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功宴上,李俶显得异常兴奋,唐军轻松的拿下叛军老巢幽州和范阳,给了安禄山致命一击,整个战局将出现重大转折。唐军收复幽州只受了轻微损失,新增两万幽州守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似乎是老天有意安排,八年前,李俶在远赴河西的路上无意间得到李晟,如今在叛军的老巢幽州意外的收服马燧,中唐后期的三大名将李俶已经得到两位,最后一位浑衷诠右堑乃贩骄行ЯΓ顐m不想做挖墙脚的事。

叶护王子突然接到其父葛勤可汗书信,命其立刻率回纥铁骑返回漠北单于城。

李俶率众将出城相送,返回至幽州北门,见到王霆从长安派来的信使。

李俶看过王霆写给自己的书信,顿时脸色苍白,摔下马背。众人连忙下马查看,发现李俶昏迷不醒。

马重英从地上捡起书信,读了一遍,没有发现有何不妥,交给身边的李晟。李晟看过书信,王霆在信中写道:王妃父亲病重,需要耽搁些时日才能启程。

“快,手机,通知媛儿立刻离开长安!”昏迷中的李俶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

众人自然不明白“手机”是什么东西,更不明白李俶为什么要沈媛立刻离开长安。

包括郭子仪、李光弼、李晟在内,众将心中最坏的情况是南下叛军渡过黄河攻陷东都洛阳,至于西京长安,外有潼关天险,内有高仙芝、哥舒翰及关内道数万府兵,固若金汤,半年之内不可能被叛军攻克。

昏迷了三天的李俶睁开眼见到贺拔楚岳,握住贺拔楚岳的手说:“明山,立刻,立刻集合所有亲卫。”

贺拔楚岳见李俶终于苏醒过来,兴奋的说:“郡王,您睡了三天,刚醒过来,切莫心急,诸事都已安排妥当。良器率军南下协助郭公夺取易州。重英率军进逼莫州。李将军正和马将军、贾长史整顿幽州各军兵马。”

李俶没有在意贺拔楚岳的话,急切的重复道:“快,快去集合所有亲卫。”

贺拔楚岳不明所以地问:“郡王您要干什么?”

李俶大声喊着:“长安,我要去长安!”

贺拔楚岳不解地问:“长安!郡王您要去长安?”

李俶突然想起来,自己正在叛军老巢与敌军激战,这样的关键时刻怎能离开。而且就算立刻动身,绕道河东赶往长安,至少需要十天半月,时间根本来不及。

贺拔楚岳见李俶沉默许久,关心的问:“郡王,是否要楚岳去集合亲卫?”

李俶松开握住贺拔楚岳的手,低声说:“不用了,我想休息一下,你下去吧。”

贺拔楚岳抱拳道:“楚岳告退。”

