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袤的大地上,二十余万军队就在这里安营扎寨。

中国西征军的主力部队包括刘锦棠的四个主力师团,伊犁将军常清麾下的六七万屯田兵,甘陕川三省补过来一部份,山西补过来两万人,还有辽东补过来地五万人。双方大军对峙的这一段时间,刘锦棠忙着将这些部队安顿好,适应当地的气候,以及充分地休整,以准备随时北进。他手里这一支军队虽然比较杂,作战能力和作风绝不比常备军差。

此时,英国人的特使在北京和圣彼得堡之间拼命的斡旋。但是尼古拉二世抱定了决心要用帝国的利剑狠狠教训一下中国人,否则俄罗斯帝国将颜面扫地,永远抬不起头来。出乎意料的是,处在有利一方的中国却首先接受了英国人和谈的提议,对此关续清的算盘打得非常精明。对于关续清来说,现在打或是不打对帝国都是有利的。经过前几次大的战役,俄国精锐部队悉数败被中国人消灭,对于俄国国内那二百万雇佣军,关续清有绝对的把握能战胜他们。如果现在停战和谈的话,关续清就凭着驻扎在东西伯利亚腹地的东征军,完全有资本向俄国人提出任何条件,哪怕这个条件是苛刻的。况且关续清还担心如果将来打败了俄国人,那么俄国有可能陷入大崩溃,由此而产生的那场红色革命以及革命的后果,对于我的国家来说后果到底会怎样,也是一个未知数。没有人愿意与那样的一个国家作一世的仇敌。其实,关续清心里明镜似的,英国人的斡旋注定是徒劳的,中俄两国现在就像是两支拉满弓的弓箭,随时都会发射出去,谁也阻止不了。但关续清还是接受了英国人的和谈提议,给足了英国人面子,对世界作出一个高姿态,发出了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这样一个积极信号,以此在世界舆论面前占领了先机。

当然还有中国皇帝的那位大舅哥威廉二世让尼古拉二世在憎恶之余也有些许恐惧,谁能肯定德国人不会从欧洲给帝国的核心以致命的袭击?届时同时面对东西方的困境,这个帝国该如何自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和谈符合俄国的利益,虽然海军在东亚丢了颜面,但是终归根基还在,一把筹码还有一大半残缺不堪的留在手里,如果不和谈的话,没人敢想象那一大半损坏程度已经接近报废程度的舰只能否逃离杀机四伏的远东海域。为此,尼古拉二世着实摇摆了几天。

英国使节很有把握的宣称只要沙皇愿意和谈,中国军队将从东西伯利亚撤出,另外大英帝国也将负责保证波罗的海舰队的安全。说实在话,沙皇很疑心英国人在两面做好人。

面对着英国人期盼的目光,沙皇在谈与不谈,和与战之间作着剧烈地摇摆。这不仅是一个面子和实际考虑的问题,还关系到帝国的利益问题。许多年来,俄国一直在寻找着一个释放自己巨大能量的方向,欧洲,巴尔干,黑海,中亚,远东。除了北方冰冻的海洋和北极之外,帝国已经尝试了每一个方向。但是每次的结果都是失败。如果这次与中国人的战争仍然不能获得突破的话,国内已经凸显的种种矛盾很有可能将帝国的基座掀翻。当然,战争与赌博无异。有可能赢上一大票,也有可能把剩余的筹码输光。

沙皇在研究了几天之后,断然拒绝了英国人要求,这使英国人极度不悦。

“陛下,我们希望您能认真考虑一下波罗的海舰队的命运。”英国特使马特威姆森以略带威胁的口吻提醒着尼古拉二世。

沙皇愤怒的咆哮让他胆战心惊:“难道俄罗斯帝国的舰队需要贵国的保护才能有安全感吗!这里不欢迎你!我的帝国不欢迎你!”

就这样马特威姆森被驱逐离开了俄国,在给国内的电报中,他这样表达了他的气愤:“沙皇沉醉于一种莫名奇妙的自狂之中,我不认为除了血淋淋的失败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东西能够让他冷静下来。”

斡旋失败之后,英国人在第一时间通过电报把这一消息通知了北京,英国人的这一番斡旋,给了中国前线的部队宝贵的备战时间,五十万南方军队陆续抵达中俄边界,战备物资像流水线一般送到了前线。

“俄国人在玩火。”这是关续清不由自主说出的一句心里话。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八十六章 全面爆发

1895年12月的最后一天,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中俄全面战争掀开了帷幕。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一头雄狮和一头大象开始了疯狂的撕咬,仇恨早已经这两个国家的军人心里埋下种子。

中央战场的俄军率先发动攻势,从西北两路几乎同时南下,凌晨六点钟,几乎还是朦胧的夜稍稍有些许亮光的时刻,俄国人的两个炮兵团向的张玉的前沿阵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直到十分钟以后,谁也料不到老毛子居然隐蔽下了如此多的炮火,白天例行的飞艇巡视报告显示,敌军在前线的炮兵数量也就在一个营左右,所以这些火炮要么是连夜从后方的辎重集散中心伊尔库茨克运送而来,要么就是隐蔽工作做得好。不管怎样,中央军一开始的确是被打懵了。

守在最前沿的一个团,在艰难的挺过了长达半个小时的炮火袭击之后,面对着冲锋而来的大队俄国骑兵,开始边打边退(在防线已径暴露在敌军炮火覆盖面的情况下死守,是找死的行为)。敌人虽然没有飞艇,但侦查工作同样不弱。起码炮兵在第一时间就准确地找到了防线的位置。我军伤亡数字突破了两百人,在南撤二十公里之后,依在着南方的蒙兹维克坡谷,与南方驰援而来的两个团会合,建立起了新的防线。

