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冬-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倒是说中了韩澈的心思,他眼神一亮,对宁可所言极感兴趣,神情中显露出一种催促之意。

    “在绿柳林,微臣得常公公之助,在所有人之中最先见到长公主殿下。随后才有陛下派去的韩将军、穆掌柜以及龙骧军的铁骨箭分别见到过殿下。”

    “长公主殿下对我们四人都曾说过这番话。可见,殿下所说只是为了迷惑陛下而已!要知所有人之中,以微臣的身份,最容易被他们所信任,这点常公公可以证实。”

    随着宁可的这番话语,韩澈转头看向身后恭立的内侍。正好见到此人应声点头,对宁可所言表示并无虚假之处。

    若是韩薇在此,当会记起,在绿柳林韩冬曾对韩薇说过,这宁可能够最先找到他们,定是有人相助。看来这相助之人,就是这位魏国王公的内务总管,常识常公公了。

    “因此,依微臣看来,长公主只是想要通过此事,来向陛下施加压力!”

    宁可说到此处却有一丝未尽之意。在他想来,只要韩澈不做认回亲生之母一事,太后身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韩薇应该不会有任何反对的想法。

    韩澈点了点头,对宁可分析出来的结论却不置可否。“思进!那你觉得韩冬又是何种想法?”

    这个问题才是韩澈最为关心之事,话一出口,已是目患得患失之感。兹事体大,就算宁可数代忠于魏国,与魏国可以说是休戚相关。但在此非常时期,韩澈对于宁可的态度,不敢有丝毫马虎。

    宁可也知道这个回答,会决定韩澈将如何行事,沉思了片刻,才开口说道:

    “陛下!韩冬此人微臣实在看不明白,若是他只是想要见见太后,应该不会如此大动干戈。如果他还有其他想法,微臣觉得有些无法理解!”

    韩澈眉头微蹙,轻轻敲了敲软榻,手指与软榻相触,大殿内传出仿若击鼓之声,显然韩澈一身武功并不弱。要知魏国以武立国,每位王子必须自小习/文练武,否则就连继承王位的资格也不能拥有。

    韩澈虽然不以武功而显赫人前,但一身武功在做王子之时,就在上层家族中广为流传。

    宁可听到软塌的沉闷之声,只是微微一愣,又浑不在意,继续说道:

    “不过微臣觉得,只要长公主心中没有这番想法,仅凭韩冬一人,根本不足为虑。一人之力到底有限,就是能敌千人,难道还能敌万人不成!”

    宁可说到此处,站起身来,对站立在韩澈身后的常识抱拳一礼,竟然好似比对韩澈更为恭敬。

    “常公公乃是我大魏有数的高手,就算是十大名将之中薛擒虎与营雷,也不敢说轻言胜之。您对于这种高手应该是最有发言权?”

    自古文武相轻,在宁可这种顶尖文士之中更为常见。能对常识如此恭敬,也只不过因为这常识曾是先王的大内总管,与宁可已去世的父亲,也算相识多年好友。

    但整个夏州却是以武为尊,宁可自小秉承家族遗风,对武道一途只能算是一知半解,并不太过放在心上。

    至于对韩冬流传天下的事迹,也不过当做茶余饭后的故事。虽然相信韩冬在武道一途世间少有人敌,但绝不迷信有人能仅凭个人之力,就能与一国抗衡!

    宁可话声刚落,却见韩澈脸上露出不以为然之色,常识的神情显得极为奇怪,好似对宁可所说感觉有些难以理解。

    韩澈又是一声长叹,他也知道自己这位年轻的朝中重臣,对武道一途的看法有些偏颇。不由微一侧身,以目示意常识为宁可解释一番!

    “思进!你与你父亲一样,总是有些文人的傲骨,认为那些高手就如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一般,只不过是被人口口相传,夸大其词而已!”

    这常识声线虽然极为尖细,却并不令人觉得难以接受。反而这道声音,一听之下让人不由精神一振。他与韩澈、宁可两人的父亲极熟,直呼宁可的名号理所当然。

    不过常识竟然未曾对宁可将自己与薛擒虎与营雷两人,相提并论的赞誉有所反对,好像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之事,看来常识对于自己的一身武功,也是极为自负。

    “其实正好相反,这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事迹,都是以实实在在的人物原型为参考,并非空穴来风。夏州之所以以武为尊,除了这些年来战乱不休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那些威震天下的高手确实存在,并且所知者极众!”

    常识目光在大殿明亮的灯火下,闪过一道异彩,整个人也陷入了一种独特的情绪之中。

    “在三十年前,我刚刚入宫不久,机缘巧合之下,曾得到过宁府的馈赠!因此我这才有了这身武功!”

    常识十二岁入宫,从小太监一步步走上如今的大内总管之位,深得前魏王的信任。此人在夏州声名不显,就是在魏国,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一身武功已达顶尖层次。

    但韩澈与宁可两人对他知之甚深,知道此人一身武功极为了得,可算是王宫大内的最后一面屏障。若非先王在绿柳林遇刺之时,常识有事不在身边,只怕越轩也无法得手。

    而常识在韩澈登基之后,也对韩澈如同对待其父王一般。这才使得韩澈对他信任有加,像这种隐秘之事,对他也并不隐瞒。

    不过两人从未听人说起过常识得一身武功得自何处。此时听来,顿时觉得有些惊讶。

    “当年我曾随先王到宁府拜见宁相爷。机缘巧合之下,我发现宁府下人送上的茶水之中,有些异常。心急之下将其打翻”

    不用细说,一名小小内侍做出这等事情,在事情未曾查实之前,就算性命能保,只怕也觉不会好受。或许常识能得先*任,也是因为此事而来。

    “后来事情水落石出,我也差点死于非命。因此宁相爷对我有些歉疚,又觉得我忠心耿耿,才给了我一本习武之书。据相爷说,这本书籍,也是先人所留,自一套典籍中摘抄而来。”

    韩澈与宁可却也知道常识所提到的相爷,正是宁可祖父宁龙。此人也是天纵之姿,在他一代,魏国才真正成为夏州三大强国之一。因此后人都以相爷称呼而不名。

    “等我习武有成之后,才知道这部书中所载,就只有相爷交给我的那部分,才涉及到练武之事。其他内容,按相爷所说,讲述却与武功并无丝毫关系”

    韩澈两人不知常识为何会讲起自己的往事,好似与三人此时讨论的事情并无联系。听到此处,韩澈与宁可互相对视一眼,宁可缓缓吐出四个字来:

    “随堂笔录!”

