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乡官-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何林春、李子文和吴亮庆,他们今天又要在酒席上一决雌雄,拼个高低了。

兴旺镇与东风乡是邻居乡镇,又是传统的友好乡镇,每年的年头岁尾,两个乡镇的几位主要班子成员总要会餐一两次,既是联络感情,交流工作经验,又是以酒会友,体验一下各自酒桌上的“战斗力”,每次均以相互有几个人“现场直播”而结束战斗。

严明感觉到,今天兴旺镇是有备而来的,常务副镇长换成纪委书记了。据说这个女纪委书记酒量惊人,她今天的目标是针对何林春来的。

酒过三巡之后,刘刚仗着是春江县资格最老的乡镇党委书记,先来了一个敲山震虎、倚老卖老:

“我说严明,今天我不是来拼酒的,是来问罪的。你东风乡好大喜功,作秀做到我们兴旺镇的眼面前了。这春凤公路还刚开始修路,你们东风就在上面挖洞栽树,这不是水面上架纸桥——纯粹浪费吗?吴亮庆,你说,这是不是你的馊主意?”

刘刚这一质问,把吴亮庆逼得无路可退,硬着头皮说:

“刘书记,这是县政府的要求,我们也没办法呀!”

“你娘的头!县政府哪个文件要求了正在建设中的公路上也要打洞栽树呀?”刘刚显然是对春风公路挖洞栽树这件事耿耿于怀,今天是不吐不快。

严明本想回敬一句“这县政府也没规定正在修路的公路就可以不挖洞栽树呀”,但一想又忍了下来。刘刚是全县乡镇书记中出了名的火爆脾气,别说对同一层级的领导,就是对县四套班子的领导也一样喜欢直言不讳。有时甚至对主要领导也敢当面提意见。当然,刘刚这样敢说敢为,关键是他有一个在省纪委办公厅当主任的堂哥做盾牌,要不能,他的书记帽子早就被撂几回了。不过,全县的领导干部都知道,刘刚心直口快,虽然有点霸道,但却爱打抱不平,敢于实事求是讲真话。也正因为这样,他在全县乡镇党委书记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哥大”。因此,对待这样说话、办事盛气凌人、倚老卖老,又有后台撑腰的老书记,严明觉得还是忍字为高,于是说:

“刘老大,今天酒桌上不谈工作上的事,先喝酒,先喝酒吧。”

“我就是要赶在醉酒之前,说说你们东风这种不好的风气,你们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已经污染了我们兴旺镇,只怕要污染整个春江县了。”刘刚边说边指着李子文,“子文,你说,这样挖洞栽树,公路上能施得了工吗?”

李子文冷不防刘刚会这样问他,不说实话吧,不是自己的做人原则,实话实说吧,严明、吴亮庆会认为自己在别的乡镇领导面前取好卖乖。想了想之后,只说了句“酒桌上这样兴师问罪,简直成了鸿门宴了。刘书记,今天不像你做客会友的做派和风格呀!”

“他妈的你李子文也耍起滑头来了,你是不是怕你们严书记给你小鞋穿?”刘刚对着严明笑了笑,说,“不要紧,他要给你小鞋,我就帮你解鞋带。听说你也反对这种作法,我就喜欢你这样实事求是的人。”

一听这话,李子文在心里暗暗叫苦,他这不是诚心逼我跟严书记搞僵关系吗?

果然,严明的目光威严地扫了一遍尴尬中的李子文:“好了,刘书记,我们东风不像你领导的兴旺那样是铁桶的江山,牢不可破,自上到下是一个声音说到底,我们东风现在的班子成员是各自为政,不要领导,杂音太多了。我自知不如你会做人做官,因此,你就不要在这里现身说法出我的丑了,还是喝酒吧!”

刘刚见严明真的有点生气,便也借坡下驴:“我们是友好兄弟乡镇,我才这样直言相告,虽然有点放肆,但真的是为了你着想,省得其他乡镇纷纷在背后指责你,还请严老弟不要见怪呀。好,现在开始喝酒。”

尽管没有人再说工作上的事了,但李子文还是浑身的不自在,好像自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因此,在整个酒席上,他有点木然地被动应付。席间,趁着他们酒酣耳热的时候,他悄悄离开餐厅,躲到洗手间去放松清静一下,然后又多次借故到厨房里去“加强领导”。直到晚宴快要结束,望着一个个东倒西歪、胡言乱语的乡官们,他才意识到,今天自己在酒席上是侥幸躲过了一劫,但他清楚地知道,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明必定会耿耿于怀,记恨自己,将来自己肯定会有好果子吃了。不过又转而一想,自己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从没做过任何违背良心和良知的坏事,你严明要怪就去怪吧,天要落雨、娘要嫁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听天由命吧。

第十四章

是啊,面对这样一群老实本分、不敢多事、不愿惹事,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想要讨个说法、却又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的纯朴百姓,你还能冠冕堂皇地糊弄他们吗?

