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间最得意-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国天子苦笑道:“谁都知道,没有可能。”

    李扶摇再一次点头,不再多说。

    他忽然问道:“让自己喜欢的女子困在那个鬼地方这么多年,心里不痛吗?”

    周国天子苦笑不已。

    李扶摇走出御书房。

    雨便已经停了。

    然后他拿出大红灯笼,举着走了一截路,看到那个已经换了一身衣服的女子,站在她身旁,李扶摇轻声道:“不管如何,无故杀人总归是不好的。”

    女子点头说道:“女子脾气,如我这般古怪的,不知道天底下还有没有。”

    李扶摇想起那个喜欢穿着一身绿色衣衫的姑娘,点头道:“应当是有的。”

    李扶摇后知后觉,“如此说来,要是男子做错了女子才会这般才是,天底下的女子,谁不愿意做个讲理的女子?”

    这是在询问,其实也是自言自语。

    女子摇摇头。

    李扶摇想了想,没有说话,只是缓缓离去。

    嘴角有些笑意。

第四百一十四章 这是国事() 
一个晚上处理了很多事情,即便是李扶摇,也会有些累,当他回到酒坊的时候,谢应已经清醒,他坐在昨日的那个位子上,看着李扶摇问道:“你去做了些什么?”

    这是询问,自然就是询问。

    李扶摇没有隐瞒半点,把昨晚自己做的事情,都给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

    雨停了,谢应有些生气。

    李扶摇看着他,“我不是纯粹的周国人,我很多年年还在洛阳城,那个地方比少梁城还要暗上许多,但是白鱼镇的确还不错,白鱼镇不错,你也不错,我想着以后的周国也可以不错,别人如何如何好我不知道,但你是肯定好的,既然你都好了,为何不做这个皇帝?”

    “谢应,做了皇帝,真的不会死。”

    这个死不是讲的的某个死,而是另外的某种表达情绪的词汇。

    谢应看着他,有些无奈,“但我没有准备好。”

    李扶摇笑道:“没事的,你会让整个周国都好起来的。”

    “原谅我有些自私。”

    李扶摇看着谢应,笑着说道。

    ……

    ……

    接下来的数日,少梁城风起云涌,一点都不平静,先是那位皇帝陛下封王谢应,之后便传出周国天子年迈,恐怕要不久离世。

    这让一众少梁城的大臣们都惊慌不已,许多平日里还没有站位的,统统都开始寻找几位皇子中的某一位。

    于是数日之后,便有大臣进言,大约是说皇帝陛下既然年迈,那就该早日立太子才是,这是现在的重中之重,朝野流言四起,在周国天子没有做出决定的时候,一众大臣把整座朝堂都弄成了一锅粥。

    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便有消息在少梁城传出来,说是皇帝陛下对几个儿子,一个都不满意,想要传位给安阳公主。

    安阳公主是周国的公主,身为女子,理应是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有人提出来了。

    “既然是要选安阳公主,那还不如选谢大将军。”

    ……

    ……

    谢应是大将军,也是驸马,论能力,论威望都是几个皇子无法比拟的,要是选谢应做储君,实际上是很好的选择,可是总有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谢应身上并无皇家血脉。

    基于这个问题,一众少梁城的士子吵得很凶,有的人站出来说道:“谢应将军完全能够成为储君,要知道典籍里的圣皇,都是禅让择贤,咱们大周又为何不可?”

    有人赞成,自然便有人反驳,“胡闹,这些典籍里的东西,早已经成为古法,难不成古法用于今人,便适用了?”

    “古法有大才,尚未过时,用于今人,为何不行?”

    这是另外的人在反驳。

    两边争论不休。

    最后有人建议道:“谢应大将军即便是没有皇帝陛下的血脉,但他既然娶了安阳公主为妻,之后所生子嗣自然便有皇家血脉,大将军以摄政王之位,暂时把握国政,等到之后若有皇家血脉诞下,然后好生教导,等到成年,便将大宝还于这位小皇子,又有何不可?”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毕竟这句话于情于理都很对。

    坊间的消息一下子没了,还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但很多事情,本就是如此,当有人说到最关键的地方,总要让人想一想才是。

    之后数日,虽然偶有争论,但是一旦有人说出这句话,都再无人反驳,好似没有人找得出来反驳的东西。

    再之后数日,这已经是李扶摇来少梁城的大半个月之后了。

    有好几个大儒联名上书到朝廷。

    说是大将军谢应才德兼备,应当堪当大位。

    那几个大儒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有很高的地位,许多官员甚至还都是他们的学生,他们的表态,自然便有许多人跟着表态,只是都是私下的,不好摆在明面上来说。

