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十八扯-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江西)的山越人,并且分置建平县(今属福建)。三年间剿抚并用,暂时削弱了山越人的反抗,孙权既稳定了后方,又扩大了地盘。

内部人和,后方稳定,地盘扩大后,孙权便积极西进,征讨江夏太守黄祖。其所以选定黄祖作为首攻目标,一是为了报父仇,因为献帝初平三年(192)孙坚“征荆州,击刘表”时,“为祖军士所射杀”。二是黄祖部将甘宁投奔孙权后,建言夺取荆州以“渐规(窥)巴蜀”,而夺取荆州当“先取黄祖”,并且宜于抢在曹操南下前起兵。这个意见与鲁肃不谋而合,孙权从战略发展出发,决计打败黄祖。建安十二年(207)亲自率军“西征黄祖”,因母亲病故,只是“虏其人民而还”。十三年(208)再次亲自率军西征,吕蒙、凌统、董袭等将领锐不可当,攻克江夏(今湖北武汉),“遂屠其城”。黄祖突围而逃,被骑士冯刚“追枭其首”,孙吴军队“虏其男女数万口”。这一次又屠城,与八年前在皖城同出一辙,表明孙权在本性上与曹操一样残忍,把私敌、政敌与无辜民众混在一块,不惜滥施杀戮。但撇开这一劣迹,仅从他的战略眼光、决策能力、军事才干看,的确与刘表儿子有云泥之别。占领江夏后,孙权尚未来得及继续西进,曹操就率军南下夺取荆州,并且窥视江东了,孙权又面临更大的考验。

赤壁之战前后的孙权,才26岁,却表现得相当出色。当年五十三岁的曹操气焰正炽,全然没有把子侄辈的孙权放在眼里,以为恐吓一下便会望风归服。他给这个毛头小子写了一封信,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响震失色”,张昭等人多劝“迎之”。独鲁肃不言,待“权起更衣”,“追于宇下”,劝其“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孙权当即表示:“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他接受鲁肃建议,从鄱阳召还周瑜,一起确定了抗击曹操的方略。孙权当众表明了“与老贼势不两立”的态度,并且拔刀砍座前奏案说道:“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有拒有纳的主见,不屈不挠的气概,决战决胜的意志,在三国众多风云人物中,称得上罕有匹敌。适逢时年47岁的刘备,派诸葛亮来洽谈联合抗曹事宜,孙权慨然拍板结成军事联盟。于是派“(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尽管他没有亲临西线战场抗曹,但决策拍板,他的作用无可替代。如果他像刘琮一样地“束手”迎曹,无论是鲁肃、周瑜,还是刘备、诸葛亮,全都拿他没办法,“鼎足之形成”根本不可能,更不要说孙、刘联军能够在赤壁以弱敌强、以少胜多了,甚至于三国历史也将无从出现了。非唯此也,而且他还“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今均属安徽)”,在东线发动军事策应。五年后曹操与他在濡须口正面对垒,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喟叹,分明已经另眼相看,把他视作了比刘备更强的一个纷争敌手。

古往今来,任何政治、军事结盟都是暂时从权的谋略选择,不可能牢不可破,存续期间也注定时起波折,乃至发生冲突、破裂。

孙、刘联盟自不例外,又有联合,又有斗争。赤壁之战后,刘备上表请准孙权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也承认了刘备领荆州牧的地位,并“进妹固好”,双方的联盟进入“蜜月期”。但夺取荆州、“渐规(窥)巴蜀”已是孙吴既定方针,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只是为了构成犄角之势,共同抗御曹操。他曾遣使去试探刘备,提出要共取巴蜀,却被刘备以“宗室被攻,而不能自救,无面目以立于天下”为借口拒绝了,于是明白了文的一手达不到目的。改用武的一手,派兵向西推进,刘备又部署关羽、张飞等率军阻拦,仍然难以企及巴蜀。其后刘备自己“西图璋”,留关羽镇守荆州,孙权气不忿大骂刘备“猾虏乃敢挟诈”。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取代刘璋,占据益州后,他派诸葛瑾出使讨还荆州诸郡,刘备不答应,竟说:“吾方图凉州(今甘肃、宁夏一带,汉末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北),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对刘备借地不还,充当“老赖”,孙权怒斥为“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拖延时间)”。于是委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意欲强行接管,又被关羽赶了回来。一而再,再而三受骗受辱,孙权不得不兵戎相见,派吕蒙、鲁肃率众分头进军,自驻陆口(今湖北蒲圻)节度诸军,很快攻占了三郡。刘备慌忙从成都引兵东下公安(今属湖北),又令关羽进至益阳(今属湖南),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迫近决战。恰值曹操领兵入汉中,刘备害怕益州有失,违心地遣使求和。孙权也讲究有理、有利、有节,令诸葛瑾回报,双方才“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百代以下平心而论,孙刘相比较,孙权更有战略家气度,更顾联合抗曹大局,而刘备则器宇太狭小,不讲诚信。后来孙、刘联盟一度破裂,终至引发了夷陵之战,主要责任当在刘备和他的拜把兄弟关羽。

