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券的百姓一下达到了极致,当然,这一切我都是事后才知道的,

离开城门后,我率众人首先來到赵葵墓前祭拜,站在墓前,我自言自语道:“赵爱卿,朕今日便启程北上,此去势必将襄樊之蒙军击败,并乘势北伐中原,到胜利的那一天,朕会将捷报在爱卿墓前焚化,以告爱卿之灵,我大宋的江山,朕一定会夺回來的,赵爱卿,安息吧,”

方灵点燃三炷香,插在赵葵坟前的石香炉中,伴随着轻烟缭绕,我默默地站了一会,小声道:“上马,出发,”

向西前行了一刻钟,在距离临安城西门约二十里的一处空地,文璋率领一个营的御林军正在恭候我的到來,当头的文璋一见我到达,便急忙下马走上前來道:“末将文璋参见陛下,请陛下指示,”

“恩,文璋,你率一个连的兵力在前面开道,另外两个连断后,按既定路线西行即可,”

“是,陛下,”

数百人一路西行,十余天后的午时三刻我率领众人抵达了湖北省东南部的鄂州府,这一路的急行军下來,却让贾似道疲惫不堪,暗自叫苦不迭,仅管如此,贾似道也不敢有丝毫怨言,只得咬紧牙关,坚持下來,

鄂州历史悠久,古称武昌(不是后世之武昌),据后世的考古发现,公元前3000年前后,鄂州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有关鄂州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50……前2070年间,帝尧时期的樊国,罗泌《路史?国名纪》载:“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

刚进鄂州城,我就收到了随州夏贵的急报,破虏军已于五月十三日离开随州,预计十四日晚即可抵达郢州,看完后我笑道:“动作还真快啊,看來破虏军要比朕先到一步了,”

贾似道笑笑:“陛下,破虏军臣见识过,不愧为我军之精锐,这点路程对他们而言算不得什么,”

“恩,师臣,江爱卿,我军连日急行军,你们两位爱卿还能坚持吗,”

两位老者谁也不甘示弱,同时道:“陛下尽管放心,”

我漫不经心地问道:“对于鄂州,想必两位老爱卿都记忆犹新吧,如果朕记得不错,十年前的鄂州大捷便是两位爱卿的杰作之一,”

贾似道讪讪笑道:“当日之捷也纯属巧合,若非蒙古国内汗位之争,胜负还是颇难预料的,”

江万载不语,只是轻轻地“哼”了一声,我知道江万载的不满是冲着贾似道來的,江万载生性耿直,战功卓著,不到三十岁,便被宋理宗提名欲加封江万载为兵部尚书,但被当时的权相史弥远压制,后转文职,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忽必烈大举侵宋,江万载才作为贾似道的最高军事参谋长重返战场,协助贾指挥组织鄂州之战,

就在宋蒙双方相持不下时,恰好传來蒙古大汗蒙哥被四川军民射死的消息,蒙古汗位空缺,忽必烈急于返回北方争夺汗位,但被几十万宋军拖住,一时之间竟陷入进退两难之地,作为宋军参谋长的江万载提出,趁蒙元内乱不稳之际,正面留小量宋军牵制蒙元,主力则迂回截断蒙元兵北撤必经之路,同时传檄北方之汉人反正起义,逼迫忽必烈在中原与宋军决战,但作为宋军主帅的贾似道却怯战请和,以南宋每年向蒙古输二十万岁币的条件要求忽必烈停战退兵,忽必烈正欲脱身回北争夺汗位,遂答应了撤兵北返,贾似道在向理宗汇报时,隐瞒了请输岁币的情节,谎称取得鄂州大捷,

眼看这千载良机瞬间失去,江万载一气之下便辞官归里奉养慈母,后宋理宗多次征诏江万载复官,皆被江万载婉拒,直到我登基后,在江万里的极力劝说下,江万载才重新入朝为官,

虽然如江万载之言,十年前是宋朝的一大良机,但以当时的朝政,谁又敢说不是又一次端平入洛呢,诚然,江万载骁勇善战,但即便如孟珙又能如何,南宋羸弱的根本原因不是军队的无能,而是执政者的无能,

