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高权重-第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当时摆出自己的身份说出来,我相信能达到处罚犯罪分子的目的,但也就是这一次而已,过后不久他们又一样会恢复常态。现在我国的法律本来就不完备,还需要法律工作者尽快制订更多更好的法律,适应时代发展的法律。可是,我们有的人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还故意扭曲这些千孔百疮的法律,还故意在上面钻几个空,打几个窟窿。这危害就很大很大了,造成的影响也非常不好。

这次我以身作则尊重法律,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只是想给有些领导树立一个榜样,终究效果如何,我不敢肯定。而且,我也知道,我这么做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甚至连标都治不了。但是,只要我的行为能改变几个官员的心态,只要有几个干部对法律和程序有敬畏感,那我就知足了……”

“好!要得!”郭拙诚正说着的时候,后传来一声洪亮的声音。

这带着川昌省口音的声音,郭拙诚一听就知道是谁。他连忙转过身,客气地站到一边,看着最高首长带着一帮大佬走了过来。

从他们的样子可以看出他们是从另一个会场赶过来的。

郭拙诚连忙招呼道:“首长好。”

最高首长健步走来,伸出手,一边握着郭拙诚的手摇着,一边说道:“你这句话说得好,我们的各级干部应该对我们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有敬畏感。这件事你做的并不鲁莽,也不草率,很好!我从你身上看到一个年轻干部的拳拳之心,看到了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法制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石和保障,必须加强!”

最高首长的话自然是高屋建瓴,总揽全局。

不少的官员在用心领会最高首长的指示,有的官员在思考法制建设从哪里入手,更多的官员则羡慕地看着郭拙诚,其中不少嫉妒的目光:在短短的几句话里,最高首长一连用了好几个“好”字,这该是一件多少值得自豪的事情。

郭拙诚心里有点惭愧,也有一点惊喜,但还没有达到失态的程度。他谦虚了几句后,跟在领导后面进了会议室里面。

显然,最高首长等人提前到了,准备会议室的工作人员有点手忙脚乱。

郭拙诚也很自然地加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摆放茶杯,添加开水。

五分钟后,最高首长扫了一眼,问道:“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与会议无关的人员迅速退走,刚才谈笑风生的会场一下安静下来。

虞罡秋副总理主持会议,他先简单地说了几句话,然后将发言权交给了程蕴副总理,请他向与会的领导汇报1981年的经济情况。

程蕴副总理很快就把发言稿打开说了起来。听着他报出一个个数据,不但程蕴自己很高兴很自豪,其他人更是满面春风:经济形势喜人!

最高首长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目光不时扫向郭拙诚这边。

虽然参加会议的这些大佬不是重生者,他们并不知道历史上的1981年的经济是如何的糟糕,但不妨碍他们的惊喜,因为他们可以通过1981年的数据与1980年的数据进行比较,1981年比1980年经济增加百分之十三点三,其中军工和与军工有关的行业就贡献了近十个点,可以说有点骇人听闻了。

如果只计算军工和军工有关的行业,其增加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二百三十七点一,等于在前年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点三倍!要知道这还是伊朗那边还有很多货款没有到账,他们用油田来折抵,否则的话这个数字还要增加一些。

想想也可以理解,以前中国出口的武器太少,有的干脆是白送,如支援越南,支持非洲某些国家,现在是按国际军火价格的高价卖,而且伊拉克和伊朗处于战争中,胃口没有填满的时候,生产多少人家就拖走多少,效益能不翻倍?

就如一个新企业生产了一种产销对路的产品,在暂时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效益自然飞飙,特别是基础数字很小的时候。

等到将来有了竞争对手,或者买方需求量减少后就不可能再有这种速度了,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

程蕴副总理最后说道:“……总的来说,1981年是胜利的一年,是令人鼓舞的一年,是飞速发展的一年。我们在经济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广大军工企业、军工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的军工企业在全国工业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过大,蕴含了太大的风险。这是历史形成的,是以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所造成的。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必须扭转这种情况,让更多的民用企业崛起,大大增加民用企业在企业中的比重。这也是今天会议的一个议题,如何实现军工企业的顺利转型。

1981年的国民经济根本好转,不但为我们军转民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也为我们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些基础,我们可以放手大干,我们可以从容地、稳妥的进行相关改革。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农业生产继续保持了持续发展,粮食产量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一直在稳步地增长。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现在我们有钱有粮,而全国的经济状况又到了非深入改革不可的地步。所以,我建议,我们的有关改革立即动手进行。”

第767章 最高首长的魄力

最高首长接过话题,说道:“有的同志可能会奇怪,我们现在的经济这么好,发展速度这么快,不是很好吗?不是说明我们的路子很对吗?为什么还要改革,为什么还要深入改革?这么大动手脚,万一动得失败了呢?与其冒这种风险,那还不如不动。

你们有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对几年前那动荡的日子还记忆犹新,大家都不想乱动,更不想因此而混乱。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以前的动荡就害怕现在的改革。我们也不能躺在现在的功劳薄上睡大觉,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我问在座的各位,我们现在居什么安,又思什么危?

