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8远东狂人-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清廷之所以看中日本的军事理论,纯粹就是为了省银子,留学日本比留学欧洲要便宜得多,而且日本军队一向强调“肉弹精神”,刺刀冲锋,和德国重视火力相比较,这种战术也更省钱,在清廷看来,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用日本战术训练新军,既省钱又省心,反正他们也不打算真的跟列强开战,何况,日俄战争的胜利进一步证明了日本战争思想的“正确性”,于是,大批青年被送往日本留学深造,他们回国之后,在短期内就完成了新军部队的日本化,也算是完成了照猫画虎的任务。

但是,对着一只猫无论如何也是画不出老虎的,充其量不过是小一号的猫而已,何况那只日本“猫”本来就没安好心,指望这样一支新军抵抗列强,只能是缘木求鱼,这一点,几乎没有人认识到,只有蒋方震等少数几人看出了一点门道,也只有赵北力排众议,全力支持共和军的德国化改造。

其实日本军队不是不重视火力,但是国力所限,也就只能用兵力密度去与火力密度拼杀一番了。

在火力问题上,共和军面对的问题实际上与日本军队是一样的,都是国力不足。

强调火力就意味着武器装备的进一步强化,而“德国化”就意味着军费的成倍增长,大炮、炮弹、机枪、子弹,这些都是要用银子买的,维持一支纯德国化的武装力量,对于中国的财政而言是一件奢侈的事,因此,共和军的德国化改造目前仅仅只停留在战术和战略层面,而战术又因为涉及到武器,也只能因陋就简,根据国情、军情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

为了在“日本化”与“德国化”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众人可谓搅尽脑汁,连续熬夜,无论是蒋方震还是赵北,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是熬得两眼通红,参谋部的全体参谋也都是同样模样,以致于被人尊称为“德国眼”。

“德国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蓝天蔚在心里叹息,共和军政府财政并不宽裕,虽然可以勉强维持目前的这七个常备师,但这是在接收了清廷历年库藏的前提之下,连续的战争,再加上战后的善后工作,几乎已经使湖北、四川两省的财政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军政府为了收揽民心,又大肆减免赋税、裁撤坐厘,这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的窘迫局面,明年能不能继续维持七个常备师的规模,谁也没有底,这一切要看总司令的盐政改革能不能成功。

虽然参谋部的部分军官认为有必要对部队进行缩编,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当着赵北的面提出建议,只是趁着前几天袁世凯下令征求裁军意见的机会,才由蓝天蔚出面旁敲侧击了一番,但却引来赵北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

“袁世凯要卖国,革命军队怎能解散?”

这就是当时赵北的回答,简单而干脆,不仅表明了他的态度,同时也挑明了他与袁世凯的分歧,到了这时候,几乎所有高级军官都知道,赵总司令已不再“无条件”的拥护袁大总统了。

“难道还要打仗?跟北洋军打仗?”

一回想起总司令的那番话,蓝天蔚就觉得头疼,前段日子总司令赶回武汉坐镇,就是因为北洋军派了几个师沿着京汉铁路摆开,虽然后来弄明白了他们的意图只是防御,但却没人敢掉以轻心。

赵北与袁世凯互相提防的架势已让蓝天蔚看得清楚,从心里讲,蓝天蔚还是希望避免冲突的,毕竟,中国现在所处的国际环境极为险恶,任何大规模内战都可能使国家招致列强瓜分。

但没等蓝天蔚琢磨下去,却听到天空中传来一阵“嗡嗡”声,仰头望去,就看见了那湛蓝天空中的一架飞机。

飞机的机翼下绘着五色旗,还有四个方块字,虽然望远镜看不清楚,但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那四个字应该就是“铁血共和”,正是共和军飞行队的飞机。

“是我们的飞机!”那些飞行队的学员们首先跳了起来,大声嚷嚷着,但很快,他们就注意到,那架飞机的外形有些特别,不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两架盒式飞机。

“是冯队长他们回国了!”有人反应较快。

“没错!看飞机的尾部,飘着队长旗!是冯队长在驾驶!”另一个人举着望远镜喊道。

“冯如和谢缵泰回来了?”

赵北却被吓了一跳,现在飞行队的学员们基本上都是菜鸟,会驾驶飞机的只有冯如一人,那天空中的飞机明显是此次新买回的飞机,没有经过严格的检修,万一摔下来,那影响的可就是整个飞行队的未来——————虽然冯队长本人也是自学成才。

“这家伙,太冒失了,等他降落,就叫他停飞!上次擅自出动轰炸,这次又来个先斩后奏。散漫,太散漫了!”

赵北气冲冲跨上战马,一勒缰绳,向还愣着发呆的属下呵道:“别愣着了,都跟我回飞行学校!等飞机落下来,我非把发动机拆下来锁弹药库不可!”

话音未落,已率领卫队扬长而去,几个参谋、副官也纷纷骑马跟去,只有那些飞行学员没有学过骑马,因此只能跑步赶回机场。

“大伙记住了,以后咱们不仅要学习驾驶飞机,还要学会骑马!”孟飞从口袋里摸出丝制围巾,一边擦着汗,一边向飞行学员们高声呼喊。

当然,这只是他的白日梦而已,共和军战马不足,根本不可能给无关人员配备马匹,而且,飞行学员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根本用不着学习骑马,因为他们有更好的代步工具。

第241章 飞行基地(上)

什么样的代步工具能比训练有素的战马更好呢?