    如此又过了一月。

    少梁城已经有了淡淡暑意。

    有些日子里都已经能够听到蝉鸣了。

    很多人其实都知道了很多事情,谢应回京述职原本待不了这么久,可是不知道为何皇帝陛下迟迟不让他离开,有的人是认为皇帝陛下要快刀斩乱麻直接处死谢应。

    但聪慧的人便知道,这是皇帝陛下在考虑事情。

    天气渐热。

    李扶摇也有些倦了。

    于是在三天之后。

    有一道圣旨出来,皇帝陛下终于下定主意,要谢应为摄政王,暂时处理国政。

    一片哗然。

    许多大臣跪在宫殿外,以头抢地,甚是伤心。

    据说许多白玉砖都被他们给磕破了。

    鲜血流了一地。

    无数如同雪花一般的奏折飞入御书房。

    很多门阀对此都不能接受。

    此刻有很多人都在看向宰执府。

    看向李济。

    这位文臣第一人。

    一直安静从未发表意见的朝中大佬终于出声。

    他只说了两个字,那便是领旨。

    皇帝陛下下旨,他领旨。

    这本来便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

    君王要做什么,下旨只是通知你,并不是说要征询你的意见。

    李济很清楚这个事情,所以对此他没有半点反对的意思。

    况且这件事他不认为是皇帝陛下一个人能够做到的事情,背后还有一只手。

    但他很清楚,皇帝陛下对此乐见其成。

    他既然如此了,他又能说些什么呢。

    这个大周反正不姓李。

    那么姓什么都没有什么关系。

    ……

    ……

    议事殿前每天都有跪晕的大臣,每时每刻都听得到哭泣声。

    远在御书房,那位周国天子听到这些声音都很生气。

    替他添茶的女子倒是一点都不生气。

    她看着他,满脸都是笑意。

    她之前看了安阳公主,发现果然是很像她。

    周国天子无奈道:“怎么办?”

    苏谨喵了一声。

    他将那两颗妖丹都吞进了肚里,已经破境了。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又喜欢上自己是只猫了。

    他刚才喵了一声,是在说我怎么知道。

    然后他看着远处,想着这事情,他会管?

    ……

    ……

    李扶摇坐在酒坊里喝着酒,这一次破天荒穿上了一身白袍。

第四百一十五章 天下烦心事一大把() 
一国之事,从来都没有简单一说,尤其是当周国天子要传位的那人还不是皇室血脉,其实即便是皇室血脉,若不是那几个皇子都会有些波澜,甚至于若不是嫡长子也会有人心怀不满。

    更妄论现在周国天子要将皇位传给谢应。

    宰执大人李济在明显平静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很多人表示了失望,李济是大周朝里的文臣第一,谢应是武人之首,这两人现在可以含糊的说着站在了同一战线上了,应当便没有什么问题,至少朝堂上那些大臣,再不能明面上说些什么。

    即便还还有跪晕的大臣,即便还有哭泣声,本质上却是改变不了什么。

    可但一个王朝也好,还是一个小国也好,真正的决策权不在于那些坐在皇位上的皇帝手里,也不在那些大臣身上,而是在于那些把持着各行各业的门阀手里。

    他们基于某种原因,或是因为各个皇子对他们的承诺,让他们不愿意谢应来做这个皇帝,一些文臣更是担忧身为武将的谢应做了周国皇帝,从此武人的地位水涨船高。

    那样的局面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因此在很快他们便拧成了一股绳。

    ……

    ……

    京郊有一座吴山,说是一座山,但其实一座粮仓。

    整座山都被人掏空,山里堆着很多粮食,往年周国兴兵之时,户部都要拿着银子来这里购买粮食,是买,并不是征调。

    因为这座粮仓的主人是安乐侯。

    安乐侯是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

    周国很少封侯,即便是封了那么几位,也都不过是虚职,并未实权,但那些享有爵位的世家门阀其实被周国存在的时间还要长,掌握着很多东西,比如这位安乐侯便掌握着周国绝大部分的粮食买卖,朝廷好几次想把这个买卖收回来,但却是都没能成行。

    毕竟谁也不想把吃进去的肉再吐出来。

    治理国政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有人说,治天下如烹小鲜。

    便是这个道理。

    反正不管如何,安乐侯便是这个周国最大的粮食商人。

    吴山这座粮仓从未空过,不管是在之前战事激烈的时候,还是在其余什么时候。

    每天都有粮食运进来,也有粮食运出去。

    这座粮仓是少梁城所有人的粮食商行的供货地。

    从未有人想过这里会发生什么纰漏。

    但今天的确出事了。

    吴山粮仓忽然断了粮食。

    这一下子便让少梁城的无数粮食商行都被吓了一跳。

    很多商行掌柜的派人前往吴山查看,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一句话。

    “吴山空了。”

    吴山的确空了。

    之前是安乐侯耗费无数民工叫这座山掘空,为的是把这座山挖空用来装粮食,当时那座山便已经空了,而现在这座山又空了,不是因为别的什么,而是山里的粮食真的没有了。

    这么一座山的粮食,自然不能因为贩卖便卖完了。

    但是不仅那些商行老板,就连官府来的人查看,都并未有找到那些失去的粮食到了何处,查验账目的时候,却是发现,这座吴山的粮仓里的粮食,真的已经卖完了。

    账目天衣无缝,没有人找得出半点问题,而且谁也不知道,原来在账目上来看,这座粮仓已经整整一月没有进来过新的粮食了。

    吴山方面并没有说以后还会不会供应粮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有粮食,反正现如今是肯定没有。

    这让少梁城里出了很多事情。

    比如商行们的粮食价格上调。

    比如限量供应。

    很快这少梁城所有人都知道了吴山没有粮食的消息,很多人开始屯粮,越屯价格便越高。

    到了秋天,这座少梁城的粮食已经涨到了半两银子一斤。

    要知道在之前,不过十几文便能买到一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