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北战乱未平,李亨为了笼络燕军旧部,任命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赐国姓李,名宝臣,统领恒、赵、深、定、易五州兵马。

第百五十三章 永王东巡

永王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的亲弟弟。李璘少年时聪敏好学,才华横溢,文武双全,面貌更是继承了李隆基少年时的英姿。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逃到西蜀避祸,李亨在灵武擅立称帝,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年少气盛的李璘心中一直不服。李璘时任荆州大都督,管控荆楚富庶之地。李亨为了笼络李璘,任其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

张皇后和李辅国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蒙蔽圣听,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李璘多次上疏李亨,指出**干政、宦官乱朝之祸。张皇后和李辅国怀恨在心,意欲除掉李璘。李辅国指使江南东道采访使、吴郡太守李希言上奏,诬告李璘佣兵自立,欲图谋反。

肃宗听从李辅国的建议,派遣内侍元牟为中使前往荆州,传达谕令,命李璘入蜀陪伴太上皇。元牟按李辅国事先设计,将李希言的奏疏交给李璘过目,怂恿李璘举兵讨伐李希言。

元牟故意对李璘说:“圣人不念亲情,连自己亲生儿子齐王都给杀了,您这个当弟弟的一旦失了兵权,怕是难逃一劫。”

李璘听了元牟之言,召来江陵长史高适,永王府幕僚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商议对策。高适,字达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一眼看出永王李璘有对抗起兵朝廷之意,借口生病偷偷离开江陵,投奔李亨。高适向李亨详细介绍了江东形势,说明李璘起兵必败。

李璘的长子襄阳郡王李儆潞谜剑蚶瞽U建议利用手中的兵权,挥师东进夺取江东,只要江南半壁江山在手,足以和朝廷分庭抗礼。

李璘决心率军东进收取江东,起兵之前,一面征集船只建造楼船,一面大肆招募和笼络人才。李璘得知李白正在庐山屏风叠隐居,派心腹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以平定安史之乱、复兴大业为名,邀请李白下山。

几年前在陇右,李豫曾经邀请李白入府担任幕僚,当时天下承平,李白没有答应。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李白心系天下,渴望有机会驰骋沙场,匡扶社稷,于是应邀下庐山,入永王军中担任幕僚。李白下山前,夫人宗氏曾竭力劝阻,指出永王居心不良,不可相助,李白没有听从。

李白下山后,写下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东巡歌》记录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赞颂了永王的“功绩”,抒发了李白的“远大抱负”,表现出向往和平的愿望和爱国爱民的热情。

李璘命大将浑惟明为先锋,季广琛、高仙琦为副,引舟师顺江东下,载甲兵五千到达广陵。江南东道采访使李希言见状,以平级的口气修书给李璘,质问其擅自引兵入江东是何用意。

永王李璘大怒,命大将浑惟明进攻李希言。

李希言慌忙之中,派吴郡司马元景曜和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军抵挡。结果李希言军大败,阎敬之被杀,元景曜投降。荆楚军很快控制了江南东道的大部分州郡。

李璘雄心勃勃,命大将季广琛准备船只,准备过江“收复”扬州,打通北上平乱的道路。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道采访使李成式,派大将李承庆率水军出战。两军在扬子江上展开激战,结果李成式军大败,李承庆向季广琛投降。荆楚军连战连胜,声势浩大,江淮震动。

江南军情传到长安,李亨下诏,削去李璘永王爵位,命河南招讨判官李铣统军南下,协助李成式讨伐李璘。李亨听从高适建议,新设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以高适为节度使;又置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以来瑱为节度使。