历史不应该以是或不是的二元论來加以评述,不能因为贾似道是奸臣就否认贾似道的一切,尽管其出发点并不单纯,

我看着一脸不悦的江万载和略显尴尬的贾似道,笑着说:“两位爱卿,不管如何,鄂州之战为我朝赢得了休养生息的十年,过去之事就让它过去吧,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真实,谁也无法重新回到过去,只要大家吸取教训,机会总是有的,两位爱卿,孟帅之墓就在这鄂州吧,”

“是,陛下,”两人又是抢着回答道,

“今夜就在鄂州留宿,时间还在,两位爱卿,随朕前去孟帅之墓地,”

几乎所有研究宋史的学者都认为,孟珙是南宋末年最为杰出的将领,无论是抗金还是抗蒙,孟珙都是功不可洠В敛豢湔诺厮担瑳'有孟珙,南宋就不可能在宋蒙之战中坚守数十年之久,

孟珙墓位于鄂州西南五、六十里之遥的贤庾乡(今涂家垴镇下杨村一带)以西的紫金山下,出鄂州西门,在五十名亲卫的保护下,经过半个多时辰的飞奔,我们來到了紫金山下,

临近孟拱墓时,我放慢了马速,叹道:“孟帅英年早逝,实为我朝之重大损失也,”

对于孟珙十分尊重且又十分熟悉的贾似道接着我的话睿缘溃骸笆前。菹拢笏Р∈攀备蘸弥晃迨幸唬娜肥怯⒛暝缡牛

同样熟悉孟珙的江万载道:“陛下,孟帅之病,实为内火攻心所致,”

“是吗,”我愕然道,

一路上和江万载话不投机的贾似道也附和道:“陛下,江大人所言不假,”

江万载见贾似道附和自己之语,脸色稍霁道:“陛下,孟帅比臣也大不了几岁,加上自幼习武,身体一直很好,1246年之夏,我朝原镇北军将领,时任蒙古河南行省的范用吉不愿继续在蒙古为官,便秘密向孟帅请降,孟帅大喜过望,急忙上书请求朝廷予以批准,范用吉身为蒙古河南行省的军政长官,一旦归顺过來,显然会在军事上对我朝大有裨益,但当时的朝政却被阎、马、丁、董四奸臣所把持,竟然以范用吉不可信,叛服不常为理由,不愿意招降纳叛,在收到朝廷的回复时,本來只是略染风寒的孟帅顿时急火攻心,口吐鲜血,并对天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说完之后,便昏迷过去,虽然有郎中及时救治,病情却也自此加重,于当年九月初三晚,薨于江陵,”

对于朝廷拒绝范用吉归降的原因,后世的历史学家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宋理宗害怕范用吉的归顺会增长孟珙的势力,便起了猜忌之心,以致犯了和南宋高宗同样的毛病,拒绝了孟珙的请求,

当时的孟拱手下有“忠顺军”、“宁武军”和由回鹘人组成的“飞鹘军”,均是宋军中最具战斗力的部队,这和当年的岳家军颇有相似之处,然而,也正是这种所谓的“私军”导致了宋理宗的恐惧,遂才有了拒降之举,

我也趋向于这种说法,在显文阁理宗的笔记中,对此曾有过含糊其辞的记录,在这份洠в泄募锹忌希卫碜谠什莸匦吹剑袢罩希裟曛溃

孟珙之祖上乃是岳飞部将,对于当年的风波亭一事清清楚楚,因此也大致猜测出朝廷拒绝之意,而孟珙此生的抱负就是想实现岳飞之梦,收复山河,在收到朝廷这般回复时,只觉所有的抱负全都化为乌有,心急之下,一命呜呼,

听完江万载所言,我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原委,或许江万载说得对,只不过我自是不能去揭先帝之短,含含糊糊道:“孟帅之愿就由朕与诸位共同完全吧,”

