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唐群英-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拔楚岳清醒过来,发现自己泡在盛满热水的木桶里,全身毛孔张开,十分舒适。贺拔楚岳起身跨出木桶,刚披上衣服,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怎么,这样就想走,把都督府当成澡堂了!”说话的人是刘德顺,冤家自投罗网,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刘德顺春光满面地对身边两名亲卫说:“将此人拿下!奴家今晚要报仇雪恨。”

两名亲卫一前一后冲了上去。贺拔楚岳一侧身,顺势将前面的亲卫头朝下塞进木桶,接着一个鹞子翻身,右手肘砸在后面一名亲卫背上。那名亲卫顿时趴在地上惨叫不止。

刘德顺不由自主的后退两步,右手指着贺拔楚岳:“你,你想干什么?来,来人啊!抓刺客!”话音刚落,四名亲卫冲进屋内,围住贺拔楚岳。

贺拔楚岳看了看亲卫,冷笑道:“本少爷说过,最恨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好功夫!”李俶拍手进屋,郭旰跟在后面。

刘德顺好像看到了救星,溜到李俶身后说:“郡王小心,这厮的功夫好些厉害!”

李俶双手抱拳:“贺拔兄莫怪,这奴才平日里被俶惯坏了。”

郭旰给贺拔楚岳介绍:“这位是广平郡王。”

贺拔楚岳抱拳行礼:“在下见过郡王。”

李俶握着贺拔楚岳的手说:“俶与贺拔兄数次相遇,甚为有缘。走,咱们找个地方好好聊聊。”

李俶将贺拔楚岳带到都督府内堂,这里存放着李隆基御赐的河西节度使旌节,故而又称节堂。平时除了郭子仪等少数将领外,鲜有他人入内。

通过与贺拔楚岳的一番交谈,李俶了解到贺拔楚岳显赫家世背后,鲜为人知的成长经历。

贺拔楚岳,字明山,是贺拔明的季子,生母是西域安国人。贺拔明共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二、老四是夫人郑氏所生,只有贺拔楚岳是庶出。贺拔楚岳五岁那年,生母因病过世,郑氏不喜欢他,贺拔明也很少给他关心。相反,祖父贺拔延嗣对贺拔楚岳颇为关爱,经常带他骑马射箭,教他兵法武艺。作为北魏大将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的后裔,身体里流淌着鲜卑血液的贺拔楚岳,对骑马射箭有着超常的天赋。几年后,贺拔延嗣离开了人世,贺拔楚岳再度成了没人管的孩子。因为在家中时常受到大哥、二哥欺负,贺拔楚岳发誓打败两个哥哥,从此发奋修习武术,练得一身强健的体格和迅捷的身手。

几年后,贺拔楚岳的两个哥哥相继成年,离开武威前往长安,加入北衙禁军,成为令人羡慕的羽林侍卫。四年前,十八岁的贺拔楚岳主动向父亲贺拔明提出入伍从军,保卫边疆。贺拔明不但不同意,反而严厉的训斥了贺拔楚岳。满腔热血、胸怀远大的贺拔楚岳报国无门,终日在武威城内游荡,靠打架斗殴发泄心中怨气,被其打伤的人不在少数,地方官员知道他是贺拔明之子,不敢捉拿问罪。日久天长,贺拔楚岳逐渐成为武威百姓心中惧怕的恶少。

了解了贺拔楚岳的复杂身事,李俶回想起自己的离奇经历,心中感慨万千,对贺拔楚岳说:“贺拔兄一身好功夫,俶甚为欣赏。俶有意请贺拔兄入府任职,不知贺拔兄意下如何?”

贺拔楚岳万万没想到,广平郡王会将自己留在身边任职,一时呆住。

李俶问:“贺拔兄是否嫌本王的庙太小?”

贺拔楚岳反问李俶:“郡王不怕楚岳坏了您的名声?”

李俶笑道:“说来惭愧!论名声,俶恐怕比贺拔兄好不多少。”

贺拔楚岳站起身,走到李俶面前单膝跪地:“楚岳拜谢郡王知遇之恩!”

