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沃轩辕-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那些卑贱的士兵,不惜和自己这封疆大吏翻脸……

当朱斌出去的时候,发现他的结义兄弟吴三桂正在那默默地看着自己,朱斌勉强笑了下,牵马和吴三桂一起并排走出军营。

“兄弟,这次做哥哥的对不起你,我……”走了一会,吴三桂像是在解释着什么:“我几次催促督帅起兵,可……其实督帅人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些做事的方法……”

朱斌安慰他道:“这不关兄长的事,都是那傅宗龙做出来的。兄长,这次你生擒古世清,必然得到圣上嘉奖,兄弟在这先向你道贺了。”

这话倒不是虚情假意,他知道吴三桂在朝中亦有强硬后台,这次就算傅宗龙被自己扳倒,吴三桂也必定分毫不损,相反,吴三桂的平步青云也正是从山东平叛之后开始,虽然,这其中会有一点小小的波折。

果然,吴三桂面露喜色,说实在的,这位小老弟最合自己胃口,不过窜升的速度实在惊人,分别才多少时候,居然已经独镇一方,自己这做哥哥的,就未免相形见拙了。而这次生擒古世清,其中多大的功劳不用说自己也知道得清清楚楚。

“不过。”朱斌话锋一转:“傅宗龙虽然对兄长有恩,但兄弟这次为了两千弟兄,是决意弹劾于他的了,我看傅宗龙这也不是哥哥这等人才能够呆的地方,依兄弟之见兄长不如早做准备!”

见自己兄弟说话如此推心置腹,吴三桂大是感动,长长叹息一声说道:“兄弟,我知道也劝说你不住,可,能放督帅一马,就尽量放他一马吧,他总也算是我的长辈……”

朱斌微微笑了一下,也不多说,抱拳道:“兄长,浙江军政繁忙,兄弟不敢久呆,这就告辞了,若是将来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到浙江来找朱斌,朱斌不敢忘了建昌城下你我相交之谊!”

说完翻身上马,对着军营大声道:“傅宗龙,傅宗龙,山东平叛有功,可两千英烈之忠魂你以为能放过你吗?”

风中他的话语清清楚楚地传到军营中士兵的耳中,那些将士一个个都大惊失色,这位巡抚大人真的动了真怒,这摆明了是向督帅下了战书,山东的天,也许很快就又会不太平了……

连夜赶回太平城,郑天瑞等人已把善后事宜处理得差不多了,交代了几句,正想着赶回浙江办理弹劾傅宗龙的事情,郑天瑞忽然说了句:“抚帅,你走后不久,来了几名锦衣卫,带走了一具尸体。”

“哦,锦衣卫带走尸体?”朱斌也心中一愣,奇怪地道:“谁的尸体,居然能劳动到锦衣卫。”

“尸体是一个姓胡的百总的。”郑天瑞挠了挠头:“可具体怎么样我们也不清楚,他们带走厂卫金牌,持这金牌通行无阻,因此,这事我们也不好管,只能任由他们把尸体带走!”

第118章 弹劾奏章

京城,紫禁城,西暖阁。

一份奏章静静地放在大明皇帝崇祯的面前,崇祯一声不响,用手托着下巴,似乎在那考虑着什么。在他对面的文渊阁大学士刘鸿训和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大气也不敢出,肃手站在一旁,等待着圣上的示下。

“这份奏章我想你们也都看过了吧。”好久,崇祯终于开口说道:“朕自登基以来,从来都没有看到过措词如此激烈的弹劾奏章,简直就像面对杀父仇人一般,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啊?”

两人谁也不敢先开口,见皇上又追问了一次,身为朝廷首辅的刘鸿训硬着头皮说道:“臣以为这只是浙江巡抚朱斌的一面之词,尚需深查。况且,今日傅宗龙的奏章也到了,将事情的经过说了个清楚,与朱斌奏的截然相反,请圣上过目。”

接过奏章粗粗看了一下,崇祯顺手扔在一边:“那你们看这两份奏章哪份更可信啊?”