此时,正值下午未时(下午1点到3点),五月(古人历法为阴历)的天气本就十分炎热,而今日又是太阳高照,來到孟拱墓前,却不曾想到,在孟拱墓前竟然有一位赤着上身二十出头的精壮少年正在挥舞长枪,显然是在练习枪法,

江万载脱口而道:“烈焰枪法,”

第463章追封英王

第463章追封英王

第463章追封英王

“烈焰枪法。”后面的呼延德惊呼道:“江大人。烈焰枪法乃是我朝一等一的枪法。据说已经失传了四十余年。你是如何确知的。”

江万载笑笑。正欲回答。却见那少年已经收回枪式。披上上衣。快步來到我等面前。双手抱拳道:“敢问各位。前來我祖父墓前何为。”

我们一行数十人尽是身着便装。那少年自是不知我等的身份。不过见我们个个器宇不凡。态度也是十分客气。我一听少年自称孟拱之孙。又见其长相英武。顿时颇生好感。笑着道:“我等來自临安。特來祭拜孟拱元帅。”

“临安。”少年愣了一下道。

“正是。”

江万载盯着少年道:“你是孟家海、江、河哪位之后。”

“家父孟海。”少年有些奇怪道。“这位先生。您莫非认识家父。”

江万载不答。继续问道:“海。江。河。你是老大之子孟天翔。”

“正是。敢问先生是。”

孟珙有子三人。长子孟海。此子孟江。三子孟河。

江万载笑道:“老夫姓江。曾与你祖父同在军中效力。”

数十年前。刚满十六岁的江万载授以武选出仕。任临安府环卫武官。不久。到其族叔江海任统领的“忠顺军”中担任步骑都统制。与“忠顺军”创始人孟宗政之子孟珙同在军中历练。虽然两人年纪相差了十二岁。但关系却极好。因此江万载才能一眼认出烈焰枪法。

孟天翔大吃一惊道:“啊。您是江万载江叔祖。您怎么会來这里。这数位先生又是。。。。。。”

“天翔。老夫正是江万载。”江万载略微点头道。“天翔。我们爷俩晚些再叙。你先给皇上行礼。”

“皇上。”这下孟天翔更是惊讶。

“天翔。跪下。”江万载神情一下变得严肃起來。

孟天翔见状。急忙跪倒在我面前道:“草民孟天翔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翔。免礼。”我笑道。“等朕先祭拜完孟元帅再说不迟。”

孟天翔恭恭敬敬道:“是。皇上。”

我上前数步。走到孟拱墓前。见当中竖有一碑。上书。宋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我读了一遍。说道:“孟帅。朕來晚了。但朕还是來了。虽然朕与元帅你从未见过。但朕记得你。你是我大宋之栋梁。不仅朕不会忘记。我大宋千千万万的百姓同样不会忘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英雄。势必为人敬仰。英雄。势必名垂千古。孟帅。愿你在天之灵保佑我军。收复山河。驱逐蒙古。”

说完。我回头叫道:“师臣、赵爱卿。”

贾似道、赵顺孙应道:“臣在。”

我大声道:“传朕旨意。追封孟拱元帅为英王。配享庙庭。由户部拨出专款。着鄂州府监造。于紫金山下修建英王庙。以享人间烟火。同时传令襄阳府。将其中的‘威爱’庙也一并改为英王庙。”

“是。陛下。”

孟拱死后。荆襄一带的父老为感孟珙之恩。遂立庙。睿巴薄

我直接将孟拱追封为王。比起宋理宗所追封的太师、吉国公又要高出一截。这般待遇直可和韩世忠、岳飞死后封王相提并论。

“草民孟天翔谢皇上大恩。”孟天河喜极泣道。

就在这时。却听袁棘向南喝道:“來者何人。”

众人随着袁棘的声音看去。只见从孟拱墓的南面转出一位老者。这位老人七十來岁。精神矍铄。孟天翔忙道:“皇上。是草民的二叔祖孟璋。”

“果真是孟璋兄。”江万载、贾似道仔细看了看。同时哈哈大笑道。“二十多年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