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舞-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说这位名叫姤的女子,为了救自己的夫婿和儿子,便用自己的身子去堵了海眼。我不知道世间是否真的有过这么一位女子,不过每逢这个日子,天下的女子都要为自己的家人祈福。

母亲也在院中设了香案,向天祝祷。≮更多好书请访问。。≯

她的神情虔诚而专注,我忍不住在心里揣测,不知她在祈祷什么?

时近夏末,天气依然很热。阳光穿过枝桠,随着树影摇动,有些晃眼。温热的风吹过,我忽然觉得鼻端拂过一缕若隐若现的桂香。抬头四顾,果然在枝头寻见零星的几点小黄花。

又是一年。

一些熟悉的景象从记忆中浮现,清晰有如昨天。

我呆立了一会,转身悄悄地走出了母亲的院子。

胡山正望着荷池沉思,见我去了,便说:“今天是姤女祭,王妃也在祝祷吧?”

我随口应道:“是啊。也不知是何人定下这个日子,真是有趣的习俗。”

他有些奇怪地看看我,说:“王爷不知道?这是已故天后定下的。”

我怔了一会,“原来是这样吗?我还以为是自古就有的。”

胡山说:“姤女的传说是自古就有,祝祷的习俗却是由天后定下的。”

我忍不住问:“真的有这么一个姤女吗?”

胡山笑了笑,“是不是真的有这个人,有什么关系?”

我也笑了,“是没什么关系。”

胡山脸上又显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有没有这个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的女子都愿意为家人祝祷,所以这个习俗很快就天经地义得像是自古就有。天后真是位聪明的女子。”

他看着我,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听说如今那位甄慧公主,也是一位十分聪明的女子。”

我心中一动,半晌不语。

这个时候,有个小厮急匆匆地跑来,张皇失措中,踢碎了路边的一只花盆。

黎顺阴沉着脸跑过去,想要训斥他,那小厮便跟他辩解了些什么。

我看见黎顺的脸色也在陡然间变得和他一样张皇失措。他转身跑回来,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语气说:“天帝刚刚降旨,向下界降下大洪水!”

我大吃一惊,“你说什么?”

黎顺又重复了一遍:“天帝动用神器,降下了洪水。”

滚烫的茶水溅到手上,才发觉失手碰翻了手边的茶盏。

回头看胡山,见他一贯从容自若的脸上,也显出了惊愕莫名的神情。

我的祖父,他到底要干什么?

听说他对朝臣们解释说,凡界自理之后,已经糜乱不堪,而且不再礼敬天界,所以要降下这样的惩戒,以显示天威。

这是很堂皇的理由,可是我想,没有几个人会相信那是全部的原因。

为什么偏偏是在这个时候?就好像那根原本清晰的脉络,突然间转了个向,让人摸不清头脑。我想了很久,可是始终不得要领。

胡山的神情却已平静如常。我知道他一定已经明白,可是当我问他时,他却不肯直接回答我。

他只是反问:“王爷觉得,天帝是个怎样的人?”

我的祖父么?我怔怔地想了很久。他很年轻就做了天帝,文韬武略、英明不凡,他治理下的天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繁华,我从来不怀疑,他是一位好天帝。可是他是怎样一个人?

胡山笑了笑,说:“也难怪王爷,因为王爷小时候并不在天帝身边。可是储帝应该不一样吧,他是天帝一手抚养大的。”

他仰头望了望天,“要下雨了——人心不可测,是不是就像这天气?可是仔细想一想,总是先有风再有雨,只是有时候,看不清风从何处来罢了。”

我也仰起头,一片黑色的雨云从南方慢慢飘移过来,我便也笑笑,说:“可不是。”

我想我已经窥见了天帝似乎不可理喻的举动背后,掩藏的原因。

那其实不过就是他冷静外表下,掩藏的感情。

此刻想起来,天帝已经老了,真的很老了。

或许就像他自己说的,人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事情都看淡了,可是也有些事情看得更重了吧?我想他也许是发现,自己终究不若想像中的铁石心肠,所以,他终于还是为自己和他的孙儿留下一条退路。他一定是希望洪水能够冲去储帝给天人带来的所有怨气,一切就可以回复成什么也没有发生过那样。

只要储帝能够平静地接受这个结局。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慢慢沉了下去。

我相信,我的祖父其实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储帝,他一定也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在这件事上,储帝绝不会退让。他这样做,其实什么也不能改变。

也可能,其实他原本就没有真的想要改变什么。

即使他也是一个疼爱孙儿的老人,但他终究还是天帝。这一点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改变。

帝懋四十一年的深秋来临得格外早。才九月初,便已寒风四起,黄叶漫天。

我清楚地记得正是那样一个清冷的早晨,当我打开房门,惊讶地看见胡山站在门外。他脸上有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奇怪神情。

他说:“昨夜储帝盗走了息壤,离开帝都去了下界。”

我错愕地看着他,一时间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听见了他说的话。

他低垂着眼睛,避开了我的目光,低声说道:“王爷该回朝了。”

又踏上久违的乾安殿。

清冷的秋风,穿过空空荡荡的殿台。我驻足回望,仿佛又看见殿台一角,那个瘦削的身影。他的衣袂随风拂动,他的神情飘然世外。

我记得那个春日的早晨,我们在这里遥遥相望,自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如今我忽然有种感觉,那也许就是我们在天界所见的最后一面。

天帝以雷厉风行之势,罢黜了朝中大批储帝一系的官员。我想这件事他大概筹划已久,只不过迟了两个月才做而已。

不久,青王全家被放逐。

他被禁军押解离开帝都时,我的车驾碰巧与他们的队伍擦身而过。穿过车窗,我漠然地望着他如秋日枯叶般颓败的面容。他朝我这边看了一眼,然而神情茫然,就像是已经不认得我了。

