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固然受到强烈震撼,那远在欧洲的英国政府也同样对此震惊不已,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袁世凯的北洋军竟如此不堪一击,更让英国政府忧虑的是,根据英国在德国的潜伏间谍报告,德国汉堡港的两艘满载军火的远洋货轮在前天起锚,目的地是中国杭州,这正是在豫南战役结束之后,这绝不是巧合,显然,通过这一仗,德国政府意识到了联合阵线的潜在利用价值,决定对联合阵线加大援助力度,如果得到德国的大力支持,联合阵线肯定会将不堪一击的北洋集团一脚踢下中国的政治舞台,而这绝不是英国政府愿意看到的。

英国绝不允许远东出现一个亲德政权,那会影响到英国的远东乃至世界战略,所以,英国政府必须想办法阻止袁世凯北洋政府的倒台,至少在英国物色到更合适的代理人之前,北洋政府不能倒下。

于是,朱尔典就开始为南北和谈奔走,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维持摇摇欲坠的袁世凯政府。

但是要想让袁世凯接受和谈建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袁世凯的朋友,朱尔典非常清楚现在袁世凯的愤怒,自从冯国璋的北洋第二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回总统府,袁世凯就暴跳如雷,召集一帮小站新军亲信,接连开会,扬言“御驾亲征”,要把这北洋的面子给抢回来,要继续跟联合阵线作战到底。

作战到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问题不在于北洋没有足够的部队,也不在于没有足够的军饷和弹药,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袁世凯继续跟南方实力派进行战争的话,将对英国的远东战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英国在远东的战略就是平衡战略,英国与日本结盟是为了平衡俄国力量,英国与俄国结盟也是为了平衡日本力量,同时拉拢日俄两国共同压制德国力量,但是这个平衡战略的前提条件是中国的局势不发生剧烈变化。

正因如此,在“戊申革命”爆发之后,英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全面支持袁世凯夺取权力,试图以此为手段尽快平息革命引起的乱局,维持远东平衡局面,使那些有着觊觎之心的列强无机可乘。

但是随着南北对峙的升级,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与赵北的联合阵线终于兵戎相见,双方在河南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近代化战争,战争之前,英国人较为看好袁世凯的北洋军,因为他们装备齐全,有英国、日本支持,一般来说,是不可能战败的,但是战争的结局却给了英国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联合阵线大获全胜,北洋军败得一塌糊涂,这让英国政府非常的震惊,这才意识到北洋集团是多么的虚弱。

但是后悔是来不及了,英国政府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维持远东的平衡局面。

让英国政府更觉得意外的是,吃了大败仗的袁世凯竟然还想打下去,这简直是不自量力!

第342章 补救措施(下)

作为一个旧式官僚,袁世凯当然不清楚现在他正面对着一个怎样的国际局势,自从豫南惨败的消息得到证实后,日本和俄国驻英大使先后拜访了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两国大使都建议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中国的乱局,日本驻英大使甚至建议由日本从朝鲜抽调部队,加强大沽至山海关一线的“防务”。

日本人想干什么,英国政府很清楚,但是英国政府并不担心日本会采取单方面行动,因为日本还需要英国的支持,英国政府更担心的其实是俄国,如果俄国将注意力转向中国的话,将严重削弱俄国在抗衡德国战略中的地位,虽然发生这种战略转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英国政府还是决定“说服”袁世凯放弃继续作战的念头,回到谈判桌前,稳定中国局势,使俄国那位自负的沙皇陛下继续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大陆。

“说服”的方法也很简单:第一,英国立即扣押了所有运抵香港的英国军火,而这些军火原本是准备运到天津装备北洋军新编部队的;第二,英国立即通知所有在华财团和银行,在英国政府点头之前,所有对华贷款业务一律停止,而现在英国贷款的唯一去向就是北洋集团,如此一来,北洋军的军饷来源立刻成了问题。

在英国政府的“劝告”下,袁世凯无奈的放弃了继续作战的念头,终于答应恢复与联合阵线的和平谈判。

当然,影响袁世凯决定的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在昨天,民国代理海军总长汤乡铭在江阴拍发通电,宣布“起义”,率领江防舰队全体官兵和舰船加入联合阵线,誓言保卫国会,捍卫宪法,正式与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决裂。

很显然,通过豫南一战,很多人都看清了北洋外强中干的实质,他们决定选择新的效忠对象,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南北之间的力量对比将发生强烈变化。

而且,失去了江防舰队,东南地区的北洋第一军就失去了机动性,完全没有了战略上的优势,整个东南局势急转直下,袁世凯就算是想继续与联合阵线作战,也是不可能了,他只能坐回谈判桌前。

于是,朱尔典奔走之下,宋教仁率领南方和平代表团又返回了北京,与北洋方面举行和平谈判,争取尽快结束南北分治的局面。

不过让朱尔典没想到的是,当他陪同宋教仁来到民国外务部正门前的时候,北洋政府竟没有派一个人前来迎接,而在火车抵达北京的时候,朱尔典还特意在火车站给袁世凯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南方和平代表团已到了北京。

显然,袁世凯现在还没消气,想给南方代表们一个下马威。

好在宋教仁表现的很是大度,对此并不介意,与朱尔典一同走进外务部,在会客室稍坐。

朱尔典与宋教仁在会客室等了半个小时,袁世凯的外交秘书蔡廷干才姗姗来迟,见了面也没什么废话,略微寒暄几句,便领着他们去见袁世凯。

袁世凯在总统府居仁堂接见了朱尔典和宋教仁,脸色不好看,旁边的那些北洋健将也是个个铁青着脸。

“宋先生不辞辛苦,奔波劳顿,为弥合南北之畛域殚精竭虑,袁某很是佩服。这个总统的位子,宋先生也是完全有资格坐的。”

