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无疆-第8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日军掌控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日军利用着自己的制海权优势,相继在吕宋岛不同的港湾发起登陆作战。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战第四天,日军第二师团的一个联队在马尼拉对面东海岸的拉蒙湾登陆,竟然相当的顺利,防守的菲律宾军队一枪未放便轰然散尽,让日军这个连队甚至还以为这是美军的一种诱敌深入的战术,后来他们才发现美军原本以为日本海军的舰船和运输日本陆军部队的船只,是不敢贸然进入共和国利益范围的南海海域,但谁也未曾想到,确实比较惧怕共和国的这支日军登陆船队,是严格在共和国南海海域经济利益专属区之外展开行动。

因而在日本陆军这个原本以为要浴血奋战,拿出在其本土四国岛上精心苦练出来的抢滩作战本领来和美军一较高低,却相当轻松但依然疑神疑鬼的进入了马尼拉,结果就是麦克阿瑟当天就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随即就率部为稳扎稳打的向巴丹半岛撤退,不能进攻、防守也差的美菲联军,在登陆日军的两个师团不断压迫式攻击之下,步步后退之间却难得的做到了秩序井然, 可他们哪里知道,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菲律宾群岛战役进入开战后的第六天,美菲联军只剩下了不到三万兵力,作为主力的美军三万余部队在日军的攻击之下,也仅仅剩下了不不到八千人,而与之相对的是,约莫二十英里宽、二十五英里长的巴丹半岛上,竟然拥挤了十余万跟着联军逃难至此的菲律宾平民,如此之多的军民光是每天要消耗掉的食物就是个天文数字,更不用提日军还在不断的进攻,海面上的日本海军战舰和航母依然不眠不休的向美军展开狂轰滥炸,似乎在用高强度的进攻来证明日本为了此战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

开战第七天,菲律宾群岛战役日军最高指挥官本间将军第一次下令停止岛上进攻战,转入临时性的战略防守,负责为整场战役提供航空兵和火力支援的日本海军也相继暂停了攻势,整个吕宋岛上除了登陆上岸的日本空军依然在卖力的抢修野战机场、组装用运输船从本土运来的各型战机之外,战争似乎停止了一样,可谁曾料想到,让日军停下攻击脚步的,并不是仅仅是海上的各型战舰需要完成海上补给,日军各攻击部队也需要补充弹药物资,而是因为吕宋岛上爆发了疟疾。

趁着日军也陷入了疟疾之中,美菲联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向科雷吉多尔岛转移,但该岛同巴丹半岛只隔开两英里,所以巴丹半岛上必须留下足够多的防御部队,否则到时候日军不用渡过海峡,仅仅在海峡对面展开持续的高强度炮击,或许就能将物资已经剩余不多,而且士气低落的美菲联军彻底击垮。

然而幸运的是,日军还暂时没有这么做,菲律宾战役展开之前,日军虽然的确是在其本土的四国岛上展开过各种情况之下的战术行动演练,而且他们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也的确将战前训练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可四国岛并不等同于吕宋岛,气候上的巨大差异让在炎热、潮湿等准备不足的日军,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战斗减员。

耗费了无数财力和物力武装起来的日军第一和第二师团可是新军事改制中,无论如何都保证齐装满员的四大师团中的王牌,在消灭孱弱不堪的美菲联军和暂时保存实力的面前,特别心痛费尽千辛万苦才得来的王牌部队的昭和天皇,都直接给本间将军发去命令,让他视部队对当地适应情况,再行展开攻势作战。

两大日军王牌师团因为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当地气候而暂时转入了休整,身患疾病的日军还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这算是日本建军思想中的第一次,以往视军人性命如草芥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是不得不珍惜这两支强大的作战力量,然而他们这样作为的背后,自然是为了将来能赢得更大的战果,因而莫洛托夫在得知日军菲律宾战役已经结束一周攻势,暂时转入低潮对峙时期,也不免心里有些担忧。

因为与此同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一直如同梦魇一般游荡在菲律宾群岛外海,在连续聚歼了几支从美国本土出发试图为夏威夷群岛运送部队和物资的船队后,日本夺下夏威夷群岛的巨大野心也顿时被全世界看得一清二楚,自建国以来还只有自己吞并他国领土的美国,在意识到自己或将第一次丢失领土,而且还是丢掉夏威夷,整个美国都陷入了一种空前的暴怒状态,如果不是德国海军方面加强了在大西洋上的活动,让美国人打消将其重建得已经有点实力的大西洋舰队派遣至太平洋的想法,恐怕暴怒的美国人已经不顾一切代价的想要保住夏威夷了。

太平洋战争已经被日本掌控了进攻节奏,疲于应对的美军肯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绝对的被动状态,这一点是莫洛托夫毫无质疑的,他甚至不需要让苏联在日本的情报人员报告是否有日本登陆部队向夏威夷群岛开去,就已经断然判定美国肯定会丢失夏威夷群岛,菲律宾群岛肯定也是要丢失的,至于日本何时向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开战,已经只剩下时间问题。

日本正试图成为一个太平洋武力大国,真要等日军在澳大利亚驰骋开来,相信这并不是共和国这个亚洲之雄所愿意看到的,而且在北非,不断出击的德意联军已经向埃及开罗开进,相信只能依靠印度作为后援的英军不日将彻底失去北非,到时候共和国真的愿意让法西斯军队在自己掌控的波斯湾石油利益区之外虎视眈眈吗?

