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涫青丝-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出去,就算赵管事是他的小舅子,如果事情闹大了,他也保不住,他不会蠢到这个地步吧?”

“不是,本来事情已经差不多商量好了,不过……”云天常脸色有些难看,我看着他,“常叔,你直说就是。”

“是,本来事情已经差不多谈妥,矿难我们尽快处理,让官府尽量不要插手进来,但是突然来了人在王大人耳边耳语了几句,王大人听了,脸色就不太好了,说……”云天常看了我一眼,我追问,“他说什么?”

“他问我,听说你们少夫人来了,可有此事?”云天常道。

我莫名其妙地道:“我来了怎么了?”

云天常一脸懊恼:“也怪我疏忽了,本想着平时与府衙的关系是很不错的,少夫人让我去打点就径直去了,这事儿要放在平时也没什么,不过现在……”

我还是不明白:“常叔,你别吞吞吐吐的,有话直说。”

“少夫人不太明白官场上的事,若是平时,我们与府衙接触,那没什么,因为云家的当家没在这个地头,可是现在既然少夫人都来了,知府大人心里肯定会不舒服,您这位当家主母都来了他的地头,却派个执事去与他商量,算什么意思?所以……”云天常咬了咬牙,气道:“是我疏忽了,请少夫人责罚。”

我恍然大悟。说来说去,就是当官的要摆官威,这位王大人觉得我没有尊重他。我没混过官场,是不太懂官场的规矩,但也知道有些当官的很看重这方面的事情,记得以前听说过某次会议上,工作人员把局长和副局长的座签牌位置放反了,结果会议结束之后,局长和副局长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局长在处理副局长的事情上,事事都要卡一卡,从来没有干脆过,以前听了只觉得可笑,现在想来,只是我们这些人不了解官场的规矩罢了。

我点点头,这件事不能怪云天常,看来要我亲自出面解决了:“那王大人后来怎么说?”

“就是因为这个,王大人兴许觉得没有面子,就打起了官腔,说要公事公办。”云天常蹙眉道,“如果官府事事按规矩、按制度来办的话,我们矿方就要命了……”

“看来赵管事在这矿上的亲信不少啊。”居然立即有人下山去给府伊大人通风报信,暗中作鬼了。我扫了他一眼,淡淡一笑,“常叔,烦你再去一次铁山郡,跟府衙大人赔个礼,说我初到矿上,事务烦杂,一时脱不开身,所以疏忽了,我明日一定亲自去拜访他!”

云天常点头出去了。我沉吟起来,看来这赵管事在隆兴铁矿也培植了一些势力,现下看他失了势,肯定怕受牵连,所以赶紧与府衙通风报信,给我施加压力。我冷笑,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些什么人在搞鬼!

让云德把宋秋叫进来,我直接问他:“你知道咱们矿上,哪些是赵管事的人?”

宋秋想了想,说了几个工头的名字,又道:“我知道的就这么多,还有没有就不清楚了。”

“让人监视他们,看看他们有没有相互接触,有没有跟其他人有接触,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向我汇报。”我淡淡地道。等他出去,我总结了这次的教训,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我大的决定没有错,发生矿难,在安抚好民众后,应第一时间与官府商量处理事宜。但我犯了两个错误,一就是没有控制住赵管事培植的势力,二是忽略了官场的规矩。我咬了咬唇,明天拜会府伊大人,看来还要再塞一笔银子,多花了一笔钱买来的教训,我记住了!

宋秋按我的吩咐安排下去,赵管事的人一直没有什么异动。我倦极了,倚在软榻上打了个盹儿,这几天一直没有拉直身子睡个好觉,因为每隔半小时就要听宋秋的救援进展汇报,我累了只是倚在议事厅的软榻上眯一会儿。半夜里,云德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少夫人,不好了!”

我立即惊醒过来:“什么事?”

“那些矿工家属不知道怎么闹起来了,说你勾结官府,现在把赵管事关起来只是做个样子,根本不会处置他,现在他们群情激愤,已经和前去劝说的人打起来了……”云德一口气道。

“什么?”我蓦地站起来,“谁散布的假消息?是不是赵管事的亲信?”

“不能确定是不是,他的人被我们盯着,但万一还有些我们不清楚的心腹……”云德不敢肯定地道,我抬腿就往门外走,“赶紧去给大家解释!”

“少夫人,来不及了,他们受人煽动,根本不会听的。”云德紧跟其后道。云离、云震赶紧护到我身侧。

“怎么也要试一试。”我赶紧往矿工亲属的休息厅跑,还未跑近,已经见那里乱成一团,矿工亲属和调解的人扭成一团,场面混乱不堪,我赶紧大声道:“大家静一静,听我给大家解释……”

有人丢了木棍过来,云离一拳将它击开,人群中有人大声道:“大家别听她的,他们这些有钱人哪个不是官商勾结,现在说得舌灿莲花,背后里不知道搞了些什么鬼……”

舌灿莲花?还挺有文化的,我的目光在人群中搜索,想找出那个煽动者,但场面太混乱了,根本找不到是谁。矿工亲属听他这么一说,立即向我冲过来,嚷嚷道:“不要听她的,把她抓起来……”

人流向我涌来,云离、云震踢飞几个冲上前来的矿工亲属,我大急:“不要伤人!”如果现在伤了他们,后果就更难控制了!

“少夫人,我们的职责是保护你的周全!”云离又打倒两个冲上来的人,厉声道。矿上的护卫见状也赶了过来,云德见场面难以控制,赶紧道:“少夫人,我们先避一避,等他们情绪稳定下来再做打算。”

我看着密密麻麻涌过来的人群,看来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转身往马厩跑:“快上马,我们先离开这里!”