177、配方() 
宽敞的云水宫大殿之上,三人脸上的神情,随着明暗不定的灯火不住闪动,有种说不出的神秘之感。

    夜色已深,也无人过来打扰,就是身无武功的宁可,此刻也毫无疲惫之意。

    要知常识刚才所指,这部随笔杂谈一般的典籍,一直是宁氏与魏国王室的秘密。更是宁氏家族的传承之物!

    这部书籍讲述极杂,诸子百家、包罗万象。其中人文地理、风情名胜、世事民情甚至医学之道,书中都有记载。

    据韩澈与宁可两人所知,这部书典最早是宁氏先祖宁安传承下来。但到底是由何人所著,已几不可考。而宁氏能帮助魏国韩氏建立如此功业,也从此书之中获益不少。

    因此这部书典对于宁家乃至魏国韩氏都极为重要,为防有失,宁氏先祖曾抄录一份,分别在王宫与宁府之中留存。

    而且宁氏先祖还曾留下祖训,要求每代宁氏子弟在识字之后,必须将此书列为学习的重中之重,任何人不敢有丝毫马虎。

    宁可之父在临终之前,也曾交代与他,令其切莫断了传承。并特别告知,此书宁氏只得半部,若是有缘,还要找到另外半部才好。

    “当年宁相爷传我武功之后,也曾特地吩咐于我,希望我能帮助找到另外半部。而这些年来,我也在四处查找”

    常识话音刚落,韩澈与宁可好像突然明白过来,两人不约而同的开口说道:

    “难道”

    “原来”

    两人话音虽然嘎然而止,但常识好似知道二人所想要知道的事情,不等二人再度开口,继续说道:

    “灭梁之战时,我之所以不在宫中,正是对这部书典有了一些消息,这才独自一人赶往大漠汗国。不想此行却是令我抱憾终身!”

    越轩刺杀先王时,只有秋霜在旁,若是常识并未离开,越轩绝对不可能得手。常识正在自责惋惜,却见韩澈再也忍耐不住,急切发问道:

    “原来常公公拿回的那份制造雷弹的配方,也是随堂笔录之中的其中一部分的内容!不知可还有”

    在得到这份配方之后,魏国军中工匠只在短短时间之内,就造出了威力惊人的武器。不过因为配料难寻,制造出的成品却并不多。

    常识在韩薇出使越国之后才返回宁安,回见到先王竟然已经驾崩,不免心生自责,于是在交出配方之时并未将事情讲明。

    以那份配方制造而成的雷弹,韩澈亲眼看见过。他深知只要有这种武器在手,不要说一统夏州毫无问题,就是武功高强如韩冬,也无奈他何。这时一听到这份配方源自于随堂笔录,更是顾不上其他之事,赶紧向常识发问。

    韩澈如此急切,也是担心常识并未将大漠一行所获全部交出。若是还有更加厉害的武器配方,对付韩冬此次带来的危机,更加不用担心。

    常识闻言双眉一蹙,就要开口解释。宁可在旁赶紧轻咳一声,韩澈立时反应过来。就是心中再有疑虑,也不需要如此急切,这并非身为君王应有的风范。

    “随堂笔录父王身前也对它念念不忘,若是知道常公公上次交出的配方就是其中之一,孤定会在第一时间抄录一份,焚于父王陵前,以此告慰父王!”

    常识见韩澈提及先王,躬身而立的身形微微一伏,沉声说道:

    “此次前往大漠汗国,是因听穆成舟说起,在汗国王陵花沫子丹附近有种黑色油脂,能够长明不熄。当地有人能以此炼出一种能够剧烈燃烧的轻油。”

    韩澈与宁可这才明白常识为何会前往大漠汗国。自黑色油脂之中,能够提炼出极易燃烧的轻油,在随堂笔录也有记载。若是世上有人能掌握这种方法,那么此人说不定会与随堂笔录有些联系。

    寻访随堂笔录的另外部分,本来就是如大海捞针般的事情,只要能够查寻到蛛丝马迹,也是难能可贵之事。这也难怪常识会抛下一切,不远千里赶去。

    “当我赶到花沫子丹,暗暗寻访之下,竟然打探到了确凿的消息。这件事情确有其事,是当地一个显赫的家族,所掌握的独家手段。”

    韩澈也曾是掌军之人,在心中稍一琢磨就能明白。能够剧烈燃烧的轻油,非常适合作为一种战略物资。一个家族若是能够掌握提炼的方法,富可敌国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这个迪哈达丹家族在汗国势力极为庞大,拥有数万私募的军队,在汗国甚至能与阿卜杜拉王室相提并论。按当地人的说法,这个家族也就是在这百年间才兴旺起来!”

    韩澈与宁可当然明白,要知那部随堂笔录最早也是在百年左右问世,与迪哈达丹家族的兴盛时间颇为一致。无缘无故,世间不会有如此凑巧之事,两者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