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彭德怀传-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区,其中以八十二军的3个精锐师分守南山的马架山、营盘岭、沈家岭一线;另以第九十一军、一二○军等3个军3万余人为左翼,于兰州东北的靖远、景泰及打拉池地区布防,相机侧击野战军;以新组成的骑兵军约2万人,控制临洮、洮沙地区,保障右翼安全。青马企图依托兰州的强固工事正面抗击,由宁马和胡宗南军两翼包围,歼灭野战军于兰州城下。

兰州是甘肃、宁夏、青海、新疆4省的交通枢纽,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彭德怀分析,敌人必然死守兰州。在兰州同青马决战,将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但拖住青马在兰州决战对野战军有利。在西安解放之后,解放西北这个第二大城市和反共中心,就基本上解决了西北问题。如果让青马跑回他的老窝青海,那里是辽阔的少数民族地区,人烟稀少,粮食短缺,就将增加进军作战的困难,势必延长解放大西北的时间。彭德怀对部队说:“我们不怕他守,而是担心他跑掉。如果他真的不跑,就到了我们把他消灭的时候了。”

8月4日午,彭德怀同张宗逊、阎揆要向第一、二、十八、十九兵团,发布了进军兰州歼击青马的命令。以一部兵力钳制宁马和胡宗南,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首先歼灭青马军。命令要求各兵团于8月9日前完成进攻兰州、西宁的战斗准备。8月6日,中央军委复电说:预备命令,一般甚好。唯请注意左兵团所取之路线似过于迂回。青马残暴,对我敌意甚深,故深入青马老巢寻其主力作战,必须谨慎从事,大意不得。

8月10日前后,第一野战军各兵团紧接着陇东追击战,不顾酷暑灼热,战胜狂风暴雨,冰雹洪水,分左中右三路向西进军。途中,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随时利用空隙做群众工作。沿途群众积极热情支援解放军。各部队互相鼓励:“英雄好汉,兰州再见。”第二兵团和十九兵团于19—20日顺利进抵兰州城郊,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兰州。

兰州三面环山,北有天险黄河、白塔山可依托;南有南山作屏障。国民党军在抗战期间就修筑了坚固的工事,青马又不断构筑加固。主阵地修有钢筋水泥碉堡,形成碉堡群,通向城里的环山公路与各主要阵地相连接。外斜面有环形人工削壁1—2道,高6—10米,削壁腰部有暗藏的侧射机枪火力点,削壁外有一两层3—6米深的外壕,各壕间又有暗堡和野战工事。阵地前埋设大量地雷及铁丝网。马步芳部凭借坚固工事,既能发扬火力,又便于组织反扑。兰州战役打响前,马步芳在对其部属的命令中宣称:“本署以诱敌于有利地形与之决战,凭天然屏障筑工严密部署,如敌来犯,决举全力一鼓而歼灭之。”敌兰州总指挥马继援则扬言兰州是“攻不破的铁城”。

第一野战军陇东追击顺利,产生了轻敌麻痹思想,认为敌有可能放弃兰州,怕失去战机,急于歼灭之。部队抵兰州外围的第二天,在准备很不足的情况下,野战军司令部就下令向“兰州锁钥”古城岭、营盘岭、狗娃山等几个外围阵地发起试攻。因对地形侦察不细,没查明敌军的兵力火力部署,对敌之坚固工事和敌军的顽强性估计不足,野战军步炮协同不够,所以在外围攻打了一天,未夺得一个阵地,双方均有不小的伤亡。

扫清外围主阵地的试攻没有奏效,彭德怀断然下令全线停止攻击。要求各兵团总结经验教训,仔细侦察敌情,查看地形,开展军事民主,讨论攻击战术。根据彭德怀的命令,部队用三天时间做了各方面准备。普遍进行阵地总结,深入政治动员,克服轻敌思想;发扬军事民主,研究进攻战术;认真侦察地形,反复夜摸道路,挖壕沟接近敌人阵地;大力组织骡马和勤杂人员,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运输物资器材。