众人护着我骑上小白,往矿山外冲出去,云德带着矿场的护卫冲在前面开路,云离和云震在后面,不断用马鞭为我挥去疯狂的人群冲我们丢来的石头。我们很快冲出矿山,人群渐渐被我们甩在身后,直至身后完全没有了那些人的踪影,我们的马速才渐渐慢下来。

“少夫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云德停下马,转头问我。我勒住马,想了想,沉声道:“现在这情况是回不去的,我们先下山赶去铁山郡,找到常叔再商议。”

“是!”云德点点头,准备扬鞭策马,身形刚动,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破空声,云离反应奇快地转马拦到我身前,来不及拔剑就往空中一挥,一支短短的冷箭赫然扎在泥地上。我还没反应过来,又是“嗖嗖”两声破空声,云德前面有两个铁矿护卫闷哼一声,顿时从马上栽下地去,身子抽搐了两下,立即没有声息。只听到“铛铛”两声,云离和云震已经拔出剑来,飞身护到我马前,厉声道:“少夫人,闪开,有埋伏!”

这一切状况不过是转瞬之间发生,我大吃一惊,和云德赶紧下马,破空而出的冷箭不断地从四面八方射出来,云离和云震护住我,长剑甩出密不透风的剑花,将那些冷箭一一击落,但那些铁矿护卫就没有我这么走运了,不多时又有两个铁矿护卫倒下马,云德见他们倒下马便绝了气,惊道:“箭上有巨毒!”

“不错,而且是见血封喉的巨毒!”黑暗中突然响起一个男人阴冷的声音,我吃惊地抬头望去,见前方不知何时突然出现一个黑衣蒙面人。云离和云震直直地盯着他,眼中露出警戒之色。四周的草丛中传来“悉悉疏疏”的响声,我左右一望,微微一怔,沉沉的夜色中,前后左右又走出四个持刀的黑衣蒙面人,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

“上!”先前的黑衣人下了命令,那四个黑衣人身形一动,向着我冲过来,云德大声道:“保护少夫人!”众人上前厮杀,云离、云震还好,那些铁矿护卫根本不是四个黑衣人的对手,他们出手快、狠、准,招招都是夺命的招数,像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杀手,转瞬之间,铁矿护卫一一倒在血泊之中。云离见状厉声道:“德管家,快带少夫人上马,我们将他们拦住!”

“跑得了吗?”黑衣人首领一挥手,那几个黑衣人身形鬼魅地一晃,银亮的刀光一闪,涌起一层层的刀浪,霎时间寒光迫人,将我们笼罩在一片冰冷彻骨的刀阵之中。

——2006、12、22

觉得遇刺应该先放冷箭比较真实,所以把这章末改了改。呵呵。昨天有朋友质疑花花是不是懂得太多,还有朋友说到不应该为了表现花花的聪明而把别人描写成笨蛋,这个我觉得要说明一下。前一个问题我比较同意胖梅大大的意见“现在的咱们中国的电视新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报道一次矿难,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明白,矿难处理就那点事:清查人数,安抚矿工家属,准备赔偿,惩罚相关责任人……,并不一定非要亲自处理过才能知道。女主所谓的万能,不过是在现代社会总结前人智慧,比古人见多识广而已。”但她也只能拿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事务还是要别人去做的。后一个问题,事实上,我写矿难那一章,并不是说云天常和赵管事是笨蛋,他们的处理方式其实在他们看来并无特别大的不妥,我想表现的不是他们很笨,而是他们轻贱矿工的人命,觉得死几个人没什么大不了,可能是我写得不好,所以大家没有感受到,很抱歉。

在网上查了一下古代官府处理矿难的情况,嘉庆年间有个矿难事故,压在矿洞里的157名矿工无一生还。当时矿主和当局就并不在意矿工的死活,而是只顾完成朝廷的征税任务。下面两段是资料:

那么,矿主及当局是如何进行事故抢救呢?当局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可惜的是,奏折中虽有为官员开脱之词,但采取的具体措施却十分不力。一是抢救很不及时,直到河池州知州陆敏愧得知此事后,才“雇觅多人,并力开挖,希冀引救,因塌陷之处,土石松浮,随挖随陷,竟至人力难施”。而那些矿主们是如何救遇险矿工的,则奏折中一句也没有。可怜的矿工“俱系本省及邻近各省觅食贫民”,他们本想在矿区挣点活命钱,却把命也搭在了矿山。当然,官府对死难者家属,也进行了所谓的抚恤,“将各尸骸设法寻挖,陆续捐棺殓埋”,“按名捐给”,并表示了“深堪悯恻”的同情态度。死难矿工的家属都是老实巴交的穷民,对官府及有官府支持的矿主也是无可奈何,敢怒不敢言,无人敢于闹事,矿区十分稳定,正如广西巡抚庆保在奏折中所讲的那样,“亲属在厂者”,“俱极安静”。这其中,矿主与官府如何对死者亲属进行威逼利诱,当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假如矿主在开采中能够预先采取安全措施,假如矿区有应急救援组织与设备,假如事故发生之时能够抢救及时,我们相信,在金属矿的塌坍事故中,绝不会一下子就使157名矿工无辜惨死。

更为令人不解的是,从广西巡抚到庆远府、河池州,这一层一层的官吏们,此时的工作重点似乎不是惩办事故责任者,认真吸取这次特大事故教训,以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他们向嘉庆皇帝报告的一个侧重点则是,在此处锡矿无法继续办下去因而矿税不能如数上缴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朝廷的矿税不致短缺。因此,在他们层层向上报送的报告中,都反复讲明,之所以派人到矿区进行调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银锡课额不致短绌”,“以期无误课额”。由此看来,这些人更加关心的是完成朝廷的征税任务,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