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啸青锋-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大哥。”燕飞咬紧了牙关,转身走了出去。

    范允承待他走远,随即站起身来,他悄悄来到后宅,这后宅他也时常过来看看,前些年凌霄养过一只大狗,后突然死去,如今又养起了两只大狗,这两只大狗远远见到范允承走来,站起身来,轻轻摇着尾巴,喉咙里发出呜咽之声。范允承示意它们安静的趴下,从怀里拿出一枚钥匙,这是他趁凌霄熟睡之际,偷偷从她的身上取下来的。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抬起了颤抖的手,打开了门上的锁。

    进门后他用火石点亮了桌上的油灯,他慢慢的举起那油灯,巡视了一下屋子。外面这一间很是干净,只有一桌两椅,桌上茶盘一个,茶壶一只,茶杯两盏。他举着油灯慢慢走到里屋,待他看到屋内的情景之时,他惊呆了,半晌才醒过神来。此时他已然明了,凌霄身上背负着的是一个如何巨大的包袱,而她每日里忍气吞声,原来就是为了能保全范家全家老小的性命。

    范允承擦了擦眼角流出的泪水,慢慢从屋内走了出来。他将油灯熄灭后,将屋门锁好,离开了后宅。

    他回到卧房之时,凌霄依旧沉沉的睡着,范允承将钥匙轻轻放回到她的身上,和衣躺在了她的身旁,握住她的手,只是心中情绪激荡,无论如何都无法闭上眼睛休息。

    天色已经渐渐泛白,他望着沉沉昏睡的妻子,嘴角挂着一丝苦涩的微笑:这女人太苦,可是自己还是要让她继续苦下去。

    他自床边站起身来,轻轻走出房门。他转过身时,才发现杏儿正站在门外,她一脸责备的望着范允承。

    “老爷这是要去哪儿?”

    “啊,杏儿,我公务缠身,这是要去大理寺。”

    “夫人如今身体欠佳,你却不在府内,老爷您究竟想要怎样?”

    “我知道,这些时日我……一直不在府内。”

    “这些时日?您自羽少爷离开那日起,便没有回来住过,已经快两年了,难道只是这些时日吗?”杏儿实在是忍不住了,出言责备。

    “杏儿……好好照料她罢,我最近,还是不能回来。”

    “如今这蕙夫人可是给家里安置了不少仆人,我和范福一举一动都受人牵制,老爷您难道当真不知吗?”

    “唉……我自然知道。”

    “老爷,我是个下人,本不该在这里多嘴,只是你,太对不起夫人了。”

    “……”范允承无言以对。

    “今儿个本是夫人去同泰寺的日子,她去不了,老爷您就代劳了罢。”杏儿将手里的竹篮递到了他的面前。

    “同泰寺……羽儿。”

    “夫人每月必去同泰寺一趟,带些吃食给羽少爷,今日若是不去,怕羽少爷会伤心难过。”

    “我去!”范允承接过竹篮,迈步出府。

    迈出府门之时,他遇到了匆匆赶来的燕飞,燕飞听闻后执意要和他一同前往,范允承制止道:“如今这家中人多眼杂,夫人又病倒,燕弟这些时日还是在府中的好。”

    “那大哥身边没人照顾……”燕飞知道这些大哥不会武功,万一有个好歹,自己更是无法交待。

    “我又不是小孩子,自然不需要你在身边,这大理寺之中有张震岳大人可以帮忙,你不用太多挂念……当务之急是要夫人快些好起来。”范允承自然明白燕飞此时心中的担忧,他如今别无他法,只能让燕飞时常呆在府中,照顾一下病中的夫人。

    “那……好吧,大哥。”燕飞现在是极其为难,在大哥这边呆得久了,大哥会埋怨自己不去照顾府内之人,在府里呆得久了,那大嫂便会催促自己前去大理寺照看大哥,他们夫妻二人明着不冷不淡,暗地里相互的关心与体贴,那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

    “快些去吧,我去同泰寺,那里是皇上出家的寺院,必定比平日里还要安全的多。”范允承催促他快些离开。

    “大哥一路要定要注意安全。”

    “放心就是,我会照顾好自己。”范允承拿好手中的食盒,对燕飞点了点头。

第三十二章 初窥端倪 第六节 出家人() 
范允承匆匆赶回大理寺,清点了一下自己留在库房之中的文案后,方才放下心来。此时他最担心的便是大理寺这库房之中的文案,自他发现这文案之中的玄机之后,这心中便有了重重的担忧之情,那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张震岳,此时给他的感觉还是深不可测,有太多的话不能对他明讲,而自己对文案之中发现的线索,他的震惊多于惊喜,若岳父大人被杀的真相就藏在这些尘封已久的库房之中,他只会更加的痛心与不安,岳父大人早在十年前便已经堪破假银大案,却始终不能将它的幕后真凶讲出来,也算是人生中的一大悲哀了。

    范允承赶到同泰寺之时,寺门还未开,门径之上有着些许的落叶,山谷幽静,鸟鸣其涧,范允承静静的站立在寺门之外,想起了少年之时,他与凌霄相知相爱的点点滴滴,胸中突然有了少有的宁静之情。

    正在他享受这少有的安静时刻之时,山门之外有人轻声的呻吟了一声,他睁开眼睛,看到门前地上卧着一位僧人,这位僧人皮肤黝黑,瘦弱无力,看来像是许多天没有进食了。他急忙走上前去,将他从地上扶了起来。

    “这位大师?为何晕倒在寺门之前?”