8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彭德怀等关于试攻兰州的报告来电指示:马步芳既决心守兰州,有利于我军歼灭该敌。为此,“似须集中三个兵团全力于攻兰战役”。攻击前似须有一星期或更多时间做充分战斗准备,“并须准备一次打不开而用二次、三次攻击去歼灭马敌和攻占兰州”。

彭德怀在23日到猪嘴岭第十九兵团指挥部。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向他报告:十九兵团部队的历史上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攻敌几个阵地,一天多没拿下一个。军、师、团的干部都很憋气,觉得非出这口气不可。接着,检讨说:“这次仗没打好,责任主要在我们兵团领导人身上。”彭德怀说:“部队试攻受阻,主要原因是轻敌,次要原因是敌工事坚固,敌人顽强。这次试攻是我决定的,时间仓促,部队准备不够。不过通过这次试攻也达到了了解敌人的目的。你们要告诉部队沉住气,总结经验教训,仔细研究敌人,扎扎实实地做好准备工作,待命向敌人发动总攻。”

当时有的干部仍认为当前形势已是“秋风扫落叶”,马步芳未必会固守兰州。彭德怀在一次会上又提醒说:马步芳、马继援都是反动透顶的家伙,他们就像输红了眼的赌棍,把最后一点赌注全押在兰州。我们部队大部分还没有同他交过手,不是有个“困兽犹斗”的成语吗?对敌人切勿疏忽大意。马军惯打反扑,在占领敌阵地后,改造工事未完成时,最须注意。他还意味深长地说:兰州这一仗打好了,西北可以早一点解放。打不好,让敌人跑掉,我们就是对人民犯罪。

第三节 歼灭“二马”(2)

 经严密侦察,敌人主力在南山,东西两翼薄弱,分兵把守;北面黄河铁桥是敌人唯一退路。这样,攻占南山就成为攻打兰州的重点,能否夺取黄河铁桥是能不能全歼敌人的关键。据此,彭德怀又适当调整了兵力部署。8月24日21时,彭德怀和张宗逊向中央军委报告:“二兵团、十九兵团攻城准备工作已妥。疲劳尚未恢复,粮食不足,油、菜更难解决。青马军不断反袭,故很难得到休息。以现在的准备工作看,攻占兰州有六七成把握,故决定在25日晨开始攻击。”毛泽东在26日复电:如25日攻城得手,则局势起了变化。如不得手,则作为侦察性质之作战,按来电确定先打援,后攻城。

野战军做了充分准备后,于25日拂晓发起总攻。敌军坚固工事一个个被突破。经过异常激烈的战斗,沈家岭主阵地上的上、下狗娃山,首先被第四军攻占。下午,第六军攻克了南山最高峰营盘岭的主阵地三营子;六十三军攻占敌另一主阵地豆家山。六十五军于黄昏占领古城岭、马架山。至此,兰州的“锁钥”已全部掌握在野战军手中了。在战斗中,敌军指挥官用机枪和大刀督战,连续向野战军发动反冲击。进攻部队攻占每一条壕沟,攀登每一道削壁,夺取每一个阵地,都经过艰苦的战斗和反复的争夺,多次拼刺刀,同敌人肉搏。

