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秀色田园-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薇这两日也去春桃那里一趟,借机问问赵昱森朝廷有没有关于开垦荒地的法规,比如说免税。赵昱森使人查了查,确有规定,免税期是三年。

李薇更加坚决了要开荒地的决心。

周濂的信儿一送来,她便要去看看。李海歆只好和她一道儿去。李薇看地主要是看土质,看土壤,在这偏北方地界上,只要土质不太沙,基本都有发行的潜力。至于水源这项,周濂派的人已向她做了解说,在离那块儿荒地有七八里的地方,有条大河,水源很丰沛。

李海歆看到这块儿地的时候,第一句话便是,“不行!你看那中间高高低低的,这怎么有种地?还有荒草小树苗。”

李薇抬头一笑,没说话。

蹲下身子拨开杂草从地上的面的腐土层,抓了一把土,土质湿黄,虽然贫瘠,倒也不算太沙。

先上些粪料,种一荐儿油菜苗翻耕了后,再种苕子,或者肥田萝卜,或紫云英做绿肥,再翻耕。再者,初开荒地水源怕是顾及不上,这也正好,绿肥最怕涝,记得以前的老教授给他们上课,经常讲一句话,“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夏季这一荐儿只种绿肥,到秋季全部种上大豆。

有经验的老农都知道大豆肥田,是因为其根上的根瘤内有根瘤菌,根瘤菌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将其转化为氮肥,供大豆吸收,同时也会增加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

大豆杆儿收了后……用来喂养蚯蚓么?李薇愣了一下,马上点头,反正吴旭定要买那天荒湖,正好这些日子她胡思乱想着,想了个将蚯蚓煮熟晒干做蚯蚓的主意来。回去先试验一下,若是真的可行,吴旭可要真得给自己备一份大礼才行!

李海歆见她旁的不看,只盯着手中的黄土看了好些时候,问她,“梨花看上这地了?”

李薇点头,“是呀,爹,你瞧这土质还不错!不沙不粘的,虽然贫了点,咱用老法子,种些绿肥嘛,养个两人三季,约莫就养过来了。”

李海歆道,“你知道为什么这地荄着没人开?”

李薇点头,“知道。因为开荒地投入大,不合算!”

李海歆笑,“那你还打算要这块儿荒地!”

李薇笑道,“那是因为一般的老百姓不识字儿,不知道怎么开好荒地。爹,我看这块儿地就要了吧。就用年哥儿留下的银子,让三姐夫派人帮着把手续办了。……这都开春了,可得抓紧开荒呢!”

李海歆看她歪歪斜斜的沿着土埂走着,伸手扶着她,边走边笑,“你怎么不跟我商量商量?”

李薇偏头,向李海歆嘿嘿一笑,“爹都让出管事儿的位子了,自然是我做主!爹,你说,咱们买这地合算不?”

李海歆想了想,好一会儿,才道,“也行。反正我和你娘旁的也不会,只会种地,这地买下后,将来种好了,一分六份,你们六个一人一份,我和你娘管种,你们只管得钱儿!”

李薇心头一暖,李海歆与何氏这辈子可真算是为儿女活着了!

故意笑道,“小心虎子懂事了,说爹娘偏心!人家家财可都是留给儿子的。”

李海歆笑笑不方语。

今儿陪他们来的是方哥儿和宜阳小庄子的管事,姓钟名亮,三十岁出头,是原先王奇家的佃户。后来佃种他们家的地,再挜便做了长工,李海歆看他干活踏实,种地也有经验,在那伙长工中威信也高,便让他做了主庄头,现在已有一年半有余。

钟亮做得确实很卖力,何该浇水,何时该锄草,哪块田里庄稼有了虫害,生了病等等,他都了如指掌,能安排做工的及时安排做工。需要与这边儿说的,也能及时汇报。

直到走到马车前,钟亮才上前,笑着行礼,“东家,这荒地是要买下了?”

李海歆看看李薇点头,“五丫头说买下,就买下吧。对了,以后你有什么事儿,直接找五丫头,我呀,被革职了!”

