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官-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农民夜校的一盏灯,

点亮了大山的夜,

点亮了乡亲们心中的苦闷,

也点亮了多少代人期盼的富裕,

啊。。。。。。

顿时,屋子里哄堂大笑。大明白气急败坏地要去抢自己的诗稿,可是胖胖的身子在人群里寸步难移。他偷眼看了看灵芝妹子,发现此时的她面无表情,像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见一样。大明白觉得自己很掉链子,很没面子,无地自容地耷拉着头。

“人家支书说得多好,正在兴头上,你一家伙就插上一杠子,就显你明白,你有文化!你呀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丢人现眼的。。。。。。”大喇叭挖苦道。

“我怎么?我也是村里的副领导,二把手。再怎么说,也是个知识分子,农民作家。。。。。。”大明白小声哮哝着。

“乡亲们,我也不啰嗦太多,占用大家的宝贵时间了。下面,请我们‘蛙王’公司的顾问,来给大家讲课,大家鼓掌欢迎!”接未归说完,带头鼓起掌来。

掌声雷动中,谷川走上了讲台。可是,还没等他开口,人群中的牛娃大声喊了起来:“我认识你,大个子爷爷!”

“我也认识你,小牛娃!”谷川乐哈哈地和牛娃打招呼。

“大个子爷爷,你是老师吗?”牛娃问。

“我。。。。。。算是吧。”谷川回答。

“那,你有我们灵芝老师的课讲得好吗?”

“我怎么能够和你们灵芝老师比?灵芝老师课讲得好,很受学生们的欢迎,我很羡慕。我一定向她学习,把我的课讲好。”

“大个子老师,我给你提个意见!”

“请提意见,小牛娃!”

“课堂纪律很重要,不要让同学随便讲话,乱糟糟像羊圈。。。。。。”

教室里又响起一片笑声。

等大家安静下来后,谷川开始讲课了。

“乡亲们,刚才小牛娃说得有道理,要讲课,不是老师怎么行?说句实话,我确实不是老师。只是,我看了一些林蛙养殖方面的书籍,也有不少林蛙养殖方面的专家朋友。我就把书上的一些林蛙养殖方面的知识,还有专家们关于林蛙养殖方面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介绍。我今天算是抛砖引玉吧,将来,专家们会在这里给大家讲课的,他们的课,一定讲得比我精彩得多。”

谷川的开场白,讲得很合乡亲们的心意。大家都饶有兴味,聚精会神地听着。

“林蛙,是我们远山县的特产。我们红枫湖更是林蛙的主产区。它是纯野生动物,也被称作哈士蟆。”

几个孩子在人群里学起了蛙鸣,引起一阵骚动。

“你们。。。。。。你们这几个小泥猴,再扰乱课堂秩序,我可不客气了,不打扁你们的红屁股,也扒你们一层皮,我的牛鞭子可厉害呢!“牛娃生气了,大喊。

牛娃的警告起了作用,蛙声顿时消失了。

”一般人认为,林蛙就是青蛙,就是蛤蟆、田鸡。其实,这是误解。林蛙和青蛙和蛤蟆、田鸡完全是不同原动物。也许,乡亲们觉得房前屋后常见到的林蛙平平常常,除了可以用来做菜吃,没有什么大的价值。这可是太小瞧林蛙了。林蛙,是集药用、食用、美容功能于一身的珍稀两栖类动物。我们这里的林蛙,更以特有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逐渐被国内外客商重视。我们红枫湖的林蛙,因为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影响,以其个体大、产油量高、体质健壮、繁殖量高而成为林蛙中的极品。它富含四种激素、九种维生素、十三种微量元素和十几种氨基酸,可称为货真价实的金蛙啊!“

谷川努力使自己的讲解浅显易懂。这一课,他首先讲解林蛙幼蛙的培育。下一课他准备讲林蛙养殖技术。

两个小时后,课程结束了。

在回”枫桥宾馆“的路上,谷川听见几位老人在说着悄悄话。仔细听听,原来在议论他。

“这个老师真不简单,讲的课能听懂,听见也解渴。”

“这怎么觉得,这个老师这么面熟?”

