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蛮荒生存手册-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们不知道的是,这不仅仅是一种吃食的问题,而是一个足以改变它们几千年饮食习惯和生存状况的问题。

拿下铁锅,重新盖上地火出口,麦冬将熬得金黄的粥盛到一个小碗中,等粥变得凉一些后,先取出几个勺子,示意咕噜和雪人们尝一下。

咕噜和雪人们拿了勺子小心翼翼地挖了一勺粥放入口中,表情各异。

咕噜早就吃惯了麦冬做的各种食物,像这种煮食更是见多了,这次的食物虽然没吃过,但也没有多好吃,再说又没有肉,不符合它的口味,所以它脸上并没有露出什么激动的表情。

不过,只要是冬冬做的,不管合不合口味都要捧场,“好吃!”

麦冬笑着摸摸咕噜的脑袋,注意力却放在了几个雪人身上。

雪人的表情则大不相同。

雪人虽然也是偏好肉食的生物,但对素食的接受程度也很高,不像咕噜那么挑剔,所以谷粥香甜软糯的口感让它们很是喜欢,脸上便自然而然地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而且,与咕噜不同,它们大多都生吃过谷物,自然知道生吃的味道和口感与现在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加水煮了一会儿就将那么难吃的东西变成这样好吃的粥,雪人们——尤其是后勤组的几只——瞬间星星眼望着麦冬。

看到雪人的反应,麦冬终于放下了最后一丝担忧,也拿了一个勺子舀了一勺。

口感软糯,带着谷物特有的清香,虽然不同于她那个世界的大米小米高粱小麦,但的确是可以作为主食的谷物!

放下勺子,她拉着咕噜做翻译,笑眯眯地跟安讲述了谷物对于它们的意义——虽然会说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句子,但这样深入的交流显然还要靠咕噜翻译。

等安明白了麦冬话里的意思,知道有了这种“果实”,雪人食物短缺的现状将会大大缓解后,它立刻兴奋地白胡子一翘一翘地,恨不得立刻按麦冬说的那样立刻撒种,立刻收获。

麦冬没有说的是,谷物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粮食作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以种植业为主的生活方式。

现在的雪人主要靠采摘和养殖为生,对于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太大,但当种植业渐渐发展起来,养殖技术也经过改善,雪人对自然的依赖变小时,就是雪人开始改变自然的时候了。

从依赖、惧怕自然到适应、改变自然,这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并且——与地球历史上人类的发展轨迹何其相似。

或许,千百年后雪人将发展出媲美人类文明一样的别样文明呢!

只是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到那样的景象了。

糖草和谷物自然是这次的最大发现,但麦冬还找到许多有趣的食材,其中不乏能够调味的植物原料以及一些口感不错的蔬菜,下午无事,麦冬索性将所有能想到又能做到的菜式都做了一遍,煎炒烹炸、炖煮焖蒸、炝烩熘拌,中国菜的常见做法都一一演示了一遍。

雪人洗菜烧菜,咕噜烧火偷吃,麦冬则负责掌厨和指挥,配合地倒是有模有样,几口大铁锅同时烹饪着,不停地有各色美食出锅,香味引得原本待在各个山洞的雪人都聚集在“厨房”门口。

看引来了那么多雪人,麦冬大手一挥:今天聚餐!

权当犒劳所有人一个月的辛苦。

更多的雪人加入进来帮着洗菜切菜,连咕噜烧火的活都被热情度高又勤劳的雪人给抢去了,无事可做的咕噜只剩下跟在麦大厨身后偷吃这一件事,倒是提前吃了个半饱。小小的厨房很快挤得水泄不通,不过做菜的效率倒是提升不少,一些简单的菜式麦冬也都放给后勤组的雪人去做,她只是在一旁指导。