李俶起身扶起贺拔楚岳:“明山不必多礼。”

贺拔楚岳进入都督府,最不自在的当属刘德顺。

刘德顺找了个没人的机会对李俶说:“那个贺拔整天阴沉着脸,好像您欠了他三年薪俸,看着就让人发冷。以奴家看您不如把他派往边地。”

李俶笑着对刘德顺说:“说得有道理,去把他叫来。”

刘德顺连忙跑了出去,不多时,带着贺拔楚岳前来复命。

李俶看了看表情严肃的贺拔楚岳,对刘德顺说:“把你刚才对我说的话再说一遍。”

刘德顺瞅了瞅贺拔楚岳,吞吞吐吐地说:“这,这个-”

李俶:“说!”

刘德顺只好硬着头皮重复了一遍。

贺拔楚岳抱拳道:“楚岳愿意为国戍边。”

李俶:“明山本是将门之后,武技超群,俶如何舍得将你外派边地。三郎走后,都督府卫队副统领的位置一直空缺,俶觉得由明山担任最为合适。”李俶见郭晞有统军之才,一个月前推荐郭晞到其父身边任职。

贺拔楚岳单膝跪地:“楚岳无德无能,怎敢受此重任。”

李俶扶起贺拔楚岳:“明山不必自谦,俶相信自己的眼力。”

李俶和贺拔楚岳一起出现在武威大街上,市井坊间立刻炸开了锅,鼎鼎大名的“武威少爷”成了广平郡王的跟班,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夸赞李俶为民除害,有人嘲笑李俶没有眼光,还有人说李俶与贺拔楚岳本是蛇鼠一窝,大名鼎鼎的“武威少爷”成了广平郡王手下的爪牙,百姓今后的日子难过了。

第三十六章 石堡古塞(上)

自从杨玉环入宫后,年近花甲的李隆基好似枯木逢春,恢复了年轻时的激情,又一次踌躇满志,萌生开疆扩土、吞并四夷之志。

身为帝国宰辅的李林甫非常善于揣摩圣意,投其所好,向李隆基进言:“陛下建极以来,上承天意,下谕民心,崇恩布泽,宜声远播,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好了,十郎。”李隆基打断李林甫的话,笑道:“别尽讲奉承话,说正事吧。”

李林甫瞅见李隆基心情很好,继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吐蕃逆酋,穷兵黩武,屡犯我境,杀掠边民,罪恶昭彰。臣身为中书令,愿为万民请命,恳求陛下颁诏,出兵征伐逆胡,以彰示我天朝圣主之龙威。”

李隆基欣然准奏,敕令陇右节度使王忠嗣发兵攻打吐蕃。

敕令刚一发出,李林甫立刻在朝中大造声势,宣扬皇帝英明神武,此次进击吐蕃是千秋伟业,可与秦始皇横扫六合、汉武帝攻灭匈奴相提并论。

御史中丞王鉷心存疑虑的对李林甫说:“微臣在河西任职时听闻,地处两国边界的石堡城奇险无比。咱们这样大张旗鼓的宣扬圣人威德,一旦让吐蕃探听到消息,预先有所防备,如之奈何?”

李林甫看了看王鉷,又看了看一旁的吉温和杨国忠,捋着胡须默然不语。

吉温笑着对王鉷说:“王中丞多虑了!我天朝带甲百万,良将千员,一个小小的蕃酋何足挂齿。只要我天朝大军一到,吐蕃自会俯首称臣。”

杨国忠接着说:“陛下向来以仁治天下,以德服万邦。不宣而战非君子所为,胜之不武。再者说,此战死多少人,那是王忠嗣的事,中丞又何必操心。”

李林甫半眯着眼睛笑道:“中丞不必忧虑,本相断定此次王忠嗣定然不会发兵攻打石堡。”

“啊!”王鉷、吉温、杨国忠三人惊诧的看着李林甫。

李林甫解释道:“王忠嗣用兵一向谨小慎微,没有十足把握决然不会出兵。诸位只需静观其变,等着看一出好戏。”

