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舞-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晟微微皱眉,踌躇一阵,回答说:“再等一会。”青梅知道他事情极多,反倒来催:“王爷正事要紧,不用管我。我这里丫鬟们都很得用,不会有事的。”

“那,”子晟想了一想,不再坚持,“也好。”

说着,又轻叹一声说:“青梅,我确实忙,有时候一时顾不到你,一个人别胡思乱想,知道么?”

青梅笑着,点了头,子晟方才离去。

出了樨香园,子晟径直往修禊阁而来。照例将侍从都留在湖岸上,只带黎顺在楼下观望,自己一个人上楼。胡山、匡郢都已在等候,只有徐继洙去了商州办差未归。子晟坐定,先问:“继洙可有信来?何时回来?”

匡郢说:“前天有信,说下月初四可以动身。”因知道子晟必定有事,所以也不客套,率直问道:“王爷召我们来有何事?”

子晟从袖中抽出一封信,扔在桌上。“看看吧。”子晟叹道:“压下去几个月的事情,居然又要翻出来。”

匡郢先拿过来。抽出信笺,打开一看,见是赵延熙写来的信,脸色便一端,又见到东府将军文义的名字,更是神情凝重。

原来五月里端州谯明的军变当中,重伤了一个校官,当时也未在意,不料此人和东府将军文义很有瓜葛,是他儿子的内弟。于是说动了文义,要大做文章了。但此人心机深沉,却不立刻发动,暗中收集证据,把仲贵平时荒唐无能的事迹,拢了不少,这才上折,附上证言证据,好叫当事的人,无可推脱。这道奏折,仲贵之外,赵延熙用人不当,自然也在弹劾之列,此外把栗王和白帝,也一并扫了进去,原由是徇私偏袒。赵延熙得知消息,不敢怠慢,先行写信飞送帝都。

匡郢看完,把信放回桌上,低头沉思不语。胡山拿过来看了一遍,却“哧”地一笑:“这倒好,小舅子杠上了小舅子。”

子晟莞尔一笑,随即正色说:“奏折已经在路上了,算起来这一两天就到。到时如何应对?”这指的是在天帝面前,因为事情牵涉到白帝自己,按律规避,所以天帝必得亲自过问。

“文义不是冲王爷来的。”胡山说:“端州军务一向是栗王属领,虽然王爷坐总,但不便过问太多。这情形,天帝知道,文义也知道。把王爷带上,不过是必要的形式。”

“不错。”匡郢这时候,想得比较清晰了,顺着胡山的话往下说:“文义此举,弹压栗王的意思更多。栗王拿权,在东府碍着他的地方不少。”

子晟点头,说:“我也想到了。但这倒不必担心,凭这点事情,他拿不掉栗王。”

“他当然拿不掉栗王,他也不想拿掉栗王。”胡山捻着山羊胡子,慢条斯理地说:“只不过栗王在他地盘上管得多了,他要想法子刹刹他而已。他也不是不知道眉高眼低的人,真要拿掉了栗王,万一换了王爷直理端州军务,他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么?”

匡郢笑道:“胡先生这话透彻!”

胡山笑笑:“不过这么一来,仲贵是肯定保不住了。”

子晟淡淡一笑:“这人原本无关紧要。只怕文义也没放在眼里。”

“王爷这句话说中了根本。文义此举,最想拿掉的人,既不是栗王,也不是仲贵。”

“对了。”子晟接上胡山的话:“他想拿的是赵延熙。这才是我找你们商议的缘故。”顿了顿,断然说道:“赵延熙,绝对不能动。”

话说得如此果决,背后的原因很深。这又事关东府将军文义。此人是帝都的一块心病,他原本是东帝甄氏的亲信,甄淳谋逆时,他就是东府领军的人物,后来在最后关头倒戈。然而帝都接手东府之后,竟至顾虑重重,始终不敢拿掉他,依旧让他统领东军,也可以看出他在军中威望到了何等程度。

