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握天下-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于戒严的巡防在第二天被监察御使弹劾,阳玄颢这个时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才明白,为何会有那一天的清静,他自然知道,能让九门提督如此兴师动众的只有永宁王府,而同一天,永宁王妃也召见了三司长官,一番场面话下来,三句不离“年关将近……”、“太后娘娘大安未久,凤体违和……”总而言之,要一个“和”字。
一边是谆谆劝导,一边是明刀明枪,三司言官再有风骨,也不敢拂了永宁王妃的好意,更何况,新旦将至,谁又真愿意触上位者的霉头——从太后到议政大厅大臣,谁也不是善与的人——对湖州弊案的质疑声也就少了许多,反正,案子可以慢慢来,不必真的急于一时。
反倒是未入仕的士子之中,各种声音都出来了,各个茶庄、客栈都可以见到士子聚集在一起意气风发地发表言论,对此,巡防的官兵并不理会,毕竟,成越并没有戒严。
十二月十一,太学生再次聚集,未到太华门便被巡防官兵强行驱散,这一次冲突并未引发流血事件。
阳玄颢闻讯宣召九门提督许烨,许烨说明此举为惯例,但是,仍然被阳玄颢斥责,齐朗与谢清亦为其辩解,事情不了了之。
“这个皇帝,朕不当也罢!”许烨退下后,阳玄颢对齐朗与谢清冷言,随即拂袖而去。
齐朗与谢清大惊失色,甚至忘了行礼恭送皇帝。
对齐朗与谢清可以如此说,真正到了母后面前,阳玄颢反而不知该如何说了,紫苏是太后,想要过个舒心的新年,算不得错,即便有错,也不是他这个当儿子的能说的,最重要的,现在,根本没有证据说整件事是紫苏的意思,永宁王妃也没有下任何命令,只不过发了几句感慨而已,阳玄颢现在开始明白,历代先帝为什么对世族的权势深恶痛绝了——那些人只要几句暗示就是可以让朝廷诏命形同虚设,皇帝还追究不了责任!
阳玄颢气急败坏,找不到发火的对像,太学生更是群情激愤,很多太学生都将此次叩阙被阻形容为空前的侮辱,九门提督衙门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个时候,许烨表现出数代累积的世家风范,对于堵到门口的太学生彬彬有礼,一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态度,但是,就是咬死了,年关将至,巡防从严是职责所在。
“谢栉,你看怎么办?”回到太学,所有人商议难决时,一人忽然问一直沉默的谢栉。
谢栉一振衣袖,皱紧眉头,却不言语。
前几日,谢清特地见了他,问了一番近况,也不为难他,只是轻描淡写地道:“你虽然过继了源弟那一房,但毕竟是皇后娘娘的亲弟弟!你在外的一句话,落到宫中,也许就是一场狂风骤雨!行事多思虑几分,莫要让娘娘难作!谢家人,行事张狂也不算什么,我这个宗主总不至于连那点事收拾不了,只是,你也莫着意让家人为难!离了谢家,你一个人又能算什么?”
正是因为这一番话,再加上,第二天,母亲特地到谢府见他,告诉他姐姐一再叮嘱:“我们不比世族大系,只不过沾了世族的名儿,实际上什么都不是,让栉儿静心读书,莫学那些世家子弟高谈阔论!”这两日,他就一直在思量这些话。
此时,听到同学询问,正想回答,便又犹豫了,被同学一再催促,他才不咸不淡地说:“朝廷有朝廷的打算!也不是真的要阻塞言论,想来是时节的关系,等过了新旦之期再说吧!”
这番话没有任何意义,众人见他有所顾虑不由讥笑:“谢公子与我们敷衍什么事?”
“什么叫敷衍?”谢栉拂袖而起,冷笑不止,“我不过一个孩子,能知道什么?你们又几时真想知道我的想法?”
他再笨也知道,这些人不过是想知道谢清的想法!——再如何,他姓谢,别说他不知道,即便知道,他也分得清,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
更何况,他还有一个身处后宫、身不由己的姐姐!
