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干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相反,事先知道这次调查的,并且直接安排了协助办案人员的,却又恰恰是夏中民!

一个联合考察组,一个联合调查组,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双管齐下,而又如此诡秘迅捷,这究竟说明了什么?

汪思继一边打听情况,一边琢磨了整整一天,最终得出来的结论依旧是两种可能:

夏中民不仅将会成为新一届市长,而且将会是市委书记陈正祥的惟一接班人!这也就意味着汪思继和夏中民之间的平衡将被彻底打破,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将随之结束。从此以后,汪思继离嶝江市的权力核心将会越来越远,甚至意味着汪思继在嶝江市的权力生涯即将结束。等待汪思继的很可能是调离嶝江市,或者退出政坛。因为事情太明显不过了,如果汪思继失去了这次擢升机会,那几乎等于他在嶝江市的仕途之路走到了尽头,而且也没有可能东山再起了。一旦夏中民成为市长,汪思继却没有被同时擢升,这便意味着58岁的现任市委书记陈正祥不会马上退居二线,这也就意味着陈正祥将会彻底倒向夏中民。等到两三年之后,只能是夏中民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嶝江市委书记。以夏中民的性格,如果这种局面一旦形成事实,那么在此期间,他是绝不会希望任何一个人再来嶝江任市委书记。汪思继了解夏中民,他宁可要一个顺从的市委书记,也绝不会要一个他并不了解、或者他很了解的人来当市委书记。即便不是这样,但有一点则是肯定的,只要有可能,那就是夏中民宁愿从外面调来一个市委书记,也绝不会同意、而且肯定会全力阻止他汪思继来当嶝江市的市委书记。他们相互明白,走到这一步,他们已注定只能是对手,绝不会、也没有可能再联手了。

夏中民不仅要在人代会上正式被选举为市长,同时还会被破格擢升为市委书记!这绝不是没有可能,这种一身兼二职的班子格局在这些年是常有的事情。其目的就是一个,那就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尽力避免班子内部矛盾,从而确保政局稳定。一般来说,这样的情况常常会出现在地域比较重要或者改革力度比较大、问题积累比较多、事态比较严峻、矛盾比较尖锐复杂的县市。嶝江市正是这样的一个特殊县市,所以出现这样的班子格局,也自然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从这次省市调查组的保密性和急迫性来看,增大这种可能性,对夏中民更加有利。假如一旦形成夏中民身兼二职的局面,那汪思继的调离就几乎已成定局。当了嶝江市委书记,必然就进入昊州市委常委,不久就会被擢升为副厅。在嶝江未来的班子问题上,夏中民就有了绝对的发言权。夏中民一旦认准了目标,谁要是敢挡他,最终的结果,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即便是粉身碎骨,也会同你拼死相搏。他不会容忍你挡道,也绝不会同你长期和平共处。这既是夏中民的一贯作风,也一样是夏中民不改的个性。

还有最让汪思继担心忧虑的一点,那就是大的政策环境也并不利于他:尽管有祖籍湖北的招牌,但土生土长、小时候几乎没有在湖北呆过一天、在湖北也没有任何亲人的事实,对汪思继在嶝江市的去留任免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他还想再升一格,要是有什么人认真追究起来,然后套上这一条,本地人不能在本地任正职和主要职务,那他的调离就几乎已成定局,谁也难以更改。而如果他汪思继真的必须调离,那以他现在的年龄,再想在一个县市,即便是一个很落后很偏远的县市被任命为正职,那也同样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同一茬接一茬顶上来的年轻干部相比,他的年龄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不过汪思继也明白,不管是对他,还是对夏中民来说,目前都远远到不了大局已定的时刻。夏中民他离弹冠相庆的时日还太远太远,而汪思继也一样还不会就此束手就擒。

他应该行动,必须立即行动。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他要改变策略!如果说,过去他要的是风平浪静,而如今,他必须掀起大浪!只有这样他才能占据主动,力挽狂澜。

目标一旦确立,就不能再延误时机。

今天是第一步,所以他必须在这里死等。

他一定要等到他所需要的那些人出现,即使再晚他也要等。



刘景芳在等夏中民的电话。

明天将是市委组织部县市长公开选拔考试报名截止日,嶝江市摸底后的重点考虑对象之一,便是嶝江市的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夏中民。这些年,'奇‘书‘网‘整。理提。供'夏中民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每一次对他的提拔动议,每一次对他的考察,都会引来无数的争议和剧烈的震动。作为上一级的组织部长,有时候连她自己也弄不明白,像夏中民这样的干部,为什么就是提拔不上来!在地级市或省会市,把一个11年的副处级干部提升为正处,应该不算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在嶝江市,却好像成了一个天大的坎儿。刘景芳当然明白,副处提正处,同副书记、副市长提书记、市长根本就是两码事。在一个县级市,还有比县长市长、县委书记市委书记更大的政府官员么?在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市里提拔一个市长、市委书记,在当地肯定会是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在如今的社会环境里,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争议,那算是什么领导干部?但像夏中民这样的情况,这么多年了,她还从来没有遇到过。