“是啊,太像咱们村的谷三了。”

“谷三?听说他早就当大官去了,二十多年过去了,他怎么会在这里给咱们讲课,当老师?”

“也许是咱们都年龄大了,老眼昏花,看人走神了,不中用了。”

“反正,我越看越像谷三小子。”

“长得像的多了去了,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谷川默默地站在暗处,大气不敢出。等这几位老人走远了,他才迈动脚步。

4

接未归匆匆忙忙赶到乡政府,来到乡长高山泉的办公室门前。

昨天下午,红枫湖乡党政办公室秘书小于给枫桥村打电话,通知接未归,乡长高山泉找他有事,请他抽时间到乡时来一趟。

“当当当!”接未归敲了敲门,见里面没有反应,又用力推了推门。可是,紧锁着的门推不开。

这时,乡党政办秘书小于从隔壁办公室伸出头来,说:“接书记,别敲了,高乡长临时到县里有点事儿,不在家。”

于秘书,二十六七岁的女孩,很清秀的样子。她是县长于天宇的女儿,刚从市里一所大学毕业。平常虽然公公是工作上有些接触,但接未归能够感受到她对自己的眼神温度较高。

不知为什么,接未归一见到于甜女便心里“怦怦”直跳,她的眼神更让他感觉到火辣辣的。

第一次见到于甜女时,是三年前的一个冬天。那一年的冬天很冷很冷,接未归在县里参加自觉考试的最后两门课程考试。每次到县城来,接未归没有钱住旅店,只好随便找一家屋檐下、门洞处,将就一个晚上。可是,那一天风雪交加,接未归找不到可以避风遮雪的去处。

这样的夜晚,露宿在室外,一定会冻死的。接未归心中十分清楚这一点。于是,他便 在空落的县城大街上慢跑,以增加活动量获取热量。

不知跑了多久,接未归已经感到身体麻木了,意识也有些模糊了。他觉得自己真的支持不住了,随时都可能栽倒街头,并且再也站不起来了。。。。。。

就在这时,一辆轿车停在了接未归的身边。此时的他,正雪人似的抱着马路边的电线杆。

开车的是于甜女,她冒雪从市里回县城的家。

接未归被于甜女拉进车内。于东奔西走女了解到接未归的处境后,想让他到自己的家里住一晚上。接未归走投无路,同意了。

可是,当接未归知道于甜女是县长的千金后,竟然死活不肯到她家借宿。于甜女磨破嘴皮,接未归坚决不肯,不知为什么。

万般无奈的于甜女,只好把接未归送到一家小旅馆,并替他交付了十元住宿费。

接未归和于甜女就这样认识了。当然,后来接未归要还那十元钱时,于甜女拒绝了。她告诉接未归,那是她投资性支出。。。。。。

“我。。。。。。”接未归一时没了主意,不知是该留下来等候高乡长,还是打马回营,原路返回枫桥。

“我什么?接书记,翻山越岭这么远,来一趟也不容易。你就先到我办公室休息休息,等高乡长回来。”小于热情地说着,大大方方地请接未归进屋。

“我。。。。。。在外面等吧,外面凉快。”接未归笑笑,心里对小于的热情有些感激。

“你这个人,架子不小啊!怎么,我的办公室就不能进?”小于有些不高兴,她早就发现接未归每次到乡里来办事儿,都躲着她。

“不。。。。。。你误会了,于秘书,我这个官,火柴棍大小,什么也不是,你可是我的上级领导。你正在工作,我不便打扰。。。。。。再说,你屋里电话太吵,我想清静清静。”接未归终于找到了借口,抱歉地告别了小于,来到院子一个角落的树下。这里的林荫很茂密,既阴凉,又有石凳可以休息。

