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家庶女-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珠时常去王家,三太太初来京都,只能仰仗王夫人出门交际应酬,鲜少把明珠带在身边。王夫人想到自从明珠经常去看儿媳妇明珍,明珍饮食渐渐好起来,面色也红润起来。少不得说了一番儿媳妇这个妹子的好话,把明珠夸赞了一番,三太太很受用,渐渐的也有人上门说亲事。

三太太那担忧的心没了,反而升起别样的心思。同样是嫡出,明菲嫁了侯门,自己的丈夫仕途顺利,比四房情况好了不知多少,明珠虽不是长女,却也是她肚子里出来的嫡女,为什么不能高嫁?故而有人上门说亲事,她总是含糊着不肯答应。

三太太忙着在京都混个熟脸,四太太忙着预备明菲的出嫁的事儿,四老爷带回来的那个女人,短时间内就被花姨娘治的服服帖帖,平常连屋子都不出一步,即便四老爷偶尔去一趟,她也劝着四老爷去花姨娘屋里。

四老爷拜会故友,见以前的故友有些仍旧在卑微的职位上熬着,有些和他一样闲赋在家,但说到他有位女儿要嫁去平阳侯赵家,便给他出主意,不如走一走平阳侯赵家的门路。

四太太晓得四老爷实则没什么能耐,且如今岁数也不算小了,捐个官也做不了几年,他那些心思到底不是长远的为官之道。上一次的事儿好歹花银子打点过去,只是罢了官,如今京都的局势又有些紧张。若是不小心受了牵连,被人当做杀鸡儆猴的鸡,反而要拖累儿女。再者说,四太太并没打算长久地在京都住下去,京都的开支不比身在淮安,加上她的铺子几乎都在淮安、苏州两地,虽然有得力放心的管事及掌柜。离开久了,监督不严也怕生出外心。因此没答应,四老爷自个儿去了平阳侯赵家两回,没得到准信儿。再去花姨娘屋里转了一圈,那心思终于淡了下去。

转眼便是半个月,明菲的嫁妆紧赶慢赶终于赶出来,平阳侯赵家到底百年功勋世家,新房粉刷,家具都是现成的,赵夫人又流露出那个意思,家具不用置办,等以后分了家,要如何到时候再说。四太太只在别的上面花功夫,比如金银首饰、锦罗绸缎、四季衣裳这些细软之物,置办家具的银钱,她直接按照赵家给的数添足了一万两。

明菲安心待嫁,随着日子的临近,不像以往爱说说笑笑,有种患得患失的情绪。屋里几个翠也安安静静的,时常望着朝南的方向发证。四太太已经把明菲的陪房选出来,赵嬷嬷两口子自然是要跟着去的,差不多等明菲在夫家过几年站稳脚,他们就要告老还乡,另外两房人,是翠娥的爹娘,还有翠霞的爹娘,以前都是管着四太太陪嫁的庄子,以后明菲去了赵家,身边两个得力的嬷嬷少不了,外面陪嫁的田庄仍旧是让她们的丈夫管着,只要给明菲磕了头认了主子就成。

但毫无例外,这几个翠都是打小儿在淮安长大的,即便她们的祖籍算不得淮安,也对那个地方有了些感情,现在确定以后回去的机会少之又少,与陈老太太屋里较好的锦绣、锦年也不知还能不能见面,不免有些伤感。

这些情绪,似乎让这个春天多了几分伤感。连带的,明玉屋里也安安静静的。

楚大夫人讨了明玉的庚帖,第二天便离开了京都,他们临走前的那天早上,楚云飞还来拜别了四太太。与上一次楚云飞离开不同,这一次过了半个月,也不见哪个丫头脸上露出着急的神情。

明玉帮着做明菲大婚时要用到的荷包,屋里针线上好的落翘、香桃也忙着穿针引线,余下的小丫头便帮着捻线,日子过得忙碌而安详。直到三月初十,张夫人张老爷从苏州赶来。

明玉得了消息,就忙放下针线,香桃也搁了手里的活计,见明玉裙摆有些褶皱,忙过来理了理,她们出了屋里,半路上就遇见明菲和明芳。

张夫人一身风尘仆仆,见了四太太就作揖道喜,四太太将她迎进屋,见明菲等姊妹走来,又笑着朝明菲贺喜。明菲微微红了脸,上前见了礼,笑问:“表姑妈一路可还顺利?”

