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8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益于美国人对防护的重视,日本人的功劳薄上虽然还有2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和2艘巡洋舰的战绩,但它们却同样拖着伤残的身躯坚持到了新西兰。

至少从场面上看,这一次山本五十六指挥的围绕瓜岛的大战,日本人并不逊色于美国人。远不是大意忽视了空中力量之下的珊瑚海海战的惨败可比。

但日本毕竟不能和美国的实力相比,同样的损失下,美国人承受的起,但日本人却难以承担。

在孟享断了供给日本人的战舰买卖后,日本人的战舰数量是损失一艘,就少一艘,很难补充上。而美国人,在43年开建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就达到了15艘,蒙大拿级战列舰3艘,依阿华级战列舰3艘。大量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更是直接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的送到海上去。

而且每次的战斗,基本上都在美国人的战机控制范围之内。美国海航编队的及时出击,使得偷袭的日本人很难扩大战果,这使得美国人的人员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人员的损失远远小于连人带船常常一起完蛋的日本人。

不过,日本人的海军人才的损失远及不上他们飞行员的损失。

虽然日本陆航和海航依靠着瓜岛的出击和美国人抗衡了两个月,但代价却是极其高昂。

不说战机损失的连本土和东南亚的战机都紧张的补充不上了,仅仅是那六百名的飞行员,就已经让日本人元气大伤了。

日本人在30年代的飞行员可都是施行精英策略,一年培训不过一百来名。即使在二战期间,加大了培训数量,但训练的费用却制约着日本飞行员的数量。

在各处战场上多次栽在华夏手中后,日本人的合格飞行员已经不足两千,这一次再被美国人敲掉了六百,日本人恐怕以后需要多依靠那些菜鸟们了。

而对这次伤亡了二百多名飞行员,被俘一百多名的美国人来说,这些损失对比美国超过十万的飞行员基数来说,只是毛毛雨。

日本飞行员个人实力不差于美国飞行员,但精英策略下的人数偏少,加上他们的座机性能稍差了些,终于倒在了美国人的群殴之下。

随着日本人在瓜岛空中力量的减弱,周围的舰队也不得不加大机动范围,避免被美国人遏制住。

而这个时候,瓜岛的海岸线就露出了防御的空当。

受到了麦克阿瑟收复斐济的消息影响,海军方面加大了对瓜岛的攻势,开始了大规模登陆作战。

若是说,日本人空中被压制,海军和美国人打得旗鼓相当,但陆地作战,日本人却很是狠狠的虐了美国人一把。

因为有了舰队对美国人的牵制,使得海军的炮火支援大为减弱。

而且麦克阿瑟的挥霍使得后勤弹药紧张了一段时间,却正好被攻击瓜岛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碰到了。

日本人除了火力弱于美国人外,在其他方面并不差。

于是,首先攻上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倒霉了。

不否定,美国人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是精锐,也不否认以第一陆战师师长范德格里夫特为首的美国军官们战术水平不错,但他们遇到的却是从东南亚调来的日军精锐部队。

这些日本军队别的没学会,在对抗华夏国防军的时候,学了不少的东西。尤其是熟悉了丛林作战,远比美国人要适应瓜岛这样的环境。

日本人并没有在外围的海岸线多恋战,在层层阻击后,就推入了丛林中。

一向喜欢用炮火推进的美国大兵对上了4万不同于斐济岛的日本精锐部队,提前体会到了丛林战的艰辛。

结果耗时一个月下来,眼看着圣诞节都要到了,即使把陆军也派上去了的美国人依旧只占领了瓜岛的大半。在付出了伤亡3万的代价后,还有多处日军在负隅抵抗。

“照这样的损失,我们占领伊里安岛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罗斯福不由担心道。

第0907章 向华夏军队学习

“我们需要多观察一下华夏人的打法!”马歇尔并没有给罗斯福多少损失的具体数值,而是直接向罗斯福建议道。

无论是莱希还是他都没办法说出攻克伊里安岛需要损耗多少美军,这个问题让前线的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来回答,也只能是无语。

日本人的疯狂出乎美国人的预料。

虽然瓜岛胜利在望,但接近一比一的损失下,即便阵亡率是3比1,也是让美国人难以接受的。

有时候,那些多嘴多舌的伤员多更令美国政府被动。

如此一来,现在依旧驻扎了8万军队的拉包尔所在的新不列颠岛攻下来会消耗多少美军,攻克陆续驻扎有17万左右日军的伊里安岛又会有多少伤亡,已经大致可以估算出来。

如果说这个伤亡数字罗斯福还能压住的话,那么接下来收复菲律宾,甚至图谋东南亚诸岛的损失会让美国人彻底崩溃。

美国的各路智囊展开了大规模的测算,为什么美国人在空中和海上都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在火力压倒性的碾压下,会在陆地上吃瘪,会让连续败在华夏手中的日本人打得差点失去了信心?