李铣率领数千兵马,驻扎在扬子。李成式命判官裴茂率兵三千,驻扎在瓜步。

裴茂这个人非常有心计,为了壮大声势,制作了许多旗帜,插遍长江沿岸。

李璘登上丹徒城楼,望见大江北岸旌旗遍布,以为李成式军声势浩大,心中产生恐惧。

裴茂从军中挑选荆楚籍的兵士,派小船送他们过江,潜入丹徒的荆楚军中散布谣言,说河北叛军已被朝廷剿灭,唐军二十万大军分兵两路,一路南下扬州与李璘决战,另一路直取荆楚,抄李璘的老窝。

李璘的部将季广琛起了私心,想为自己留条后路,于是秘密召集手下诸将说:“我们跟从永王到此,目前形势严峻,如不早图出路,除了战败身死,还会永远成为叛逆之臣。”

不到十天时间,荆楚军中流言四起,将士们人心惶惶。季广琛与部将率军过江逃到扬州,浑惟明逃往江宁,冯季康逃往白沙。

李璘一夜之间成了孤家寡人,对着薛镠、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四人骂道:“你们,当初就是你们鼓动本王率军东下,如今落到这步田地,你们说怎么办!”

李璘的长子襄阳郡王李娜吮湛诓谎裕纬雠褰R唤I绷搜﹂H,怒道:“无用的书生!”

李台卿、韦子春、刘巨鳞见状吓得起身要跑。

李〔缴锨埃崩钐ㄇ洹⒘蹙蘖鄱耍瞽U制止住李ぷ哟悍讲沤男姨油选

李盼蓝踊に屠瞽U上船,逃离丹徒,西行返回荆州途中,传来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率军攻占了鄂州的消息。永王李璘只得从湖口向南,经彭蠡湖,沿赣水逆流而上,打算南逃广州,割据岭南五府。

江南西道采访使皇甫侁派兵拦截,生擒永王李璘和襄阳郡王李

至德二年二月二十日,皇甫侁亲自来到豫章府狱,秘密处决了永王李璘,将其子李凹揖焓搜核统ぐ病

李亨得知弟弟被杀,在群臣面前大发雷霆:“皇甫侁既然俘获我弟,为何不送来而擅自杀之?即刻拟诏,罢免皇甫侁江南西道采访使之职。”

皇甫侁擒获永王李璘本是大功一件,以他的身份秘密处决永王李璘,绝对没有那个胆量。除非暗中得到了某人的指示,到底是谁指使皇甫侁杀死永王李璘?其中的嫌疑人不外乎张皇后、李辅国,以及皇帝李亨本人。

永王李璘兵败后,李白也获罪下浔阳狱,被判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遇赦。

第百五十四章 收复河北(上)

李光弼率四万唐军主力从信都南下,行至东漳水上的野水渡,与史思明的燕军隔河相对。东漳水本是漳河支流,进入秋季后久旱无雨,河水水深只没过膝盖。

两军隔河相持了一天,李光弼下令将中军大营移到野水渡北十里的石牌镇,命令部将雍希颢率所部一千兵士留下守卫渡口营地。

李光弼临走时特别嘱咐雍希颢:“史思明帐下有两员骁勇难挡的猛将,一个叫高庭晖,一个叫李日越。今夜,史思明必然派其中一人前来劫营。我现在去石牌镇,你们在此等候。叛军如果前来,你们无须跟他们交战。叛将如果询问本将,你可照实回答。叛将要是投降,就立刻带他来见我。”

雍希颢自然不明白李光弼的意思,心中嘀咕:看来这李光弼人还没老,脑子就糊涂了,敌将既然骁勇难挡,怎么可能仗还没打就乖乖投降。雍希颢不便多问,只得遵命。

当夜,史思明果然召来帐下悍将李日越,命其率五百精骑前去野水渡劫营。

史思明告诫李日越:“李光弼善于守城,不善野战。如今唐军驻兵于野外,要活捉李光弼有如探囊取物。你今夜率五百精骑前去劫营,务必将其擒来,若擒不到,你也不必回来见我。”

李日越率军涉水过河,来到唐军大营外,见唐军早有准备。李日越立马喝问道:“李将军在何处?叫他出来答话。”

雍希颢回答:“李将军昨夜已将中军大营移到十里外的石牌镇!”

