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气安康-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说得苏文清心里一阵心酸。难道,林氏已经预感到自己的病体日益沉重,大限将至了吗?

“小清,你说海儿现在,现在正在认真看书吧?”林氏幽幽地望向窗外,慢慢道。

苏文清沉默了一会,窗台上那株剑兰已经抽出了花茎,不久之后就会盛开。最近听人说,由于皇上龙体欠安,久不临朝,“春闱”的科考一拖现拖,可能再过段时间,待这花开了的时候,林志海也就高中回来了。

“林大娘,你操心什么呢,你担心海哥哥中不了状元啊?放心,海哥哥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又那么勤奋,肯定会高中的。到时,您就是状元的娘,海哥哥八抬大轿抬你到京城享福去。”苏文清笑眯眯道。

一番话把林大娘说笑了,林大娘轻拍了一下她的手:“你这孩子,就是嘴甜,说的话能暖到人心去。”

接着幽幽叹息一声:“大娘我也不希望他能中什么状元,只要他能平平安安的,我就放心了。”

“大娘,你放心,海哥哥啊,平安着呢,前两天他还托人捎信回来,说他现在就住在京城翰林院龚老爷的府里,饮食起居均有人照应着。那位龚老爷,也曾经中过状元的,对海哥哥的学识大加赞赏,还点拨他好多呢。”苏文清笑嘻嘻道,叫雇请的负责浆洗的李大婶把熬好的药端上来。

“大娘,您现在什么都不要多想,安安心心养病就行了。”苏文清把药吹了吹,端给林大娘,“喝了药,您就好好休息,待把病养好了,海哥哥也就高中回来了。要不然的话,看到您这个样子,海哥哥又要凶我了。”

“不会,海儿再对你那样,大娘会说他的。”林氏笑道,忽又想起什么,“不行啊,我那个绣庄还要……”

“林大娘,不是说好我帮你看着吗?你就别瞎操心了。待你喝了药,睡下之后,我就替你到绣庄里看着,这下,您总可以放心了吧?”

林氏笑笑,没再坚持,依言喝下了药。苏文清的能力,她是信得过的。

苏文清收了药碗,看看林氏,微拧了一下眉尖,疑惑道:“林大娘,你那绣庄,不是一直接的是扬州城里的单子吗?怎么突然接起锦绣坊的单子来了?”

那个锦绣坊她是知道的,那是扬州城里最大的绣庄,也是皇家御定的刺绣作坊,皇宫里宫娥贵妃太后公主们的礼服、衣裳、锦被、帐幔枕套什么的,全都由锦绣坊进贡上去,绣工的精美那是没得说的。听说这绣坊还是宫里出来的一位嬷嬷开的,挑选绣娘时还极其严格,一定要心灵手巧,容貌过得去的,审核样品也极为严厉,稍有不对的地方马上拿回去重做,绣坊里的人都说,这是她从宫里带回来的规矩。

如今这个偌大的锦绣坊居然把一些生意单子分给林氏开的这一间民间绣庄,倒是令苏文清不得不疑惑了。

“哦,是这么回事。”林氏撑起了身子,苏文清赶忙拿一个半旧的墨竹图案的软枕垫在她身后,让她靠得舒服一点。

林氏笑笑,靠了下去,继续道:“眼见这开了春,宫里的贵妃公主们还穿着冬天厚厚的衣裳,前几天后宫主事的发了话,让锦绣坊在这个月内把一批春季的衣裳赶制出来。你想,这宫里几千号人的,锦绣坊虽然绣娘也不少,但一个月内哪赶得过来?”

林氏停了一下,药效开始发挥作用,脸上回复了一些红润,苏文清端了杯奶奶奶茶给她润润嗓子。

林氏呷了一口茶,又继续道:“本来那锦绣坊是看不上我这个小绣庄的,后来不知怎么的,上门来看了几次之后,居然要我这个绣庄替她分担一些单子。”说到林氏笑了一笑。

“林大娘,那是你那个绣庄的绣工好。”苏文清笑道,“那个宫里出来的嬷嬷是个多么挑剔的人,她能让你接手去做,肯定是看上了你的绣工,要不然的话,那她岂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往自己的脸上抹黑?”

