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际刑警:十大传奇疑案全记录-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百变狂魔(1)
正当警方在加德满都全城展开天罗地网般调查的时候,一家旅店的职员记起,有位旅客的外形正好与警方描述的所谓阿莱恩·高蒂尔的特征相符,但是他并不是以阿莱恩·高蒂尔这个名字登记的。此人名叫卡尔·加塞尔,他自称是荷兰人。这位职员还记得,这位加塞尔当时驾驶的是一辆白色小车。
这对侦破面临重重困难的警方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警方看来,无论这个自称名叫卡尔·加塞尔的人是否正是阿莱恩·高蒂尔,名字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也许这些都只是化名,关键是要找到这个人,因为他具有重大的杀人嫌疑。获悉了他的这些信息,警方感到与案情真相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近。警方依照获得的这些少量信息,立即展开了追踪。他们在加德满都全城范围内进行了大搜索,设立重重关卡,拦截了数十辆小车,还询问了当地的居民。这个搜索行动开始后不久,一个可疑人物就出现在警察面前。
一天下午,一辆白色小车在公路上驶过,距离关卡越来越近时,它进入了警员的视线。一名警员发现这辆车与那位职员描述的白色小车的特征吻合,他果断地伸手拦截住了这辆小车。
小车缓缓停下来,车里坐着一男一女。坐在司机座位上的是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副驾驶位置上坐着一名30多岁的女性。看到警察出现在车前,车内两人并没有露出惊慌的神情,表情看上去很平静。
“我是荷兰人,这是我的护照。”这个中年男子从衣袋中从容地拿出护照,递给警察,护照上的名字正是卡尔·加塞尔,而坐在他身边的这名女性则是他的妻子——艾达·博施。警察们眼睛一亮。
这辆车和这个自称卡尔·加塞尔的中年男子让他们确信找到了目标,警方取消了搜索,将这对夫妇押送到警察局总部接受问讯。自称是卡尔·加塞尔的中年男子坚持说自己的身份是一名学者,而他的妻子则是荷兰一名电视演员。
“你认识这位女士吗?”警察拿出遇害女子瓦内萨·威尔逊的照片询问他。
“哦不,我从来没有见过照片上这位女士。”卡尔·加塞尔坚决否认自己见过这名遇害者。
“请你再仔细回忆一下,以前确实没有见过她吗?”警方没有放弃追问。
“是的,确实没有。”他一口咬定没有见过。
警方通知了目击者——曾见到瓦内萨·威尔逊和名叫阿莱恩·高蒂尔的曼谷珠宝商在一起的那位女房客前来辨认。
“麻烦你认真辨认一下,他是不是那个和瓦内萨·威尔逊在一起的阿莱恩·高蒂尔?”警察指着卡尔·加塞尔对女房客问道。
“让我仔细看看,我不知道能不能记起来这个人的样子。”
“可以告诉我们是他吗?女士?”