最后他们的视野集中在了丛林作战上。

如果是平原上,或许只需要火炮和装甲车就能彻底扫平那些拿着三八步枪的日本士兵,但在瓜岛的丛林中,那些热带林木都好像成了他们的帮手。

即使美国人对丛林作战有了很多研究,也针对性的对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丛林进行了研究,但美国大兵们对于丛林近战和夜战,很不感冒,在丛林地形制约了美国火力优势的情况下,遇到了一个疯狂的对手的美国人损失惨重也是正常的。

“东南亚很多地区的环境和瓜岛差不多,那里的日军人数更多,但他们却在华夏军队面前,一败再败。我们可以汲取华夏人的经验!”美军的智囊团们都不约而同的要求向在东南亚的华夏军队学习。

华夏军队虽然没有在澳洲出击,但他们在中南半岛的战争还在持续。

或许对比世界各地的大规模战役来说不起眼,但那里的小规模激烈战斗一直不断,在亚热带丛林的隐藏下的一连串伤亡的数字却在积聚着一个让别人惊叹的战绩。

从9月份到12月份的三个月间,在中南半岛上,日本人已经损失了28万日军以及63万伪军。

其中的伪军除了来自缅甸、泰国、马来亚和法属印度支那的外,来自印度的15万伪军也填了进去。

若不是日本人向本岛的请求援助调兵的电报被美国人截获破译,恐怕美国人也对此不会为之惊叹。

虽然他们深入了解后,发现那些歼敌成绩中的伪军有些甚至连冷兵器都装备不全,但也不掩饰华夏人的战绩辉煌。美国人已经尝到了丛林战的苦头,而同样是日本精锐部队居多的中南半岛驻军,拥有着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等名将的率领,却依然在华夏手中载了大跟头,损失了近三十万。

“据说,华夏人在印度支那半岛上投入了200万军队。他们会有以多打少的优势,甚至他们也不怕那么多的伤亡。华夏人的生命总是那么廉价。我在十几年去过华夏一次,我记得一个还算壮实的男人只需要不到一美元就能成为私人的奴隶。而且那里一场稍大规模的旱涝灾害,都经常要死伤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美国军方中显然有些很瞧不起曾经积弱的华夏。

华夏快速崛起才几年,在这个信息不通畅的世界中,即使消息传来,也有照样很多人怀疑信息的准确性。而且人的很多观念,尤其是成年人,一旦形成,很难被外界所改变。即使有了对日本和苏俄这两个二流水平陆军的胜利,也无法动摇很多人心中的主观判断。

这也是美国高层中有人极力的喊着华夏威胁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不以为然的原因之一。

“我敢肯定华夏人已经熟练掌握了在丛林间作战的本领。即使我们从日本人那里得来的消息中,他们给华夏军队造成的伤亡人数也不超过20万。要注意,这个数值是在华夏还要歼灭63万熟悉当地地形,适应热带环境的伪军,而且这个日本人汇报上级的数字可能还要打一些折扣。

至少我们在曼德勒、密支那、昆明和万象等地的华夏医院中,并没有见到那么多的尸体和伤员。要知道,华夏人对军人尸骸的尊重可是很有名的。我们甚至调查了附近棺材铺的交易量和医院的床铺,最后得出10万左右的伤亡数字还是比较靠谱的。”这是史迪威上将发来的准确情报驳斥了华夏靠着重大损失赢得胜利的猜测。

一直在华夏逗留的史迪威看着华夏各地一天一个样,心中也感觉到了华夏对美国亚洲政策的一丝威胁。但这位老将军心中还是对美国军事力量的庞大而自信,并没有对华夏军队的强势而恐慌。

倒是一直在华夏调查李奇微却是华夏威胁论的极力拥簇者。

“华夏在云南和广西有很多处训练场,专门针对丛林作战。每个派往印度支那半岛的华夏军人都要经过至少一个月的适应训练。这个一个月是针对那些军队中的非战斗士兵而言的,那些战斗在第一线的军人可能至少需要三个月的高强训练。据说,有些华夏军人在两年前就开始了相关训练。上帝啊,难道华夏人早就有所预谋?难道他们在北方和苏俄开战的时候已经野望向了南方?

这很有可能!我能感觉,华夏人的战略眼光和他们的历史一样悠长。”李奇微在向国内发回报告的时候,也强调了华夏人有过专门丛林战训练的这一点。

他不知道华夏军队在南洋诸岛上也有类似的训练营,甚至在美洲、非洲的热带丛林中也有相关的专门训练营地,但国内那些相对比较透明的训练营让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华夏的南方战略是早有准备的。

“日本人在印度支那半岛上还有多少军队?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即使日本人放弃了澳洲后,他们能聚集在中南半岛上的也很难再超过50万。而华夏人有多少?200万只是士兵,精锐的士兵。即使那些护卫后勤运输线的士兵都是经过了三个月新兵训练,用一千发子弹的实弹训练出来的,堪比一个日本老兵。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当地华人组织起来的民兵武装为华夏军队服务,他们中有些经受过华夏军队的正规训练,加上装备精良武器可以说毫不逊色日本人的新兵。至于那些被日本人的刺刀和机枪趋势着的当地土著军队战斗力就不用提了,仅仅是那些被华夏人武装起来的附从土著武装就能轻易的压制他们,我敢说华夏军队从来就没有把他们当做对手。

这样下来,只需要50万华夏军队就能打败日本人,彻底占领印度支那。

是的,是50万。我说的毫不夸张,不需要以数字的借口再次来找我重新核实。这个数字是我仔细核算后的,实际情况甚至还要再小一些。

如果在印度支那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华夏士兵对抗一个日本兵,胜负的几率两者相差不大。日本的很多军人也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近身搏击,他们更占优势。但他们输在了装备上。华夏士兵的冲锋枪和手枪让日本士兵苦练的刺刀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用的。

但需要记得华夏训练营中某个教官说的话,在丛林中,一把冷兵器是永远必不可少的。在一些情况下,日本士兵可以借助着熟练的刺刀搏杀扳回劣势。这种情况同样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的M1911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可靠。

当然,这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华夏军人总是会展开各种配合队形。即使在丛林中,这些队形也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