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矿工雄风-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播是一种可以将声音扩大并传播到远处的电器设备。”

“是用电的吗?”

“是的,就像莫斯科使用的电灯一样。”

“真是太神奇了,电除了发光之外,还可以发声音。”这位大人高兴的说着,“我们俄罗斯也要这个!”

“大人,这个……电不是用来发声音,而是用来放大声音和传播声音,这与电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米拉季诺维奇解释道。

“哦?同样是用电的,为什么电灯与广播不一样呢?”

“这个……”米拉季诺维奇鼻尖上冒出了冷汉。

这几个人就是尼古拉派出的秘密使团。团长是别林科夫,也就是这个问东问西,像个好学宝宝似的大人。

米拉季诺维奇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矿工,原本会在贫苦中渡过他的一生。时空转化到了一百多年前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变。他是那一万名矿工当中唯一的一个中国通,他还会说中国话。当时的俄罗斯会讲中国话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米拉季诺维奇应此被沙皇的秘密使团看中,当了这个使团的翻译。

进入中国境内之后,一路上看到的东西令米拉季诺维奇太吃惊了。特别是从广州到长沙这一段,高大的水泥楼房,雪亮的路灯,复线铁轨,奔驰的汽车,到长沙站更是多了一项透着甜美声音的广播。这一切的一切让米拉季诺维奇感觉自己好像是回到了现代社会。

客运火车运行非常平稳,软软的坐垫更是让人舒服,这一路的旅行让米拉季诺维奇感到特别愉快。唯一感到有点不愉快的是,团长喋喋不休的问话,这家伙就像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巴佬,无论看到什么都感到新鲜。问起话来,又偏偏有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现在别林科夫又问到广播了,要想解释清楚广播的原理,恐怕得从电磁效应说起,但这可不是别林科夫这样的“乡巴佬”所能理解的。但碍于团长的身份尊贵,又不得不解释。左右为难之下,米拉季诺维奇只有鼻尖上冒汉了。

“喔,还有那个在广播里讲话的女人,她说了些什么?”

看来,别林科夫对女人的兴趣高于对电学的研究兴趣了。米拉季诺维奇在心底大呼一声“乌拉”。翻译刚才广播里的话,可比解释“电磁效应”可容易得多了。

听完米拉季诺维奇的翻译,别林科夫的问号更多了。

“米拉季诺维奇,中国人为什么称长沙为中京呢?难道他们有很多首都吗?还有虎视全球是什么意思?房子再高,也不可能看到全球吧。”

“大人,中国人的首都的确很多,据我所知,就有北京、东京、南京。虎视全球那是中国人的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指帝国大厦宏伟壮丽,全球第一!”

“是这样吗?”别林科夫的绿眼变小了,“中国人还真奇怪,建那么多首都干什么?好像北东南都有了,怎么没有西京?”

“大人,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你也许可以问问中国人。”

一行人边走边聊着,一个提着篮子的白人追了上来。用纯正的中文么喝:

“卖东西啰,有花生、瓜子、桂圆……还有时令新鲜水果桔子、苹果、香蕉……先生要不要买一点。”一边说一边将篮子递了上来。

“走开,走开!我们不需要买东西!”米拉季诺维奇不耐烦的将这个挡在前面么喝的小贩给赶开了。

小贩狼狈不堪的走开了去,临走还朝他们碎了一口,“呸!什么东西?早知道你们是外国人,穷,我就不来了!”

这句话是用英语说的,别林科夫听得懂,把他的鼻子都气歪了。外国人很穷吗?伟大的俄罗斯,怎能忍受这样的污辱?高贵的别林科夫岂能忍受,一个下贱的小贩的污辱,他必须用剑,(不——现在没有剑)他掏出了手枪指着那个小贩,用此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小贩一见黑洞洞的枪口,立马愣住了,他之所以发愣,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对方的勇气。中华帝国开展全民CS已有二年了,中都长沙通过了四级CS考试,有资格执枪的人多如牛毛。在众多的枪口下,任何外国人都不敢在此放肆。今天他却有幸见到了一个胆敢于掏出枪来的外国人,能不发愣吗?

别林科夫见小贩被自己吓住了,不由的有些得意。嘴角跷跷,以一种长辈对小辈的口吻说道:“先生,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正说着,别林科夫发现自己的衣角被拉动了一下,偏转了头,发现拉自己衣服的是米拉季诺维奇。他的表情很奇怪,像是很惊恐的样子,大滴的冷汉,冒了出来。

“米拉季诺维奇,你很热吗?”别林科夫奇怪的问道。

米拉季诺维奇嘴角急速翕动着,没有说话,两眼向右转了转。

别林科夫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这一看不打紧,发现自己的脑门被十几枝黑洞洞的枪指着。这里面有长枪也有短枪。

“叭”的一声,别林科夫手中的枪掉到了地上。弹了几弹就安静了。

原来按中华帝国的规定,凡是有执枪证的都可带枪四处行走,乘坐火车也不例外。当别林科夫掏出枪时,那些有枪的乘客们觉得中华帝国的尊严受到了一个外国人的挑战,因此纷纷从自己的背包中,或是怀里掏出长枪短炮,一齐指向别林科夫一伙。这些执枪的乘客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被数十枝枪指着的别林科夫可谓万分的惊恐,要是那位不小心手指一颤,那么自己的小命算是交待了。真没想到一路上,同车热情友好的中国人当中,那么多人都有枪。而且这些人现在的脸上一个个都是冷冰冰的透着腾腾杀气。