张夫人坐下来吃了一口茶,笑着点头:“就怕赶不上,好在沿途顺利,倒是提前赶来了。”

寒暄几句,张夫人就嗔怪四太太:“也委实快了些,消息送回去的时候,都二月中旬了。老太太还特意叫我问问到底怎么回事。”

虽然是年前就和赵家商议了一回,把大抵的日子确定了,可消息却是过了年才打发人送回去的,四太太笑道:“大过年的,咱们过年,其他人也要过年,我算着日子,过了元宵节,便于赶路才打发人送消息回去。没想到耽搁了这么久,消息竟然迟了些日子。”

张夫人叹了口气道:“你们离开淮安的时候恰好入冬,还不晓得,去岁那几场大雪,把路封了。”

其实京都去年冬天的雪也格外大,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四太太才没当即就打发人送信儿回去。

明菲笑着问道:“眼下已是春天,那雪也该化了,表姑妈是走得水路还是陆路?”

“我们得了信儿,又耽搁了几日收拾行装,走水路便宜,便走水路。日夜不停,才在今儿赶到。”

“只有表姑妈一人来么?”

“你表姑父也来了,我是到了码头下了船就直奔过来,想着明儿还有你们堂叔老爷家的嫂子要来,表姑父就去庄子打点了。我今儿先来瞧瞧,回头也去庄子上住着。”

张夫人说到这儿,顿了顿看着明菲笑道:“临走时,老太太叫了我去,让我带几句话给你,嘱托你到了夫家要孝敬公婆、团结妯娌、疼爱小姑……”[小说网·。。]

明菲垂着头,张夫人就把陈老太太说的话都说了一边,最后才道:“老太太说她身子骨动不了,人没来,添妆的东西却少不了的。我一道带了来,回头就给你送来。”

说着,又将目光落在明玉身上。四太太听张夫人这样说,还怔了怔,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大太太现如今在淮安老家照顾陈老太太,自然是来不了的。遂问起陈老太太的境况,张夫人欲言又止了几回,只说一切都好。

说了一会儿闲话,张夫人略歇了歇就到了午时,吃了午饭,明菲等姊妹退下去了,张夫人这才问起明玉的婚事。四太太笑着点了点头,张夫人紧接着就问:“是哪家的孩子?是这京都当地的还是……”

张夫人是晓得底细的,四太太也不隐瞒,把一切都告诉了张夫人。

“我在淮安也时常想着这事儿,你既然已经打算好了。怎么也不说一声?你是不晓得,我走的时候,老太太就念了好几回。你也该给个信儿,叫她老人家安心。”

四太太道:“眼下忙不过来,信上只怕也说不明白。”

张夫人晓得明玉的事问题不大,想起去年冬天三太太在淮安便开始着急明珠的婚事,忍不住笑这说了一番:“……也不知眼下定了没有,说来三太太在京都尚且不如你,你有个姐姐在这里,她能指望也只有明珍。明珍是新媳妇过门,纵然她婆婆现在喜欢她,可也不好管别人家的事儿。”

四太太自个儿的事儿都忙不过来,自然管不了什么明珠三太太,现在听张夫人说起,才发现三太太、明珠已经有些日子没来了。她又没工夫去。

但随着明菲婚期临近,淮安老家的本族亲戚陆陆续续到了,三太太还是带着儿媳妇五奶奶、明珠来露了个脸。

苏州堂叔老爷家来了两位堂嫂子,紧接着明慧也从济南赶来了。四太太陪嫁的这座宅子虽然不大,也是两进三出的宅子,比三太太她们暂时租来住的宅子宽敞。四老爷那些莺莺燕燕没有全部跟着来,空着房间不少,就连后来大奶奶从大老爷任上赶来,也都住得下。当然,住下来都是女眷,爷们就只能住在外面了。

三月十五这天,这座宅子的热闹程度就连明菲屋里也能闻见一二,明儿便是出阁的日子,从今往后她再也不是姑娘了。对未来的丈夫,她唯一晓得就是那年她随四太太上京,去赵家拜访太夫人,赵承熙进来请太夫人安,见四太太,她躲在屏风后面模模糊糊看了一眼,只觉是个单薄瘦高的少年。

即便后来把婚事定了,她随着四太太回了淮安,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现在,她有些迷茫。目光落在明玉身上,忽然道:“其实你比我好!”