女房客努力地辨识了好一会儿,却始终无法肯定,“我确实记不太清楚了,不能肯定是不是这个人。”她拿不准此男子是否就是曾与自己的朋友呆在一起的珠宝商,只好沮丧地回答。
“谢谢您的配合,女士。”
“哦,我很抱歉没能帮上什么忙。”目击者离开了警局。
在尼泊尔,人们对待外国友人或是客人都相当客气。由于目击者无法证实此人系嫌犯,也没有发现车上、证件上有什么明显的破绽,加上此人言谈举止没有丝毫紧张情绪,所以,警方没有把这名男子列为嫌疑犯,随后放走了这对夫妇。就这样,所谓的卡尔·加塞尔和他的妻子返回了旅店。
假身份往往会给调查带来极大的困难。犯罪分子可以复制档案材料,而伪造的材料足能以假乱真。警方此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放走的正是擅长伪造各种假身份的真凶查尔斯·索布哈吉,他有这样一个特征:人们想找的并非他本人。如果他想以假身份出现,会先行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所以,他常常变身,以各种身份出现时,模仿得非常逼真,令警察们也很难识别。
调查人员?常与犯罪分子擦肩而过,但结果往往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逃走,就是因为这些人变了身份,或者因为调查人员的行动晚了一步。谜底揭开时,警察只能感到很无奈。放走这对夫妇不久,警察们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这样的错误。
几天后,加德满都的一位警员接到目击者的报告,说在发现尸体的地方看到过一辆白色小车。“我记得车牌号??”一位中年妇女对警察肯定地说。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目击者居然记下了白色小车的车牌号,而且号码与卡尔·加塞尔的车牌号一致。
随后,警方获得了极有说服力的证据。他们找到了受害者皮埃尔·博蒙特两张更改地址的通知单。这两张通知单上的签名并不相符。
一位笔迹鉴定专家认为第二张上的签名很像卡尔·加塞尔的笔迹。通知单上的日期是12月24日,可是就在那天,皮埃尔·博蒙特的尸体被送进了验尸官的办公室。这一切看起来是个巧妙的?局。
“我们疏忽了。这个加塞尔真是个狡猾的家伙。”
三、百变狂魔(2)
“的确如此,他确实是老奸巨猾。”
“长官,我们是否应该马上逮捕他?”
“是的,请立即颁发缉捕令。”
警方推断,所谓的加塞尔曾?离开过尼泊尔,然后又用死者的护照重新入境。可以肯定,那位冷静沉着的教授事实上是一位无情而又工于算计的?子。真相大白,警方现在认为所谓的加塞尔应该为这起案件负责,他决定立刻缉捕他。
几辆警车风驰电掣般驶向两人登记的住处,但是一切都太晚了。狡猾的加塞尔和艾达·博施已?逃之夭夭。
加德满都的侦探比什瓦·à尔·雪瑞塔仔细搜索了两个人的房间,房间里堆满了衣物。档案资料也散得到处都是,其中包括护照以及汽油,还发现了一些篡改护照的工具。这一切都表明警方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加塞尔是个擅长伪造假护照的高手。
发现这些证据之后,警方确信凶手已?溜之大吉了。警方不清楚到哪里才能找到凶犯,为了抓到凶犯,他们决定求助于国际刑警组织。几个月后,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被转到了国际刑警组织。
由于通讯还不便捷,要等上两天才能接通尼泊尔的电话,等到警方当局真正着手案件调查时,已?过去很长时间了。此时,凶犯早就不知去向了。
四、柳暗花明(1)
在泰国曼谷,警方依然没有找到嫌疑犯,而且尚未确认4名遇害西方游客的身份。国际刑警组织的负责人索姆弗尔·苏赛麦加紧搜索线索。他感到几名外国人遭到谋杀是极不寻常的案件。因为通常说来,外国人来到泰国都是为了休闲,不会做什么坏事或是违法的事。由于以前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所以,他和同事怀疑:凶手可能是泰国人。
为了找到破案线索,泰国警方仍在尽力确认死者的身份,就在此时,设在曼谷的荷兰大使馆接到了一条重要线索。赫尔曼·科尼朋伯格是荷兰大使馆里职位最低的外交官,一天,他在外交邮袋里收到一封信,上面说一对来泰国旅游的荷兰夫妇失踪了。这对荷兰夫妇的家人很是担心,因为在过去的6个星期里,他们一直没有收到夫妇俩的任何音信——而他们两个本来是非常热衷于写信的人。身在异乡,他们会不会遇到什么危险?无奈之下,远在荷兰的家人只好写信向荷兰驻泰国的使馆求助,希望得到他们平安的消息。