杨国忠恍然大悟:“相公高明!相公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相公深谋远虑,我等自愧不如。”吉温、王鉷似有所悟,连忙随声附和。

李林甫微笑着捋了捋胡须,目光中透出一道杀气。

吐蕃很快得知消息,举国之兵严阵以待,数万大军屯于边境要塞—石堡城。石堡城始建于隋朝,其城背靠华石山,面临药水河,扼守陇右进出吐蕃的交通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隋朝末年,中原纷乱,边防废弛,石堡城被吐蕃占据。开元十七年三月,时任朔方节度使的信安郡王李祎采用远程奔袭战术,出其不意的从吐蕃手中夺回石堡城。开元二十九年十二月,陇右、河西节度使盖嘉运不思防务,军备松懈,石堡城再次落入吐蕃之手。

王忠嗣接到皇帝诏令,权衡利弊后上疏回奏:“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

李隆基看过王忠嗣的奏折,龙颜大怒。王鉷、吉温、杨国忠等人按照李林甫事先安排联名上奏,弹劾王忠嗣“违抗敕令,畏敌不前”。王忠嗣是李隆基信任的爱将,李隆基生气归生气,并没有惩罚王忠嗣。这一结果早在李林甫的预料之中。就在此时,右金吾卫大将军董延光主动请缨攻打石堡城。董延光在李隆基面前承诺:三个月拿下石堡。李隆基龙颜大悦,任命董延光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军攻打石堡城,下制书严令王忠嗣全力配合。

王忠嗣接到朝廷制书,被迫出兵,却并不配合董延光。王忠嗣的不合作态度,使得董延光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攻城战。

两个月后,身在武威的李俶接到从长安六百里加急发来的敕令,命河西节度使立刻调派兵力,协助董延光攻打石堡城。

李俶请来郭子仪商讨对策。

郭子仪看过敕令,对李俶说:“既然朝廷有令,郡王自当遵从。石堡易守难攻,郭某以为不可强取,当从长计议。”

第二天,李俶收到两封来自长安的私信。其中一封是太子李亨所写,信中说董延光是李林甫的人,授意李俶敷衍行事,莫要费力为他人做嫁衣。另一封是李泌所写,整封信只有四个字:见龙在田。“见龙在田”出自《易经》乾卦,原文是“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其卦象是早晨太阳刚刚从地面升起,光芒射出。李泌用这四个字告诉李俶,现在到了你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

李俶让郭子仪留在武威调配兵力,等待战机,自己率领亲卫骑兵先行前往鄯州,面见王忠嗣,共商对敌之策。

鄯州西平郡,陇右节度使行营,王忠嗣再次见到李俶,非常高兴,设宴为李俶接风。宴会上除了李俶已经认识的安重璋、王思礼外,还有王忠嗣的左右手、大唐帝赫赫有名两位大将: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哥舒翰,陇右兵马使、临洮军使李光弼。

哥舒翰生于安西龟兹,其父哥舒道元是突骑施哥舒部首领,曾担任安西大都护府副大都护。哥舒翰作战勇猛,每战必身先士卒,为人正直仗义,深得将士爱戴,先后担任大斗军副使、左卫郎将、陇右节度副使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势如破竹逼近潼关,壮士暮年的哥舒翰临危受命,带病挂帅出征,最后因为奸臣迫害,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李光弼生于营州柳城,父亲李楷洛是契丹酋长。李光弼性格深沉果敢,擅骑射,精谋略,尤以治军严谨著称。安史之乱爆发后,史思明以十万大军围攻北都太原,李光弼率一万孤军坚守,成功击退了史思明的进攻,一战成名。太原保卫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攻防战中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典型战例,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后,李光弼与郭子仪通力合作,平定战乱,成为大唐中兴功臣,出将入相,官至太尉。

李俶对哥舒翰、李光弼仰慕已久,起身向二人敬酒。

宴会上,众人说到石堡战事,李光弼对王忠嗣说:“将军向来爱护士卒,以持重安边为已任。然而三个月期限将至,董延光此战若不能取胜,必将归罪于将军。如今府库充盈,将军不如以重金犒赏三军,以堵小人之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