东府军务,端州最重,而端州之中,又推谯明。所以,白帝与栗王几次商议,选中赵延熙,因为了解此人的才具,知道他可以压制东军势力。

匡郢摇摇头,嗤笑道:“上次是升,不成。这次换成弹,文义果然把赵延熙视为眼中钉。”

上次是指一年之前,文义曾经上折,把赵延熙的才干好好称赞了一番,提出调他到中军。栗王也不糊涂,知道要升他是幌,要调他出谯明是实,于是与子晟商议之后,以“功不足以升”为由,驳了回去。子晟私下里,接连写过几封亲笔信,温言抚慰,赵延熙本人也深明大义,并没有任何异心。而文义越如此,越说明他对赵延熙深为忌惮。这点,三个人都看得非常明白。

“所以,他更不能动。”子晟下了结论。

“但是,”说到这里,语气一转,似乎颇感为难:“仲贵的罪跑不了,赵延熙用人不当的过错也就跑不了。倘然如此,要保赵延熙,难道还要再保仲贵?”

“其实不必,王爷要保住赵延熙也容易。只不过……”匡郢欲言又止地迟疑着。

“匡郢。”子晟立刻说:“你有什么主张,但说无妨。”

“好,那我就直言了。”匡郢说:“王爷可以自己替赵延熙担这个责任。”

“这……”

“赵延熙用人不当的过错当然有,但王爷也有训诫不严、疏于监察的责任,这么一挡,赵延熙自然可以保下来,也不会伤大局。”

胡山已经明白了匡郢的意思,心里深为赞同。见子晟犹自迟疑,便从旁劝道:“本来这件事,由栗王担下来最合适。不过依王爷想,凭栗王的为人,肯不肯这么做呢?”

这比正面说破,更易于入心。果然子晟神情有所松动,但“嗯、嗯”答应几声之后,仍然有为难之色。

胡山知道他的心思,微微笑着说道:“这点小事,天帝不至于处分王爷。顶多也就是申饬一顿。”

“嗯、嗯。”子晟又连连点头。然而脸色仍是不大好看。匡郢便看胡山一眼,见他莞尔一笑,微一点头,知道子晟其实已经被说服,便放下心来。

一时匡郢辞去。子晟起身也要走,胡山忽然说:“王爷,暂且留步。”

子晟知道他有话说,便重又坐回来。

胡山问:“王爷昨晚是不是处死一个叫宋槐的侍卫?”

子晟微觉尴尬,憋了一会,说:“是有这么回事。怎么?”

“没有什么。”胡山面无表情地,仿佛一点也没有多想:“我想天帝,也许会问起。”

“哦?”子晟一怔,“何以见得?”

“王爷最近接连处置了两个侍卫,都用了什么罪名?”

“这……”子晟迟疑了一会,真正的罪名,自然不好说,能说的,当然都是捏出来的。这些胡山当然都是知道的,所以,子晟想了一想,便说:“先生请直言。”

胡山笑笑:“王爷行的都是家法私刑。”

话说到这里就足够了。子晟一想就明白,行的是家法,然则两个人都不是白府家奴,真要追究起来,自然也有于法理不通的地方。“可是,”子晟疑惑地,“哪家王府没有这种事,祖皇怎么会过问?”

“别的王府是别的王府,王爷的身份不一样。”胡山顿了顿,说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话:“昔年先储承桓,帷薄之中,绝不会出这样的事情。”

子晟默然。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情。先储承桓,品性高洁,几乎到了清心寡欲的程度,加上他的为人极其仁厚,从来不动私刑,确实不会出这样的事情。

胡山又说:“本来天帝也许不会过问,但是几件事加在一起,很可能就会提起。虽然事情从端州军务而起,可是我估计,天帝要责备王爷,端州的事情倒未必会多提,因为天帝明白事理,这件事实在是怪不到王爷。”