看着贺拔楚岳的背影,李俶心中暗想:难道是天意?不,不会的!有仲辉和一百亲卫在,媛儿不会事。李俶忐忑不安的心中总算是找到了些许安慰。

第百十二章 河北战事

郭子仪率南路军出飞狐道进入河北,收复易州辖下的楼亭、五回、板城等县。

郭子仪接到李俶的北路军收复幽州、范阳的捷报,立刻修书回复,请李俶分兵南下,阻击幽州周边州郡北上的援军,郭子仪则率军夺取幽州周边州郡。

李俶昏迷的三天时间里,李光弼代李俶处理河北军政事务,在贾循、马燧的协助下整编幽州各军。

易州叛军守将闻知唐军兵临幽州城下,立刻集合部署北上增援,在范阳城外落入李晟预先设好的埋伏,全军覆没。李晟击溃易州叛军主力后,南下协助郭子仪攻打易州州城易县。

莫州叛将李秦授闻知幽州失陷,立刻领兵前往救援,在拒马河与马重英部相遇。两军正面交锋,李秦授不敌马重英,掉头后撤。

马重英率军紧随其后。

李秦授命人焚毁滱水上的瓦桥,逃回莫州城内闭门不出。

郭子仪率领朔方军轻松攻取易州州城易县,前锋攻占遂城。

在幽州东面的辽东地区,有两只重要的军事力量,驻守营州柳城郡的平卢节度使和驻守辽东城的安东都护府。

安禄山起兵谋反后,安东副大都护马灵察召集都护府众将商议,决定效忠李唐朝廷,拒绝听从安东大都护安禄山的命令。

安禄山任命的平卢节度使吕知诲得到辽东城探子的密报,以共同举义归顺朝廷为名,设计把马灵察骗到营州,将其杀害。

平卢游弈使刘客奴、先锋使董秦、安东大都护府副将王玄志得知吕知诲反唐,投靠贼首安禄山,杀害马灵察,共同举兵讨伐吕知诲。三人得知广平王率河西骁骑突袭幽州,遂遣使到幽州,与李俶联络。

李俶与李光弼商议决定,派辛京杲率四千临洮骁骑从西面突袭营州,接应刘客奴、董秦、王玄志的行动,争取一举围歼吕知诲的平卢叛军,解除幽州东面之患。

李俶亲笔回信给刘客奴、董秦、王玄志三人,告知作战计划,并命三人击破吕知诲后,立刻率军赶往幽州。

安禄山起兵范阳,兵锋横扫河北,各地官吏或举家逃亡,或依附反贼。偌大的河北道二十四郡,只有两位不习骑射的文臣—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高举勤王大旗,率领河北军民义士与燕军死战。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琊临沂,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二十六岁中进士,登甲科,踏上仕途,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敢于进言说真话。时逢宰相杨国忠权倾朝野,众臣无不迎合谄媚。厌恶阿于权贵、趋炎附势的颜真卿成为朝臣中的异类,屡受排挤,被贬黜出京,任平原太守。

颜真卿主政平原期间,勤政爱民,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得百姓拥护和爱戴。平原郡属于范阳节度使辖地,安禄山谋反前,颜真卿表面上每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不问政事,暗中高筑城墙,深挖壕沟,招募壮丁,积储粮草。

安禄山范阳起兵不到一个月时间,河北道二十四郡中除德州平原郡外全部沦陷。

颜真卿举义勤王,上万义士聚集平原。安禄山不得不下令留守河北的史思明出兵镇压。史思明派手下大将俞文景率领三万大军进攻平原,颜真卿率领两万平原军民奋勇抗敌,俞文景久攻不下,伤亡惨重。

常山太守颜杲卿是颜真卿的堂兄。安禄山起兵范阳,挥师南下,十万大军兵临常山城下。此时常山驻军仅有三千,颜杲卿知道无力抵挡燕军,于是忍辱负重,假意开城投降。安禄山见颜杲卿只是一个文弱书生,不足为患,放心的让颜杲卿继续担任常山太守。

颜杲卿得知颜真卿在平原抗击叛军,与儿子颜季明、司马袁履谦、参军冯虔、前真定县令贾深、藁城尉崔安石等人秘密谋划,设计擒获驻守常山的燕军主将高邈、何千年,在常山举起勤王义旗。

常山扼守着燕军南北通路,向西经井陉口直达北都太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颜杲卿派儿子颜季明联络太原尹王承业,请王承业出兵井陉,切断燕军归路。王承业贪生怕死,借口奉旨保卫北都,不肯出兵支援。

安禄山闻知渔阳归路被断,担心军心浮动,命令史思明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常山。

史思明亲率大军来到常山城下。

颜季明出城迎战,击伤燕军大将蔡希德,被史思明手下骁将李立节擒获。

史思明将颜季明赤身绑于阵前,挑断手脚经脉,以此胁迫颜杲卿投降。

颜杲卿不肯屈服。

史思明用残忍的手段杀害颜季明,率兵攻城。

颜杲卿不顾丧子之痛,亲自督战,直至箭尽,城破被俘。

史思明拿下常山,派人将颜杲卿、袁履谦押往洛阳,交给安禄山处置。史思明引军围攻常山,给李俶夺取幽州和范阳提供了绝佳机会。

刚刚在洛阳称帝的安禄山见到颜杲卿,忍住怒火质问道:“你们汉人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担任范阳户曹时,朕赏识你的才能,将你升为判官,后来又推荐你担任太守。你为何忘恩负义,背叛于朕?”

