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8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经太多世事的陈立强那转变的脸色,当然毫无保留的被伊比舍维奇看在眼里,顿知事情有可能的他,赶紧添油加醋的说道:“按照共和国工程师新人的工资待遇,您一天的收入大概是一百元人民币,而出差到我们这个正经受战火的国家,贵公司给予工资之外的单日额外补贴也是一百元,而剩余的四天时间,如果您帮助我们,我们可以给您最低一千元的报酬,或许更多。”

常言道,谈钱是最伤害感情的,但往往对于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的双方而言,金钱的利益,往往比任何说辞都还来得实惠,正琢磨着回家与留下之间的陈立强,自然而然被最低一千元的收入吸引了,有了这笔钱,这趟冒险出国,公司要给付700元的补贴,苏方给予最低1000元的酬劳,保不齐一趟下来就小赚了两千元,这可差不多是半个多月的工资了,要是寄回老家给父母……

“如果要求不是很过分的话,我可以接受”

陈立强和伊比舍维奇这几句话都太过于简单,这下那个冒牌翻译倒是没有翻译错误,似乎伊比舍维奇也知道这个翻译实在太水,所以也不说话,而是当即就拿出了一张图纸,递给了陈立强,微微一笑间,大概意思就是任务就在纸上。

图纸很小,像是一页教科书纸张一般大,陈立强摊开之后眼睛一亮,因为他发现这张图纸上的东西竟然是一支步枪,不对,应该是突击步枪,从枪体外形上来看,陈立强觉得很是眼熟,像是在哪里见过,仔细一想,顿时就回想起,自己曾仔细看过中国工业大学大门门口的两位岗哨士兵手里的步枪,话说共和国所有普通高等院校中,也只有中国工业大学像是一所军事学校一样,自建校起就有安排岗哨的传统,几十年下来一直没变,只不过后来陈立强去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究生,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有时间一定回母校看看,哨兵们应该也换装新的突击步枪了”心里小小感叹一把的陈立强当然就认得出,图纸上的这突击步枪,其实就是共和国一八式自动步枪的变形版,由于图纸很小,而且也是用铅笔勾勒出来的枪械图样,所以具体的技术细节,陈立强是看不到的,但这足以让他知道这两个人来找自己为的是什么了。

共和国习惯称自动步枪为突击步枪,而苏联之所以热心研发自己的一款自动步枪,一方面除了长期向共和国订购一八式步枪及其枪弹太过于耗费之外,还因为一八式步枪的确精良优秀,而且对恶劣环境也比较适应,但苏联现在想要的是一款既廉价有简单、生产容易且性能稳定,而且还得有不错的枪械性能以及人机功效的自动步枪。

数百万苏联红军战士要是人手一把自动步枪,虽然火力肯定更加凶猛,但显然弹药的消耗也将极为恐怖,因而这也就强调苏联枪械专家们,还得考虑国产的自动步枪,要拥有一种既廉价又很有杀伤力的子弹,反正自动步枪和子弹都需要做到尽量的简单便宜,能够进行超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陈立强不得不承认,每一个男儿心中都曾有过军人梦,自己也毫不例外,可由于种种原因,自己并未加入军队,但如今能够参与到一款自动步枪的制造,他心中还是显得很激动的,小鸡啄米式的点头应允之后,也不收拾行李了,当即就把门给关上,跟着伊比舍维奇向着他们口中的实验工厂前进。

在实验工厂里,陈立强看到了这款自动步枪的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令陈立强感觉到意外的是,这个设计师竟然是个残疾人,经卡拉什尼科夫自我介绍后,陈立强才知道眼前的这个年龄比自己稍大,但样貌却显得老迈一些的年轻人,并未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从十年制的学校毕业之后,便成了了苏联西伯利亚铁路上的一个机车修理工,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开始专研制造技术,尤其是军事装备中的枪械。

激发卡拉什尼科夫的一个意外事件就是当年共和国出口给苏联的第一批武器装备,承运的军列在途径卡拉什尼科夫工作的火车站之前,就因为机车出现了机械故障而在铁轨上趴窝了,被临时叫去修理的卡拉什尼科夫有幸的见到了一八式自动步枪,那些担负列车周围警戒苏军士兵手里的一八式自动步枪让他难以忘怀,从那时候起,他不惜花费所有工资,向一个过往的华商预订了一本共和国发行的《单兵轻武器》期刊,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华商再次经过车站之时,带给他的期刊中必须有关于一八式自动步枪的内容。

卡拉什尼科夫如愿以偿,不久之后那位从事木材生意的华商就给他带来了好几本军事杂志,无一例外全都是关于单兵枪械武器的,其中有一本还是中国防务出口公司关于一八式自动步枪的在全球销售的宣传书,如获至宝的卡拉什尼科夫日以继日的研究着那些书刊资料,甚至连图片都给抚摸得模糊,所有技术数据都牢记于心。

后来,苏联又向共和国订购了一批22式主战坦克,这些坦克同样是经西伯利亚铁路运往苏联的莫斯科军区,又大开眼界的卡拉什尼科夫突发奇想的要加入军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触摸到真正的一八式自动步枪,而要想加入装备共和国制造武器的苏联精锐部队,卡拉什尼科夫自认为自己不适合去竞争步兵也不能做炮兵,因而他以自己擅长的机械维修技术,想到了去当装甲兵,如愿以偿的当上一名坦克车长后,他有了足够的机会来了解一八式自动步枪,那时候,卡拉什尼科夫的上司还非常奇怪为何其他坦克车长都愿意配备手枪,而卡拉什尼科夫却要求自己要用一把一八式自动步枪来当自卫武器。

