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位-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泽涛见老人有些伤感,连忙岔开话题道:“那我们就陪您到您出生的地方去看一看,我也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土壤能孕育出您这样的建筑大师!”

贝聿铭呵呵笑道:“你就是罗伯特所说的那个‘神奇的中国小子’啊,我对你也很好奇啊,罗伯特可是从不服人的哦!不过我可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的!我们还是先去看项目吧,这里等我完成了设计工作再来看也不迟!”

众人都被贝聿铭的敬业精神感动了,簇拥着他上了房车,直接驶离粤西上了高速,向兴华驶去,一路上,段泽涛和仝德波把“乌托邦”项目的情况向贝聿铭做了详细介绍,贝聿铭越发感兴趣了,指着段泽涛笑道:“你这个神奇小子果然很神奇啊,不过我还要到现场看看才知道你有没有骗我!”

到了兴华,吃过饭,段泽涛考虑到贝老一路舟车劳顿,他又已是八十五岁高龄,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就安排他先休息,贝聿铭却兴致勃勃道:“还是先去看现场吧,要不然我睡也睡不安稳!”

段泽涛只好带着他去了现场,贝聿铭一下子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惊叹道:“太美了,我一定要在这里设计出我毕生最完美的作品!”

接下来几天,段泽涛算是真正领教了贝大师的敬业,他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亲自爬到周围的山上去勘察地形、攀到峰顶俯览周围环境,又划船到湖中央去观察水面对光线的折射影响,有时为了等着看落日和日出的光线变化,蹲在湖边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同行的几个设计团队的小伙子和年轻姑娘都有些吃不消了,贝聿铭却丝毫没有叫苦,总是精神抖擞,面带笑容,让随行众人都叹服不已。

段泽涛好奇地请教道:“贝老,你在这里等着看夕阳落下,这和你的建筑设计有什么关联吗?”

贝聿铭兴致也很高,呵呵笑道:“小伙子,光线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我常说‘让光线来作设计’就是这个道理,我在做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卢浮宫的扩建项目设计时,为了观察它的二十四小时的光线变化,在那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最后才选定了那个‘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段泽涛听着贝聿铭讲述自己的设计之路,也兴奋地竖起大拇指接口道:“这事咱们华夏人谁不知道啊,法国人自诩是世界上最懂艺术的民族,那次却被您老的设计给震住了,这是我们全华夏民族的骄傲!”

贝聿铭用手指点了点段泽涛,笑道:“你这小子就少来拍我的马屁了,我说你这县委书记很闲吗,一天到晚陪着我这糟老头子干嘛,快走!做好你的分内工作去,你治下的老百姓更需要你,放心,一个月内我保证拿出一份震惊世界的设计方案,这将是我毕生最完美的作品,我要设计出一个真正的人间天堂出来!”

段泽涛只好去忙自己的事去了,让仝德波他们陪着贝聿铭,一个月后,仝德波兴冲冲地跑来了,一边跑,一边兴奋地喊道:“泽涛,贝老的设计方案出来了,大师就是大师啊!太美了!我现在对‘乌托邦’项目的取得巨大成功毫不怀疑!你快跟我去看看吧!”说完,拉起段泽涛就跑!

跟着仝德波来到那间专门为贝聿铭准备的宽敞的设计工作室,墙上挂满了设计草图,墙边那一排排的电脑屏幕上也全是还在设计中的设计图纸,靠东面的一整面墙上挂着一副巨大的设计效果草图,贝聿铭站在草图前,一动也不动,显然也被自己的作品陶醉了!

段泽涛一看到那幅巨大的效果草图也惊呆了,实在太美了!这分明是一座仙境中的都市!贝聿铭在这个作品中将现代与古典,东方与西方文化,自然与都市,建筑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单独的艺术品,却又与这山水都市浑然一体,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良久,贝聿铭才转过头来对段泽涛严肃地说道:“小子,你一定要答应我,要用最好的建筑材料来建这座新城,绝不许偷工减料,等着这个‘乌托邦’建成了,记得留一套房子给我,我有空会经常来住一住!”

段泽涛重重地点了点头,郑重地答应道:“贝老,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的心血结晶被玷污,我一定会严把质量关,盖出世界上最好的房子,等房子盖好了,我会在我的房子旁边留一栋给您,咱俩做邻居,我会陪您老去钓鱼,听您老讲您的传奇故事……”一旁的仝德波插嘴道:“别忘了,还有我!”

剩下的具体设计工作贝聿铭就交给了自己下面的设计团队去做了,段泽涛亲自陪着贝聿铭去了粤西,陪他一起去圆他的故乡梦……

贝聿铭是世界名人,他的回归也惊动了粤西省政府,粤西省专门派了一位副省长和粤州市的市长全程陪同,当他们听说段泽涛只不过是江南省的一位县委书记,就有些矜持起来,不怎么搭理他。

可是他们又惊奇地发现贝聿铭似乎对这位年轻的邻省县委书记十分看重,细问起来才知道原来就在紧邻粤西的兴华这样一个小县城居然正在运作“乌托邦”这样一个惊人的大项目,段泽涛也不藏私,将自己关于“乌托邦”项目的构想和运作思路和盘托出,让他们很是惊叹不已,对段泽涛也从此刮目相看,再也不敢小视。当即表示要派一个考察团过去学习取经,段泽涛爽快地表示了欢迎。

而段泽涛不俗的谈吐、沉稳的表现也让他们十分欣赏,粤州市市长叶天龙还动了挖墙脚的心思,几度试探力邀段泽涛来粤州市做副市长,粤州市是粤西省的省会,经济十分发达,在全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粤州市副市长这样一个位置甚至比起江南省某个地级市的市长含金量更高,可段泽涛却只是笑而不答,丝毫不为所动,这也让叶天龙对他越发看重,真正开始用平等的眼光来对待这位官职比他小得多的年轻后辈。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粤州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到处是车水马龙,十分繁华,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贝聿铭对故乡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惊叹又是兴奋,赞叹说粤州已可与许多国际大都市媲美了!