坐在林荫下,接未归感到一阵清凉浸入体内,心中也十分惬意。

和山里的孩子一样,接未归从小就和树木有着特殊的感情。

刚出生不久,妈妈着接未归下田里劳动。喂饱了奶后,就把接未归包裹好,挂在树杈上。妈妈弯腰在树下干活,接未归便“咿呀咿呀”和树叶说话。

会走路后,接未归便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整天和树长在一起。

每年春暖花开,冰雪融化,小燕子用尾巴剪绿柳丝的时候,接未归就折来柳条做柳笛。他制作柳笛的水平,在小伙伴中是高的,为他成为“孩子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动作很麻利,用力也很巧。先是慢慢把柳条捏软,然后轻轻地把柳条的外皮撸下来,用赤白的柳杆敲几下,再把柳枝皮的一端用牙咬扁,柳笛就做成了。放到嘴里轻轻一吹,柳笛就能吹出很好听的声音。别看柳笛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是,每一步在用力上都很有讲究,轻重要恰到好处,哪一个动作用力不够适当,柳笛便报废了。

村里的大人们,有时也逗接未归,说:“孩子,这柳笛不能成天吹,要回家学数数,吃书本才好。总吹柳笛,蛇会被引来的。”接未归不怕蛇,也知道蛇听不懂柳笛,不会被吸引。所以,接未归不管不顾,继续吹他的柳笛。小伙伴们围前围后,笛声齐鸣,简就是一支柳笛乐团。

吹累了,便猴一样爬到树上,折柳枝,吃柳椹。柳椹甜丝丝的,带点苦味。

有时候,接未归和小伙伴们用柳条编成“伪装帽”,戴在头上,在林子里追来赶去,玩八路军打鬼子游戏。

“榆钱”是长在榆树上的嫩芽,一簇簇挂在树桃,翠绿欲滴,郁郁葱葱,清香扑鼻。接未归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采摘,回家让妈妈用玉米面拌好,在锅里蒸成“榆钱饭”。“榆钱饭”鲜嫩可口,好吃解馋。妈妈说过,榆树是山里人的救命树。树皮、树叶、树根都能吃,救过很多人的命呢。

杨树最有趣。春风一吹,枝条上就慢慢钻出“树巴狗”。不知不觉间,“树巴狗”从枝头落了下来,毛茸茸的,满 地毛毛虫。淘气的接未归常常把毛毛虫般的“树巴狗”拾起来,偷偷地放到女孩子的菜筐里、衣兜里,搞恶作剧。女孩子如果吓得惊天喊地,他们便乐得手舞足蹈。

等到杨树叶子长出,“哗哗”响的时候,杨树就成了鸟儿的天堂。啄木鸟来捉虫,“笃笃笃笃”的声音很悦耳,灰喜鹊来垒窝,一次次衔来树枝,辛勤地劳动,建成一座座漂亮的卵巢。。。。。。秋天,秋风扫落叶,杨树叶子纷纷飘落下来,地上铺满厚厚的一层,母亲就用针和线做成一个杆子,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穿杨叶,一片一片的穿。穿起杨叶,然后撸到后边的长绳上,最后是长长的一大串,像一条大大的毛毛虫。带回家,向乡亲邀功请赏,用来烧锅火很旺,不用拉风箱呢。

枣树最沉得住气。清明过后,天气真的热起来,枣树的叶子才慢慢发出来。有农谚“刺树发芽种棉花”。枣花像小米,像星星,黄黄的,金子的颜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引来无数彩蝶和蜜蜂在枝头闹。经过一个暑夏的孕育,枣子渐渐长大,慢慢变红了。有谚语“七月十五刺红圈,八月十五晒半干。”刚红圈的枣子。在红枫湖叫“红腚眼”。“红腚眼”的枣子就可以吃了,又脆又甜,非常馋人。打枣的时候是妈妈和接未归最高兴的时候。家里有两棵枣树,每年打枣的时候,接未归便学着邻居家叔叔大爷的样子,带着长长的竹午和大麻袋,打下枣带回家,倒在大筐箩里,除洗净生吃,解解馋,剩下的要用绳拔到房顶上晒干,等到腊月里打花糕过年用;有时也用瓷坛存些枣。把鲜枣洗净晾干放进坛子里,坛子里放进高度白酒,然后用塑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