(一)

四月的东风乡虽然已经是万木争荣、百花齐放,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但频频出现的强对流天气常常引发雷鸣电闪、暴风骤雨,造成人畜伤亡、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房倒屋塌。因此,人们在欣赏大自然赏赐的明媚春光的时候,却又在战战兢兢地提防着老天爷不开心时的怒发冲冠。

东风乡就属于这种小山区特殊气候笼罩下的灾害区。

这天中午,刚刚还阳光灿烂,春光明媚,可转瞬之间便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场前所未有的特大暴风雨在龙卷风的裹胁下,不期而至,把东风乡的高岭、龙背一线的几十个村庄横扫得遍体鳞伤,造成上百幢农房畜舍倒塌损毁,几十人受伤,农作物损失惨重,所幸没有出现人员死亡。

被黄土浸染了的洪水,水漫金山般地掠过山涧、田野,肆无忌惮地冲过田埂、公路,然后向东涌去,汇成一片洪泛区。新修的春凤公路土方工程被大雨冲刷得狼藉一片。

东风乡,特别是高岭、龙背一带遭受了历史以来最大的暴风雨的重创。

暴风雨刚停,乡干部们便沿着泥泞坑洼的乡村公路,深入到受灾村组,察看灾情。

李子文虽然也惦记着老家,本想到家里看望一下年近七旬的父母,但新修的春凤公路已经被暴雨冲洗得不成样子,董建军又连续多个电话要他上路去察看受损情况。因此,他只得打了个电话,安慰了二老一下,并要家里的堂兄帮忙,把父母的生活起居安顿好,请人把受损的房屋整修好。然后,带上卢旺财等人来到了春凤公路工地,核实受灾情况。

看到沿线一幢幢破损不堪的房屋和忙忙碌碌的群众,想起孤立无援的父母此时也许正颤颤巍巍地自己动手收拾着残垣断壁,清理着断砖残瓦,李子文心里一阵阵难受,鼻子发酸,泪水不由得涌出眼眶。

卢旺财见了不解地问:“李书记,你怎么哭了?是不是看到这种灾害,心里不好受?”

李子文随口“嗯”了一声。

卢旺财摇着头叹了口气:“这天要落雨,娘要嫁人,老天爷要发怒,有什么办法?你的心也太软了!”

李子文本想对他骂一声“冷血动物”,但转而一想,人家说得也对,况且他的父母已故,家里无牵无挂,自然心里没有杂念。再说,这天灾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而且经常降临,这次只是大了一点而已,你怜悯得过来吗?这么多年,你又照顾了父母多少?他们还不是一样自己照顾自己,健健康康地活着?

如此一想,李子文心里轻松多了,马上恢复了平静和坦然。他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丈量、一路记,转眼来到了风岭村的章家。

章家村子不大,但却出了个正县级干部章仕坤,官至春江县委副书记,后转任春江县政协主席,现赋闲在家,等候退休。

章家村是全县有名的“生姜专业村”,家家户户种植生姜,虽然面积不大,家家也就是几分地,但收入每分地都有几百元,高的上千元,因而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小产业。春凤公路拓宽时,把村子里十多户农民的生姜地毁了,按照乡政府出台的青苗补偿规定,每分生姜地补偿四百元。老百姓掰着手指算算,扣除后续生长期的管理成本和销售时的费用,基本上接近生姜的纯收入,也就没话说了。但章仕坤的哥哥章仕乾却不干,他家三分地,按照他自己说的,往年收入最少可卖三千多元。因此,他找到章仕坤告状,说乡政府出台的补偿标准缺乏依据,金额太少了,是坑农政策。

章仕坤刚退居二线,心理上还不是很平衡,一听这事,大发雷霆之后,给严明打了个电话,严厉地质问:

“你们制定的青苗补偿规定经过了调查研究吗?”

章仕坤曾经是严明的领导,加上他在春江县举足轻重的影响,严明对他一直恭敬有加,连忙解释说:

“老领导,补偿的办法一般都依据各种经济作物和农作物的成品价格的百分之八十确定的,因为,一是成品价格周期波动很大,再一个乡政府也是经费紧张,百分之百补偿有一定困难,这公益事业嘛,需要方方面面作贡献,请领导理解。”

“群众利益无小事,你不清楚吗?乡政府经费紧张,就不要搞什么公路改造嘛,搞得民怨沸腾、民心涣散,这章家村生姜补偿的事,你知道吗?”

“具体是分管的李子文副书记在抓。您有什么要求就讲,我能照顾到的一定想办法照顾。”

“我的老兄有三分生姜地,往年能收三千多元,但按照你们的补偿只能补到一千二百元,这不明明亏了一千八百多元吗?”

“这样吧,您老兄这个补偿我会告诉他们酌情补给他;其他的农户,我无法满足。这不光是您一个村的问题,沿途涉及的补偿农户有几百户,请领导无论如何也要多多支持我们的工作呀!”

“好吧,就按你说的办。我老了,退了,其他人的我也管不了。”

“不、不、不,你老任何时候都是我尊敬的领导,您的事,就是我的事!”

章仕坤的火气一下子全消了,他感觉到自己的余威还在,自己的话还能起作用,心情自然高兴起来。于是,马上给自己老哥打了电话,说了此事,并要老兄不要说出去,省得乡政府不好处理。看来,章老爷子并非有意为难乡政府,而是为了找回失落的权威罢了。

严明自然不敢怠慢,他知道章老爷子的脾气,这件事如果不给他面子,他肯定会来乡政府拍桌子骂娘的。于是,他立即交代李子文,要他把这件事秘密处理好。

今天,李子文借察看灾情之机,专程来了解并处理这件事。

李子文找到了种姜最有经验的章成发,因他是全乡出名的种姜专业户,每年光卖姜收入就上万元。李子文在乡政府坐家的时候,乡政府需要生姜,都会约他送去,因此关系还算可以。

得知李子文想了解种姜效益情况,章成发便将真实情况毫不保留地说了出来:“这种姜跟种水稻一样,各家各户的收成也不样,当然,章家甚至全乡种姜还没有超过我的,一分地能收上千把元的。但只有我能做得到,其他人做不到。不过,这上千元扣下成本来,也就只有六七百元了。我每年卖姜的收入都一笔一笔记着哩。你们乡政府的补偿少是少了一点,但我们都晓得,政府要补的东西太多了,哪算得那么清哩,这修路是造福我们百姓的事,我们理应支持。”

当问到章仕坤哥哥每年能收多少时,章成发撇了撇嘴:“他那两分地能收多少?要不是他每年都托他弟弟帮他高价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