别林科夫其实是多虑了,这些人枪里的子弹绝大多数都是玩CS游戏用的橡皮子弹。要想拥有军用子弹必须要有政府批文,或者其身份是警察或现役军人。

不久,警察来了,将他们几个拷上手铐,拉上了警车带走了。

“我要抗议,我是使者,俄罗斯帝国的使者,按国际惯例,使者有治外法权!”别林科夫一路咆哮着,抗议着,米拉季诺维奇不断的作着翻译。

一个青年的警察忍受不住他的咆哮,扇了他一巴掌,五根清晰的指印出现在他的脸上。吼道:“你给老子闭嘴,在中华帝国的土地上,只认中华帝国的法律,国际惯例进不了中华帝国的国门!你没有执枪证,私带枪支,还用这枪威胁帝国公民。你知道吗?私带枪支,按帝国的《枪支管理条例》你将被判处二年徒刑,非法用枪威胁帝国公民,你将被处以五年以上的苦役。再加上你带枪是非法的,用枪威胁帝国公民的罪更重,数罪并罚之下,你将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别林科夫听完翻译,脸色刷的一下就白了,仿佛全身的血液一下子被抽干了一样。

与别林科夫不同,米拉季诺维奇没有任何罪责,所以他现在有闲心倾听,这几个中国警察的说话。

旁边一个老一点的警察小声的对那个年青警察说道:“小王,扇人耳光可是犯纪律的。”

小王满不在乎的说道:“我没犯纪律!”

“你?”

小王进一步的解释道:“我在警校学习的时候,发现帝国的法律从头到尾都是说警察不得虐待中国籍犯人。可从来没有说过,不能虐待外国犯人。”

与之一同带上警车,准备以证人身份录口供的那个白人小贩,插话道:“对极了,我以前是英国人身份的时候,在中华帝国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现在通过了汉语六级考试,取得了中华帝国的国籍,日子一下子就好了起来。在车站卖点小东西,每个月至少有十几块的收入,上半年我还娶了堂客……(注,堂客,长沙方言:妻子)可惜中国姑娘,嫌我太穷,看不起我,没人愿意嫁给我。我只好娶了一名想凭着婚姻关系,加入中国国籍的美国女人。”

没人理会小贩的喋喋不休,警车在宽阔的中华街上轻快的疾驶。

这种才装备不久的中华牌警车,其实是一种小型客车,拥有二十八个座位。前半部份用铁栏杆与后半部份的囚室隔离开来。窗上焊有母指粗的铁条,任何人也别想逃跑。强大的汽油机,可以为警车提供十三匹的马力,在平整的公路上,时速可以超过五十公里。

二十多分钟后,车停了,米拉季诺维奇等人被押下了警车,一座高大的白色建筑物兀立大眼前,圆尖的屋顶,高高的大门,大门顶上标有“警察局”三个大字。大门的左右两边挂着几块木牌,由于太远木牌上的字看不清楚。

米拉季诺维奇觉得眼前的这个建筑物有点眼熟,一愣神,很快就有二个字从心头冒了上来——白宫!

米拉季诺维奇猜得没错,这的确是白宫。作为帝国首都的警察局样子不能太寒碜了,懒得设计的帝国建设部,只好按白宫的样子建设警察局了。于是白宫成了中华帝国的警局大楼。白宫建成后,深得警局头子和帝都百姓的好评。

洋洋得意的建设部照此拿来主义,将后世的著名建筑纷纷克隆出来。悉尼歌剧院成为了帝国影院,五角大楼成为了帝国大学,艾菲尔铁塔成为帝国无线电发射塔,罗浮宫成为了帝国图书馆……

回到过去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任意使用后人的设计而不需要付专利费。这种好处在中华帝国表现得淋漓尽致。

帝国大厦顶楼,主席办公室。

“林总理你这是干什么?快快请起!”我强行将哭得泪人似的总理林则徐给拉了起来。今天,林总理一来就恳求我放过满清贵族,我不答应,他就号啕大哭,接着又跪着死求。

“主席您不知道啊,皇上他太惨了,在东北,冰天雪地里,平常人穿着厚厚的棉衣都不敢出门。而皇上却要出去修铁路,衣服也单薄得很,脚上仅一双布鞋,那个苦啊……”

林则徐的身子很瘦弱,哭起来的时候越发的令人伤感。在我当中华帝国皇帝的最后一天曾写了一道圣旨给林师母,命令她要监督林则徐的作息,该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吃饭,天塌下来了也要去吃饭,晚上十二点后,必须睡觉,早上八点之前不许起床,那怕是地陷下去了,在此时段也必须休息。林则徐要是不听管教,可以用御赐的鸡毛掸子招呼林则徐。

林则徐发现有这么一道圣旨后,大呼上当,说什么既使是皇帝也不应该管家务事,云云。还到我这闹腾过,我两手一摊对林老说:“现在我已不是中华帝国的皇帝了,我也没权更改圣旨!”呵呵,我一句话,将林则徐气得两眼发黑。

林师母自从有了“上方鸡毛掸子”后,对林老严厉极了,整个儿就像一只母老虎。作息时间表被她精确到了秒钟,稍有违反就家法赐候,不,应当是国法赐候。呵呵皇帝说的话就是国法。

经过这些年的“国法管理”,林老的身体好多了,面色红润起来,精神也旺了许多。至此林老才明白我的深意,每当有人在林老背后嘀咕“妻管严”什么的,林老总是身子一挺,眉毛一扬,摇头晃脑的说:“家有严妻,是福!”

安排七万多满清贵族去东北修铁路,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们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涛天罪恶不赎不行,而最高法院又迟迟不能断下案来。政府也没有余粮,不能白养着这些光吃饭不干活的耗子啊,这才有了去东北干苦力挣钱养活自己的事。他们在监狱呆着的时候,有许多人围着他们转,不断的送钱送粮,那个道光日子过得更是滋润,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三五个人侍候着。后来情报部将这些上串下跳,同情满贵的人登记造册,一起送到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