    “阿弥陀佛……贫僧是前来为同泰寺抄经的,因连夜赶路未及时化缘,腹中饥饿,以至晕倒在此。”

    “大师,我这里有些糕点之物,不妨先垫垫饥。”范允承急忙拿出竹篮中的桂花糕,递到他的面前。

    “阿弥陀佛,多谢施主。”那僧人接过糕点,吃了起来。

    范允承想起随身带有一羊皮口袋的清水,便将水袋递给了那僧人。

    “阿弥陀佛,施主如此善心施舍老僧,老僧无以回报,我观察施主的面相,似有诸多放不下之事,不如贫僧念一段经文,安抚一下你的情绪如何?”那老僧吃喝完毕,精神远胜于前,望着眼前愁眉紧锁的范允承,轻声问道。

    “啊,大师,不瞒您说,于佛理之事,我范允承从不相信,还望大师见谅。”范允承一听说要念经给他听,便急忙摆手拒绝。

    “施主既然不信佛,为何还要到寺院中来?”那老僧吃饱之后,体力恢复了一些,他微微睁开了双目,扫了范允承一眼。

    “大师……实不相瞒,我前来是看我的儿子的。”范允承一想到许久未见的小儿子,眼睛便有些湿润。眼前这位老僧与自己相识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但是范允承不知为何,极想对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施主的儿子……在寺院里吗?”

    “是,我儿子正是在同泰寺中出家。”范允承说完此话,眼眶已经湿润了。

    那僧人高颂一声佛号:“阿弥陀佛……看施主年纪并不在,还施主的打扮,也并非是贫苦之人,为何要将孩子送到寺中出家?”

    范允承长叹一口气,他与这位僧人相识不足半个时辰,可是不知为何,他很想对这位师父诉说一下自己心中的苦闷之情。

    “师父,现如今想来,是我范允承没有本事保全自己的家人,才连累年幼的孩儿在寺中出家……心中已是十分的惭愧,不知要如何对师父讲出来。”范允承低声说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老僧慢慢念出经文。

    “师父所诵乃是《金刚经》,师父……师父您有所不知,小儿正是因为会背诵这《金刚经》惹出的祸端。”范允承突然想起了凌霄,自己怎么也想不到,妻子会让儿子去背诵那经文,才惹祸上身。

    “这经文有何不妥之处吗?”那老僧语气之中带出了一丝疑惑。

    范允承苦笑着摇了摇头:“经文无错,孩子无错,错就错在我朝皇上,他太信佛了,以至于让一个会背诵经文的孩子,到寺中陪伴他出家。”

    “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那老僧一脸的惊讶。

    “师父你法号是什么?从何处前来的?”范允承此时才想起问这两个问题。

    “老僧法号无名,自来处来……”那老僧微微一笑,“施主,今日在老僧遭难之际,得遇施主赠饭与清水,想必前生与施主有缘。今日老僧就多讲几句话与施主听,施主可愿意听否?”

    “无名师父,允承愿意!”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请师父详加指点!”范允承心中惊讶不已,此僧貌不惊人,却能如此流利的背诵禅宗《金刚经》,看来此人的修为极深。他此时让无名师父详加讲解经文,自然是因为十分的佩服他。

    无名微微一笑:“往昔释迦牟尼佛为忍辱仙人时,遇歌利王割解其身体,对他百般侮辱,但他不曾生一念嗔恨心,即是真正住于忍辱地。忍辱仙人为他向护法善神求饶,并发愿成佛后首先度此断他四肢之人——歌利王。歌利王大受感动痛哭流涕,希望能于佛成道后成为佛第一个弟子,佛成道后先度化歌利王。由此可见佛教中无仇无怨,没有不可解之冤。施主此时内心正在倍受煎熬,无名可以理解,但施主可以自行化解心中的怒气:你那未成年的幼子,在这同泰寺中修行,在你看来是受着无边无际的痛楚,但在佛祖的眼中,他是在替你们度化,不知施主可以接受老僧的解释否?”

    范允承听后呆呆的坐在那里,半天没有回答。此僧引用经文之中的故事,让他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突然明白了以前总也想不透的事情。

    他站起身来,对着无名深施一礼:“我范允承今日多谢无名师父点化,他日有缘,定要好好与您再探讨一下这佛理之事。”

    “缘分这种事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我今日有缘,方可坐在一起讲些佛理之事,他日若是无缘,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