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9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孟享的用拳头寻求和谈主动的说法已经传了出来,这本来就是丛林法则的正常表现,美国人深信不疑。

“华夏人的进攻会很快停止,然后他们会主动找我们联系和谈的事情!”杜鲁门也这样认为。

“我们应该打回去,狠狠的揍那些黄皮猴子!”莱希坚信拳头的力量。

“华夏人的突然进攻,让我们在北方的布置出现了很多的漏洞。我们准备不足,需要些时间调整后,才能进行强有力的反击。”马歇尔解释道。

华夏的突然进攻,打乱了美国人的部署,甚至在边界上一时难以抽调出足够的反击力量。比如空中力量,在那些遭遇轰炸和破坏的机场上的残骸垃圾没有彻底清理干净前,美国人在边境的空战中别想占优势。

而且他更为担心的是,边界上的那点美国军队防御还可,若是贸然出击,兵力不足和布置不足下,容易被华夏大军抓住漏洞趁虚而入,真要打到了美国本土上,就丢人丢大发了。

“其实我们可以用和谈拖住华夏人,等到把欧洲的军队抽调回来后,一举把那些华夏人全部消灭!”旁边杜鲁门也建议暂缓攻击,先和谈,说不定能通过和谈赢得战争,来制约势力越来越庞大的军人体系。

“和谈要谈,打也要打!”沉默了半天的罗斯福最终发言道。

被人逼到了门口,还不打,绝对不符合美国的作风,而一手和谈也能拖住华夏,在此时边界不利条件下,争取到足够时间。

……

“既然德国人要谈,我们也不妨谈一谈!”孟享脸色平静道。

正当华夏军队节节胜利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华夏国内的和谈论再次喧嚣,尤其是德国人也积极在寻求和盟军和谈的消息传开后,向孟享进谏和谈的人越来越多。

除了知道基地存在的孟享自己,其他没有一个人有底气打下去。能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和谈,捞取最优惠的和谈条件,几乎是其他所有人的念头。

“只要再给我们二十年的发展时间,我有信心赶上美国!”战争并没有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高速的发展让策划华夏未来经济的周白有信心塑造起华夏的经济强大。但这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如果与全世界为敌,无论胜败,战争必将榨干华夏最后一丝精力。

“现在和谈,就当为华夏以后的崛起保留点元气吧!”范种最后也感叹着劝说孟享道。

他最为了解华夏的军事实力,真要打起来,此时的华夏一时半会儿的还真不惧盟军。不说一千多万军队的底气,就是武器上,很多先进的武器也超过了盟军一大截。

但美国人在武器上快速的跟进,以及美国武器的数量优势让他感觉到了危机。

短时间内,能跟盟军打得不分上下,但以后呢?

一旦从山寨公司那边得到的武器不再先进,被盟军追赶上,连那点性能优势也没有了,华夏能坚持多久?

和谈也不是一下子就谈成的,谈谈打打的拖上一年半载的总免不了,借助此时的优势,能拖到让华夏全身而退,积聚个十年八载的力量,利用列强的矛盾再起战火也不错,免得此时要把全世界所有的仇视眼光都拉来。

连范种都提议和谈,孟享也只能心中低叹。

此时的人们还不知核弹的威力,在核阴云下的怪异和平时代,大规模攻城略地的战争已经难以再看到。此时不对付美国,以后更难对付。

华夏收缩卧薪尝胆后,恐怕也要来一遭苏俄人的冷战境遇,空耗在各种封锁中。

此时的华夏已经引起了整个西方的注意,以后的封锁更难突破。而未来的战争,国内国外的变数太多,孟享根本无法把握,还不如趁着现在的掌控能力,继续打下去,至少也要摘到欧洲果实。

不过为了让国内的众人死心,孟享还是要顺应潮流,先谈判。

而且,和谈还能争取到更多时间。

不止基地升级需要时间,华夏大军的后勤储备也需要时间。

即使靠着分基地,也难以支撑那么多军队的后勤供应。每次华夏大战,都需要储备一定的物资。

一直以来,华夏军队远征作战很少有连续超过七天的战役,就是因为经过七天的激烈战斗后,后勤链条容易出问题。即使分基地一边供应,一边战斗,也最多再坚持几日。

像现在这一次大战,连续六天的苦战,后勤已经有些紧张,而为了应对美国人可能的反击,也需要留出余地。华夏大军也不宜再继续战斗,需要休整一番了。

“和谈就和谈呗,不谈他们不会死心的。一和谈,他们就知道那些洋人们是什么嘴脸了!”早已看透了英美贪婪本质的孟享也不介意顺水推舟,开启和谈之门。

……

46年1月1日,德国人单独先向英美伸出了橄榄枝,随后2日,华夏大军迟缓了进攻的步伐,也向英美发出了和谈的信号。

盟军快速回应。

1月5日,在前方炮火还在隆隆响起的时候,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和谈正式拉开。

“和平即将降临!”全世界都在瞩目这次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历史性会谈。

但孟享却对此毫不在意,他正调整着不断升级的各处分基地,准备更猛烈的大战再次来临。

第1100章 打打谈谈

“欺人太甚!”作为谈判代表的顾维钧一走出谈判谈判场所,对着伸到嘴边的诸多话筒视而不见,铁青着脸甩下了这四个字,就转身率领着华夏代表团集体离去。

来之前,他还想着崛起的华夏此时已经不一样了,又是挟着连番大胜之威,可以为华夏谈出更好的条件。

毕竟在平时的许多谈判中,他能切身体会到崛起的华夏带给华夏人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