方哥儿与麦穗麦芽三个都笑。

钟亮忙过来见礼,又道,“长工们听说王小姐对种地很有一套,都想让您指点一二呢。”

李薇笑着摆手,“自古种地就那些法子,谁比谁高明多少?不过,书里却是有些小技巧小窍门。谁想偷学的,就告诉他们,主动来这荒地里干活儿,保管让他们开开眼!”

钟亮笑呵呵的应了声,“我第一个是要来的。”

李海歆挑眉,他忙说,“正有一个事儿想告诉东家,我有一胞弟,单名一个明字,原在邻县一户有家里做庄头,老娘挂心他,想让他回来。我想着东家这里即要新开庄子,原先那庄子让他领着如何?”

李海歆看看李薇,笑笑,“这事儿问你们五小姐吧!”

150章 偶遇

李海歆在春杏天天催促下,去找了画图工匠将在后院那片空地上,规划出一进小院子来,无非也是三间正屋东西厢房,另有两间杂物房小厨房等等。

连廊要麻烦一些,需要用成年粗壮的木头做柱子。不过,这些事儿有周濂派了两个人过来帮着李海歆张罗,李家人并不需要操多少心。

李薇已没有时间整日在家里闲坐看书。天气渐暖,有去年那场雪,田里墒情还好,长工们已开始锄草,她则忙着四处购买田肥,好等第一次浇水时,随水施肥。

春天里第一遭水肥对麦子的生长犹为重要,这个时候,麦苗反青,拨节生根,水肥足,麦苗杆儿壮,夏天遇到大风暴雨天,也不容易倒伏。当然最重的是麦穗子长得大。

事实上,由于古代的田肥大多是农家肥人畜粪之类的,这类肥料最好埋在地下,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肥力,不象现代的化肥磷肥尿素之类的,可以溶于水中,所以很少有随水追肥的环节。

自她们家接了这块儿地后,最多也是在秋天给苞谷浇水时,她按照现代点化肥的方法,在浇水前点过农家肥。所谓点肥,就是在植株旁,用铁锹刨出坑来,象点种子一般,将肥洒进去,再以土埋起来。这样便能保证苞谷在吐婴结穗时,有足够的肥力供其生长。

这办法却只适合象苞谷这样的大植株作物,而麦子稻子谷子等却是不行的。

李薇这日吃过早饭,去城外那座荒宅子里看存放的余肥,何氏在她身后叮咛,“你二姐这两日快生了,我得去看着些。黄大娘在家里做饭,你可记得回来吃!”

李薇应了一声,上了马车,计划着今儿去看完肥,便去春兰那里瞧瞧。

她到了盗版宅子时,钟亮之弟钟明已等在那里,他比钟亮小两人岁,也是个敦厚精干之人,远远看见李薇的马车过来,往前迎了十来步,麦穗跳下车,扶她下来。

钟明上前行礼,“五小姐,昨儿按你的吩咐清查过了,现在存放的去年购买的余肥,约有八百来斤。”

李薇点头,跟她记的数字倒不差多少。不过,一亩地按一百斤的追肥,也只能施八十来亩,剩下的一百三十多亩,还需要重新购买。

便道,“走,去看看。这些肥可是不够浇水时追肥的!”

钟明应了一声,身子微倾,在前面带路,一边又问道,“五小姐,这肥怎么施?就那么洒进去,怕是不顶用吧?”

李薇点头,“是不顶用。在麦拢子中间犁出沟来,将肥洒进去,再盖起来不就可以了?”