不管哪个时代,实力总是最重要的。

“说得也是,”林氏也笑道,“小清,真是被你猜着了,那日那个嬷嬷也是这么说的。不过,那些轻软的料子,我真是平生第一次见到,有什么润州的水波绫,庐州的交斑绢……”林氏皱皱眉,一副极力思索的样子。

“林大娘,您就别想了,”看林大娘那个样子;苏文清就觉得好笑,“宫人那些贵人们穿的,用的,哪里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想得出来的?但凡我们能想得到的,她们都已经穿得厌倦了。”

“也是。”林氏笑着点头,打了个呵欠,一阵困意袭来。苏文清早在药材里加了宁神安神的药,如今见林氏有了困倦之意,忙抽了软枕,服侍林氏躺下,替她盖上锦被,并仔叮咛了负责浆洗的李大婶好生看着,自己则往林氏绣庄走去。

林氏绣庄不大,是一个约有二十平米的一个铺子,里面有两排,共有十来二十个绣架,每个绣架前都坐了人,那些绣娘坐在绣墩上,有的在穿针引线,有的在低头沉思,有的则在低头讨论着一些针法纹路。

苏文清走进去的时候,靠门口处的一个绣架前,一个穿着紫外衣衫的姑娘抬起来头,见到她微愕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小清,你怎么来了?林大娘怎么没来?”

这姑娘苏文清认得,也就是离苏氏蘑菇园十步远的卖豆付的李大嫂子的小姑子,叫做李小兰的,今年刚满十五岁,还未寻到好人家。长得水灵水灵的,锦绣坊的老板莫嬷嬷到林氏绣庄来洽谈合约的时候,一眼就相中了她,问她愿不愿意到锦绣坊上工。她却拒绝了。后来,姐妹都笑话她,她也不以为然,说锦绣坊规矩太多了,连请个假也难,农忙的时候帮不了家里。

“林大娘病了,所以我来看看。”苏文清道,眼睛余光瞟过李小兰面前的绣架。

绣架上陈着一张柔软轻薄的绢缎,绢缎上,一副荷塘月色图美仑美奂,让人仿如身临其境。

苏文清走过去,伸手拂了一下缎面,果然柔软异常。想起林大娘的话,不由心下暗想,世上竟真有如此质地优良的绢缎,今日算是大开了眼界,只是不是这绢缎叫什么,是润州的水波绫,还是庐州的交斑绢?还是林大娘没说出来的名字?

“小兰姐,你绣得真漂亮”苏文清由衷赞道。

“当然了,我们小兰姑娘的绣工那是好得没话说的”一个姑娘停下手中的飞针走线,转过头来笑眯眯道。

另一个稍小年纪的也说道:“锦绣坊的莫嬷嬷都想过来挖角呢。不过,小兰姐姐舍不得我们,说什么也不过去。”

“小兰姑娘哪里是舍不得我们,分明是舍不得村子里的阿明哥,前两天我还看见阿明哥往小兰姑娘家送米呢。”一个年约十八九岁,穿着葱绿衣衫的姑娘捉狭道,“要是小兰过去了,那边的锦绣坊日夜赶工的,就不能天天夜里与阿明哥见面了,那阿明哥岂不是寂寞死了?”

一席话说得众人都笑了起来,苏文清也跟着笑得起来。阿明哥,不就是小莲子庄壮实得像头牛的那个憨厚的小伙子吗?