卡拉什尼科夫或许是太痴情于枪械,对自己应该更加熟悉的坦克却并不上心,直到一次军事演习中,他意外的负伤的被送往医院抢救,结果右手从此不能灵活自如,只能选择光荣的退役,又回到原点的他终于开始在火车站的机修车间开始仿制一八式自动步枪,后来他认为苏联和共和国的国情不一样,共和国有着庞大而又系统的工业体系,强大的工业实力足以确保部队装备自动步枪而且不愁子弹,可苏联就不同了,他需要研发一款超便宜、超廉价、超实用的武器,用粗制滥造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苏德战争爆发,卡拉什尼科夫终于逮到了表现的机会,他把自己最得意的一款手工制作的自动步枪送往了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伊比舍维奇一眼就相中了这款一八式自动步枪的变形版,详尽的试验和评审之后,连苏联装备规划委员会的勃拉贡拉沃夫中将都被震动了,苏联人可以自己研发自己的自动步枪,何愁纳粹鬼子不死?

于是乎,卡拉什尼科夫很快就被连人带枪的送往了高级步兵枪械学校接受快速的专业学习,随后不久便正式组建了一支技术研发队伍,开赴到了这片山区内,进行更为细致的实验,而且在后续的各种实验与改进中,卡拉什尼科夫充分借鉴了共和国一八式自动步枪的优点,因为共和国的军队有的驻扎于冰天雪地的东北、有的却又在沙尘恶劣的西部,高原、丛林、海岛等等,各种各样特殊的地形和使用环境都要求枪械务必有极强的耐用性和适应力,因而卡拉什尼科夫私下里,就多次将样枪扔进泥水坑里,浸泡很长一段时间后,再尝试是否能够正常发射,亦或者扔进冰箱里冷冻,至于**盐水什么的,都如同家常便饭一样。

经过各种各样的测试和实验,苏军内部对这款自动步枪自然给予了厚望,而卡拉什尼科夫本人也非常有自信,可等他们要将自动步枪投入大规模制造之时,才发现少了什么,他们没有专业知识足够扎实的机械工程师来指导他们,什么零件应该怎么样加工才能速度更快而且质量不差,陈立强的出现显然让他们如获至宝一般。

机械制造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同样的一个零件,的确有许多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因而就有有了不同的加工工序,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来以最经济的手段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这对于共和国众多企业而言是相当精熟的,因为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就意味着更大的商业利润,所以共和国才越发的追求高效率生产,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自动化生产都让许多企业不满足,柔性制造系统这种新概念就自然而然被追求起来。

然而此时此刻,陈立强却并未第一时间想到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而是被枪架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样枪给吸引了,用伊比舍维奇话来说,这些枪都是试制出来的,就是要测算出能有多大的生产效率,一个合理的数据如果上报至苏联战争国防委员会,不仅仅决定的是数百万苏联军队是否能装备这款自动步枪,也将决定卡拉什尼科夫耗费无数心血的这款自动步枪的命运。

触摸那冰冷的枪管,陈立强在周围人友好的目光下,终于鼓起用于端起了一把步枪,仿佛回到了当年军训打靶的时候,第一使用一八式自动步枪射击的他,根本没有预想到后坐力的问题,紧张又兴奋之下,第一枚子弹什么时候打出去的、飞到了哪儿去都不知道,只知道教官在身后大喊了一声——“首发跑靶”

而现在,手中拿着的自动步枪显得更为特别,光是从制造工艺上来讲,陈立强就觉得有一种强烈的“粗制滥造”感觉,将步枪拆解开来后,他很快就认清了这款枪身短小,强调近距离火力的自动步枪真面目。

“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通过活塞推动枪机动作,回转式闭锁枪机,口径应该是7。62毫米,保险、快慢机柄在机匣右侧,有半自动、全自动两种发射方式,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

陈立强一边拆解着自动步枪,一边嘴里念念有词,而当他将所有零部件,全部一一摆放在桌上后,沉思一阵后认真的说道:“击发机构是击锤回转式,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较容易的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而发射机构主要有机框、不到位保险、阻铁、扳机、快慢机、单发杠杆、击锤、不到位保险阻铁等,快慢机设计比较特殊,如果扣压扳机,阻铁解脱击锤而击锤回转击发,因而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击发阻铁和单发阻铁都扣不住击锤,只有不到位保险阻铁卡笋能抵住击锤卡槽,步枪反而只能单发射击。”

“从个人角度分析,这款自动步枪的枪管枪管缠距偏小,而且枪管较短直接导致瞄准基线太短,再加上瞄准具的粗陋,应该很难精准射击,更何况选用的枪弹的弹形不够好、枪弹撞击目标时过于稳定,破坏效果也不会理想到哪儿去,全自动射击之时,枪口还会非常严重的上跳,所以我认为这款自动步枪是强调三百米近距火力压制性射击的冲锋型自动步枪,射速快、火力猛,可对于精确射击而言,是难以实现的”

最后,陈立强开始拿起一些零部件,仔细观察甚至还轻轻抚摸,最后笑了笑说:“不用多说,这款突击步枪是为恶劣作战环境而设计的,相信它能够在极为苛刻的恶劣环境之下保持正常射击,如果零部件要是能采用冲压生产,我认为生产效率更高。对了,它又正式的名字吗?”

“有,它叫AK…47”

卡拉什尼科夫笑着回答道,短短几分钟时间,自己耗费无数心血而设计的自动步枪就被陈立强给分析透彻,如果让他知道,陈立强在读研究生期间,就曾跟随自己的老板(导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