那周延儒何等聪明过人,只看崇祯对待奏章的态度和手势,心中已然一片雪亮:

“陛下,臣以为朱斌所言为真。朱斌所弹劾的总有七款十一罪,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其一傅宗龙见死不救,任凭我大明近四千忠勇将士战死疆场,而这其中两千士兵,还是从浙江千里驰援而去,百姓死伤更是不计其数;其二部下葛元投靠反贼,反过来以朝廷火炮对付朝廷士兵;其三还是其部下雷天德,在太平战斗最紧之时,公然逃跑,挫动军心。臣以为,这些事情都是有名有姓,又有人证,诬陷同僚乃是重罪,朱斌不会不懂这一点,若傅宗龙没有做过这些事情,朱斌他又怎敢上这奏章?”

那傅宗龙乃是刘鸿训竭力保举前往山东剿匪的,眼见皇上频频点头,刘鸿训有些着急地说道:“圣上,周大人,舍弃太平不救,乃是傅宗龙效仿壮士断腕之举,此于私德虽然有亏,然于我大明朝廷有功无过也。至于他的部下,人的十指尚且不能一般长短,又何况十数万将士,如何能让傅宗龙一一了解?还请圣上明鉴……”

“壮士断腕?”周延儒冷笑连连:“朱斌千里驰援,却被人断了腕,这是何道理?剿灭了古世清部之后,傅宗龙迟迟不肯发兵救援,难道还需要断腕吗?哦,我明白了,傅宗龙乃是首相大人您推荐的,因此除了他以外,那谁的腕都是可以断的了……”

见他话中有话,刘鸿训直气得面色通红,可在圣上面前,却又不好公开发作。

崇祯摆了摆手,让两人安静下来:“宣锦衣卫郭粱进来。”

随着崇祯的宣诏,不一会一名锦衣卫千户走进,崇祯缓缓地说道:“郭粱,把你得到的情报,和两位大人说一下吧。”

“是。”那郭粱低着头道:“太平之战爆发之后,凑巧的是,我们锦衣卫有名校尉正在太平,此人姓胡,名老东,用的是一百总的名义。从太平之战开始到最后一战,胡老东都将其中经过详细记载了下来,现请两位大人过目。”

他将一叠纸递了过去,那上面详细记载了太平之战中所发生的一切,黄飙如何奋勇断臂,李天齐如何英勇作战,太平军民如何死守了三十七天,远远超过了傅宗龙要求的十五天,而答应的援军始终不到。黄飙等将领又是如何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决意死战于太平等等……

在最后的几行之中,字迹非常潦草,明显是匆匆写上去的。

“黄李二将军决意于城同亡,黄飙将军命令打开城门死战,并高呼‘大明万岁!陛下万岁!决一死战!’,所余六百将士皆和之,胡老东亦决意效仿之,陛下万岁……”

“真忠烈之士也!”周延儒大声呼道:“如此忠烈之士不嘉奖之,岂不令天下寒心,陛下,周延儒斗胆进言,请陛下公开嘉奖太平忠烈,以慰英魂!”

“真忠烈之士也!”崇祯站了起来,重复着周延儒的话道:“不到四千人,整整挡住了五万叛军的进攻,朕,朕实在想不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若我大明将士皆都如此,我大明早就廓清四海,宇内臣服。‘大明万岁!陛下万岁!决一死战!’,至死都不忘朝廷,朕有这样的忠烈英勇之士,朕开心得很,开心得很……”

真正打动崇祯的,只怕还是这十二个字,能在临死前还在高呼陛下万岁,大明万岁,这样的人在哪个皇上心中,那都是大大的忠臣!