对曹操一方,孙权一直审时度势,实行又抗争、又隐忍的两手策略。继建安十八年(213)濡须口之战以后,十九年(214)他曾两度亲冒矢石,率军北进。第一次亲征皖城,以吕蒙、甘宁为将督众攻城,一举攻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取得小胜。第二次亲征合肥,未能攻下,撤军路上与部将凌统、甘宁反被“魏将张辽所袭”,差点当了俘虏。幸亏凌统、甘宁等“以死捍权”,近侍谷利又紧随马后,著鞭“以助马势”,骏马越过津桥,他才免去厄运。二十一年(216)冬曹操复攻濡须,次年春孙权即派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借以换得喘息机会。

二十四年(219)十月,还遣使上书曹操,称说天命,劝其称帝,曹操哂之为“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同年十二月袭取荆州,俘获关羽、关平父子,又向曹操献关羽人头,同时进献贡奉。曹操遂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孙权这样卑躬称臣,目的就是进一步换取曹操欢心,以便减少北方压力,让他能够放开手足去“尽取荆州”,并且得到曹操承认。这决不是真心臣服,而是一种能屈能伸的权谋,终于让他在建安八年(203)首次西征黄祖的十六年后,有效地占领了朝思暮想的整个荆州,成倍地扩张了孙策开辟的割据领土。以小屈换大伸,表明在“与天下争衡”方面,他比乃兄更有能耐。

不仅对父执辈的曹操如此,而且对同一辈的曹丕,孙权也能忍辱谋国。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次年刘备也称帝,孙权却不肯跟风称帝。相反地,他告诫部属:“夫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古之善教。”并提出“保己遗名,以安君亲,孰与危辱”的问题,要求部属务必以国之“危辱”为大,己之“遗名”为小,切实做到“且深警戒,务崇其大”。身教重于言教,他在以身垂范。所以曹丕一称帝,他就遣使“称藩”,将原先被关羽俘获、后来转到东吴的曹魏宿将于禁一并遣还。曹丕封他为吴王,东吴君臣以为“不应受魏封”,他宽解道:“昔沛公亦受项羽拜为汉王,此盖时宜尔,复何损邪?”遣使称谢,曹丕又趁机索要雀头香、大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斗鸭、长鸣鸡等奇珍异物,东吴群臣认为“非礼也,宜勿与”,他也照给不误。他把“彼所求者”比作“瓦石”,把“江表元元”比作“爱子”,问大家“方有事于西北”之际,难道不应该借用“瓦石”,代替人“欲击”之的“爱子之头”吗?看得出,对于大是与小非,大得与小失,孙权把握得相当准确,原则性和灵活性哪一样都不缺少。这样果如所愿,迷惑了曹魏政权,避免了两面受敌,使他得以全力对付蜀汉入侵,为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获全胜提供了政治保证。

然而,孙权的卑躬称臣,也有他的不可逾越的政治底线,那就是决不能让曹魏政权卡住脖子,弄得全然没有动弹余地。他“外托事魏,而诚心不款”,集中表现在“任子”事件上。所谓“任子”,就是人质,让王子作人质。孙权打败刘备后不久,“魏乃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征任子”。一旦王太子孙登作了人质,曹魏政权就随时可以拿他性命进行要挟,孙吴从此将无宁日,因而孙权“辞让不受”。曹丕恼羞成怒,遂于魏黄初三年(222)九月三路出兵,直逼洞口(在今安徽和县)、濡须和南郡,孙权赶紧调兵遣将分头抵御。但那时东吴境内“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他又不得不“卑辞上书,求自改厉”。其“卑辞”甚至写到,“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今广东、广西一带,治在今广东番禺),以终余年”。曹丕却毫无缓解余地,回书威胁说: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若君必效忠节,以解疑议,(孙)登身朝到,夕召兵还,此言之诚,有如大江!”孙权被逼到死角,只好撕破脸改元黄武,“临江拒守”。

双方军队水、陆交战,互有胜败,打到十一月仍未决胜负。孙权当机立断,于十二月派遣太中夫郑泉前往永安城,向刘备求和。次年四月刘备死,又“遣立信都尉冯熙聘于蜀,吊备丧”,重新恢复了中断五年的孙、刘联盟。此前一个月,吴将朱桓击败了魏将曹仁,“魏军皆退”。如此反复地斗智斗力,孙权终于由被动转为主动,安然立于不败之地。“然犹与魏文帝相往来,至后年(224)乃绝”。陈寿评赞他“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可以说当之无愧。

在灵活运用军事、外交手段,逐步开疆拓宇的同时,孙权与曹操相似,相当重视发展生产,以足食强兵。自建安七年、八年(202、203)以降,他便推行屯田制度,设置了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系列职官进行管理。东吴屯田也分军屯、民屯两种,屯田兵耕战结合,屯田民专事耕种,免除徭役。屯田区域分布于大江南北,各个屯田基地规模大小不等,例如皖城的屯田兵有数千家,而毗陵(今江苏武进)的屯田民则达数万口。江东田多土少,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优于北方。黄武五年(226)陆逊的驻防地域谷少,上表请孙权诏令诸将增广农亩,拓广屯田。孙权答复说:“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父子“亲自受田”耕种,并将驾车的牛改用作耕牛,非唯当世独一份,抑且古今罕见。同时还下令“宽息”,以减轻由于“军兴日久,民离农畔”造成的困难,有利于屯民乐业。类似的减赋、免赋令,黄龙三年(231)、赤乌三年(240)又下达过,的确不是偶一作秀。还注意兴修水利,例如黄龙二年(230)筑东兴堤,遏巢湖水,赤乌十三年(250)开凿堂邑涂塘(今江苏六合互梁堰)。又开凿几条运河,既沟通了内河航运,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