趁着所有人目瞪口呆之际,谢栉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出了太学大门,直接回谢府。第二天,他以父亲急病为由,向太学告假,谢源本就长年卧病,倒也不算谎话。
倩仪听了谢栉派的人告知此事,却是紧张地追问了一通,确认谢源无事后,才指着那人笑骂:“你们少主子好本事,连上人也拿来瞎扯!”那个下人也只能连连陪笑。
谢栉不愿卷入是非中,也隐隐觉得,朝廷会有决定,至少,他发现他的伯父一直镇定自若地处理着一切事情。过继给谢源后,谢栉渐渐看清,他的伯父拥有怎么样的权势,也逐渐明白,素来不羁的谢清一旦平静下来,就表示事情已经进入无可转寰的阶段。
对于谢栉的明智举动,谢清以一方端砚作为回应,谢源看到很是惊奇,端详了许久才对谢栉道:“这是大哥外出游学时,祖父下赠的,珍贵倒谈不上,只是,大哥一直道此物用得顺手,多少年都没有换过!”
十二月十六,包括太学生在内的在京士子再次试图叩阙,这一次,人数多达四百,连续与阻拦的巡防官兵冲突,这一次,御道青石染了血——刀剑无眼,意外的代价是可怕的。
许烨不等弹劾便入宫请罪,但是,皇帝正在陪太后礼佛,无暇见他,无可奈何之下,许烨出宫处理各项善后事宜,随后在太华门之前长跪不起。
阳玄颢听说事情的详情时,许烨已经在太华门跪了近一个时辰。
阳玄颢震怒,要拿许烨问罪时,紫苏一手拍上案几,殿内立时安静,阳玄颢也不敢作声了,这个时候,谁都明白,太后在护短了——许烨是许氏嫡子,太后的表兄。
“许烨在做什么?”一片寂静之后,紫苏才仿佛不在意地问通报此事的宫人。
宫人一愣,被赵全一通没好气地发落:“太后娘娘问话,你还不快答?事情发生这么长时间了,许大人如何处理这事的?”
这个宫人对问题的重点似乎把握不住,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把许烨处置善后的各件事都说了一通,才想到:“许大人之后就到太华门前长跪了!”
“什么?”阳玄颢第一个出声质问,不可思议地瞪着这人,半晌才道:“你是谁调教的?自个儿到内宫执事那儿领罪!”
随后,阳玄颢才转身对紫苏行礼,道:“母后娘娘,朕……”
不等他说完,紫苏便替他说了:“行了,你去忙吧!”
“谢母后!”言罢,阳玄颢匆忙离开慈和宫。
血有时能让人冷静,更多的时候,却会让人疯狂。
如果仅是寒族士子受了伤,朝廷内的声音或许还可能小一些,但是,这一次,流血的不仅仅是寒族,不少世族子弟也在流血的行列,虽没有出人命,但是,也够得上骇人听闻四个字,若非许烨的身份特别,整件事又摆明了另有璇玑,朝中上下也许就不仅是说什么彻查了。
眼见身边的人流血,士子们就没有那么多心思考虑更多了,若非许烨强制封锁各处,又长跪太华门,只怕当天就要再次起冲突。
面对阳玄颢的诘问,许烨只是叩头谢罪,没有半句分辩。
从慈和宫乘舆到太华门,这段不短的距离有足够的时间让阳玄颢回过神来,他隐约嗅到了阴谋的味道,但是,却仅此而已,眼下,追究原因绝非最紧要的事情。
“传诏——命太医院立刻遣人为伤者诊治;九门提督暂停职权,闭门思过……此诏!”犹豫了一下,阳玄颢没有下戒严令,也没有撤消严加巡防的命令。
齐朗听了此事后,冷笑不止,与礼部官员一起赶到太学,总算安抚了一部分人的情绪。
冷静下来,将前后的事情一联想,不少太学生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皇上根本不想严惩湖州弊案的官员!再看尹相接连上表请辞,却不被准允的情况——皇帝要保谁似乎很明显了。
这个想法没有错,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尹朔便被推到了一个近于罪魁祸首的位置上,等到第二天,这个观点便流传开了。
接下来,没有人再试图叩阙,一拨拨人围着三司、刑部、大理寺,等结果,还有一些人甚至坐到了齐府门前,一句话,等朝廷对湖州案的说法。
这种压力对于那些官员来说,远甚于叩阙,关键看谁先上第一份奏疏。
十二月二十一,快真正进入年关前,湖州太守的奏疏抵京,几份新的供述也秘密递到刑部。
翻阅那几份新供述之后,齐朗拿了那几张纸进宫,阳玄颢一一看过,却没有说话,摆手让齐朗退下。
阳玄颢终于明白,他的母亲想要怎么样的结果了。
明白过来的远非他一人,谢清对早在十六那天就对倩仪道:“原来我是最善良的!”