莫洛托夫突然发现,日本的参战对于同盟国而言并非尽是坏处,至少也让始终处于中立状态,不断与交战双方大做军事买卖发战争财的共和国,感受到了自身利益正面临威胁,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丧失,这对于一心想要成为世界最强,并且建立以中国为国际经济、军事和政治核心新秩序的共和国而言,还真的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张雨生和莫洛托夫之间的会谈表面风平浪静,但暗地里自然充满了两人的思想交锋,身为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张雨生自然而然相当清楚,目前共和国是交战双方绝对关注的重点对象,同盟国方面急切渴望得到共和国的帮助以便扭转战略颓势,而法西斯成员国自然生怕共和国搀和进来,至少也不要在如此关键的时期参与进来坏了他们的好事。

“纳粹德国入侵贵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美利坚,我国都强烈反对他们蓄意挑起战争、破坏世界和平的侵略行为,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准备停止出售与转让任何军事武器装备及技术予轴心国组织用于发动对外侵略”

张雨生也相当清楚莫洛托夫是为何而来,但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共和国还并未到出手的最好时机,要想收获最大的战争利益,就必须要到对于双方都是极为关键的时刻才挺身而出,但共和国的确已经到了要帮助同盟国一把的时候了,当然要以何种形式来帮助同盟国,这还取决于是否利于共和国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第十八章 帮助苏联

第十八章 帮助苏联

7月3日下午,苏联外交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结束了和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张雨生的会晤,双方就中苏军事贸易合作达成了一致意见,中方愿意出售各类防御性武器以支持苏联的反法西斯侵略战争,苏方可以以各种形式支付。

当天傍晚,莫洛托夫就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向莫斯科发回了会谈结果,共和国在苏联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彻底解除了军售限令,这对于急于渴望得到大量战争物资来支撑消耗,并武装新动员部队的苏联而言,无疑是久旱逢甘露般的救命一针。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莫洛托夫在欣喜的向莫斯科做出了报告后,就一直焦急的等候着国内的指示,共和国制造的武器装备早已都是经过无数次实战考验的优秀之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开始向交战双方卖机枪、卖大炮,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上升到了飞机、坦克、军舰等更大宗的武器,身旁有这么一个强悍军火商的邻居,苏联只能感叹幸运。

当天晚上,莫斯科传来了电报,是一封斯大林亲自撰写的电报,斯大林指示莫洛托夫做好迎接军购谈判团的准备,莫斯科准备安排一支由众多高级军官和参谋们构成的军购谈判团来华,更加知道当前苏联红军需要哪些装备、需要哪些物资的这个谈判团,将全力负责与共和国之间的谈判,不求将价格压到最低,但求能购买到足够齐全的种类和足够多的数量。

已经被德国打得毫无脾气的莫斯科动作不可谓不快,在收到莫洛托夫发回的电报后不久,原本要被斯大林扔去做预备军参谋长的朱可夫就领命,在两个小时之内组成一支12人的军购谈判团,而与此同时,苏联驻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使馆,也以最快速度与共和国国家航空公司取得联系,让他们将当地时间深夜飞赴北京的航班预留下12张机票,如有可能整个商务舱都可以被包下。

由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亲自率队的军购谈判团,在莫斯科当地时间7月3日下午3点许就出发了,莫斯科的制空权还并未沦丧,所以谈判团分乘的两架运输机在8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先是直接往苏联的远东方向飞行了一段距离,超出德国空军战斗机的极限作战半径后,这才调整航向直飞位于莫斯科东南方向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

在莫斯科时间的晚上8点,也就是阿斯塔纳时间的晚上十点,谈判团的两架运输机终于抵达了哈萨克斯坦空军的一个空军基地,随即谈判团全部换装前往了阿斯塔纳国际机场乘坐共和国国航的一架班机前往共和国首都北京,如果不是因为日本与美国爆发战争,让共和国国家航空公司不得不将原本投入在日美两国国际航线上运营的飞机,被迫转移至阿斯塔纳至北京的航线运营,或许朱可夫等人还要等到第二天天亮,才能飞赴北京。

战争竟然有这样的好处,朱可夫等人是不明白的,不过忧国忧民的这位苏军总参谋长一身便装的坐在舒适的商务舱里,周围也是一干高级参谋,还从未享受过如此之大客机出行的他们都未免有些紧张,5000公里的航程都可以藐视的大型洲际喷气式客机在巨大的呼啸声中直窜黑夜苍穹之后不久,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之下,众人高高悬起的心也终于平复下来。

东欧正在炮火轰鸣、杀声阵阵,而此时此刻,朱可夫等人却坐在很安静的商务舱里,没硝烟、没有死亡……

一觉醒来,阿斯塔纳至北京四千公里的航程就已经宣告“终结”,庞大的四发大型喷气式客机在跑道上减速滑行之间,梦见了斯大林听从了自己的建议,调整基辅防御部署的朱可夫是笑着醒来的,但醒来后不久,他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在克里姆林宫,而是在共和国首都国际机场,下机后朱可夫等人才发现,比苏联红军任何一个航空兵基地都还要大的共和国首都国际机场放眼望去,那偌大的停机坪上正安安稳稳的停着许多航空公司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建筑风格相当富有现代质感的航站楼更是让朱可夫心里狠狠一颤。

“中国人已经没有用螺旋桨运输机了?”

坐上苏联驻华大使馆安排而来的接机车队,谈判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发出了异口同声的感叹,因为就在他们从下机开始,直至完成完成特殊的入境手续离开机场,短短十分钟内,他们就发现新一天刚刚到来,东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