袁世凯的话里是夹枪带棒,他的亲信们听明白了这话里的意思,个个脸色更不好看,朱尔典也听明白了,眉头也是皱了起来,至于宋教仁,只是淡淡一笑。

“袁大总统过奖了,为国为民,本是政治家应该做的。至于这总统么,宋某现在是没有资格做的,再说了,我们联合阵线已经说过,此次正式大总统选举,联合阵线不提名候选人,宋某身为联合阵线一员,自不能食言。”

这话说得直白,众人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些,不过他们也都知道,此次和谈,北洋如果不拿出些好处,那也是谈不拢的,毕竟,战争的胜利者是人家联合阵线,而不是北洋集团。

“此次南北和谈,袁某是真心实意要化干戈为玉帛,只不知联合阵线方面有什么条件没有?”袁世凯问道。

宋教仁从手提包里取出几张信笺,递给身边的一名总统府秘书,那秘书将信笺转交给袁世凯。

“这就是我方和谈条件。请袁大总统过目,若有不清楚不明白之处,我可以为袁大总统解说。”

宋教仁在一边说,袁世凯却拧着眉头翻看那些条件,越看眉头拧得是越紧。

这和谈条件太苛刻了,联合阵线不仅想拿回内阁人选提名权,而且还想进一步借此修改一下宪法,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完全参照法国政体。

“民国宪法既已公布,岂可轻易更改?朝三暮四,岂能让国民心服口服?”

袁世凯将那条件扔到身边的茶几上,这找出来的理由也是充分得很。

宋教仁倒不觉得意外,这谈判么,就讲究一个讨价还价。

“不改总统制也可以,但是对于总统任期应进行修改,另外,国会也不应搬到北方,最好搬到南京。”

“怎么?联合阵线还想迁都么?”

不待袁世凯回答,英国公使朱尔典先问了一句。

“并不是迁都,而是将政府与国会分别设立在两个地方。而且,联合阵线方面认为,驻扎在东南地区的北洋军应交给联合阵线指挥和整编。”

宋教仁的话让袁世凯勃然大怒,拍着椅子的扶手站了起来。

“你们干脆自己打到北京来好了!打败了我,这天下就是你们联合阵线的了!区区北洋军算什么?你们就是要我的脑袋,也未必不可!”

袁世凯的气话让在场所有人都皱起眉头,朱尔典更是头疼,正琢磨着如何转圜时,一名机要员走进居仁堂,将一张电报抄稿交给了蔡廷干。

蔡廷干匆匆走到袁世凯身边,小声耳语几句,将电报抄稿递了过去。

袁世凯看了几眼电报,冷笑着说道:“我就知道,谈判谈判,这是你们的缓兵之计!既然你们要打,我北洋全体将士奉陪到底!”

说完,将那电报抄稿重重拍在茶几上,然后扭头就走,从侧门离开了居仁堂。

在座众人面面相觑,朱尔典走了过去,将那电报抄稿看了几眼,宋教仁走到他身边,却见那电报上只写了几行字:

“南军已推进至郑州南郊二十里处,装甲列车随军行动,飞机已对郑州城实施过数次空中侦察,似有攻城迹象,望陆军部速派援军。”

电报是郑州北洋守将拍来的,经陆军部代理总长段祺瑞过目,又交袁世凯定夺。

“宋先生,对于此事,你怎么解释呢?”朱尔典拿着电报,向宋教仁看了一眼。

宋教仁苦笑着摇头,说道:“我不是军人,对于军事行动既不熟悉,也无权插手。不过,既然联合阵线的部队向郑州推进,想必也不是没有理由。”

“什么理由?”朱尔典放下电报。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宋教仁虽然摇头,但心里却不糊涂,他明白,这固然是联合阵线部队乘胜扩大战果的需要,同时也是“以打促和”的行动,经过此次豫南战役,宋教仁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袁世凯这样的军事强人来说,最好的谈判语言就是武力和军队,这一点,赵北是正确的。

但是赵北本人也算一个军事强人,其他议员可以为总司令、委员长的胜利欢呼,但是宋教仁却对此保持着冷静与清醒,他太清楚军事强人的本质了,如果说史书记载的只是模糊的影子的话,那么,此次南北大战更将这个影子描摹的更清晰了,对于宋教仁这样的宪政派议员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阴影,他不愿看到这个国家被阴影笼罩。

所以,宋教仁决定尽快与北洋和谈,利用目前的南北均势,争取将国会从一个橡皮图章变为真正的国之重器。

这时,蔡廷干走到朱尔典身边,说道:“公使先生,袁大总统有请。”

朱尔典耸了耸肩,指了指宋教仁,问蔡廷干:“那么,宋先生不去么?”

蔡廷干说道:“宋先生先回旅馆小住,袁大总统并无拒绝和谈的意思,只不过对于南军出尔反尔的举动不满,所以有些生气。”

“请告诉车夫,将宋先生送到我在西山的别墅,火车站附近的旅馆太吵了,不适合宋先生这样身份的人。”

朱尔典吩咐了几句,便随着蔡廷干去了袁世凯的书房。

等赶到书房的时候,袁世凯正在书房里背着手来回踱步,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朱尔典进了书房,袁世凯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将一封电报交给了这个英国人。

“北洋的军火被香港总督扣押的事情我一无所知,我会拍个电报询问的。不过,对于军火问题,我很可能插不上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