仅仅致仕对紫苏来说是不够的,她要尹家永无翻身之日,或者说,她要尹朔承担阳玄颢亲政以来的所有疏失。
慧妃是尹家的希望,反过来,紫苏也可以用慧妃的前途要尹家沉默。
紫苏实在是厌恶了尹朔近于要胁的讨价还价。
阳玄颢选择了沉默,但是,当三司再次请求重审时,他照准了,于是一份远比之前牵涉更广的一份判决在二十七那天进呈御览,阳玄颢也照准了。
同一天,阳玄颢终于在尹朔的请辞表上写下了“准”字,最后一笔拖得很长,随后,仿佛那笔烫手一般,他飞快地扔开笔。
这个结果皆大欢喜,至于尹朔陛辞时,阳玄颢一言不发的事情则被大部分人视而不见了。
陛辞之后,尹朔请求见太后,阳玄颢挥手让宫人领其前往慈和宫。紫苏在康宁殿见了这位老臣。跟紫苏上次见到尹朔并没有多久,但是,尹朔的苍老令紫苏忍不住吃惊,不忍地道:“尹相该保重自己。”
尹朔苦笑了一下,深深地行了礼,道:“臣拜谢娘娘!”这句话是由衷的,因为,终究,紫苏手下留情了,未对尹家赶尽杀绝。
紫苏苦笑:“尹相言重了!”
再行了一次礼,尹朔颤微微地说:“臣自任议政首臣,日夜惊惧,今日方觉轻松……至于儿孙,臣也不敢强求,雷霆雨露俱是天恩……唯有一事,臣实在放心不下,只能恳请太后娘娘了!”
紫苏稍默然了一会儿,才道:“是慧妃?”
“是!”尹朔低头恳求,“慧妃自幼娇养,其父母在外,臣溺于天伦之乐,失于管教,万般不是,皆请太后娘娘以包容之心待之……”
紫苏静静地看了尹朔好一会儿,才叹息着答应:“尹相承受之重,哀家明白……”
“谢娘娘……”
按至略的习俗,除夕日落封笔封印,至正月十五才重开理事,而十五挂灯,却要至正月结束才会取下。崇明十年以尹朔离京为开始,这似乎不能算是一个好兆头。不过,也有喜事,十五的彩灯尚未取下,后宫传出消息——慧妃有妊,此时,距尹朔离京不过七天。
·本卷完·
PS:说两句,本文快要结束了,估计就在下一卷,感谢各位朋友能陪伴我这么久完成这篇文。
至于叶原秋,其实,谢纹那天的表示就是与其断绝往来了,谢纹并不笨,接下来一卷中,紫苏对叶原秋重用的原因就会说明了,希望各位继续支持。
第一章 烽烟漫道(上)
各位朋友,我出差归来了,更新开始恢复!
关于加精,由于精华有限,我只能先保留着,如果周末未用完,我会加各位的评一一补上精华的!
……………………………………………………………………………………………………………
《元宁实录顺宗卷》
崇明十一年六月,帝奉太后幸承清行宫,携后宫数人。初九,贺千秋节。初十,东山乱起。
在元宁收复的北疆东部,有一块特殊的土地——那里虽然临海,但是,海域之中暗礁密布,陆上是除了原始山林一无所有的高山,在至略的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