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冬-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知盘坐条石之上的韩冬,先是点头,随后又轻轻摇了摇头。见众人更是不解,这才将手中长箭轻挥,在青石之上写道:

    “奇货可居不假,想要投靠是真!”

    “咦!”“啊!”

    韩冬字迹一现,特别是后一句,让所有人都是惊呼出声。

    马千成与田贯到底是在商路上闯荡多年,见到韩冬所写,结合韩江方才所说,心中已有些明白。而周大等人更显茫然,只得求助望向韩江。

    仔细看过韩冬所写,韩江慢慢走了几步,好似想到了什么,望着韩冬缓缓说道:

    “将主之意是燕三等人确实落到了这群马贼手中。这帮人也搜出了那张纸条,就算一时想不明白,也知道消息极为重要。”

    “这条消息再加这群马贼自身!他们觉得有了这些条件,也算奇货可居,想要借此机会投靠于我!这才留下字迹,先行试探一番!”

    韩江说完,就见韩冬微微点头,知道自己所说没错,继续说道:

    “那么他们为何不留下一些能证明燕三等人落入其手的物件,这样岂不是更加明确!”

    韩冬点点头,在条石上又写了两个字:

    “态度!”

    见到这两个字,此时就连韩江也有些挠头。

    韩冬见众人并不明白自己所写之意,摇头笑笑,又写道:

    “我们在此等候,大队人马暂时不动!”

    韩冬此次所写意思极为明了,看完字迹,想起先前的“态度”两字,韩江也明白过来。转身命令道:

    “周大!你带人回转,安排队伍就地扎营,等候消息!扎营之后定要注意戒备!既然他们想看看我的态度,那就麻烦马、田二位管事与我一同留在此处!”

    韩江见马千成与田贯点头,又向韩冬问道:

    “将主!你看如何”

    夕阳洒下最后一缕余晖,天色暗淡了下来。

    韩江扫了一眼在条石上坐得并不安稳的马千成与田贯,站起身点燃一支火把,轻声笑着说道:

    “二位管事且放宽心,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你们只需不离将主左右,天下没人能伤到你们!”

    “况且这群马贼只是担心我身边的军队,才特意提醒我少留几人,不会有鱼死网破之心。将二位留下,也是表明我愿意谈谈的态度!”

    马千成与田贯只得连连点头,却是偷偷看了盘坐石上的韩冬一眼。

    只见韩冬紧闭双目、结迦而坐,在夜风之中纹丝不动。挺拔无比的身形,被火把的亮光透影在条石之上,更显高大伟岸。仿佛就此将亘古永存一般。

    两人见到这番情景,心中不由升起一股安稳踏实的感觉。本是有些忐忑的心情,突然变得安宁起来。

    就在四人沉静的等待中,伏在韩冬身边的大黑,猛然挺起身体,紧盯着韩冬面朝的方向。

    韩江看了一眼好似毫无察觉的韩冬,也凝定未动。稍过片刻,韩冬面朝的方向,隐隐传来一阵马蹄之声。

    马蹄声渐渐明晰,这时就连马千成与田贯二人也能分辨出,这骑马而来的人数不多,绝对只会在三骑以内。

    大黑缓缓起身,绕到韩冬身后刚刚站定。在韩江、马千成、田贯三人人眼前,上坡的小路上,已出现了两位骑士。

    有高坡上火把指引,两骑直奔而来,在距那方条石一箭之地勒马站定。其中一身背一张巨弓之人在马上沉声说道:

    “可是韩将军当面,在下匪号铁骨箭。特来拜会将军!”

    此人见韩江点头,也不迟疑,继续说道:

    “将军虽是初次见到我,但我等却是久闻将军大名了。草莽之人也没那么多讲究,喜欢直接了当。在下想投奔将军,不知将军有什么说法”

    此人一身黑色软甲,身形颇高,一张脸隐藏在夜色之中,又因距离较远,看不分明。听到这人粗豪以极的嗓音,却能感觉此人年纪只在三十多岁,正处在人生的巅峰时刻。

    韩江在条石上站定:

    “铁骨箭!本将已亮出自己的诚意,只留四人在此。而你既然想要投靠于我,应该拿出一些让我信服的东西,怎么倒先问起我的说法!”

    韩江也知道此刻正是展示自己力量之时,开口之初已提振劲道,声音远远传送而出,军营之中锤炼的铁血阳刚之气尽显。

    这铁骨箭一听韩江所言,也自明白这是要问清自己想要投靠的来龙去脉,甚至是自己有何投名状。既是投军,此人显然也是早有准备,闻言笑道:

    “将军!在下一帮弟兄在镇原城讨生活已有近十年。就是这五年来,将军剿灭马贼无数,我这帮弟兄也依然逍遥自在。”

    铁骨箭说到这里,稍须停顿。韩江也知其定有下文,并无不耐。却听这人继续说道:

    “就是将军此次亲自出动清剿,我等也只是暂避其锋。今日心血来潮之下,无意中擒下了将军的兵士,也算冒犯了将军的虎威。”

    “本待赶紧放归那几名军士!却看到了一个让在下极为心动的消息!这才说服弟兄们,想要投靠将军!”

    “呃!”

    韩江有些惊诧,这薛擒虎必反的信息,怎么会与这刀头舔血的马贼扯上关系。就听铁骨箭说道:

    “其中内幕也不需多说,只说说我等投靠将军的诚意!在下这帮弟兄共有五十三人,具是年富力强,能征惯战之辈!”

    “在下也不要高官厚禄,只求以一年为限,将这帮弟兄列为一队。沙场争雄,各安天命。一年之后,各位兄弟何去何从,就不是在下所能左右的了!”