明玉抬起头来,晓得这个一直对妹妹呵护的姐姐,其实也有害怕迷茫的时候,遂朝她鼓励地笑了笑,道:“姐姐不用想那么多,姨妈看过的,人品很定不错的。”

明菲苦笑了一下,道:“我哪里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在想……”他是什么样的人,而他需要的又是什么样的人?这一门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心里到底是如何想的?

这一点明玉就强些,至少明玉的婚事,还有她未来丈夫楚云飞的参与。明玉受了委屈,但还没过门便得到了未来丈夫的认可。

明玉见她还苦着脸,笑着低声道:“昨儿听赵嬷嬷说,以前出嫁的时候,还要哭嫁。姐姐现在就哭着脸,难道连一天也等不得了?”

明菲郁闷地瞪了明玉一眼,“如今晓得打趣我了!”

可心情也随着放松下来,正说着,明慧和五奶奶进来看明菲。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大伙说说笑笑,后来明珠又进来看明菲,虽然不太乐意,还是送了两件首饰,明菲客客气气谢过她。

明珠见明玉在场,便不怎么乐意在这里的呆着,说去外面瞧瞧。五奶奶晓得明珠和明玉有过节,打发了身边得力的丫头跟着明珠,由着她出去。

横竖今儿三太太也来了,有什么时候也怨不到她身上,便和明菲说起话来。

“……今儿晚上可要吃饱了,明儿一早起来叫丫头们给你备些点心,喜娘给你画了妆容,虽然要交代你别吃东西,可小心些吃几块点心垫垫底也没什么。”

明慧忍不住笑道:“有嫂子这样教妹妹的么?不过这倒是实话,一整天不吃东西谁熬得住?到了婆家又要拜堂行礼,还要等外面宾客走了,等新郎官到了新房借了盖头才能吃东西呢!”

说得明菲脸颊绯红,五奶奶晓得明玉的亲事也差不多算是定了,又笑着朝明玉道:“今儿告诉你了,改明儿你出嫁,我就不说了。”

明玉也把脸红了,她们就看着两个脸红的笑,屋里其他丫头也掩嘴好笑。恰好三太太无事进来瞧明菲的嫁妆,顺道把她给明菲添状的送来了——一套簇新的赤金头面。

明菲毫不客气,谢过三太太就叫丫头收起来,三太太有些颇为不舍地盯着那整套的头面在明菲手里转了一圈,就被丫头拿走了,其实比起明珍出嫁的时候,四太太给的薄了些。不过三老爷额外叫打了一些金锞子、银锞子,说明菲初到婆家,少不得要打赏的,恰好能派上用场,这事儿交代给五奶奶办了。

三太太看了看整整齐齐放在明菲这院子几间屋里的嫁妆,想着明儿上午,平阳侯赵家的人就要上门将这些嫁妆抬走,一路抬去平阳侯府,她那想让明珠高嫁的心愈发浓烈。虽然仰仗王夫人也结交了一些京都官家夫人,只是真正的侯门却还没得及踏足。

可惜的是,明珍出嫁不照着淮安的规矩来,照着京都的规矩来,送亲的长辈是叔叔伯父,平辈的兄长或弟弟。如果照着淮安的规矩,哥哥嫂子,妹妹皆可送亲,她倒可以让儿媳妇带着明珠去平阳侯赵家走一圈。

赵家在京都多年,即便做派低调,这京都大户也多有来往,明儿赵家办喜事,连顺亲王府也送了礼。三太太越想越惋惜,忽见雪鸢、杜嬷嬷一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