皋兰山的主峰营盘岭,敌之工事最强。当六军十七师五十团冲锋到第一道削壁时,突破口未被炸开,敌人凭借钢筋水泥暗堡拼命抵抗,几次爆破和攻击均未成功。这时七连指导员曹德荣挺身而上,抱起炸药包,趁着手榴弹升起浓烟雾之际爬到削壁下,身贴崖壁,手托炸药包炸开了缺口。这位舍身炸削壁的英雄,以自己的身体开辟了前进的通道。随后部队又突破二、三道削壁,在十六师密切配合下,胜利地攻占了三营子阵地和皋兰山主峰营盘岭。后来彭德怀多次谈到:打兰州是一场恶战,是艰巨的攻坚战。有的团一千五六百人的建制,战斗结束时只剩下几百人。这些战斗英雄们为了人民事业,粉身碎骨,英勇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在兰州鏖战之际,野战军左路第一兵团于8月22日解放了临夏。马步芳深感后方空虚,老巢危急,不得不由兰州抽调骑兵第八、第十四师回西宁,同时急派亲信赴宁夏求援。但马鸿逵为保存实力,虚与委蛇。马步芳又于24日急电国民党政府:请火速分催陕署、宁夏友军行动。并于当天自兰州飞回西宁。行前叮嘱其子马继援:如马鸿逵、胡宗南及空军再不来援,则迅行撤守青海。这时兰州的南山阵地均被攻占,青马军伤亡惨重,城中没有预备队,宁马和胡宗南的援兵一个也没有来。25日下午,那个发誓“与兰州共存亡”,嚣张一时的“马家军”总指挥马继援,秘密从阵地上撤走主力,趁夜幕降临之际,想通过黄河铁桥退至北岸。

第二兵团三军七师首先发觉敌人开始逃走。他们一面报告上级,一面发起追击。26日凌晨,攻占西关,抢占铁桥,堵死了敌军的唯一退路。经过巷战,野战军于当日中午肃清了城内残敌,越过铁桥占领白塔山,被国民党倚为金城汤池的兰州宣告解放。西北解放战争史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城市攻坚战,西北战场上最后的一次大战役胜利结束。青马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兰州解放,分割了西北国民党军各部的联系。彭德怀决定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猛追穷寇,全部干净歼灭之。接着部署野战军左路先取西宁,右路夺取宁夏,中路进军永登,沿河西走廊逐次解放武威、张掖、酒泉等城,然后进军新疆。

9月5日,王震率第一兵团解放青海省会西宁。马步芳等逃往香港。青马集团被彻底解决。

野战军第十九兵团在兰州解放后稍事休整,即挥戈北上,进军宁夏。彭德怀对杨得志、李志民说:“人民共和国就要成立了。我们这片地方,还有一个新疆,一个宁夏没有全部到手。大家加把力,在共和国成立前拿下这两个地方,来个锦上添花,喜上加喜。”这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马鸿逵残杀陕北人民甚多,从来没有做过好事。对宁马军“力争全部缴械,其次则争取大部缴械,一部改编。总之,改编的部队愈少愈好”。

9月初,第十九兵团以排山倒海之势,兵分三路向宁夏进军。17日,在常乐堡歼敌两个团。19日,敌第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率部起义。至21日,宁马布置的三道防线全部被突破。野战军乘胜西渡黄河,直捣银川。宁马军指挥失灵,四散溃逃。马鸿逵之子、宁马军总指挥马敦静无计可施,乘飞机逃往重庆。第一二八军军长卢忠良等率残部投诚。23日,第十九兵团的杨得志、李志民,同宁夏方面代表卢忠良、马光天和马廷秀①,在中宁签订了《和平解决宁夏问题之协议》。当天,第十九兵团进驻银川。残酷统治宁夏17年的马鸿逵集团被彻底消灭。宁夏战役共歼灭与和平改编国民党军四万余人,圆满地完成了毛泽东关于“应尽可能解决马鸿逵部,越彻底越好”的指示。

第四节 进军新疆(1)

 早在1949年四五月间,毛泽东即考虑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北问题的可能性。8月6日①,他致电彭德怀指出:对西北敌军除用战争方式解决外,尚需兼取政治方式解决,以为战斗方式之辅助。8月19日,彭德怀向毛泽东报告:在我攻占兰州、西宁、凉州(武威)后,以政治、军事双管齐下,争取某一部或大部放下武器和平改编的可能性是增加了的。9月上旬,彭德怀向中央军委报告了进军新疆的计划。拟在占领玉门以后,由王震率二军和六军向新疆进发,争取在12月底以前分驻于南疆和北疆。毛泽东于10日复电指出:陶峙岳、赵锡光②等已准备与我们和平解决。新疆主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