李小兰被人说中了心事,不由涨红了脸,奔过来作势要打那个葱绿衣衫姑娘。

“啊,我不说了,我不说了。好小兰,你饶了我吧”葱绿衣衫姑娘一边笑一边躲,两人闹成一团。

“瞧这二人疯的你们两个小心一点,别让剪子把那些缎子划破了,那些名贵的缎子并不是你们能赔得起的。”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笑骂道。

一提及那些名贵的料子,两人马上缩了手,嘿嘿地笑着。

李小兰笑道:“何姐姐,你放心,我们会小心的,怎么说也不会给林记绣庄丢人的”

葱绿衣衫姑娘也笑道:“何姐姐,你就放心好了,即使弄坏了,我们小兰姑娘神仙般的绣工也会帮你绣回去的。”

后一句话颇有恭维之意,小兰笑笑,两人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去,做起自己的活计来。

“林姐姐的身体要紧吗?”刚才那位三十多岁的妇人把苏文清拉到一边,关切地问道。

“好多了,不过这长久积下来的病,一时半会也好不了,需慢慢养着。”苏文清笑道,知她是真的关心。这个妇人叫做何彩屏,绣工在扬州城里也是有些名气的,林氏请了她来做质量监督,素日里与林氏十分交好。

何彩屏点点头,脸上仍有担忧:“我昨天下午就见她苍白个脸,劝她回去歇着,她又不肯。唉,肯定是累的。”

果然是累的,苏文清微微叹口气,不明白林氏那么拼命干什么。林志海那边的费用她都全部攒好了银两,就连高中以后的人情礼数,诸如谢师礼什么的,她都筹划好了,根本无需林氏操心。

想到这,苏文清忽然心中一动,莫非,林大娘知道自己的病日益沉重,大限将至,就想着给唯一的儿子留下一笔钱,才这样不爱惜身体地拼命劳作?

第四十章锦绣坊内生变故

正在这时,门外有人叫道:“何姐姐何姐姐”

何彩屏走出门去,见门口立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正是锦绣坊的小群,忙笑道:“小群姑娘,谁差你过来的?”见小群一脸焦急的样子,不由问道,“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何姐姐,还真被你说中了。今天一大早送过你这边来的丝线,有几种花色配错了。莫嬷嬷刚刚才发现出了问题,把管事的芸姐姐骂哭了,火急火燎的差了我过来取回原来的丝线。”小群连珠炮似的快速说道,“何姐姐,你有空没有?把今早送过来的丝线全拿给我,再去锦绣坊取些配好色的丝线来。”

刺绣里,丝线配色相当重要,几十种的色彩,稍有偏差,便会谬之千里,更何况这还是进贡的物品。难怪锦绣坊的莫嬷嬷那么紧张,大清早就差了人过来。

何彩屏看看屋里十几二十个绣娘,有些为难道:“小群姑娘,今早锦绣坊送过来的丝线我还没动,就放在桌子上,我取了给还你。只不过,今天林姐姐病了,我一个看着这里,实在走不开……”

“这……”小群看了看铺子里面坐着的十几二十个绣娘,知道此刻正是赶工的紧要关头,若没个人看着,用错了丝线,或是绣得不工整,返工重绣就会拖慢整个工程的进度。

“可是我那边,莫嬷嬷也催得紧呀”小群为难了。

“不就是跑个腿的事,这有何难?”苏文清笑着迎了上来,她听了一会,也听明白了,两方都要赶工,独独缺了一个跑腿的。

“何姐姐,”苏文清转向何彩屏道,“关于刺绣这些针线活我不大在行,这样子好了,你看着铺子,我跟小群姑娘过去一趟。”

小群喜道:“苏姑娘能跟我走一趟就太好了。“

于是,何彩屏把放置在右边角落桌上的丝线取了过来,递给苏文清。苏文清寻了个布袋装好,跟着小群上了停在林记绣坊门外的一辆马车,向锦绣坊行去。

说到锦绣坊,苏文清也只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马车从城南驶到城西,绕了半个扬州城,才到达锦绣坊。

一下马车,苏文清便呆了一呆。说到绣庄,苏文清在扬州住了几年,也看到过不少,但还真是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绣庄。

迎面而来的是一座装潢得异常豪华的两层楼阁,苏文清目测了一下,初步估计占地有五六百平米之多。气派的门楼,琉璃瓦飞檐,八角灯笼精致玲珑,门上一顶巨大的长方匾额,“锦绣坊”三个金粉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煜煜生辉。

门前停了一排的马车,排成了一条长龙,从车上下来的均是些衣着华丽的贵夫人和娇柔的小姐们。想必这锦绣坊除了承接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