这样一来,很快就做好了足够数千雪人食用的分量,与之前一个月的大锅菜不同,这一次菜式丰富许多,做法也精细一些,因此自然更加吸引地雪人们的唾液蠢蠢欲动。

所有雪人都聚集在了大厅中,连原本在育婴室的幼崽们都被抱了出来,数十个雪人围在一起分享食物,平日安静的大厅喧闹如集市。

麦冬又将之前带回来的果酒开了封,一点也没留下,全给雪人分了,每个雪人都分到了一小杯。

美酒和美食足以令人忘却烦忧,更何况雪人似乎也没什么烦忧,巨龙和女孩的到来让一直处于困顿的雪人看到了希望,虽然种族刚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所有的雪人都对未来怀着美好的希望。

饭至半饱,酒至半酣,雪人们唱起了歌,歌声清澈流畅如水动风鸣,在巨大的大厅中久久回荡,传往地底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唱歌嬉笑,窃语玩闹,欢乐地仿佛不知忧愁的精灵。

麦冬窝在咕噜怀里,笑着看眼前场景,第一次有了前世身在人群中的感觉。

似乎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了呢。

有雪人,有咕噜,在这个世界,她也终于有了伙伴。

雪停了,天气却越来越冷,积雪融化带去了大量热量,冷风更吹得刺骨,每天去给巨鼠喂食成了一件苦差事,雪人身上的巨鼠皮越裹越厚,却似乎仍然抵御不了无所不在的寒风。

每次去喂食回来的雪人都像去了半条命一样,哆哆嗦嗦凑在地火口烤半天才能好一些。

麦冬实在看不过去,主动揽下喂食的活,不让雪人再出去活受罪。她虽然也怕冷,但相比雪人却好多了,再说这几天她又做了几件毛皮衣服,除了巨鼠皮,还用了以前积攒下的各种毛皮,搭配着做了几件,比单纯的巨鼠皮大衣贴身保暖多了。

只是喂食几万只巨鼠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计,哪怕有咕噜帮忙,一人一龙也几乎要花大半天时间才能做完,她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打农具、学说话,她还想着给雪人找个比较适合的武器,并且已经有了想法,只是一直没时间实验,这每一样都要花费时间,这样把时间花费在给巨鼠喂食上实在太浪费。

逼不得已,麦冬最后终于想出个法子,那就是修建地龙。→文¤人··书·¤·屋←

其实这就是炕床的变体,从畜棚中间的过道地下挖通道,畜棚两边烧火,让热气贯通整个通道,这样走在通道中也会觉得暖融融的,鉴于畜棚太长,可以在中间再加几个烧火的地方。

麦冬原本就打算将来给雪人建房子的时候用上这个法子,只是没想到雪人竟然怕冷到这个程度,于是只能将这个法子也用到畜棚上。

而且,这样也不只是方便雪人,居住环境变得温暖了,对于巨鼠也是有好处的。巨鼠虽然不会被冻死,但寒冷的天气让它们比平时更加懒于活动,经常一整天挤在一起一动不动,食量也不如以前了。甚至连繁殖活动都几乎停滞,最近小巨鼠出生的数量大大降低,而且就算出生了,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就是因为畜棚内太过寒冷,初生的幼崽还没长出皮毛,亲兽一旦疏于照料,小巨鼠就会被冻死。

只是挖一条通道,这个活还算轻松,趁着土壤还未上冻,麦冬和雪人们只用了一天就把通道挖好了,有了铁制工具和人手,这种类型的工作可比以前麦冬和咕噜挖壕沟时效率高多了。

而且,通道不仅仅是贯通了畜棚,看工作效率那么高,麦冬就将从树洞口到畜棚的那段路也挖了通道,这段路不过百米远,倒也不费什么功夫。这样雪人从走出树洞就走在暖和的地面上,而且从树洞处就可以支一个烧火的地方,添柴也方便。

只是这样一来燃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麦冬将对岸自己储存的木炭全转移过来才勉强够用。只是麦冬觉得这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以后在地面上盖房子,以雪人的体质,恐怕不止是房间里的炕要烧火,整个部落都弄成一个巨大的炕床还差不多,不然雪人就只能各自缩在自己房子里别想串门了。