刘景芳曾多次劝说过夏中民,给他换个地方,但他坚决不干,宁可撤了也不干!刘景芳清楚夏中民的个性,如果你给他来硬的,这撒手不干的事情他还真干得出来。刘景芳也清楚夏中民的目的,他瞄的就是嶝江,从下来的那一天起就是想在嶝江干出一番事业来。夏中民让她最为感动的是,他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但他谋的并不是当官。这样的人这些年实在难得,也确实不多了。这个,刘景芳完全清楚,也完全理解。所以她就多次在市委常委会上力荐夏中民,她坚持认为对夏中民的安排,最好一步到位,直接任命为市委书记。如果不行,那就尽快安排市长。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对嶝江、对昊州、对夏中民本人,都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拖了下来。

幸好这次由于全省干部体制改革举措的出台,经省委组织部研究并征得省委省政府同意,昊州市在全省率先推出县(市)长公开选拔制度,昊州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拿出15名处级指标,其中正县(处)级5名、副县(处)级10名,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考、选拔县(市)长后备人选。凡4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副县(处)级干部,均可参加竞争。其中还有一条,报考人员中,政绩突出、年龄在40岁以下、副县(处)级履历在10年以上的现任县(市)干部,将优先考虑,并可直接报考正市长正县长候选人。

这几乎就是按夏中民的履历制定的条件!

夏中民曾有11年的副处履历,团省委两年、省委组织部四年、嶝江市委副书记六年,外加半年多的常务副市长、年龄38岁、大学学历,各方面看,都是最佳条件。所以刘景芳认为,这对夏中民来说,绝对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次公开选拔,完全避开了人为的复杂因素,于是也就跳出了矛盾和争议的漩涡。届时不仅有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参与考核,而且还将通过报纸、电视媒体公示被选拔对象的全面情况。这就是说,所有的操作和程序将尽可能地全面公开。这一切,对以民意占优的夏中民来说,将是极为有利的。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这次公开选拔县(市)长不出意外,昊州市委组织部提交市委常委研究决定,对这次报考对象中的一批优秀干部,提前进行组织考察,夏中民就是其中的一个。如果在公开选拔中能脱颖而出,在组织考察中又较为理想,那对夏中民来说,则完全是升了一个新台阶,在他的干部生涯中将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突破。特别是在嶝江即将换届前进行这样的考核选拔,夏中民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市长的候选人,在市人代会上参与市长选举,几乎就是双保险。

嶝江市隶属于昊州市,是昊州市的市辖市。对昊州市来说,嶝江市的位置非同小可。嶝江市不仅是整个昊州的重点工业区、利税大户区,而且也可以说是整个省里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每年数十亿的产值、六七个亿的利税,两个闻名遐迩的上市公司,近十个打遍全国的品牌产品,同时还有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极具前瞻性的高科技产业,并且还是一个四通八达,联系着一条水路、两条国道、四条铁路干线的三栖交通枢纽。

对昊州市来说,这样的一个城市自然就显得太重要了。重要到历届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甚至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对这里的人事安排,向来都仰观俯察、慎之又慎。

刘景芳是昊州市委领导层内特别看好夏中民的干部之一。

刘景芳今年45岁,来昊州之前曾任团省委副书记。十年前夏中民在团省委工作时,他们曾经做过两年的同事。当时她是团省委的副秘书长,夏中民是团省委组织部的副部长,级别都是副处。而后夏中民调进了省委组织部,她则在不久后被提升为团省委秘书长。再后来,她再次被提拔为团省委副书记。再不久,她被平调到昊州市任命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在一个将近八百万人口的大市,主管两个区、17个县市的组织工作,怎么看也是个非同小可的位置。何况她干得确实有声有色,而且风传她将是新一届昊州市委副书记,而且很有可能是昊州市长的有力竞争者。

刘景芳能走到这一步,夏中民是她打心底里感激的人之一。

老实说,夏中民同她在一起工作时,她对夏中民并没有什么好感。夏中民给她的感觉,第一是有魄力但不通情理,第二是作风干练却没有情趣。干巴巴、硬、冷冰冰,有时候简直不可理喻。不过因为不在一个部门,真正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只是印象上差了一些而已。以刘景芳的感觉,夏中民对她的印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就在夏中民即将调往省委组织部时,刘景芳也面临着由副处提升为正处,也就是由原来的团省委副秘书长提升为秘书长的机遇。因为当时的秘书长和夏中民一样,也将要同时被调进省委。当时团省委还有一个空缺,那就是团省委组织部的部长已被提升为团省委副书记。这个空缺的团省委组织部长,也是一个正处的位置。

当时作为团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夏中民,既是本部门领导的推荐者,也是这些即将被提拔干部的考察者。刘景芳当时隐隐约约地感到夏中民在这次考察中不可能会给她添什么好话。但最终的结果,一切都很平静,出乎意料地平静。前前后后两个月的时间,自始至终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她曾同夏中民几次相遇,双方都客客气气的,打打招呼也就过去了。两个月后,刘景芳顺利地被提升为团省委秘书长。接到正式通知后,刘景芳心里长长舒了口气,看来这次调整她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干扰,至少没什么人说她的坏话。然而直到夏中民调走差不多有三四个月后,她才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在那次干部考察中,夏中民不仅没有说她的坏话,而且还是极力推荐她到团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