“有什么样的皇上,就有什么样的臣子。”周延儒趁势恭维道:“陛下用朱斌用得好,朱斌用这些将领也用得好,可是说来说去,还都是圣上能识人,善用人。”

崇祯嘴角露出了难得的微笑,说道:“刘相,你上了年纪,又陪朕说了这么多时候话,朕看你也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刘鸿训心中一片悲凉,圣上这是在赶自己走了,怪只怪自己错在为傅宗龙说了话,无法揣摩到圣上的意思,跪了磕了个头,巍巍颤颤的站了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出了西暖阁。

“玉绳。”崇祯叫了声道:“这朱斌真的不简单啊,到了浙江,还没有多少时候,就给朕送来了大批的饷银,解了朕的燃眉之急。还是没用多少时候,练出来的精兵当真能以一当十,他当初承诺的事可都做到的。我大明宗亲里居然出了这么位人才,当真是祖宗保佑啊……”

这其中最主要的可就是因为朱斌姓“朱”了,那傅宗龙立下的功劳再大,终究也是个外人,皇上怎么不可能不猜疑,更何况,太平之战这帮将士打得也实在是太漂亮了!

第119章 处置

没有人比周延儒心里更加了解崇祯的想法了,朱斌之所以如此得到当今圣上的信任,除了他的才干之外,最重要的一样因素就是因为朱斌姓“朱”,这看起来有些荒谬的理由,其实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圣上对于宦官和宗师成员的信任,是从来不加掩饰的,这也不是其他“外人”可以比拟的,深知这一点的周延儒,却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要想达到自己仕途的顶峰,唯一的途径就是夹起尾巴做人,顺着圣上的心思为官……

“陛下,方才陛下评价朱斌的两件事,臣以为倒也算不了什么……”见崇祯的脸色微微变了一下,周延儒不慌不忙地说道:“朱斌身上真正值得可取之处,在于一个字,‘忠’。对朝廷之忠,对陛下之忠。否则,他的那些部下焉会舍生忘死,赴死之机尚念念不忘陛下乎?”

这几句话果然让崇祯龙颜大悦,他起身来回走动几步,说道:“传旨,浙江巡抚朱斌,忠贞不二,勤勉有加,加封‘武英将军’。太平一役,浙江将士多有死难者,着朱斌依功上报朝廷,一一嘉奖。另,自今日起,浙江及四府地方官员,文职五品以下,武职四品以下任命、罢免、调动,皆由朱斌独断,不必再行上报朝廷……”

周延儒吓了一跳,这份恩典实在大了去了,这等于是给了朱斌自行任命官员的权利,自大明王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难道自应天府之后,朝廷的又一个陪都又要出现了?

偷偷看了崇祯一眼,见他那副兴致勃勃的样子,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可是这时的周延儒,心中对自己颇有好感的朱斌也有份隐隐的担忧,爬得越高,将来跌下来也摔得越重。现在圣上对朱斌恩宠有加,谁知道什么时候,一旦朱斌触怒了圣上,又会遭到什么样的下场……

“至于傅宗龙……”说到这个名字,崇祯的脸色就阴沉了下来:“朱斌奏章上的七款十一罪皆准,本应从重处置,念新平定山东匪乱有功,着罢免一切官职,让他回家去吧……”

周延儒心里轻轻叹息一声,天下人的性命前途,皆在圣上一言之间,那傅宗龙辛苦经营,先后平定了贵州、山东等地的叛乱,结果却落得个丢官的下场。

这时候他的心里忽然有了种奇怪的想法,天底下最不能得罪的就是当今皇上,那么下来谁是不能得罪的?朱斌?先有浙江官员的榜样,接着就有傅宗龙……大明首辅的位置离自己已经很近很近了,可要在这张位置上坐得长,坐得久,是不是应该得到一些外来力量的帮助……

“圣上,用膳的时间到了。”正当这两军臣各有所思的时候,一名小太监上来说道。

崇祯拍了拍肚子,笑道:“不说倒也忘了,说起肚子里真觉得饥饿难挡,周延儒,走,跟朕一起用饭去。”

乾清宫中殿两侧的宫女奏起细乐,皇上的膳食不过是一案米食,一案面食,一案常用菜肴而已。自崇祯登基以来,朝廷用度年年紧张,朝廷没一日不为钱发愁的,因此崇祯命令,皇宫中的一切开销全部从俭。

甚至在民间还有过这样的传闻,为了筹措费用,崇祯帝朱由检甚至命令将万历年间储藏下来的干人参拿到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