而西线战场上的俄军则比较谨慎,几股七八个人的小规模试探,显然是在摸中国防线的火力配备情况。

东线战场上,张作霖带领的东征军则势如破竹,临时组织起来的零散俄军完全不是东征军的对手,反而在一系列小规模战役失败之后,白白把武器辎重交给了中国人。东征军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开始大规模向俄国中央纵身地带进发。

关续清当即命令埋伏在东线边境的第九军团、第十五军团以及第而是军团立即北进,分成若干个战略编队,占领东西伯利亚各主要城市。

在前方战报为到来之前,电报房首先收到了一份英国人的电报,英国人几乎放弃了所有的客套,用最简单的语句和词汇表达了这样一个情况:波罗的海舰队今天向大英帝国提出申请,想停靠澳大利亚北部军港进行补给和维修,而英国的答复是需要时间考虑。

关续清笑了,他没有对英国人这封善意的电报做任何答复,但他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俄国海军部一定是被海参崴的惨败气昏头了,竟然会让波罗的海舰队绕过半个地球,来打击中国南部,这样的行为只能用一句成语来形容:飞蛾扑火。

从这封电报可以看出,俄国已经被协约国盟友英国抛弃了,甚至他的一系列不计后果的行为正在遭到全世界的抛弃。虽然英国人知道中国和自己的死敌德国走得很近,但中国始终都没有在世界上明确表态自己站在轴心国一方,这一暧昧态度令英国对这个东方大国保有希望。

大英帝国在做着一场权衡,在他们的未来布局中,俄国的作用在于且仅仅在于遏制德国的需要。除了这一点点好处,这个野蛮的国家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好处可言,傲慢的俄国人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坏处,这个国家长久以来就一直是大英帝国的敌人。

如今随着远东一个新强权势力的崛起,在大英帝国的评价表上,它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同样是工业化起步的俄国,如果这一场战争俄国人失败的话,也许将彻底退出世界前列国家的行列。到时候这个国家还能有多大的作用,这笔帐无需计算太久。如果这个国家的力量不能用于大英帝国所需要的目的和用途,那么毁灭也许是最好的方向。

当然,在这一次俄国人与中国的争端中,英国人不是没有想过帮助俄国来压制中国,试图通过外交的压力来让中国人稍稍对俄国低下一点头颅,但是考虑到中国皇帝已经作出了积极的姿态,英国人也不便再提出更多的要求,况且中国人再怎样战胜,他们也不会对大英帝国的核心利益造成威胁,他们的所求,也许就只是希望恢复祖上的荣光吧,至于大英帝国的亚洲利益,在一个日益开明的中国政府和有留英经历的官僚阶层统治下,这个国家不会偏离大英帝国的航道太远。虽然德国人在拼命的拉拢这个潜力巨大的国家,但是有充足的理由可以相信,德国人只是希望用这样一个国家来为他们完成牵制俄国人的目的。

所以,在中俄的陆上战争即将打响的前夕,英国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在中俄的冲突中,站在中国的一方。向中国方面通报俄舰队行踪,就是这一决定的第一个表现。鉴于双方的兵力对比相差不是十分的巨大,英国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投在这场战争上,毕竟自己的军队正被德国战车搞得焦头烂额,同时,英国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就是在非洲南端的那个钻石产地,他们正在准备着在布尔掀起一场复仇的战争。

世界就是这样不安定,一场接一场地危机正在渐渐的将这个星球拖向全面战争的深渊,每一次地危机不管是通过战争还是和平来解决,最终都是在为全面战争这锅快要煮沸的汤锅下添上一把火。除了战争之外。这个地球别无他途。

正如新西伯利亚前线,俄国人占据了一时的上风,尽管炮火和骑兵集群冲锋将最前沿的中国防线冲开了一个大口子,但是随即进占的一个团还没有来得及清点战果,南面的中国人随即将复仇的炮火覆盖在这片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在留下近半个团的伤亡后,俄国人诅丧地撤退回原先的阵地,将那一片已经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阵地扔下,双方再度恢复了对峙状态,只是中国的战线似乎向南方收了一收,而双方的战线中央就是危险的炮火覆盖地带了。

僵持并没有持续多久。半小时之后,从东向西的斜向防线上,中方各防御要点都受到俄军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且都是同一模式,炮火之后的骑兵突击,虽然规模不大,最大的也就是团级规模,但是一个上午下来,总的投入进攻的兵力也达到了万人以上,全线十一个重点防御点,在一上午的防御战之中,伤亡几乎都是被炮火打击所造成的。总伤亡达到了两千七百多人,好在防线上的马克沁机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面对骑兵集群冲锋时,全战线数十挺马克沁机枪像收割机一样收获了三千多条人命,这也使预搭建的防线在面对冲锋时,除了新西伯利亚这个没有什么地利之便,而且由于多年通关的缘故。在俄国人面前也没有任何称得上秘密的地方失守之外,其余十个点没有一个出现溃败的迹象。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百八十七章 孙逸仙

大量产生的伤员也让张玉伤透脑筋,手下不乏杰出的统兵将领,但是身边却没有医学方面的人才,收容伤员也没有建立一个固定的体系,除了随军的军医能够应付一些轻伤之外,这两千多人的伤员也在慢慢的用马车往后方的库伦运送,许多伤员都死在半路上。张玉马上把这个问题向军部汇报。

冯相华收到战报之后,心中对张玉的表现有一点恼火,对比起固若金汤的伊犁防线和势如破竹的东征军来说,中央军的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