28岁的荷兰外交官科尼朋伯格无法想象这对夫妇姓名的重要性:他俩正是卡尔·加塞尔和艾达·博施。这对失踪夫妇的亲属只有惟一的线索,那就是他俩在最后一封信里,提及自己在曼谷结交了一位非常精明的朋友,此人是法国珠宝商,曾?帮助艾达和卡尔购买价值昂贵的宝石。他们感到这位法国人特别热情,他曾邀请夫妇俩一起用餐,还带他们去过自己的公寓。
不过,夫妇二人在信中说他们并不是特别确信这位珠宝商的真诚是否发自内心,因为下意识里觉得这个法国珠宝商可能怀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这封信之后,夫妇俩再也没往家里寄过信。
科尼朋伯格感到此事颇为蹊跷,他觉得他们家人的忧虑不无道理。科尼朋伯格立即与泰国当局取得联系,向他们告知了艾达·博施以及卡尔·加塞尔的姓名,但是泰国警方对这对夫妇的情况一无所知。科尼朋伯格只好想方设法去寻找认识珠宝商的人,他将这个消息告诉自己在泰国的朋友们,委托他们提供有用的线索。
有一天,科尼朋伯格从一个澳大利亚领事朋友那里得知,一对年轻的澳大利亚夫妇在旅游的时候,曾被一名法国珠宝商麻醉,并遭到了抢劫。科尼朋伯格打听到了这对夫妇的住址,并且发现那位珠宝商名叫阿莱恩·高蒂尔,但是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信息了。要想在拥有450万人口的城市里寻找这个名叫阿莱恩·高蒂尔的人,就如同在大海里捞针,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事情似乎陷入僵局的时候,情况却有了转机。一个偶然的机会,科尼朋伯格得知有一位女子认识这位嫌疑人。得知这一消息,他喜出望外,他决心追查到底直至水落石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科尼朋伯格约到了那名女子——而这位名叫纳丁·吉尔斯的女子后来成为帮助破案的关键人物,因为她和那个名叫阿莱恩·高蒂尔的法国珠宝商住在同一幢公寓里。
“你好。谢谢你来见我。能告诉我一些关于阿莱恩·高蒂尔的事情吗?” 科尼朋伯格主动询问纳丁。
“他说他叫阿莱恩·高蒂尔,妻子名叫玛丽·勒克莱尔。几个月前,我结识了玛丽·勒克莱尔,她是一个法籍加拿大人,她是和丈夫阿莱恩·高蒂尔一起搬到这幢公寓的。”纳丁·吉尔斯向外交官科尼朋伯格讲述起这个非同寻常的故事和自己的神秘邻居。
“玛丽告诉我,高蒂尔是一个占有欲极强的男人,如果自己离开他,可能会遭到他的毒手。”纳丁回忆说。纳丁听到这些感到不可思议,可是当她进一步表示关切时,玛丽又声称自己只是在开玩笑。可纳丁很快发觉其实不然,因为她在这对邻居身上发现了许多奇怪的事情。
“你都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
“高蒂尔是一个极端危险的人物。”纳丁·吉尔斯这样对科尼朋伯格说。“他这人很有魅力,?常将外国人引诱到自己的房间。一位患病的游客跟高蒂尔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纳丁·吉尔斯还发现,人们似乎能从阿莱恩·高蒂尔的房间里蒸发掉。他们会突然出去旅游,然后就一去不返,可是他们的珠宝、皮包、护照都留在了高蒂尔那儿。纳丁感到此事颇为蹊跷,她便开始处处留心,以防有什么不测发生。
纳丁很快得知阿莱恩·高蒂尔有两名忠实的帮凶。其中,艾简·考德哈里这个名字就足以让人胆寒。“考德哈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杀手,他以向人展示自己的屠刀为荣。”听完纳丁的描述,科尼朋伯格感到他是个十分可怕的危险人物,而玛丽·勒克莱尔的手段更加阴险。这个女人对制药法异常精通。她会给瞅准的目标注射药物。她是三个人当中的“施毒者”。
纳丁告诉科尼朋伯格一个更加令人振奋的消息:纳丁见过失踪的荷兰夫妇——卡尔·加塞尔和艾达·博施。这对夫妇在向阿莱恩·高蒂尔购买珠宝时,突然之间就病倒了。不久之后,阿莱恩·高蒂尔和艾简·考德哈里就除掉了这对患病的夫妻。
四、柳暗花明(2)
随后,高蒂尔的一位客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