李日越继续问:“营里有多少人?”

雍希颢据实而答:“一千人。”

李日越又问:“将领是谁?”

雍希颢报上自己的名字。李日越沉吟良久。

见燕将没有回答,雍希颢随即反问:“将军姓李还是姓高?”

李日越回答:“姓李!”

雍希颢笑着说:“想必是李日越李将军,末将久仰将军大名。李光弼将军临行前嘱咐末将,知将军平素忠心耿耿,为形势所迫方才跟随反贼史思明,末将奉李光弼将军之令在此迎候将军多时。”

李日越见雍希颢并无敌意,又很理解自己的处境,想起临行前史思明“捉不到李光弼就不必回来见我”的话,对部下说:“今夜捉不到李光弼,就算抓了雍希颢回去,大家还是难逃一死,不如向唐军投降。”

李日越的部下纷纷表示同意。李日越命将士放下手中兵器,五百燕军骁骑向一千唐军步兵投降。

雍希颢出营相迎,并按照李光弼先前嘱咐,带着李日越前往石牌镇的唐军中军大营。

李光弼见到李日越,亲手将佩刀和混天镋交还李日越,命其继续统领所部骑兵。

李日越见李光弼对其推心置腹,十分感动,自告奋勇要写信劝好友高庭晖来投。

李光弼笑着对李日越说:“不必了。不出三日,高庭晖自会率兵来投。”

过了三天,高庭晖果然率部来投。

李光弼将李日越和高庭晖留在身边,命二人继续执掌兵权。李光弼奏请朝廷赦免李日越、高庭晖先前之罪,分别授予左右领军卫将军官职。

唐军众将对李光弼不费一兵一卒,就收降了史思明手下两员猛将,百思不得其解。

李光弼为众将解惑:“史思明说我只会守城,不能野战。我命大军进驻野水渡,史思明以为我进了圈套,必然派遣勇将来偷袭。因为我及时离开,李日越找不到我,自然不敢回去交令,除投诚之外无路可走。高庭晖的才智和骁勇都胜过李日越,见李日越在我这里受重用,必然率部来投。他们当初跟随反贼史思明,实在是形势所迫,并非真心。”

众将听了李光弼的解释,无不叹服。

燕军未战先损两员猛将,军心动摇。史思明又急又气,下令全军退守贝州州城清河。清河位于东漳水、永济渠之间,易守难攻。李光弼没有率军兵临清河城下,派人在东漳水上搭建三座木桥,供大军通行。

李豫率领两万唐军沿永济渠向西进军,收复历亭,兵至武城。

朱希彩博平兵败后,率军撤到武城。俗话说冤家路窄,退守武城的朱希彩再次与李豫、白孝德相遇。朱希彩见识过白孝德、郝廷玉之勇,龟缩城内,不敢出城迎战。

李豫下令,命李择交、王震、王霆、白孝德率军攻城。

唐军在武城城下与燕军激战两日,朱希彩心生畏惧,连夜弃城西逃,唐军收复武城。

仆固怀恩率领豹骑从恒州南下,长途奔袭两百里,收复清河西面的巨鹿。唐军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对贝州州城清河形成合围之势。

史思明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六千渔阳铁骑身上。渔阳铁骑是史思明帐下最精锐的部队,直接听命于史思明,这支骑兵在与奚和契丹的交战中曾经百战百胜,令敌人闻风丧胆。

史思明亲率渔阳铁骑,出城袭击唐军在城北的营地。

李光弼早有准备,命帐下大将,骁骑将军李怀光、中郎将辛京杲率领八千回纥铁骑,潜伏在营地两侧,伺机而出。史思明率军攻入唐营,发现中计,正要调头回撤。李怀光、辛京杲率领回纥铁骑突然杀出,两军一万余骑在清河城北的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