再次提起此事,无疑,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果然,张世杰念书一般把消息说完后,司徒不群第一个站了出来,振臂道:“如今海内大乱,民心思治,我朝蛰居台岛五年余,如今已经是兵强马壮,三军用命,武器精良,万众一心,已是我军反

,再造中华之时,老臣奏请陛下,于此时兴王师,除北伐,百姓必然箪食壶浆以待王师,如此则大事可定,天下可复,陛下有此万世之功,亦足可以肩比尧舜,成千古贤君也。”

司徒不群慷慨激昂的说完,那些文臣们,马上呼啦啦站出来一大片,纷纷高呼、

“请陛下大发王师,北定中原。”

“微臣虽然只有五尺残躯,也愿投效军前,为陛下分忧。”

“微臣也愿投笔从戎,杀鞑子,复中国。”

……

这一次,几乎所有的朝臣,都坚决支持开战,毕竟,他们等地,已经太久了。

萧统看了,自然甚是欣慰,五年了,岛上的群臣们并没有丧失血性,并没有忘记国仇家耻,并没有忘记华夷大防,他们念兹在兹的,依然是光复河山,这一最最伟大地使命!

陆秀夫面带微笑,持笏而立,很明显,他支持北伐,张世杰神色激动,双手握拳,很明显,他等这一天,等太久了,只有一个人,目前依然面沉如水,看不出喜乐来,他就是先前的状元,如今已经升为吏部侍郎的张浦。

那张浦自从当上了状元以后,简直是有了道德洁癣,平时不吃请不收礼,办事铁面无私,为人刚直不阿,萧统也很欣赏他,于是从翰林院修很快提到户部员外郎,再迁盐茶道御史,再升为吏部侍郎,可以说都是大肥缺,可是那张浦倒好,从来都是秉公处事,绝不有丝毫徇情,昔日曾有人前往张浦那破败的家里拜访,张浦居然不开门,说“有公事于有司衙门中谈,至于私事,本官无私事。”

这一消息,很快被有心事大肆传播,于是张浦那清廉之名,更是响彻全台,又有人听说张浦那糟糠之妻一直卧病在床,朝中曾有某大员想给他说一门亲事,甚至为了顾及张浦的名声,愿意把侄女给他做妾,张浦竟说“女子虽好,介之亦喜,然介之一日为官,则一日不愿为之,非矫情也,实介之自制甚差,恐坏道行也。”

不消说,这一番话,更让张浦的声望扶摇而上,一时间,把和他同科的进士们几乎全都比了下去。

如今张浦在这关键时刻,居然没有表态,萧统不由有些好奇问道:“介之,你却缘何没有说话?”

张浦沉声道:“此时兴师讨逆,天之道不可违,张浦何须多说?只是张浦在想,兵者国家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不知陛下和诸位大臣,有无详细方略,有无具体措施,来打这场光复之仗?”

这话说的,可以说很是刻薄,隐隐在讽刺有些人一位务虚拍马屁了,果然,有些大臣脸上就已经挂不住了,隐隐有怨毒之色。

不过萧统却不能让这等时刻出不和谐的因素,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