我心静如止水,既不感到难过,也没有任何快意。

他只是又一个帝都的过客,除了他的血统,他原本就没有任何在帝都生存的本事。也许,天帝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将他放逐。

我想,其实天帝是想保护他吧。

寒风骤起,天色阴沉,我看见空中似乎有什么东西飘落。我将手伸出车窗外,冰冷的一粒落在掌心,我惊讶地发现,那竟是雪霰。今年的天气十分反常,才入十月,仿佛冬天便已提前降临。

然而这场雪却始终没有下,一连几日乌云密布,天空阴郁如人们的心情。

都知道,快到完结的时候了。疲惫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到了这个地步,也许真的不如早些结束。

望日,宫中来人,说是如妃传召。

我微感讶异。天后故世之后,如妃掌管后宫,然而除了年节行礼,我和她从没有往来。她怎么会忽然想要见我?

我随来人入宫。

景和宫外,两三只乌鸦立在树叶凋零的枝桠间,风撼动枝桠,它们便“呱呱”怪叫着飞起,迅即消失在阴暗如墨色的天空中。我感到一阵透骨的寒意,忍不住想,为何还不下雪?

如妃寒暄良久,东拉西扯地说着毫无意义的话。

我耐心等待。

终于,她装作漫不经心地提起:“你娘好吗?”

我躬身回答:“有劳娘娘挂念,她很好。”

她便很高兴似的说:“那太好了。我还从未见过你娘,不如让她进宫来住些日子,也好陪我说说话。”

笑容像面具一样悬在她脸上,我看见她眼中难以掩饰的不自然。

原来如此。

她不安地看了看我,催促道:“去接你娘进宫来吧。”

我慢慢地垂下头,回答:“是。”声音平静有如麻木。

母亲什么话也没说,也许她是真的不在意,也许她只是不想让我为难。进宫的路上,她一语不发,神情若有所思。我很想问她在想什么?但踌躇良久,还是没有开口。

月末,天帝下诏,命我征讨储帝。

十一月初六,我率八万天军离开天界。

天帝亲自出城相送,他满斟一碗酒,递到我手里。

我一饮而尽。

他看着我,一字一句:“我等你回来!”

我看见他眼里的期待,我知道,其实他是想说,他等我将承桓带回来。

我想起饯行宴上,甄慧望向我的眼神里,分明也有同样的期待。

他们似乎都相信,我此行定能将储帝带回来。

五色旌旗,绵延十数里,在灰暗的天空下,透出一种不祥的阴郁。天空终于开始飘起雪花,我抬头看了看,雪花落进我的眼里。我闭上眼睛,感觉寒意漫遍了全身。

我清楚地预感到,储帝不会再回到帝都。

初九,大军汇集昆仑丘,然后向东进发。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得见凡界的景象,我想军中大部分人也跟我一样。我不知道,在洪水之前,这里是否曾经有过一片繁华,此刻我所看到的,只有触目惊心的荒芜。息壤阻止了洪水,却无法改变洪水过后的凄凉。来到凡界的头两天里,我们没有遇见一个凡人。到处是洪水残留下的痕迹,我时常看见路边枯死的树木,树皮已经被人剥得干干净净。

三天后,我们见到第一个有人的村庄。

一群形容枯槁的农人,站在村口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在冬日的寒风中,他们衣不蔽体,冻裂的腿脚不断渗出血水。我看见他们眼中深深的敌意,比天气更加寒冷。

我身后不远处的队伍里,隐隐起了一阵骚动。

我停下来问:“出了什么事?”

有人回报:“是个小孩子,在树上丢石头,砸伤了人。”

那孩子很快被捉了过来,受伤的小卒捂着流血的额头站在一边瞪着他,他惊惶失措的母亲跟在后面。

她跪在我的马前,她将孩子也强按在地上,嘴里一直不停地说着什么,但我听不清楚。

孩子才六七岁,身上只披了一块破布,因为太瘦,头大得可怖,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把小石子。他紧张地看着我们,他的母亲使劲按他的头,要他赔罪。他低下了头,可是立刻又弹了起来。

他诧异地看着他的母亲,用清脆而响亮的声音说:“可是他们是坏人呀,他们是来发洪水的!”

我默然不语地看着那孩子。他的母亲浑身颤抖,她哭泣着,嘴里喃喃不已,也许是在哀求我们放过她的孩子。

统领迟疑着问我:“怎么处置?”

我说:“算了吧,一个小孩子而已。”

说完,心里忽然生出一股难言的厌倦,只想早些离开这里,返回天界。于是我下令全军加快了行程。

路过蓬山的时候,我们遭遇了一队凡人义军,之后我们又遇上过几队。他们其实全都是农人,衣衫破陋,连像样的兵器也没有,然而他们仍不顾一切地冲上来,就像是存心来送死。战斗在很短的时间里结束,稍事清理,我们便继续行程。焚烧尸体的浓烟随风四散,方圆十数里都弥漫着令人作呕的焦肉味道。我有种预感,此行也许不若想像中那样顺利。

廿四日我们得到确报,储帝在羽山附近。两天后的黄昏,我们在苍山安营,这里距离羽山已不到一天的路程。

亲兵来通报,说有个自称义军首领的人,从羽山赶来见我。

我想了想,便命他进来。

片刻,一个白衣文士进了我的帐中。他面貌清朗,气度沉着,虽然一路风尘,但看起来依然很整洁。他朝我深深一揖:“在下杜风。”

我听说过这个名字。他是有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