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黛情长-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忙跪下,不敢答言,唯黛玉轻笑一声说道:“老爷子别这样,黛儿还要跟你下棋呢,您要是去了,黛儿可是找谁下棋呢,少不了要跟您去的。”

“别别别,傻丫头,我老头子一把年纪了,无论早晚是要去的,你小小年纪,也该忌讳这些,病刚好了,可不许胡说。”转头拉黛玉到自己身边时,看见地上跪了一片,不禁笑了:“你们这是干什么,朕不过是句玩话,也值得你们这样。”

众人方松了一口气站起来。

这边康熙拉着黛玉到书案前,说道:“丫头,你给朕做得那几样小点心还是给朕写下来,朕带回去给宫里那些厨子,等哪天朕馋了,叫把他们好比着做。”

黛玉失笑道:“老爷子身为九五之尊,却会馋黛玉的家常面点,说出去,还不怕人家笑话。”

“那你就别说出去呗。谁要是说出去了,朕跟谁急。”康熙胡子一翘,假装很生气的样子。

黛玉无奈,只得写下几种蒸饺和清淡姑苏菜的做法,交给康熙说道:“老爷子有所不知,老百姓家常过日子没有豪门望族家里的条件,也花不起那么多的钱,所以家常菜都比较简朴,可是简朴得并不马虎,经济实蕙又精心制作,这是我们姑苏人的特点。吃也是一种艺术,艺术有两大类,一种是华,一种是朴;华近乎雕琢,朴近乎自然,华朴相错是为妙品。老爷子的饭食是华的久了,反而喜欢这些朴实的农家饭菜。”

众人听了都赞有道理,康熙却说:“你这个丫头,无非是说朕犯贱,放着宫里花费大价钱做得饭不吃,却来吃这些老百姓的饭。”

看着康熙老顽童样促狭的目光,黛玉不禁掩口而笑。

整整一个下午,康熙跟黛玉如多年的知己一样,侃侃而谈,从吃喝到历史,从历史到大清,聊的天昏地暗。

胤禛和弘历等人早就被康熙赶走了,屋里只有黛玉和康熙两人,沉默一会儿,康熙悠悠的问道:“丫头,你说,胤禛会是一个好皇帝吗?”

黛玉愕然,没想到康熙会问自己这么敏感的话题。

“没事,朕还没老糊涂呢,不过朕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有些事情,还是要早打算的,那天,朕跟你在老四家里下棋,你说你赢了朕是因为你的心里只想着棋,没想着怎样赢了朕,也没想着怎样输给朕,朕就知道,你是个明白的孩子。听了你的话,朕也明白了一个事儿,原来的时候,朕知道胤禛是好样的,文治武功在这些皇子们中间都是好的,只是这一副冷漠的面孔,朕只怕他做了暴君,坏了朕的千秋大业,如今想来,只要他心中上有祖宗,下有百姓,不管他是雷厉风行也好,春风细雨也好,对这片江山总是有益处的,况且朕在位这些年,东征西站,搬到了鳌拜,平定了三番,该做的都做了,唯独没做好的就是吏治不清,国库空虚,没有办法给子孙留下一个清平盛世啊。”

“老爷子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当时大清朝内忧外患,老爷子到今天也是很不容易的,那些东南西北的战事暂且不说,单单这六次南巡,收复了江南诸多士子之心,后又力排众议,宽容为怀,重用优秀的汉臣,给百姓过上了太平的日子,也堪称千古一帝。”黛玉肃然说道。

“丫头,朕没白疼你,听了你这些话,朕心里舒服多了。剩下的事情还是交给他们去办吧,老四办不完的,还有他儿子呢。”

第二日,康熙叫人把黛玉等人送回荣国府去,自己也叫人收拾了,自回紫禁城去了。

【016】宝钗吐情

黛玉自畅春园回来,贾母又搂着看了一回,见黛玉虽然仍旧清瘦,但是面色是好的,可见这段时间养的好,于是心里也喜欢。又有探春姐妹也很开心,大家都说笑着在贾母的屋里坐着,紫鹃和雪雁带了丫头婆子们去收拾东西,鸳鸯却捧着一个小茶盘到贾母身边说:“老太太和姑娘的茶,趁热喝一口吧。”

“谢谢姐姐。”黛玉笑着说。

“姑娘出去玩了几天回来,倒是跟奴婢客气起来了。”鸳鸯也笑着说。

王夫人只是惦记了宝钗是否见过皇上,说去看看老太太的饭好了没,便走出房来。因宝钗看到王夫人的眼色,也悄悄的跟出来。

“这次去了,有收获吗?”

