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败-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讨,韩信、彭越竟然称病不出,暗地里派人到陈■处联络,要陈■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陈■方面的消息。这时,韩信的门客得罪了韩信,门客的弟弟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这就是事情的经过,难道这种人不该杀吗?至于英布,造反之初,英布曾对他的将士说:〃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余不足畏也。〃当大军对垒之时,我曾经问英布:何苦而反?英布的回答是:〃欲为帝耳。〃这种人不该杀吗?

王熙凤:请刘先生总结一下今天的观点。

刘伯温:所有的企业都渴望德才兼备的人,但是所谓的〃德才兼备〃只是企业领导人头脑中永远的海市蜃楼。他们面临最多的还是〃有才无德〃或〃无才有德〃的人。〃无才有德〃的君子我们不讨论,我们真正关注的是那些〃有才无德〃的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们,他们是所有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些人确实很厉害,他们一上台就建立自己的领导班子,企业所有重要的资源紧紧地攥在他们自己手中。你不能轻易换他,否则你的损失会更大。当企业的考核体系触动他们的利益时,他们不会明目张胆地说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但变着法对付你。企业所有的官僚体系都与他们有关……或结党营私,徇私舞弊,或推诿扯皮,拖沓敷衍,他们对企业缺乏最基本的责任心,严重侵害企业的肌体,企业就是在这种利益的争夺中缺失了集团管理职能,导致企业集团整体运营效率的降低,最终被拖死了。所以,所有的领导人在组织机构强大的时候,真的应该掌握权力平衡的策略,防止企业或者组织被因此拖死。

王熙凤:本期节目到此结束,多谢大家!

▲小链接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元至正二十年(1360),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刘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博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与尊敬,尊其为〃吾子房(张良)也〃。朱元璋经常和他一起商量军政大事,有时遇有重大决策,仅召他一人进密室相议,一谈便是半日。朱元璋有时对他几乎到了依赖的程度。刘基母亲故世,他想告假回乡奔丧,朱元璋舍不得他离开,婉言挽留而不准假。后来勉强准了,还不时写信到青田乡里请教军政大计,刘基则详细分析答复,朱元璋非常满意。为免遭官场不测之祸,刘基急流勇退,回乡过安逸清闲的生活,洪武四年(1371)恩准致仕,刘基回到故里。在乡间,他谢绝同一切官府往来,每日只是饮酒弈棋、读书吟诗,从不谈论过去功绩。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出任丞相,刘基被革掉俸禄,遭受诬陷,洪武八年重病不起,被送回乡里,居一月去世。

刘邦(前256…前195),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长,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后先于项羽入关,攻克咸阳,项羽怒,欲杀刘邦,刘邦巧赴鸿门宴,被封于巴蜀。后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暗渡陈仓,反攻项羽,后经四年大战,最后打败项羽,项羽乌江自刎而亡。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汉朝。刘邦称帝后,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先后杀死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大封同姓王,巩固政权。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

第62节:第五章意得志满,急躁冒进(1)

第五章意得志满,急躁冒进

★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

李自成革命成功后,仍然保持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李自成的大顺集团始终坚持的是〃民主集中〃领导机制,并没有追求封建帝王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永葆革命传统〃的企业集团,在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的时候,却溃败了。

客观来讲,我们许多底层出身的企业家,功成名就后也保持了这一可贵的品质,他们生活朴素,不事奢华,坚持〃集体领导制〃,但许多经营成功的企业在这种原则下,仍然失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李自成企业失败的过程,让我们想起一个著名的成语〃兵败如山倒〃,由于一次重大决策的失误,导致企业大面积的溃败,是让人心痛的事情。李自成起义的失败,暴露了他只会闯天下不懂坐天下的农民意识。

袁崇焕与崇祯的矛盾冲突

崇祯17岁登基,从他哥〃八级木匠〃明熹宗手上接过了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他早就了解到〃九千岁〃魏忠贤作恶多端,不是好玩意儿,就韬光养晦,以守为攻,采取怀柔和麻痹策略,步步为营,终以漂亮干练的手法解决了客魏(客氏和魏忠贤)集团,其政治手腕之娴熟,行动协调能力之强,堪与康熙解决鳌拜之手法相提并论。然后,他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贤百感交集,心想:我这一辈子什么福都享过,什么好的都吃过,什么苦也受过,就差没死过,现在,我是活不成了。走到半路,他坐在路边一个小树林里的石头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了半天,长叹一声,把一条精美的裤带搭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了。解决了魏忠贤的阉党,崇祯皇帝又给杨涟、左光斗等著名的东林党人平反昭雪,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并赠送一把上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从此以后,崇祯皇帝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其勤勉和贤能超过了历朝历代的帝王,以至于大清名相张廷玉也感慨不已:〃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闯王李自成也在自己的《登极诏》里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明末集团获得了最后的喘息机会。