颜杲卿瞋目骂道:“安贼!你原本是营州一牧羊羯奴,是我大唐天子擢升你为三镇节度使,恩幸无比,你为何起兵造反?我身为大唐臣子,俸禄皆由朝廷所赐,岂能容你祸乱国家!颜某为国讨贼,只恨不能手刃于你!羯狗,为何还不杀我!”

正好幽州失陷的消息传来,安禄山恼羞成怒,命人把颜杲卿、袁履谦绑到横贯洛水的天津桥上,将两人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割下来,路人全都掩目而过。

史思明攻下常山后,命部将领兵攻打响应颜真卿举义的周边郡县,所过之地无不残杀强掠,广平、巨鹿、上谷、博陵、文安等郡重新沦入贼手。

饶阳太守卢全诚领兵据守,史思明亲自领兵围攻。

河间司法李奂、景城长史李暐派儿子李祀率兵救援,被史思明击败。

史思明率军攻陷饶阳、河间两城,有斥候来报:陇右、河西、朔方三镇唐军突袭河北,幽州和范阳失陷。

燕军众将听后大惊失色,老巢被人端了可是要命的事情。

史思明拔刀斩断案几,对手下众将说:“谁敢扰乱军心,有如此案!”

史思明坐镇定州,收拢河北各军,准备北上与唐军决一死战。

第百十三章 长安失陷

李俶率军从回乐出发前,特别派快马传信给留守武威的王霆,命王霆率一百亲骑赶往长安,将沈瑗和李适接到武威。

李俶在信中特别嘱咐王霆,到达长安后勿要逗留,尽快护送王妃和小王子返回武威。李俶记得按照史书记载,安史之乱中洛阳和长安相继被叛军攻陷,叛军攻陷长安后,将没有来得及逃离的公主、郡主,以及王公贵族的女眷掳往洛阳,广平王妃沈瑗包括在内。

留守武威王府的王霆接到李俶的书信,立刻点齐一百亲骑,从武威出发,马不停蹄的赶往长安。

王霆率亲骑到达长安,准备接沈瑗和李适前往武威。正好遇到沈瑗的父亲沈易直病重,沈瑗执意留下来照顾父亲,不肯启程。王霆只得率军留住长安沈府,同时派快马送信给李俶说明情况。

沈易直的病情忽好忽坏,反复不定,这一耽搁便是大半个月。

一日上午,沈府管家慌忙来找到王霆,说有一伙盗贼冲进府内殴打家丁,抢夺财物。

王霆很是吃惊,竟有贼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长安城内的官员府邸。沈瑗的父亲沈易直时任从三品秘书监,相当于今天国务院办公厅的秘书长,算得上正部级的高官。

王霆带领十余名亲卫,很快将破门入府的盗贼生擒。王霆从盗贼口中得知,长安城中已经大乱。王霆将信将疑的来到府门外,见皇城方向浓烟滚滚,街上满是逃难的人群。王霆拦住一个路人询问得知,安禄山的燕军已经攻陷潼关,正向长安杀来。

王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派手下亲兵出府求证。

------

当日深夜子时,李隆基接到潼关失守的六百里加急军报,目光呆滞,面无表情。

禁军统领左龙武卫大将军陈玄礼向李隆基谏言:“长安目前可用的兵力只有留守大明宫的八百禁卫军,根本抵挡不住数万叛军攻城,请陛下立刻启驾出宫,末将率军护卫陛下西幸。”

李隆基在高力士搀扶下,缓步走出含凉殿,看着雄伟的大明宫,眼眶湿润,依依不舍的对陈玄礼说:“除了离宫西幸,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陈玄礼急切的回答:“趁叛军尚未到达,望陛下速作决断!”

李隆基看着一望无际的长安城,依然心存幻想:“长安城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