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宦海无涯-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常委们都没有说话,虽然他们也明白万锦涛那点小九九,但是却提出比万锦涛更有力的考察点出来。至于财政局和永磁材料厂,这两个点就更为过硬。既然提不出更好的建议,常委们都明智地闭上嘴巴。这三个点都有赵长风的心血在里面,究竟何去何从,由赵长风自己头疼好了。

看了一圈会场,见没有人有说话的意思,赵长风说道:“那好吧,就这样定下来吧。这三个点我会报到市里,最后究竟三个点都定下,还是只选其中某一个点,就请市领导决定。”

顿了一顿,赵长风又说道:“运来书记和日根主任会后就立即着手准备,今天务必把接待方案拿出来,我上报到市里。”

解运来立即表态道:“会后我就和日根主任马上展开行动。”

莫日根也跟着表态:“我全力配合运来书记,保证完成这个政治任务。”

赵长风点了点头,把手中的笔记本合上:“大家都没有什么了吧?那就到这里吧。散会!”

……

接待方案报到市里之后,苗市长基本上表示满意。就是对粤海县准备的三个考察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说杜书记这次到下来海州考察,不单单是考察粤海县一个地方,还要考察海州市其他地区,你粤海一个县就报上了三个点,那么要花去杜书记多少时间?其他兄弟县区会不会有意见?

他说道:“长风,虽然是杜书记点名要到粤海县考察,但是你也要顾全海州市的大局吧?这三个点你要砍掉两个,只能留下一个,你选择一个吧。”

“您批评得太对了。市长,这一点是我的疏忽,只顾着看粤海县这个小棋盘,忽略了海州市的大棋盘。”赵长风先做了一番检讨,然后又诚恳地说道:“市长,您是领导,站得高看得远,这三个点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您可要帮我出一个主意。”

苗市长笑骂道:“长风,你可不要光想着说好听话。这是你们粤海县自己的事情,怎么老往我身上推?”

“市长,粤海县也是在您的领导之下的,怎么能说是往您身上推呢?”赵长风依旧是一脸恳切,“虽然说我对粤海县的情况了解一些,但是我对杜书记却不了解。这应该选择那个点让杜书记去视察,市长您当然比我有发言权了。”

“长风,你这张嘴啊!”苗市长又一次笑了起来,然后停顿下来认真思索了一下,才说道:“那就财政局吧,杜书记很关注粤海的财政改革情况……”

他停顿了一下,让赵长风品味一下他话语中的意思,才又说道:“长风,你们可要好好准备一下,关键时刻可不要给我掉链子啊!”

“市长,请您放心,我们粤海县的干部绝对不会给您丢脸的!”

挂了电话,赵长风又坐在皮转椅上想了一下。其实按照他的本意,是希望能够让杜书记到永磁材料厂去视察一下。虽然说粤海县公共财政改革也很出彩,但是杜书记已经了解了情况,进行了批示,现在再去现场考察一番,有点重复工作的意思,不能够把杜书记这次到粤海县考察的好处给最大化了。相反,如果杜书记到另外两个点去考察,就会发现,粤海县除了财政改革做得很不错外,另外在高科技新材料的生产上和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开发上也做出了不菲的成绩,这样岂不是让杜书记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这个粤海县领导班子班长的领导才能?而在永磁材料厂和旅游业这两个点进行比较的话,永磁材料厂的成绩无疑更突出一点,也更有说服力一点,所以,赵长风就想留下永磁材料厂这个点来。

可是赵长风的想法不等于苗市长的想法,和领导的想法比起来,自己的想法永远处于从属地位,尤其是这种不涉及到根本原则的问题上,赵长风是轻易不会表示出和上级领导不同的意见的。再说了,上级领导必然有上级领导的考虑,和下级比起来,上级领导掌握的信息量显然更为庞大,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时候在下级干部眼里会觉得上级领导做出的决定不是最优选择,但是过了若干时间之后,下级干部才会蓦然发觉,上级领导在做出这个决定时是如何英明、如何煞费苦心。

……

上午九点,赵长风和董金坤率领粤海县领导班子成员就等在高速路口了。

昨天下午,省委书记杜红军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石金山的陪同下到达了海州市,在海州市听取了海州市领导班子的工作报告,又视察了海州市两个点,然后在海州市小招吃了顿工作餐就早早休息了。

今天一早,按照行程安排,杜书记就要到粤海县来视察。赵长风早上六点就起来了,他把负责接待工作的解运来和莫日根叫过来,把昨天晚上叮嘱过的事情重新叮嘱了一遍,这才放心地去吃点早餐,然后和董金坤等县领导汇合,一起来高速路口迎接杜书记。

一行车队从高速路口下来,为首的是一辆羊城牌照的警车,赵长风连忙招呼道,杜书记的车队到了。

果然,警车后面跟就是粤东省的一号车。在粤东省一号车后面,则跟着海州市一号车、二号车,看来市委书记陈天贵和市长苗晓都跟着过来了。

赵长风领着班子的成员就往上迎着。

杜红军书记的一号专车缓缓停下,却没有人下来。后面海州市一号车的车窗却摇了下来,市委书记陈天贵的秘书把头探出窗外说道:“杜书记说直接去财政局调研,然后再和县里的同志座谈。”

赵长风连声说好,就摆摆手,和董金坤等领导班子的人各自上了自己的专车,随着车队向粤海财政局开去。

这时候县公安局局长刘大江已经亲自乘坐着警车在最前面带路,省公安厅的警车则拍在第二位,再后面就是省委书记杜红军的一号专车……十几辆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地向财政局开去。