段泽涛在惊叹粤州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同时也留意到粤州很重视城市的绿化工作,道路两边和中央分隔带上全种满了移植的花草树木,在居民小区里和大型广场上也到处是绿意盎然,当他从叶天龙口中得知这些花草树木都是从很远的地方买来,再载种上去时不由心中一动!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

第148章 深入农村

兴华的不均衡发展一直是段泽涛比较头疼的问题,而如何处理城市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段泽涛在交给省委书记赵向阳的那份《江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报告》里也谈到了自己的一些思路,但如何结合兴华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产业切入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

前段时间因为忙于“乌托邦”项目和开发区的事情,段泽涛也一直没有精力来考虑兴华农业经济发展的事情,但在他毕竟是兴华人,之前因为写那份《江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报告》时也到兴华进行了调研,所以对兴华农业发展的状况还是清楚的。

兴华的优势是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又地处南方,全年气温比较高,日照和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缺点是土壤不够肥沃,同时虫害也比较严重,之前兴华县也组织农民种过一些经济作物,因为虫害的原因收成并不太好,所以老百姓对于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也不高。

但在粤州看到的情况却给了段泽涛很好的启迪,目前全国的城市都在高速发展,对于城市景观和绿化也很重视,这就催发了对于花草苗木市场的巨量需求,但是全国的苗木产地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在这一块的市场空白还是比较大的,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兴华全年气温高,日照和水资源丰富的特点都很适合苗木生长,同时苗木的抗虫害能力也比一般的经济作物强,而且兴华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的特点也会使得物流成本相对较低,非常适合发展绿化苗木产业,特别是“乌托邦”这个项目一旦启动,本身也需要巨量的花草苗木,同时“乌托邦”项目的炒作也必将使得兴华在全国的知名度大大提升,现在切入苗木产业正是最佳时机!

段泽涛送走贝聿铭,就匆匆赶回了兴华县,当天就带着刘春华和分管农业的常委副县长田新国、农业局局长彭广大等几人一起下去调研了。

兴华的“村村通”道路工程还是搞得很好的,基本上都铺上了水泥路面,但是道路两旁的庄稼就长得不行了,叶子耷拉着,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虫洞,田地里也看不到几个劳作的农户,还有许多田地干脆已经荒芜了,长满了深深的野草。

好不容易看到前面有一个老农愁眉苦脸地正在田地里给庄稼施肥,段泽涛让车队停了下来,走了过去,亲切向那老农问道:“大爷,收成还好吗?”

老农见他们都是从小汽车上下来的,一看就是上面下来的大官,就有些拘谨,有些手足无措地不知如何回答,农业局局长彭广大有些不耐地呵斥道:“这是县里的段书记,问你话就好好的答!”那老农就吓得越发不知该怎么答话了。

段泽涛不满地瞪了彭广大一眼,严厉道:“彭局长你这是什么态度?!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是你的部下让你随意呵斥的!我很怀疑你这样的态度如何抓好农业这一摊子,你先回去吧!把你农业局今年的工作计划写出来再来找我!”

彭广大本来是想图表现,不想马屁拍到马腿上了,满脸涨得通红,只得惊惶不安地先回去了。段泽涛从口袋里掏出芙蓉王烟,递了一根给那老农,呵呵笑道:“大爷,你别紧张,我们没别的意思,就是找你老人家唠唠家常,聊聊天!”

那老农见段泽涛十分平易近人,又把那个很凶的官给赶走了,对段泽涛就不那么畏惧了,接过香烟和段泽涛聊起了家常,抽完段泽涛的烟,老农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就从口袋里掏出自制的烤烟请段泽涛抽。

段泽涛一见就乐了,高兴道:“这个好,这个劲大!”从老农手中接过烤烟袋,用纸卷上吧嗒吧嗒抽了起来,一根烟抽完,两人距离又拉近了不小,段泽涛再次问起了收成问题。

那老农叹了口气道:“别提了,这庄稼是越来越种不下去,收成不好不说,农药化肥又一个劲地涨,收成的钱还不够买农药化肥的呢!现在的人都没心思弄庄稼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你没见好些地都荒在那里啊……”

段泽涛点点头,转头向一旁的刘春华等人说道:“我国终究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也占了全国人口的很大比例,所以发展工业固然重要,但农业绝不能掉队,如何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和积极性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刘春华点了点头道:“是啊,目前土地荒废的问题在我省都十分普遍,兴华离粤西省又比较近,年轻人大都到粤西省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儿童,青壮劳力很少,不仅农作物的产量年年下滑,而且还带来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告别了那位老农,段泽涛他们又走访了一些农户,反映的情况也和那个老农差不多,段泽涛的眉头不由地皱了起来,“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