汽车,也只有汽车才能拥有这样的魅力,虽然它的越野能力远远比不上一匹最劣的矮脚马,但是无论如何,它是人类用智慧和双手制造出来的工业品,在那冰冷而闪着油漆光芒的车身上,寄托着人类太多的梦想,也展示着人类那近乎无限的创造力。

1796年,清嘉庆元年,就在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一帮大臣的阿谀奉承中玩儿“禅让”把戏的那一年,意大利人沃尔兹发明了蓄电池。

1858年,清咸丰八年,就在清军与太平军在长江流域展开激烈拉锯战的时候,法国人洛纳因发明了电点火火花塞,1859年,铅酸蓄电池在法国出现。

1860年,就在清朝皇帝耗费无数民脂民膏建造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点的那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那一年,法国人莱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点火煤气机,两年后制造出第一台二冲程内燃机。

1867年,清同治六年,当清朝的文武大臣们在向一个小皇帝三跪九叩、山呼万岁的时候,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往复式活塞四冲程煤气机。

1883年,清光绪九年,就在清朝与法国在越南的宗主权问题上纠缠不清的时候,在奥托煤气机的基础上,德国人、面包师特利布·戴姆勒制造出更轻巧的内燃机,由于使用得是液态燃料汽油,它可以很方便的装在一辆自行车上,于是,世界上的第一辆摩托车就在德国出现了,三年之后,戴姆勒又制造出了一辆四轮内燃机车,同一年,另一个德国人、钳工出身的卡尔·本茨也制造出了一辆三轮内燃机车,并申请了专利,和戴姆勒一样,他也立刻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命名为“奔驰”……

就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发明创造中,人类迎来了汽车时代。

如果从摩托车发明的1883年算起的话,到公元1909年,人类进入汽车时代已经二十六个年头了,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作为殖民时代被殖民的一个弱国,中国也不可避免的被洋人拉入了汽车时代。

早在1901年,大清王朝的权臣袁世凯就从德国进口了一辆奔驰轿车,作为讨好慈禧太后的礼物送进了紫禁城,一来是安抚一下庚子年仓皇逃离京城的太后,二来也是向太后展示一下洋人的手段,好叫太后知道,洋人除了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之外,还有更让人惊讶的玩意,大清要想不完蛋,就必须行洋务,立新政,讨洋人欢心。

只可惜,袁世凯的苦心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在那高墙重锁的宫禁之中,这辆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工业品仅仅只开动了一次,然后就被永久的锁进了内务府的仓库,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辆轿车的司机无法在跪着开车的同时保证慈禧太后的安全,所以,为了避免召来杀身之祸,这个司机在载着太后试驾了一次之后,立刻就不辞而别,逃之夭夭了,没有了司机,这辆轿车就再也动弹不了,而在得知司机逃走的原因之后,满朝文武大员也识趣的闭上了嘴,就连袁世凯也不敢再提汽车的事情了。

司机是留着辫子的中国人,是这个国家里那四万万被统治者中的一员,他的恐惧可以理解,因为只需要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他和他家人的命运就可以被轻易改变,这个古老的东方上国自古以来就是由“天子”说了算,从来就没有“法治”一说,君主仅凭个人的喜怒和心情便可以决定一个草民的命运,“草民”,草芥之民,本来就只是一个代号,“天子”,替天行道,无论是杀几个草民还是改变一下国家的前进方向,都是理直气壮的。

作为统治大清王朝的实际君主,慈禧太后理直气壮的命令司机跪着开车,甚至不需要她亲自开口,自然有身边的近侍代劳,当她高高在上坐在真皮座椅上看着那个跪在她跟前战战兢兢的开车的司机的时候,内心却依然愤怒:无君无上的洋人就是不懂规矩,司机怎么能坐在皇上前头呢?这是大逆不道啊。

怕犯“逆案”而举家逃亡的司机当然不知道,司机的位置在前或是在后根本不是关键问题,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关键问题还在于那个“规矩”,那个规矩叫做“三纲五常”,它不仅规定了君臣的地位,同时也规定了中国与外国的地位,虽然大清王朝实际已经成了洋人的收税机器,但朝廷的体面、架子还是不能放下,袁世凯要搞新政,要搞君主立宪,这当然可以,但是必须等到慈禧太后晏驾之后,因为这位太后绝不能容忍在她活着的时候看到有什么东西能够凌驾于皇权之上。

这个可以凌驾于皇权之上的东西叫做“宪法”,有了这个东西,草民就不必再害怕来自“天子”或是君主的残害,有了这个东西,就连皇帝陛下做事也得规规矩矩,而这个东西,也正是洋人说的那根“可以将至高无上的皇权捆住”的绳索。

凭借一部宪法就能控制皇权?对于这一点,慈禧太后想不明白,那班旗人亲贵也想不明白,他们只知道,只要办好了新军,办好了洋务,这天下就还是旗人的天下!

这些尸位素餐的大人物们当然不会明白,宪法只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规矩,而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规矩却是人心,当人心潜移默化的归拢到一起的时候,就是草民的觉醒,就是草民的暴力。

宪法就是契约,所有的人都必须遵守这个契约,而这个契约却是建立在草民的暴力之上,谁不遵守契约,谁就将遭到暴力,无论是英国的革命还是法国的大革命,都用铁和血证明了这一点,关于这一点,大清王朝的王公贵族们没有看到,但那些“乱臣贼子”们却看到了,当他们发现君主立宪的道路走不通之后,便再次祭起了这面铁血的大旗。

于是有了安庆马炮营起义,有了“戊申革命”,有了赵北的共和军,有了袁世凯的“新年通电”……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暴力,但这种暴力偏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