所谓的安,其实就是大家眼里看到的一些可喜变化,就是与以前的日子比,我们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人民再也不用吃不饱穿不暖了,国家财政也比过去好了很多,老百姓的手头都宽松了很多。我们以前都只能拿死工资,甚至有时候一部分干部职工连基本工资都拿不到,但现在能拿到了,还有一点奖金。

可是,同志们,我们的目光不能只往过去看,不能看到比以前好了,我们就自豪了就满意了。我们的目光要朝前看,要朝外面看。如果我们拿我们老百姓的收入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老百姓的收入少得可怜,只有人家的五十分之一,六十分之一,有的贫穷人家甚至连百分之一都不到。看到这些冷冰冰的数据,我想各位和我一样心情肯定很沉重。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起来,赶上或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老百姓。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要达到这个目的是非常困难的,可以说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但困难再大我们也要解决,山再高,我们也要爬过去!

你们都是老干部,除了郭拙诚等少数年轻的同志,我们其余的人都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当时形势的险恶想必大家都还记得,明知道前面的雪山难爬,爬上去九死一生但我们还是要爬;明知道草地难过,走进去十不存一但我们还是过。因为什么?因为我们都知道,当时如果不爬过这些死亡之山,不涉过死亡之地,我们就真的只能死。不是活活饿死就是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给打死,要想活就必须义无反顾地前冲,没有那种前冲的魄力和勇气,我们这些人早成了一堆枯骨,早就烂成了烂泥。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不是骇人听闻,不是夸大其词。我们的国门现在渐渐地打开,我们对外的窗口将越来越多,我们的老百姓将会比以前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从现在起我们十年后还是落后于西方国家,老百姓可以理解也可以原谅,毕竟我们的基础是一穷二白,我们的国家摊子太大,这么多年必须先把这个的窟窿填上,必须先夯实基础才能建高楼。

如果我们二十年后还落后,虽然我们内心羞愧,但老百姓也许还能宽容,毕竟差距太大,一下子赶上去不可能。可是,如果我们三十年后还赶不上,甚至三十年后还存在巨大差距,那我们就没有任何可以辩解的理由。老百姓的怨气就会爆发,他们就会问我们到底有没有这个本事带领他们走向富强。

现在的经济体制是不是科学的?是不是能促进或保持目前高速增长的速度呢?肯定是不行的!这个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个方面就是目前的经济体制是僵化的,虽然农村施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束缚减轻了,但工业领域方面的体制没有改,特别是价格双轨制问题没有任何触动。各位想必已经都承认只有竞争才能激活企业力量,只有竞争才能实现优胜劣汰,但我们目前的这种体制就是吃大锅饭,不但没有促进企业的竞争,没有增加企业的活力,反而扼杀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我们目前的体制养懒了一大批国营企业,使他们不思进取。他们拿着最便宜的原材料,拿着国家供给的最好的设备、厂房,拿着几乎不要钱的土地,拥有最强大的技术力量,可是他们的贡献却很小。虽然他们拥有无需费力去开拓、无需拼命才能保住的市场,可他们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是一成不变地生产同一个产品,甚至连产品质量也不升反降。

如果是在西方国家,如果不是我们人为地保护他们,采取行政措施保护他们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他们这种企业早就死了,早就破产了。问题是我们需要这种落后的、没有创新的企业吗?我的答案是不需要!有人会说这类企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养人,养几万甚至十几万工人。

那么我就要问一问,国家为什么要养他们?难道他们就是王子王孙?难道他们就天生高贵?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养其他老百姓。这到底是为了他们好,还是在害他们?你们以为拿着基本工资就舒服了,就富裕了?错!如果要实现与国外普通国民那么高的收入,这种企业就只能留下五十分子之一的职工,就要将百分之九十的人赶出去,这可能吗?赶往哪里?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让这种企业发展、发展再发展,要让这种企业的效益增加五十倍、一百倍,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些是我说的第一个方面,那就是我们的经济体制要不要改,为什么要改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必须改!

现在我说第二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话有没有好处?能不能成功?如果改革的效果是越改越糟,那当然是不改为好,或者说必须寻找其他途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答案,谁给我们答案了呢?三机部!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表扬一下我们三机部的领导郭拙诚等同志,也不得不表扬一下我们计委的同志,是他们大胆创新,是他们闯出了一条新路,一条引入竞争的新路子。

很多同志只知道现在我们国家的军火买卖赚钱,也只知道现在两伊战争给了我们广阔的销售市场,但他们就没有去仔细想:这个市场为什么我们能占领?人家伊拉克和伊朗为什么愿意购买我们的军火,而且是用高价购买?我们军工厂的产品为什么突然大增?我们为什么能长久维持大量输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