秋天播种麦子的工具叫做耧,耧有三齿,每齿中间是中空,铁齿开沟,种子从铁齿后的中间滑入地下,完成播种,也有怕泥土盖种子不严的,在耧后拖附一个小小的石盘,约莫两三斤重,用于压土覆盖。

一耧麦子之间的行距较小,但耧与耧之间的行距却比较大,足以容下一个小型梨头,将麦拢开沟,填肥,覆盖。

一般情况下,为了麦子好浇水管理,一畦地是以六耧为限。

钟明了然点头,“可行倒是可行,不过,这会麦子已开始抽葶,不敢让牲口踩踏。”

李薇笑道,“我知道,我使人把秋天用的大犁头缩小,打了几个小犁头,这犁头不重,人力拉也不太费力气。”

钟明惊讶了一下,便连连点头称是。李薇又笑道,“这犁过一遍,便可少锄几陇地。”她猜钟明惊讶的原因,是因为旁家庄子里,春上只有浇水锄草的活计,而自家却生生多出这一道儿活来。

李薇心想,也许不止是多这一道活计,若是得麦子杨花灌浆期,肥力跟不上,可能要二次追肥的。

到宅子里看了余肥,以及她去年做粪丹。

便要去庄子里看去年用各种桔杆儿沤制的农肥。这些是在庄子边缘找了一埠说废弃的大坑,坑深约一丈,长约十丈,宽约十五六太,里面荒草丛生,一旦下雨极易积水,便被李海歆占为自家所有,用来以传统的办法积农肥。这些肥的肥力虽然不太足,但是用来给绿色施底肥,也还是够的。

初春的天,瓦蓝瓦蓝,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麦苗已开始返青,冬天的暗绿干黄正在逐渐褪去,放眼望去,是几乎看不到边儿的绿毯。

田间道路旁的树木还未发芽儿,偶尔几间或破旧或簇新的房屋点缀在其中,象是绿色棋盘上的一颗小小棋子。

有勤劳的农户已开始锄草,又一年的忙碌拉开序幕。

李薇在庄子里转了一圈儿,又找了两个长工,挖开沤肥坑,看了一眼,显然腐熟的时间太短,而且冬天气温不够雨水不够,这些肥,顶多只能算半熟,眼下只能凑合了。

转身与钟明说,“这个肥坑,等挖空了后,每日从里拨的蒿草什么的,都记得投进来。牛圈里的粪要及时清理,另外,长工们家里谁家有粪要卖,咱们一石可以按三十文钱收。”

钟明连忙点头应下,心下却暗自摇头,这位娇滴滴的小姐,说起耕种来头头是道儿也就算了,对这腌臜物竟然一点厌恶的神情都没有,还隐隐透着欢喜之意来。

李薇又看了一圈儿墒情,春风渐暖,这墒情最多再支撑十天左右,若是再不下雨,必要浇水。若是下雨,则需要冒雨将肥追进去,便与钟明做了安排,他脸色微苦大声应是。

最后,李薇选了一块约有五亩左右的麦田,指定做为试验田,去年做的粪丹大约有一石左右,就拿这五亩做个试验,看看它的肥力到底如何。

转了一大圈子,天已近正午,钟明赶快将春上要置买的锄头铲子镰刀以及架子车等等农具汇报给刀子,李薇看着这一大张列得极详细的单子,笑道:“嗯,这些事儿回去就让麦穗麦芽去办。误不了你用!”

说到麦穗麦芽两个丫头,李薇不得不再次佩服春杏的眼光,面相敦厚,实则内里有主见,不喜形于色,不动声色中便完成你交办的事儿。

却又不爱邀功讨巧,这两个丫头竟然格外合她的脾性。

回到家里时,黄大娘已将午饭热了一回,青苗见了她直埋怨,“五小姐,你走的时候,可是应得好好的会准时回来吃饭的!”

李薇在郊外跑了半天,被那初春爽阔的风一吹,心头也跟着松快明净起来,笑道,“我这不是回来了么?”

青苗咕哝一声,“都错晌了。”便去端饭。

李薇随手翻着钟明给的单子,林林总总的小东西也花不少钱儿。更有那豆饼肥料,一斤豆饼居然要五文钱,快赶上末等米的米价了。默算了一下,这些综合下来,要花上个四十多两人的银子。

匆匆吃了午饭,交待麦穗麦苗和方哥儿三人去买庄子里所需要的农具,她和青苗去了春兰家。

两人到时,宅子里已乱成一团,屋里有产婆不停的大声彭气,“用力,用力。”

李薇愣了下,二姐竟然这么快临产了。

何氏与吴旭娘立在院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