这件事怪不到,另两件却是无话可说的。子晟这时才算恍然明白胡山的意思。因为端州的事情,天帝肯定对自己有所申饬。然而这件事其实又无可提,要借题来说,却都是专斥房帷的话,毕竟十分叫人难堪。胡山是担心他心里没有准备,到时过于狼狈,以至于应对失常,那就可能因小失大。

于是子晟豁然开朗:“多谢先生,我知道我该如何自处了。”

胡山欣然笑道:“做爷爷的要说孙子几句,那也平常得很,王爷就且听着吧。”

“对、对。”子晟冲胡山点点头。然而一想到天帝不发作则已,发作起来,往往言辞锋利,而且越是亲近的人,越是严苛无比,不留半点情面,不禁苦笑不已。

过了五天,从宫中回来,见到胡山,第一句便说:“先生真是料事如神。”

原来天帝果然从“当年承桓行事虽然没有你果敢明白,但是有件事情却比你要强”开始,滔滔不绝,大开教训。

“辰时进去,辰半出来,整整半个时辰。”子晟苦笑。

胡山笑道:“反正也没有外人听见,王爷何必放在心上!”

子晟说:“那滋味也不好受。一听半个时辰,难道我还能甘之如饴?”

胡山笑容一敛,正色说:“照我看,王爷正应该甘之如饴。”

这句话意思很深。子晟慢慢敛起笑容,想了一想,说:“此话怎讲?”

胡山却不回答,只说:“我请问王爷,王爷可曾想过,天帝本该明发申饬?”

子晟一愣,迟疑着没有说话。

“申饬一途,本来就该如此。我敢说,天帝对栗王,一定是明发。然则王爷为什么想也不曾这样想过,反而觉得私下里的责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

胡山微微一笑,替他回答了:“因为这其实是家法。当初先储在世,有任何过错,都是如此处置。”顿了一顿,又加上一句:“在帝懋四十年之前,都是如此处置。”

帝懋四十年之后,天帝表面上不再干预先储的任何举措,自然也就没有任何责备。然而正是那之后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天地剧变,承桓亦被逼自刎于凡界羽山。

子晟如醍醐灌顶,完全明白了!天帝之所以不惜藉房帷私事来痛斥,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地方,而是要以此刻意表明,他待自己,便如同帝懋四十年前他待先储承桓一样。这么一想,倒真的应该甘之如饴才对。然而,换个角度来想,祖孙之间,竟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明信任,忌惮若此,未免叫人心寒。

“但我不是昔日的承桓。”子晟几乎要这样说出口。转眼见胡山正留意地看着自己,到了嘴边的话却又收了回去,只是淡淡地一笑,说了句:“那,我就暂且甘之如饴吧。”

胡山拊掌而笑:“王爷果然天纵英明。”

因为青梅身怀有孕,子晟特地交待,虞夫人可以随时进府来看望。话虽这样说,王府自有王府的规矩,要是当真就在白府混住,未免太不识趣。所以虞夫人仍像以前那样,隔上几天才来一次。

有虞夫人相陪之外,青梅的另一桩乐事,自然是小禩。孩子对青梅的怀孕,大感兴奋,也最为好奇。每日都要不厌其烦地,围着青梅问上好几遍:“娘你怎么还没有生呢?到底要什么时候生啊?”

有时候青梅给问得招架不住,就故意逗他:“等你再长大一点,就该生了。”

“长多大呀?”

“喏,”青梅指着窗外一株桂花树说,“等你有那么高了,娘就该生了。”

小禩虽然老实,却非常聪明,知道是哄着他玩的,便好生不悦地鼓起嘴来。

青梅见他这样,少不得好好地告诉他:“等到了明年春天,你就该有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

“哦。”小禩想想,很高兴地说:“那,明年春天,咱们就可以带上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一块出去玩了?”

孩子无心的一句话,说得青梅神色一黯。回想起春天里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