    韩江见铁骨箭不提被擒的亲军,也不谈那张纸上所写的内容,只是讲述投军之后的安排之事。已对这人有些满意。

    自古以来官府招安绿林豪强之事层不出穷,方法也大致分为两种。一种自是怀柔之策,另一种不外乎诱降而已。

    只不过这两种方法在最初之时,都需许以高官厚禄,并让这些绿林豪强自成一伙。其后再慢慢分化隔裂,最后才是收拢或是清除。

    这铁骨箭所说好似对自己极有信心。就连招安之初应有的高官之位,以及防止被官府分化的独立成营,这两项最基本条件也没有放在心上。

73、投靠() 
各朝各代,招安之事可以说层不出穷。特别是唐代以后,夏州大地群雄割据,地方势力如雨后春笋,朝秦暮楚之举时有发生。

    只是招安之后总是被清洗者居多,鲜有成功范例,这种事情就是在民间也耳熟能详。

    听这人所言条理分明,也是胸有沟壑、极具谋划之人,对招安利弊应是知之甚详。韩江正感觉奇怪,却又听铁骨箭语含真诚的说道:

    “将军也不必有所顾虑,自从营帅与你到震原城之后,虽是剿灭马贼无数,杀伐奇重。但据我等观察,实在是与民无扰。并非我等虚言,二位在百姓之中,口碑甚高!”

    这人虽在夜色之下,看不清面容,但声音粗豪,语气极为诚恳,让人一听即生信任之感。

    “其实在我心中,像二位这等人物倒也不少。但二位这五年来,言必行、行必果。未曾有一事虚妄,这才最得我等看重。”

    “这五年来,我等生存日益艰难实在不假。我等兄弟,也对这种生活有些厌倦也是事实!加之年岁增长,也都有弃暗投明之意!”

    此人话语出口,就连马、田二人也觉精神一擞。这两人也是剿灭马贼的受益见证者之一,对这人所言深有同感。

    “良禽择木而栖,我等虽非良禽,但也知道何人能信,何人不能轻信。在下各位弟兄本是因义气相投,才聚在一处。”

    “人往高处走,水向地处流。既是有更好去处,自是愿随将军搏一个起居八座、封妻荫子。依在下看来,此正是时也!”

    “不论将军所传消息真实与否,但魏国应是到了急需用人之际,这绝对不会有假。大丈夫审时度势,趁势而起,才是正理!”

    这人先前只是略微提及投靠之后的打算。此时却将为何投靠之事一一道来。所说之语,也言之有物,语意诚恳,好似并无虚假。

    “特别之处在于,如魏国军方去一巨擘,连锁反应之下,机会应是更多。弟兄们已跟随我多年,现下有此机缘,我自不能挡了众兄弟的青云之路。”

    “在下兄弟既是愿投于将军帐下,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自当以将军之令为先。我与众位弟兄,相识一场,当需送上一程!

    “将军!且不怪在下在将军未曾答应之前,就胡言乱语。在下别无他求,只求一年之后,许我自行离去!”

    铁骨箭这股马贼成名已有十年之久,在此杀人越货,也做下过不少滔天血案。只是这伙人平素抢劫之前,定会警告三番。

    如是主动交出半数财物,确实不会留难。但碰到抵抗或是未按规矩行事之人,也必会斩尽杀绝、鸡犬不留。

    就是因有此规矩,相比较而言,在众马贼之中,口碑倒是最好。

    这铁骨箭所说之事,实在并非韩江这小小校尉所能做主。先前还道这人只是被大军清剿,有些受逼不过。想借助眼下情形,略微缓颊,过后再行反叛。

    韩江本也有与其虚与委蛇的想法,等到听罢这人所说,已知这人所说并无虚假。一时之间,倒不知如何回答。

    夜色越发浓郁,一轮蛾眉挂在天际,显得异常清冷。

    方坡之上的六人相距一箭之地,虽然看不清各自面容。但在铁骨箭说完之后,就连马千成与田贯两人都能够感受到此人满怀期待。

    见韩江好似陷入了沉思,众人也无人说话。

    青色条石之旁的火把,在徐来的秋风中摇曳,一阵噼啪作响。四周显得愈发沉寂。

    这自称铁骨箭之人好似有些按捺不住,正要开口。却听韩江说道:

    “你也应该知道,这种招安大事,需上报朝堂,请诸位臣公定夺,非是我这小小校尉所能左右。我也不愿虚言欺瞒,此事难度不小!”

    铁骨箭应是仔细考虑过其中关节,闻言说道:

    “听将军之言,让我等更加放心。要是将军回答此事绝对能成,我倒怀疑将军的诚意了!”

    这人有些欣慰的笑道:

    “招安之事在平常或许有些艰难,但此一时彼一时!不知将军从何而知那个消息,方才我就已说过,如果属实,朝堂正到了用人之际,此事绝对不难!”

    韩江心中一动,事情也确实如此,如果薛擒虎反叛,魏国大军只怕要一分为二。朝堂所能调动之兵力捉襟见肘,对有心投纳之人定会来者不拒。

    魏国之中共有五路大军,龙骧军布于震原城,防线毗邻西原与大漠汗国。

    虎啸军布于威远城,防线包括大蒙与汗国一线。两军正好护卫整个魏国对外边陲。

    鹰扬军本是驻守宁安的中央军团,在前番五王争位时有所偏颇,韩澈登基之后,将之布置到了原梁国境内。

    麒麟军本是布防在梁国与越国一线。灭梁之战的数十万大军,也是以其为主,在各军中抽调组成。

    在韩澈登鼎之后,这路大军一分为二,另立劲威军护卫京都。调麒麟军布防于越国边界。

    这些军团之中,以薛擒虎所领虎啸军实力最强,足有十八万大军。其次是韩澈亲领之劲威军,也有十六万之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