这一天,后金集团召开了由全体董事参加的董事会,讨论袁崇焕的攻势。范文程侃侃而谈:《明史·流贼传》介绍崇祯:〃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这说明崇祯刚愎自用,而且生性多疑。此外,我们从姓名学的角度研究袁崇焕的个性: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焕〃,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的意思;〃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所以,袁崇焕固然是军事奇才,但他有政客致命的缺陷,即挥洒自如、我行我素的个性,不经请示,擅自诛杀毛文龙就是很好的例证。不懂得韬光养晦,不知道恬隐忍让这种个性对于普通人来讲真的无所谓,但是对于一名政客来讲,将是其致命的缺陷,这种个性,和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崇祯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便是他〃杀袁〃计策的出发点……

几天以后,一个被金兵俘虏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wωw奇Qìsuu書còm网

这个消息对崇祯皇帝来讲简直是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皇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袁崇焕不是那种人。〃

崇祯帝气急败坏地回答:〃你懂啥!他不是那种人,你就是那种人!慎重,再慎重我也完了!抓!先抓起来再说!〃

最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在北京菜市口市场,伟大的袁崇焕将军被千刀万剐了。他临行前曾口占一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第63节:第五章意得志满,急躁冒进(2)

四百年后,金庸先生在《袁崇焕评传》中感慨万分:〃袁崇焕真像是一个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劲,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委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地显得突出。希腊史诗《伊里亚特》记述赫克托和亚契力斯绕城大战这一段中,描写众天神拿了天平来称这两个英雄的命运,小时候我读到赫克托这一端沉了下去,天神们决定他必须战败而死,感到非常难过,'那不公平!那不公平!'过了许多岁月,当我读到满清的皇太极怎样设反间计,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怎样商量要不要杀死袁崇焕,同样有剧烈的凄怆之感。〃

袁崇焕死后,张廷玉主编的《明史·袁崇焕传》最后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这就是说,自从袁崇焕死之后,明朝灭亡已成定局。

大军兵临城下,崇祯病急乱求医,竟然祈求上天的旨意。他沐浴完毕,焚香拜天,默默祷告:〃方今天下大乱,欲求真仙下降,直言朕之江山得失,不必隐秘。〃结果,这真仙也是直率之人,给他来了个实话实说,崇祯睁开眼睛拿占卦一看,见上面有诗一首:

帝问天下事,

官贪吏要钱。

八方七处乱,

十爨九无烟。

黎民苦中苦,

乾坤颠倒颠。

干戈从此起,

休想太平年。

崇祯这时候真的流下了悔恨的泪,他仰天长叹:〃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有何面目见于地下。〃他与宦官王承恩登上煤山寿皇亭,脱下黄袍,泪流满面地在衣襟上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随后他赤足轻衣,乱发盖脸,与王承恩相对,一根白绫与这个生他养他的世界彻底了断。

有意思的是崇祯皇帝和魏忠贤尽管出身迥异,政见不一,性格也形同水火,但有一点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就是他们选择了同样的死亡方式,都用上吊来和这个世界吻别,只不过魏忠贤用的是自己的裤带,而崇祯皇帝用的是白绫。对于崇祯的死,后世历史学家有不同的研究,李自成也对此进行过反思。凭良心说,李自成并没想过要杀崇祯,这要从一个领导人的胸怀和气度谈起,李自成绝对有这个气度。满清入关后,康熙皇帝拜谒〃明孝陵〃时,执臣子之礼,行的是三跪九叩的君臣大礼,他仍然把朱元璋当成皇帝对待。李自成其实早就有这个打算,他还准备和崇祯皇帝〃哥俩好啊〃喝两杯呢,然后和平交接皇权。像尧舜禹那样客客气气地禅让当然最好,不能禅让,也要像小布什和戈尔那样,互相恭贺,算是最完美的结局。安慰的话,他已经想好了……《诗经·小雅·北山》的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是胡说八道,再巍峨的宫殿,我一个人能住几张床,玉盘珍馐,山珍海味,我也不稀罕,我就喜欢羊肉泡馍,但我一个人能吃几碗?再说权力,我撑死也就管理几个人,没意思,当皇帝的确是个苦差使。你祖宗朱元璋的生活是〃四鼓而兴,未明视朝〃、〃晡时听政〃、〃昏乃还宫〃。所以,做皇帝真的不容易,好皇帝是人民的公仆,坏皇帝是天下的公敌,有什么意思?要不是刘宗敏他们鼓动,我才不愿意做皇帝。所以,我是帮你早日脱离苦海,你应该感谢我才对,是不是?所以,你不应该恨我……再说,你祖宗朱元璋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