可这一次的事实却兜头给了他一头冷水。一上来,英美的口吻就是像针对战败国一样,给出的条件也跟无条件投降差不多了,不说华夏占领的各处地盘,甚至连华夏本土都要被分割。让他一下子想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场一战后的谈判。

加入战胜国一方的华夏照样要被割让给日本青岛等地,一切靠拳头说话,根本没有道理可言。

“这一次,我们的拳头也很大,揍得盟军都招架不住。难道国际外交又改规则,拳头不好使了?”同来的年轻谈判人员中有人很是诧异。

顾维钧却一直都很明白,华夏的拳头大是相对的,只要德国倒下,面临单挑全世界的华夏就是拳头小的一方。不过他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能利用英美对华夏实力的顾忌心理,多争取到一些利益。

可他还是低估了英美的贪婪,既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华夏会在接下里的单挑全世界中落败,那英美为什么会再多忌惮?

他们最多是把战争延长一段时间,而收获的可能是华夏吞下的大片土地的全部利益甚至整个华夏。

崛起的华夏已经有了成为金蛋的潜质,不在上边掠夺割一把,对不起这些老牌帝国起家的作风。

“这根本没法谈!”顾维钧气呼呼的向国内通报道。

从一开始,英美就不在乎谈判成功是否,强压着近乎无条件投降的条件死不松口,双方的底线差异太大,根本没得谈。

国内众人一时哑然,继而愤懑的各抒己见,把种种不满都倒到了英美的头上。

“好歹咱华夏也是泱泱大国,在众列强头上踩过几次了,英美竟然拿战败国的待遇来对我们?太伤自尊了。”这些年华夏南征北战的胜利,已经让很多华夏人不再是以前那般的自卑,对于盟军上来就拿华夏不当回事的蔑视态度很是来气,更何况谈判条件中还要割让原有的国土,更是无法忍让。

“没得谈,那就继续打!”孟享直接发言了。

不过这一次的强硬态度,赢得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不是还不服气吗?那就把他们打到谈判桌上!”这是很多人心中所想。虽然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把英美逼到谈判桌上,但已经足够孟享掌控这股大势,掀起更猛烈的战斗了。

……

“怎么又来偷袭?”盟军再次郁闷。

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快,在盟军不断调兵遣将巩固阵线的时候,华夏军队再掀猛烈战火。

虽然这几天谈判中,战斗还在继续,但仅限于小规模的战斗。可仅仅第一轮谈判破裂,华夏的大规模攻击又开始了。

谈判再怎么没诚意,也得磨上几天,只需要这几天,基地又能缓过劲来,而华夏军队人员数量的充足,也能施行轮换作战,不至于过于疲惫,一出手还是一波波的大规模战役。

不过,因为中亚和巴尔干地区,华夏已经和德国人会师,战斗的发起,就需要德国人的配合。可因为德国内部的矛盾,使得德军至今依旧采取守势,并没有搀和进来。所以这一次发动的战役主要是以北美和法国边界为主。

这几天,盟军也是不断的调兵遣将,虽然诧异于华夏再次进攻的快速,但各地盟军也早已经做好了各种迎敌准备。

可一开战,他们就发现,背后又被华夏军队突袭了。

这些天分基地兵营也没有闲着,一队队的克隆新兵被布置在了敌人的身后。只要在一些关键位置上来一次突袭,搓手不及下,盟军一些阵地就直接被敲开了缺口。华夏的装甲大军随即涌入,并把各处缺口撕得更大。

华夏欧洲大军快速跨过了法国边界,终于和困守在西南部的二十多万德国会师。

虽然德国人现在正在跟盟军谈判,这些德军处在待命状态下,但一下子挣脱被人围困投降的命运也能在未来的谈判桌上获得些主动,所以这次行动德国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有干涉,甚至被围困的德军还主动的展开反击,向华夏军队靠拢。

德国国内谈判的事情还没有准数,谁也不想就这么被围困着,提前一步投降,整个被围困的德军上下的利益都牵扯在里边,先一步突围后静等国内安排再说。再说国内此时也没有争出一个定论,管不了各地的军中大佬们。

此时在法国坐镇的是龙德施泰德老帅,和二十多万德军一起留在了最后。

本来他打算留到投降前的最后一刻撤离的,但华夏军队的进攻给了他新的希望。

“或许,我们能挽回败局!”老帅早就见识过了一战德国战败的遭遇,此时根本不对德国单独对英美的和谈报多大的信心。他更倾向于和华夏联手再给英美几次反击,把英美打得不得不到谈判桌上来,而不是现在处在劣势下的谈判。

只可惜德国内部已经乱成了一团,连新首领都没有选出来,甚至连这次跟盟军的和谈也是被动进行,多数票投下的结果,并没有具体的负责人。在这种局面下,各地的军队要么各立派系,要么冷眼旁观。

真要国内谈出一个投降条约,各战线上的军队能不能执行都是另外一个说法。

若不是维希政府的快速垮台,造成德军的后勤物资紧张,龙德施泰德肯定要率领着这二十多万德军继续战斗下去。眼下华夏和他们的会师,给了他继续战斗下去的机会。

这也是孟享急于跟各地德军会师的一个原因,最起码给了各地的德军一个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希望,逼迫德国国内的不至于那么快退出战斗。

只要华夏和德国保持联手的姿态,即使德国已经破败,摇摇欲坠,但总归是一份助力。虽然孟享也不指望德国能支持多久,但最起码要废物利用,充分榨取炮灰的剩余价值嘛。

……

北美的战事打得同样激烈,不过华夏军队始终没有跨过美国的边界线。

有时候,事情降临前的威慑反而更有效。逼在边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