要进入粤海县城区的时候,赵长风和董金坤等粤海县领导班子的成员的专车就脱离了车队,绕到另外一条路上,抢先赶到财政局去等候。

财政局王局长已经率领着财政局领导班子以及各个科室部门的负责人在外面列队等候,见赵长风下车,连忙上前问候道:“书记……”

“保持好队形,杜书记马上到。”赵长风摆了摆手,王局长连忙识趣地退到了一边。

话音刚落,杜书记的车队已经到了。张秘书抢先下车,弓着腰用手挡着车门上方,一个身材略微发福的老者迈步下车。赵长风一眼就认出来,这位老者就是省委书记杜红军,只是看起来杜红军书记的身材远没有电视上显得那么高大。

陈天贵和苗晓已经下来车,来到杜红军身旁。陈天贵热情地伸出手来,为杜红军介绍赵长风:“杜书记,这位就是粤海县县委书记赵长风同志。”

赵长风连忙伸出双手说道:“杜书记,您好!欢迎您来粤海县视察工作。”

“你就是赵长风啊?真没有想到,会这么年轻啊!”杜红军伸出肥厚的手掌和赵长风一握,亲切地问道:“有三十岁了没有?”

第138章 培养重用

感受着杜书记大手上传来的温暖,赵长风心中一阵激动,他恭谨地回答道:“过了今年五月份,就满二十九了。”

“啊,还不到二十九岁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杜红军笑了起来,他扭头对陈天贵和苗晓感慨道:“天贵同志、苗晓同志,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可不是嘛!现在的年轻人厉害着呢!”陈天贵目光紧紧注视杜红军的一举一动笑着附和道:“我二十九岁的时候,还是县农技站的技术员呢。”

杜红军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财政局办公大楼前庞大的欢迎队伍上,眉头不易察觉地一皱,说道:“出来这么多人干什么?都不要工作啊?”

赵长风望了一下陈天贵,陈天贵却一脸严肃。赵长风只好小心地解释道:“杜书记,县里的同志们都渴望亲眼目睹一下省里一号首长的风采,所以……”

其实当初按照苗市长的意思,让财政局的领导各就各位的工作,最多就是财政局一把手到外面迎一下,不要搞那么大声势,省得杜书记反感。市委书记陈天贵却不同意,说那样杜书记到了粤海县财政局门口岂不是冷冷清清地,一点气氛都没有,非要坚持让县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和财政局领导班子成员都集体列队到财政局门口迎接。陈天贵目前还是海州市的一把手,既然他要坚持他的意见,苗市长就没有必要在这个接待细节的问题上和一把手争执,所以就同意了陈天贵的方案,交代粤海县就按照陈天贵书记的意思来办,没有想到,杜书记却不喜欢这样的场面,让赵长风不大不小的背了个黑锅。

其实陈天贵书记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官场一向流行“不惟实,不惟书,只惟上。”因为上级领导对下级干部的政治前途和生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下级在上级面前才会诚惶诚恐,唯恐一件事情办砸了,引起上级领导的反感,从而把自己打入另类的册子,从此断了升迁的道路。

有些人以为,引起上级领导的反感事情必然是大事,比如群众上访啦,干部举报了,安全事故了……等等,殊不知这些看起来影响很大的事情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影响到上级领导对你的观感。要不在官场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景,有些干部下面民怨沸腾,上访举报络绎不绝,但是升迁速度却像是坐了火箭一般,真要把那些踏踏实实工作的老黄牛式的干部气得半死呢?即使出了影响巨大的安全责任事故,在无法掩盖的情况下,最多就是暂时下课避避风头,等风声过了,立刻安排到另外一个重要岗位上去。在官场上,带病提拔一直是一道独特而又奇异的风景。

既然那么多大事都引不起上级领导的反感,那么什么事情才能引起上级领导的反感?答案是小事、是细节,最容易引起上级领导反感的不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那些看似平淡的小事,是那些最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这些东西看似不起眼,甚至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有点婆婆妈妈的东西,实际上却是非常关键的大问题。那些官场老手都知道,仕途上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小疏忽,往往直接决定了上级领导对你的观感。这个观感也许不那么明显,甚至连上级领导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只是悄无声息地存在于上级领导的潜意识当中,但是这个潜意识中到东西却像是可以无声无息的定时炸弹一般,会在某个相应的时间相应的地点相应的人物或者相应的事件上爆发出来,它所造成的破坏力和杀伤力,绝对是让人无法承受的。所以要当官,当好官的人,必须要注重和领导相处的细节,所谓千里堤坝,溃于蚁穴,也就是这么道理。

就拿这个迎接杜红军书记的场面安排来说,虽然说搞得场面这么盛大,杜书记很不高兴,还当面批评了人。但是这种批评并不可怕,杜书记事后也绝对不会记在心里的。县里的同志这样的搞法,虽然不合杜书记的心意,至少表明他们非常重视杜书记的这次视察,属于好心办错事那种。如果说场面搞得冷冷清清,一点欢迎省委一号首长的气氛都没有,杜书记会怎么想?也许杜书记会觉得这样的安排很符合他的心意,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但是万一杜书记今天心情不好,看什么都是毛病,一看门口的场面如此冷冷清清,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呢?当然像杜红军书记这种封疆大吏,胸中城府深不可测,当然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开口批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