不说雪人需要花费多少精力才能储存足够烧五个月的燃料,那么多的燃料需求对于环境的破坏力也是很大的,再加上燃烧带来的烟雾,麦冬虽想帮助雪人,但发展带来的后遗症还是能免则免。

雪人在育婴室和厨房引的地火就很不错,只是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实施的,如果可行,能将地火引至整个部落的地下就好了。麦冬这样想着,就跟安说了这个想法,安自然支持她,它说了一堆引地火的步骤,麦冬也没太搞清,但有一件事她搞清了,那就是:将地火引到部落地下的方法是可行的。

那个长满岩浆果的山谷其实就在树洞出口不远处,是个两山之间的夹谷,那两座山也是附近唯二的两座山,其他都是大片的平地。如果将部落建在夹谷附近的平地,引地火就会比较方便。

除了燃料问题,为以防万一,防止以后积雪融化下渗和土壤下陷,麦冬又在通道上铺了砖块和石板,砖块是盖畜棚时剩下的,石板则出自咕噜之手。

其实最好再在地面盖一条走廊,挡住风雪,但时间上来不及,麦冬也只好放弃,现在这样已经改善了许多。麦冬用动物毛皮缝了热水袋,让出去给巨鼠喂食的雪人随身带着,多少又缓解了一点。

解决了给巨鼠喂食的难题,麦冬立刻开始着手各种农具的研究。

除了那天煮的一小碗,剩下的谷物全被麦冬小心收了起来,还有糖草根茎以及其他能种植的植物,这些将是春天工作的重点。麦冬将自己带来的那些蔬菜种子也放在其中,准备明年春天一起种下。

到春天来时,除了这些要种的,还可以去野外寻找其他植物,肯定还有可以种植的作物。

这样的工作量,即便雪人比较多,没有适合的农具也很辛苦。幸好雪人精于锻造,而且又有了铁,早在之前麦冬就让雪人去找了许多铁矿石,原料充足后,雪人工匠们最近锻造的就不再是闪闪发光精致绝伦的金银器,而是黑不溜秋形状简单的铁器。

这么不符合雪人审美的东西,实在是让一向审美卓绝的雪人工匠们心塞,但它们也知道这些东西丑是丑,但对于它们的帮助却是巨大的。

既然不能违抗,聪明的雪人工匠们便另辟蹊径,锻造熟练后,便偷偷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给铁器们加点“料”,比如雕个花,比如嵌颗宝石,再比如缠上一层金银丝……总之,经过雪人加料后的铁器肯定跟麦冬认知中的铁器大不相同,麦冬经常看着雪人送给她的那把镶了颗硕大宝石,柄用金银丝做出缠枝纹的锅铲,同样心塞不已:拿着这样的锅铲做饭,她亚历山大啊。

不说麦冬和雪人各自的心塞,虽然最终形貌有些差异,但雪人锻造的手艺还是很不错的,因此麦冬这几天都跟几个最擅长锻造的雪人混在一起。

基本的镰刀、锄头等比较好弄,麦冬画出个图形,擅于锻造的雪人工匠就能分毫不差地打出来,但至关重要的铁犁却费了一番功夫。

麦冬只在小时候见过铁犁,还是那种老牛拉的铁犁,至于传说中的木犁却没见过。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便很少回老家,而在她成长的那几年,正是中|国农村迅速发展的时期,农具的淘汰更换速度堪比电子产品,等到她上了高中,爷爷奶奶村子里再也见不到牛拉犁的场景,连拖拉机拉犁的都没有了,不论是整地还是收获,一律是大型农机在田野间轰鸣。

一来见得少,二来她平时也从未仔细观察过铁犁的构造,这就导致麦冬对于铁犁的构造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知道大致样子,细节却说不出来。

但只要有个大概样子就够了。

雪人的确是个很聪明的种族,麦冬将铁犁的大致样子和作用以及原理说了之后,雪人工匠们实验了几次,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