宝钗摇摇头说:“倒是没见到皇上,皇上只偶尔叫林丫头去前面说话,不过见过四阿哥了。”

“四阿哥?”王夫人不知道是哪个阿哥。

“雍亲王的四阿哥。”宝钗上前一步小声说。

王夫人会意,点点头,说道:“我这会儿也有点乏了,你且去吧,晚上再说话。”竟自往自己的屋里去了。宝钗方回到老太太的屋里坐下,只不说话,笑看着大家,一副尊贵淑女的样子。

一时饭毕,黛玉说坐车坐的浑身疼,贾母便忙说快回去躺躺,睡一会儿再来。黛玉便自去了。迎春姐妹陪贾母说了会儿话,因贾母要午睡,便都往王夫人的屋子后边来,跟李纨说笑。

宝钗跟母亲到了梨香院,母女二人打发丫头婆子们出去了方关起房门,双双坐在炕上说话。

“我的儿,去皇家的园里住了这段日子,你的精神倒也罢了,怎么面上总是冷冷的?难道是谁给你气受了不曾?”

“妈,你不知道,皇上召我们几人去了,只闲时叫了林丫头去前面说话,我们几个人却是连面都没见上的。更可恨林妹妹,我好心去看她,想让她帮我打听一下明年选秀的事情是那个大人管着,她却不肯帮忙。”

“她一个小孩子家的,不知道也是有的。”

“哼,妈妈心善,只道她不知,你不知道,皇上身边的四阿哥跟她可是好着呢,她在家里这样清高,连宝兄弟拉扯过的衣服都要烧掉,每晚睡前,却是四阿哥亲自探视了方入睡的。”

“她小小年纪,竟能这样?怪道太太不喜欢她,说她是个狐狸精呢。去年冬天,因为她,八爷九爷差点要了你姨夫的命去,要不是她有皇上的佛珠,这会子,早就是九爷府上的一个侍妾了。”

“还有这事儿?”宝钗惊道,“妈怎么不早说?”

“我也是这几天才听你姨妈说的,这还有假?”

“妈,这次女儿虽然没有见到皇上,可是却见了一人,如能在此人身前身后,也不枉活了一生。”

薛姨妈素来知道女儿心高,只是不知何人值得女儿这样,于是问道:“是谁?”

“四阿哥,弘历。”宝钗痴痴的说。

“我的儿,你竟然能得这位小爷的看重,想来咱家是要荣华富贵了的。”谁不知道弘历可是唯一一个在康熙身边受教的皇孙。薛姨妈一生算计,谁比谁有前程,还是知道的很明白的。

“妈妈错了,我跟四阿哥虽然遇着了,但是眼见着,四阿哥眼中还是没有女儿的。”宝钗说着,有点落魄的叹了口气。

“女儿,咱们女人一生一世是不敢奢望得到一个男人的心的,只要有机会,在他身边争得一席之地也就罢了。”

“妈妈说得是,以后慢慢打算罢了。”

说话间,日子过得倒也快,转眼秋天已过,又到了初冬时节。

因宝钗一心想着弘历,又因弘历跟黛玉亲近,所以平时无事只往黛玉屋子里钻,黛玉虽然厌烦,但是宝钗极有眼色,每每见了黛玉,只是关心她的身体病情,并不多说一句话,黛玉本也是个纯真烂漫之人,见宝钗对自己变得好了,并不像从前那样热衷名利,便也转过性来,倒也实心的对宝钗。

因宝钗羡慕黛玉身上天生的那股清香,回到家里,便托哥哥四处打听,讨得了一个方子: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每日里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那薛蟠万事都邋遢,唯有在宝钗这件事情上细心,折腾个天翻地覆,终于配的了一剂,每日给宝钗服了,半月有余,宝钗身上便有一股幽香。因宝钗无故配方子,又恐人嗤笑,只对外人说从小得了一种怪病,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

宝玉因天气逐渐的冷了,外边也没有什么花花事勾引着,每日里只在家里闲着,袭人因见宝玉腻烦,便哄他出去散散心,宝玉赖在床上道:“去哪里呢?我见了别人就怪腻烦的,林妹妹那里去不得,去了也只看她的脸色,还是在家里陪着你吧。”

袭人便说:“你去宝姑娘那里坐坐吧,我恍惚听说这几天她身子不大好呢。”

于是宝玉便换了衣服往梨香院来。

到了院子里,先入薛姨妈室中来,正见薛姨妈打点针黹与丫鬟们呢.宝玉忙请了安,薛姨妈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大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宝玉因问:“哥哥不在家?”

薛姨妈叹道:“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忙不了,那里肯在家一日。”

宝玉道:“姐姐可大安了?”

薛姨妈道:“可是呢,你前儿又想着打发人来瞧他.他在里间不是,你去瞧他,里间比这里暖和,那里坐着,我收拾收拾就进去和你说话儿。”

宝玉听说,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毡软帘.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发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倒也不失雍容。

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

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娘安,别的姐妹们都好.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宝钗正细细鉴赏。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宝二爷玉上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

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

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